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雄捷运
台灣高雄都市圈的大眾捷運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简称高雄捷运[a]、高捷,为台湾第三大城高雄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高雄市区为中心,且已经建成往郊区提供服务的线路,同时也是高雄国际机场的机场联络轨道系统,而计划中的延伸线路亦涵盖屏东县、台南市部分地区。该系统于1980年代开始讨论规划兴建,1998年行政院决定以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办理初期路网,1999年经高雄市政府甄选后由高雄捷运公司负责兴建捷运红线、橙线,并于2008年3月9日开始正式通车营运。高雄市政府捷运工程局则只负责线路规划与兴建监督,不负责兴建。
![]() |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
高捷初期即以高运量施作,并以地下线路为主,而红线的桥头火车站到世运站间则为高架段;至于红线的冈山高医站(原南冈山站)、橙线的大寮站则为平面段,和新建的环状轻轨相似。截至2025年,其中三条轻轨线路已被整并为中运量黄线并兴建中。截至2025年,共有三条线路营运中,分别是红线、橙线和环状轻轨,其规划为高运量系统、轻轨运输系统,累积运量已于2018年12月底突破5.99亿人次,2019年12月底突破6.5亿人次[5][6]。
Remove ads
识别标志
高雄捷运系统之识别标志,设计是以高雄的英文之开头字母“K”做为主体,斜向拉长的字体衬托出捷运系统的快速,在字母的中心位置交错表达捷运的四通八达,蓝色则是代表着高雄水岸城市的意象。捷运系统内之车辆、机电设施多采用本标志。有关红线与橙线营运商之企业识别,请见高雄捷运公司条目。
线路
目前高雄捷运系统有红、橘、环状轻轨三线营运中,而美丽岛站是红线和橙线的转乘站,凯旋站/前镇之星站、凹子底站/爱河之心站是红线和环状轻轨的转乘站,哈玛星站/哈玛星站是橙线和环状轻轨的转乘站,橙线的文化中心站及五块厝站则与环状轻轨凯旋公园站站外转乘,凯旋公园站前往该二站需步行约400~600米,鼓山车站、美术馆车站、科工馆车站是台铁和环状轻轨的转乘站。红线长29.76公里,橙线长14.4公里,环状轻轨长22.1公里,三个线路全长66.26公里,红橙线为高运量系统,环状轻轨为轻轨运输系统,依车站位置分为高架、平面、地下三种,其中高架车站10站,平面车站39站,地下车站28站,机厂设置于冈山区、前镇区、大寮区,并于美丽岛站东北侧地下设置了连接红线和橙线的转辙轨[7]。
高雄捷运红线原先规划设置R1大坪顶站和R2中钢东门站两站。由于新国际机场计划取消和大坪顶新市镇计划成效不彰,故取消设站。其后高雄市政府规划小港林园线和林园东港线(原林园东港延伸线),计划中恢复设置中钢东门站(编号RL1,原R2)。另外,高雄捷运橙线原规划设置O3站,位于当时的高雄市政府、爱河、高雄地下街旁,但因O1站因地质问题从原址鼓山国小东移至今现址,O2站连带北移,造成O3站与O2站站距过近,加上后来高雄市政府迁至苓雅区四维路的高雄市政府合署办公大楼(现四维行政中心),且高雄地下街因火灾关闭,故取消设站[8]。而O4市议会站(现更名为前金站)因高雄县市合并,高雄市议会迁移至凤山,所以高雄市议会不在O4站附近。
红线的延伸计划规划有延伸至湖内的冈山路竹延伸线,向南延伸至屏东县东港的小港林园线、林园东港线;橙线则是计划自凤山国中站分出,向东延伸,越过高屏溪至屏东市市区的“屏东延伸线”与自大寮站向南延伸至林园的“大寮林园线”。其中大寮林园线则采用轻轨,因此与原线路无法直通,必须转乘。
除此之外,高雄捷运曾做过可行性评估的长期路网有青线[9]、粉红线[10]、紫线[11]以及蓝线[12][13]。目前高雄捷运规划线路尚有黄线、紫线、旗津轻轨、佛光山线、绿线、蓝线、银线、深绿线、青线及粉红线等共10线,而蓝线、棕线、新国际机场延伸线、大坪顶延伸线、奇美延伸线、规划已终止[14][15]。
而在2024年,捷运局于本届议会第4次定期大会期间公布新版捷运整体路网计划。共有蓝线(中华左大本馆线及大社燕巢延伸线)、青线(凤山楠梓线及仁武延伸线)、金线(大寮大树线)、棕线(鸟松林园线、小港大寮线)、旗津线。[16]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经营状况
