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3年航太活動列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3年航天活动列表
Remove ads

2023年見證了航太領域的快速發展和重大技術突破。全球軌道發射總次數(223次)和成功次數(211次)連續第三年重新整理世界紀錄,也是史上首次超過200次。發射頻率的增長主要歸功於SpaceX,其年度發射量從2022年的61次躍升至2023年的98次,其中星鏈巨型星座的部署是推動增長的關鍵因素。

快速預覽 軌道發射, 首次 ...
快速預覽

本年度的航太里程碑包括多款新型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SSLV英語SSLVQaem 100英語Qaem 100天龍二號千里馬1號以及朱雀二號均實現首次入軌。而全球最大火箭——SpaceX星艦在研發階段進行了兩次次軌道試射(第一次第二次)。

在國家級科學探測任務方面:印度太空研究組織月船3號實現月球軟著陸,俄羅斯國家航太集團月球25號著陸失敗,美國太空總署OSIRIS-REx探測器將小行星貝努樣本送回地球,露西號探測器則飛掠了小行星丁基內什。此外,歐洲太空總署木星冰月探測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XRISM空間望遠鏡智慧型月球探測器,以及美國太空總署「靈神星」號探測器也相繼升空。

2023年有兩座載人太空站繼續同時運作:國際太空站(接待了遠征686970)和天宮空間站(接待了神舟十五號十六號十七號)。值得注意的是,因聯盟MS-22飛船發生冷卻劑洩漏事故,俄羅斯國家航太集團緊急發射聯盟MS-23作為替代返回艙。公理2號任務則成為國際太空站首次接待的商業載人飛行任務。

本年還創造了多項國家紀錄:安地卡及巴布達巴基斯坦公民首次通過維珍銀河的次軌道飛行抵達美國定義的太空邊界(80公里高度,未達卡門線)。阿爾巴尼亞吉布地愛爾蘭阿曼及代表義大利梵蒂岡也在2023年首次擁有在軌衛星。

Remove ads

概覽

太陽系探索

4月14日,歐空局成功發射了木星冰月探測器,目標為探測木星系與木星的冰質衛星木衛三[1]

美國NASA計畫在10月發射靈神星軌道器探索小行星靈神星。NASA於2016年發射、探索小行星101955OSIRIS-REx計畫於9月返回地球。

月球探測

全球多個國家和組織將在本年開展月球探測任務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7月14日發射月船三號,8月23日成功軟著陸月球並釋放月球車,成為距離月球南極最近的探測器,這也使得印度成為第四個成功軟著陸月球的國家[註 1]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8月10日發射月球25號,是1976年月球24號月球號系列探測器47年來的首次任務,8月20日探測器在近月煞車階段墜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計畫發射智慧型月球探測器。作為阿提米絲計畫的一部分,美國宇宙機器人技術公司計畫發射游隼號月球著陸器,Intuitive Machines計畫進行IM-1任務向月球輸送酬載,以測試對月球自然資源進行處理。

載人太空飛行

國際太空站方面,美國SpaceX在本年內完成了SpaceX載人6號SpaceX載人7號兩次載人太空飛行發射任務,將8名太空人送入國際太空站進行遠征任務。因2022年9月發射對接的聯盟MS-22故障,俄羅斯專門發射了無人飛船聯盟MS-23以運回聯盟MS-22乘組。俄羅斯還計畫在本年內發射聯盟MS-24並將3名太空人送入國際太空站進行遠征任務

天宮空間站方面,中國完成了神舟十六號十七號兩次載人太空飛行發射任務,共計將6名太空人送入太空。在2023年,天宮空間站也度過了首個全年有人駐留的年份,標誌著它由建造階段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

5月30日,同時在軌的人數打破了紀錄,達到了17人,包括天宮空間站中神舟十五號、十六號任務中的6人,國際太空站中遠征69任務中的7人和公理2號任務中的4人[2]

太空旅遊

5月,SpaceX公理太空進行了公理2號任務,將4名乘員送入國際太空站短暫停留8天。

6月和8月,維珍銀河使用維珍銀河團結號成功進行了銀河01號英語Galactic 01銀河02號英語Galactic 02兩次商業次軌道飛行,其中在銀河2號任務中首次搭載了3名太空遊客。

運載火箭

在2023年首次成功的運載火箭有中國的天兵科技天龍二號藍箭航太朱雀二號在本年內進行第二次發射並獲得成功,成為世界首枚成功入軌的甲烷火箭。

在2023年首飛失敗的有日本三菱重工業H3運載火箭,美國ABL航太系統公司英語ABL Space Systems的RS1火箭、相對論空間人族1號SpaceXSpaceX星艦。其中SpaceX星艦計畫於8月再次發射。

計畫於2023年首飛的有英國的Prime小型火箭。

在2023年完成最後一次發射任務的有歐洲亞利安空間亞利安-5運載火箭、美國諾斯洛普·格魯曼安塔瑞斯運載火箭230+。

軌道發射

更多資訊 發射時間 (UTC), 運載火箭 ...
Remove ads

發射統計

按國家(區域)

Thumb美國: 116中國: 67俄羅斯: 19歐盟: 3伊朗: 1以色列: 1印度: 7韓國: 2日本: 3朝鮮: 3
  •   美國: 116
  •   中國: 67
  •   俄羅斯: 19
  •   歐盟: 3
  •   伊朗: 1
  •   以色列: 1
  •   印度: 7
  •   韓國: 2
  •   日本: 3
  •   朝鮮: 3
更多資訊 國家(區域), 發射數 ...

按火箭

Remove ads

按發射場

25
50
75
100
125
150
中國
法國
印度
伊朗
以色列
日本
哈薩克斯坦
紐西蘭
俄羅斯
美國
Remove ads

按軌道

50
100
150
200

注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