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4年航太活動列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4年航天活動列表
Remove ads

2024年,人類連續第四年創造了新的航太世界紀錄,包括軌道發射總次數(261次)和成功次數(253次),也是連續第二年保持200次以上發射記錄。在這一年,火神半人馬座引力一號長征十二號亞利安6號(部分成功)等火箭完成首飛。SpaceX星艦完成了更多發展性發射,並且在第五次軌道試飛任務中首次著陸。此外,三角洲系列火箭的最後一次發射於4月進行——確切地說是一枚三角洲-4重型運載火箭。5月,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射了嫦娥六號,成功從月球背面完成首次採樣返回。9月,北極星黎明任務在橢圓軌道上使用飛龍號太空船進行了首次商業太空行走

快速預覽 軌道發射, 首次 ...
快速預覽

其他國家級科學太空任務包括美國太空總署歐羅巴快船探測器歐空局赫拉探測器英語Hera (space mission),二者均於10月發射。美國太空總署在火星上的機智號直升機於1月停止執行,原因是其第72次飛行後旋翼葉片出現損壞。今年人類還進行了多次登月嘗試。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SLIM直覺機器公司IM-1均成功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前者使日本成為第五個成功在月球表面軟著陸的國家,但兩架探測器也在下降的最後時刻傾覆,兩次任務都在不久後結束。

兩個載人太空站——國際太空站天宮空間站,在2024年繼續執行。在載人任務方面,國際太空站曾被遠征隊707172造訪,而天宮則被神舟十八號十九號造訪。國際太空站還接待了公理3號任務的四名私人太空人乘組,其中包括成為首位土耳其太空人的Alper Gezeravcı。

2024年,還有其他幾個值得注意的國家第一。第一位白俄羅斯公民進入太空——太空人Maryna Vasileuskaya乘坐聯盟MS-25發射升空(如果不算彼得·克利穆克弗拉基米爾·科瓦廖諾克奧列格·諾維茨基,他們進入太空時是蘇聯或俄羅斯、白俄羅斯裔公民)。此外,英國公民Nicolina Elrick成為第一位進入太空的新加坡裔,當時藍色起源NS-26任務於8月29日飛越了卡門線

Remove ads

概覽

運載火箭

2024年首飛的運載火箭有美國聯合發射聯盟火神運載火箭、中國東方空間引力一號、日本太空一號KAIROS(失敗)、中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征六號丙、歐洲歐空局亞利安6號(部分成功)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長征十二號

spaceX星艦在本年度進行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次軌道飛行試驗任務,取得了包括超重推進器回收成功在內的重大進展。

載人太空飛行

2月4日,俄羅斯太空人奧列格·科諾年科打破了在太空停留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超過了退休太空人根納季·帕達爾卡保持的878天11小時29分48秒。科諾年科於9月23日返回後,新紀錄為1110天14小時57分鐘。

6月5日,波音公司星際飛機飛船進行了載人試飛[1]蘇妮塔·威廉斯成為首位駕駛軌道級飛船進行首航的女性(對於次軌道級飛船而言,類似的壯舉由沃利·馮克藍色起源新雪帕德火箭藍色起源NS-16任務中完成)。

9月11日,在聯盟MS-26發射入軌後,創紀錄地同時有19位人類進入地球軌道。除了MS-26的乘組人員外,這還包括北極星黎明波音載人飛行測試SpaceX載人8號聯盟MS-25神舟十八號任務的乘組人員。

12月17日,中國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天宮空間站機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員協助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長的太空行走,行走時間為9小時6分鐘,期間他們完成了安裝空間碎片防護裝置、檢查、外部裝置設施維護等任務。

月球探測

游隼號

游隼號月球著陸器於1月8日成功發射,但發射後檢測到推進劑洩漏,導致無法進行任何登月嘗試。最終,游隼號從未離開運載火箭送入的(高橢圓)地球軌道,任務在十天後(繞行一圈後)於1月18日結束,當時游隼號(在任務團隊的控制下)再入地球大氣層並被摧毀。

智慧型月球探測器

智慧型月球探測器(SLIM)實現了日本太空載具首次月球軟著陸[2]它於2024年1月19日15:20(UTC)著陸,使日本成為第五個在月球上軟著陸的國家。[3]雖然它成功著陸,但它在月晝開始時以側身姿態著陸,導致太陽能電池板朝西,背對太陽,未能產生足夠的電力。[4]著陸器依靠內部電池供電,但在此月晝電池已完全耗盡。[5]

儘管著陸器上的太陽能電池陣列存在問題,在最終著陸前懸停期間部署的兩輛LEV月球車(1號和2號)仍按預期工作,LEV-1可以獨立與地面站通訊。[5]LEV-1在月球表面進行了七次跳躍,耗時107分鐘。LEV-2拍攝的圖像顯示著陸姿態錯誤,下降過程中引擎噴嘴遺失,甚至著陸器的地球天線可能持續受損,因為它沒有指向地球。[6]儘管姿態錯誤和與著陸器失去通訊,在確認其主要目標——在預定著陸點100米以內著陸——完成後,任務仍算完全成功。[7][8][6]