高雄捷运初期高运量系统总经费为新台币1813.79亿元,其中政府出资83.19%(计1508.89亿元),民间出资16.81%(计304.9亿元,其中198亿元向银行团联贷取得)。政府出资部分中央政府补助约1191亿元,高雄市政府(县市改制前)负担约286亿元,而高雄县政府(县市改制前)负担约32亿元[21]。与台北捷运营运模式不同之处在于,线路的兴建与通车后的营运,皆由以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OT)组成的“高雄捷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其兴建、营运特许期限共36年(由签约起算而非营运起算)[22],高捷公司需负担巨额的折旧摊提及利息费用[23],不过政府亦提供三大土地开发案,来作为交换条件,以增加民间参与诱因[24]。高雄捷运营运至2012年时,因运量远低于收支平衡的45万日人次[25],仅达约15.5万日人次,亏损严重,濒临破产边缘,以致须于2012年9月发函请求高雄市政府修改BOT合约[26],把机电土建设施产权提早转移给高雄市政府,并在各车站争取额外收入和实施削减成本的措施。
修约后,高雄捷运财务渐有改善,于2017年1月,宣布2016年盈余7400万元[27],为首度盈余,除了运量增加,平均每日达17.2万人次外,多角化经营也是原因,将南机厂租给大鲁阁草衙道,大寮主机厂部分土地作为享温馨囍宴会馆及旧振南观光工厂,并打造虚拟代言人高捷少女,跨足4G通信电缆租赁,皆有助于营收[28]。2018年扣除回馈给高雄市政府的6000万元,高捷公司可望盈余6000万元,比2017年的盈余4700万元还要多,高雄捷运公司和高雄市政府修改合约,高雄捷运公司年度结算如有赚钱,要拿一半回馈高雄市政府[29]。
Remove ads
历史


1979年,高雄市于改制为院辖市,不久后即出现以高雄市为中心,兴建大众捷运系统的提议,并由高雄市政府工务局城市规划科(今 高雄市政府都市发展局)负责,委托中华民国交通部运输计划委员会(今交通部运输研究所)研拟《高雄都会区大运量快速客运系统规划》,初期提出了U1(楠梓加工区-小港)、U2(澄清湖-五甲)、U3(左营-前镇加工区)、U4(大寮-西子湾)四条高运量线路,以及U5(澄清湖-万寿山)一条环状中运量线路,另有S1线(冈山-屏东)的台铁捷运化线路,预估总经费约1500亿元。1984年12月,运委会完成《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长期发展建议路网》方案,考量到高雄人口发展及运量,将上述高运量U1~U4线路微调为红、绿、紫、橘四条线路,并改建议使用中运量系统,而U5线则取消;另有台铁楠梓车站至后庄车站的台铁地下化蓝线。同时间,1982年市府另委托交通大学运输研究中心检讨运委会的报告,并于1985年9月提出《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发展计划与市区铁路改善方案之配合规划》,分为三个方案,前两方案为各两条线的环状中运量线路,总经费约277亿元;第三个方案则是去除运委会U4、U5线路,并采高运量系统,加上S1线(冈山-凤山)的台铁捷运化线路,总经费约1237亿元。1986年,市府委托美国国务院透过美国在台协会资助之顾问团(美国凯撒国际工程、具泰土木、派森国际工程)修订运委会计划,则选定运委会U1、U3、U4三条高运量系统,及U5一条中运量系统,和S1线,并进行微调修正,总经费约1300亿元。同时期另有日本、法国、比利时、德国等所进行的中运量捷运系统规划。不过由于预算或经费有限,加上当时多数意见认为既有道路系统已经足够负担交通流量,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需求不高,因此上述规划案皆未能进入具体执行阶段。
Remove ads

1987年1月,《高雄都会区捷运系统发展计划相关研究成果报告》首次送交行政院备查。1988年8月,高雄市政府发出公告,公开征求《高雄都会区大运量快速客运系统调查、分析、改善及捷运系统可行性研究规划》服务建议书,经评选后决定由美国路易士伯格国际工程顾问公司(Louis Berger International Inc.)承办。1989年11月,该公司所提出的规划案包括红线(桥头-大坪顶)、橙线(西子湾隧道口-凤山黄埔公园)、蓝线(半屏山-高雄加工出口区)与棕线(内惟-澄清湖),总长为77.7公里,红线设有左营、草衙两机厂,橙线与棕线共用卫武营机厂,蓝线使用台铁高雄机厂,隔年3月送交行政院。1990年4月14日高雄市政府捷运工程局筹备处成立。
