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上海軌道交通7號線,編號M7,也可稱為寶山線。7號線北起寶山區美蘭湖站,南至浦東新區花木路站,分二期發展。一期由祁華路站至花木路站,全程長35千米,共設有28個車站搭2個車輛段(當中1個為共用)。全部為地下車站,工程總投資為187億人民幣[1],並設陳太路停車場及搭2號線共用個龍陽路車輛段,一期勒2009年12月5號通車試運營[2],2010年2月20號首末班運營時間區間擴展至尖峰時間(05:30到22:31)[3]。羅店中心鎮公共運輸配套工程為7號線北延伸線,起於祁華路站,終於美蘭湖站。線路全長9.978km,其中地下線長約7.010km,高架線長2.518km,地下至高架敞開段長0.450km,設5座車站,其中地下站3座,高架站2座。7號線開通後首個工作日(2009年12月7號)夜快點5時止進站客流8.3萬人次、雙向換乘客流11萬人次[4]。客流量最高峰出現在2010年7月6號,達到53.14萬人。祁華路站因工程關係長期弗開放,直至2014年7月22號纔開放。後灘站在2010年4月20號啟用。[5]7號線的通車對方便上海市區西部和浦東新區市民的出行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期由祁華路站向北延伸至美蘭湖站,其中顧村公園、羅南新村及美蘭湖3站勒2010年12月28號啟用,劉行、潘廣路勒2011年6月30號啟用。
Remove ads
線路數據
- 營運里程:44.35km
- 站數:33
- 軌距:1435mm
- 動力電源:1500V直流(架空電線方式)
- 複線區間:全線
- 電氣化區間:全線
- 地面區間:錦秋路停車場—祁華路西,龍陽路東—龍陽路車輛段
- 地下區間:羅南新村西南—花木路
- 高架區間:美蘭湖—羅南新村西南
換乘車站
車站裝潢
7號線個各個裝潢內儕有以站名為主要內容個大型牆面(大字壁),背景為橘紅色調個水果圖案。不過,有三處例外:後灘站使用2010年世博會中國館,靜安寺站使用靜安寺、上海大學站使用上海大學圖書館形象。而花木路站咾由於空間設計問題(站廳層中間是一個鏤空),嘸沒這種大型牆面。
車輛
AC09A型電動客車
- 製造商:長春長客-龐巴迪軌道車輛
- 塗裝:車身兩邊各有一條橘紅色個飾帶。車頭亦有深綠色飾帶。
- 設計時速:80km/h
- 車輛編成:6節編組(Tc+Mp+M+M+Mp+Tc)
- 車廂:長23.54米,寬3米,每車廂限定310人
- 製造年代:2008年-2010年
- 電機傳動方式:VVVF交流傳動
- 車輛總數:42列(編號0701-0742)
- 該批所有列車弗設閃燈路線圖,但在車廂連接處設有黃色LED顯示屏。車頭加設黃色LED顯示屏顯示終到站。
- 暱稱:芬達、橙坂田
- 備註:
- 711、712列車還有上海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會徽(僅限2008年調試)。
- 雖然7號線、9號線搭12號線個塗裝弗同,但是設備方面完全一樣,告咾編號是AC09,其中,7號線搭9號線編號是AC09A,12號線編號是AC09B。
- Mp—帶受電弓個動車
- M —弗帶受電弓的動車
- Tc—帶駕駛室拖車
換乘設計
7號線個換乘站點設置有如上示。在肇嘉浜路、東安路、耀華路搭高科西路等垂直換乘站點,7號線個站臺勒地下三層(B3層),其他線路個站臺位於地下二層(B2層),即站臺間是呈上下樓層關係,換乘通過站臺間個樓梯實現。要注意,站臺浪個通道既有得樓梯又有得自動扶梯,伊個是通往站廳出入口個通道,而換乘通道衹有樓梯嘸沒扶梯。
靜安寺搭常熟路以及鎮坪路個換乘,需要乘客上至站廳走過一段站廳間通道到其他線路個站廳,然後到達站臺,從而實現換乘。相對來話,垂直換乘站比較方便。
爭議
試運營辰光
2009年12月2號,上海地鐵正式宣布9~16點運營。
在該新聞隨後所附個調查當中,明顯顯示網民對此運營辰光個失望,截至2009年12月2號個調查結果,近60%個網民選擇仔選項「忒過分了,賽過尋我伲上班族開心咾」,衹有弗到15%個網民選擇了「為仔世博會辰光能運營正常,我可以理解」。
換乘通道長度
7號線與2號線在靜安寺站個換乘通道比較長,引起仔一些乘客個抱怨。
車廂顏色
有一些乘客指出,車廂內座椅個顏色——橘紅色忒過鮮艷,搭特殊人士座位個綠色對比也忒過強烈,致使在較空情況下頭乘坐會引發視力弗適。
設備故障
2011年8月13號10點25分左右,地鐵7號線因設備故障,靜安寺站至新村路站區段列車限速運行,發車班次延長。車輛一徑開開停停,限速運行。交關乘客反映弗罷是列車在每一站儕要做蠻長辰光個停留,每站間個通行速度也大幅減慢。「基本浪每站儕要開上6、7分鐘,是平時個2倍辰光。」截至11點56分,上海地鐵運營信息顯示,7號線恢復正常運行。
Remove ads
沿革
- 2005年11月24號,7號線正式開工建設。
- 2008年10月15號,7號線首列列車抵滬。
- 2008年12月6號,7號線全線站名確定。[6]
- 2009年5月10號,7號線全線軌道貫通[7]
- 2009年12月5號,7號線一期通車(其中後灘站暫弗開通)試運營,採用非高峰運營模式。
- 2010年2月20號,7號線首末班運營時間區間擴展至尖峰時間(05:30到22:31),早晏尖峰時段行車間隔5分鐘,平峰時段6分鐘。[8]
- 2010年4月20號,後灘站啟用。
- 2010年12月28號,顧村公園站、羅南新村站和美蘭湖站啟用,同時啟動大、小交路運營模式,大交路美蘭湖站至花木路站,小交路爲上海大學站至花木路站。[9]
- 2011年6月30號,劉行站、潘廣路站投入運營。
- 2012年6月6號,由於地區規劃調整,船廠路站取消脫,目前已運營個軌道交通7號線「船廠路站」更名辰光「龍華中路站」(搭軌道交通12號線換乘)。
- 2014年7月22號,祁華路站投入運營,同時7號線小交路終點站由上海大學站改成功祁華路站。
Remove ads
首末班車表
- 注1:相對列車運行方向而言。
- 注2:龍陽路站為七號線搭機場磁懸浮線個轉乘站,乘坐磁懸浮里程弗連續計算,需出站另行購票。
Remove ads
發車間隔
- 注1:小交路車行駛區段爲花木路至祁華路
- 注2:大交路車行駛區段爲花木路至美蘭湖[10]
未來換乘站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