1月29日,智慧型月球探測器在關閉一周後恢復執行。JAXA表示,它與探測器重新建立了聯絡,光照條件的變化使其能夠在捕捉到陽光後,讓太陽能電池再次工作。[9]此後,探測器進入睡眠模式,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嚴酷月夜。儘管 智慧型月球探測器預計只能執行一個月晝,即14個地球日,而且其機載電子裝置並非設計用於承受月夜−120°C的溫度,但它還是成功度過了3個月夜,分別於2月25日、3月27日和4月24日喚醒,並行回了更多資料和圖像。此前只有勘測者計畫中的部分著陸器能夠在沒有放射性同位素加熱器的情況下度過月夜。[10][11][12][13]

Remove ads

奧德修斯號

直覺機器Nova-C月球著陸器IM-1奧德修斯號於2月15日通過獵鷹9號運載火箭直接插入軌道向月球發射,隨後於2月22日降落在月球南極地區,成為首個成功著陸的私人著陸器,也是首個使用低溫推進劑著陸的著陸器。雖然著陸成功,但著陸器的一條腿在著陸時斷裂,由於在斜坡上著陸,著陸器向另一側傾斜了18°,但著陸器倖存下來,酬載正常執行。[14]

著陸前,在距離月球表面約30米處,奧德修斯號計畫彈出配備名為EagleCam網路攝影機的立方衛星,該衛星應當以大約10米/秒(22英里/小時)的撞擊速度降落在著陸器附近的月球表面上。然而,由於軟體修補程式引起的複雜情況,實際著陸時沒能彈出EagleCam。它後來於2月28日彈出,帶回了所有類型的資料,除了其任務主要目標——奧德修斯號著陸後的圖像。[15][16][17][18]

著陸器還配備了月球圖書館,其中包含英文維基百科、藝術作品、網際網路檔案館精選、古騰堡計畫的部分內容等。預計圖書館的內容將在月球上以可讀狀態儲存數十億年。[19][20]

Remove ads

中國月球探測

3月13日,中國嘗試將地月空間三星星座中的兩顆衛星「DRO-A」和「DRO-B」發射至繞月遠距離逆行軌道,但遠征一號S上層級工作異常,衛星未能直接進入預定軌道,而是滯留在高度橢圓的低地球軌道上。[21][22]7月15日,經衛星團隊努力,兩顆衛星成功到達預定軌道。[23][24][25]8月30日,兩顆衛星與「DRO-L」衛星成功構建K頻段微波星間測量通訊鏈路,完成世界上首個地月空間三星星座建設。

3月20日,中國將鵲橋二號中繼衛星發射至月球軌道,同時發射的還有兩顆微型衛星「天都一號」和「天都二號」。鵲橋二號將為嫦娥六號(月球背面)、嫦娥七號嫦娥八號月球南極地區)太空載具提供通訊中繼服務。天都一號和天都二號將測試未來月球導航和定位星座的技術。[26]所有三顆探測器均於2024年3月24日成功進入月球軌道(兩顆探測器於2024年4月3日在月球軌道上解鎖分離)。[27][28]

中國於5月3日發射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阿波羅盆地首次採樣返回[29]這是中國第二次月球樣品返回任務,第一次是四年前嫦娥五號月球正面返回。[30]嫦娥六號攜帶了幾個國際酬載以及一個事前未公布的中國微型月球車「金蟾」,對月球表面進行紅外光譜分析,並對嫦娥六號著陸器在月球表面進行成像。[31]著陸器-上升器-月球車組合體在6月1日22:23(UTC)著陸前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分離。它於2024年6月1日降落在月球表面。[32][33]上升器於6月3日23:38(UTC)攜帶著陸器採集的樣本返回月球軌道,並與在月球軌道上等候的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完成交會對接。樣品容器被轉移到返回器上,返回器於6月25日著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順利完成中國的月球背面樣品返回任務。巴基斯坦隨嫦娥六號發射了一顆名為ICUBE-Q的月球軌道器。著陸器還放置了一面由玄武岩製成的小型中國國旗玄武岩是一種在月球表面大量存在的物質,此舉意在展現原位資源利用的精神。[34]嫦娥六號軌道器將樣本送回地球後,於9月9日成功被日地L2拉格朗日點擷取。[35]

Remove ads

阿提米絲計畫

11月,用於阿提米絲2號任務的SLS火箭的固體火箭推進器各部件開始堆疊作業。[36]12月5日,NASA更新了阿提米絲計畫任務時間表,阿提米絲2號從2025 年9月推遲到2026年4月,阿提米絲3號從2026年9月推遲到2027年中期。延遲主要歸因於獵戶座太空船的隔熱罩問題。[37][38][39]

軌道發射

更多資訊 發射時間 (UTC), 運載火箭 ...
Remove ads

發射統計

按國家(區域)

更多資訊 國家(區域), 發射數 ...
发射次数月份0369121518一月四月七月十月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欧洲空间局伊朗朝鲜世界航天轨道级发射统计
2024年航太發射按月統計
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欧洲空间局伊朗朝鲜美国中国俄罗斯印度日本欧洲空间局伊朗朝鲜世界航天轨道级发射统计
2024年航太發射總數統計

按火箭

按發射場

25
50
75
100
125
150
中國
法國
印度
伊朗
以色列
日本
哈薩克斯坦
紐西蘭
俄羅斯
美國

按軌道

50
100
150
200
250
300

注釋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