1991年1月25日,红线(桥头-临海工业区[c])与橙线(西子湾隧道口-凤山黄埔公园)经行政院核定为第一期第一阶段办理之项目。而棕线被评估若以高运量系统兴建,经济效益为负;蓝线则经济效益虽为正但低,因此两线被列为第一期第二阶段。同年10月,捷运局筹备处委托美国帝力凯撒国际公司、中华、中兴、中鼎、亚新等顾问公司组成的国际捷运顾问团进行红橘两线的修正可行性规划评估,并包含《蓝、棕线路网规划评估》、《延伸路网可行性研究规划》(旗津、冈山、新园、大坪顶、屏东、大寮六线)。1993年11月3日完成红橘两线基本设计,因将市区之大片土地用于机厂过于浪费等原因,故修改计划将橙线、红线机厂分别移至大寮、冈山,两线也因此配合向东、向北延伸。而当时往南还有规划延伸,但不确定要使用何种捷运系统,因此临海工业区站暂不兴建,红线南端截短至二苓;1994年3月行政院同意此案。1994年5月9日高雄市政府捷运工程局(简称高雄市捷运局)正式成立,进行高雄捷运兴建工作。
Remove ads
1996年1月19日,高雄铁路地下化计划获行政院核定,当时的计划规模较今日更大,造成蓝线、棕线减短。虽然后来该计划被评估财务困难而缩减为“高雄市区铁路地下化计划”,但蓝棕线并没恢复过去的线路。高雄市政府捷运局于1998年12月委托顾问公司进行《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长期路网运输规划》专案,并在2001年4月完成路网建议报告报行交通部,隔年8月核转行政院。在该专案中,除了修改1989年提出的初期路网和延伸线外,还提出了新的线路,作为已动工的红橙线外的长期路网,但除了红橙线的延伸线外,全都采取轻轨运输系统。该专案提出的核心路网含修改过的蓝棕线,以及黄线、轻轨环线、绿线(含五甲、右昌延伸线),而延伸线则有屏东、冈山路竹、旗津、填海造陆实施计划、大鹏湾、大寮、大坪顶等线。2001年3月,捷运局完成的《临港线发展为轻轨捷运之规划报告》专案(即临港轻轨)完成并送交中央政府审查,2003年11月25日被列为行政院新十大建设的北中南捷运项目,综合规划于2004年1月14日获核定;后又修改线路,于2005年4月26日获核定,并预计采BOT模式兴建营运。2003年5月14日,屏东、冈山路竹、林园、中山大学延伸线作为优先延伸线完成初步可行性分析报告呈报行政院,其中屏东与冈山路竹延伸线于隔年开始招标进行环评,而规划案则于2005年获行政院核定。
2003年12月,捷运局再委托顾问公司办理长期路网后续细节设计的《高雄都会区大运量快速客运系统工程计划长期路网规划作业》专案,并于2005年2月交通部审定。该专案除了修改原本的长期路网外,还增加了高雄县政府规划的线路及可行性研究,并剔除了一些不可行的线路。新增的线路包含凤山线、燕巢线、佛光山线、右昌线,而旗津、中山大学、新国际机场延伸线、大坪顶等延伸线则取消。2005年7月26日,市府公布将临港轻轨与蓝线合并为“环状轻轨”并重新进行综合规划,2008年3月20日综合规划获行政院核定,但随后的BOT一直招商不顺。此外,2007年高雄县政府自行进行了燕巢线第一阶段的综合规划案,然而遭到交通部退件。2009年12月,捷运局委托顾问公司进行《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路网黄线、棕线及水岸轻轨规划作业》,新增一条线路水岸轻轨。2010年2月,冈山路竹延伸线因BOT不顺,改为OT模式,并重新进行规划,并于隔年11月完成可行性研究送交中央政府审查,2012年4月获交通部核定。
2010年高雄县市合并,高雄市捷运局纳入旧县区而重新规划捷运线路,于2011年12月委托顾问公司进行《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整体路网规划作业》专案,并于2015年12月完成审定。该专案中,将一些旧有规划线路重新命名,也有一些线路修改。核心路网增加了民族高铁线、莲潭本馆线、旗津线,以及当时已完成快速公交综合规划的中华双铁线,延伸线则增加了燕巢高铁线、奇美延伸线。2011年11月30日环状轻轨与水岸轻轨两者线路合并送审行政院,隔年11月26日获核定,并取消BOT改为政府自办。2012年7月捷运局进行《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凤山线建设及周边土地开发计划》,但最后凤山线并未获核定。2014年冈山路竹线拆为两阶段来规划,6月时一阶可行性研究获核定,2016年底综合规划获核定;二阶可行性研究则于2017年1月获核定。
2015年底,捷运局进行《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都会延伸环线(一环及二连结)建设及周边土地开发计划可行性研究》专案,将黄线跟棕线合并为“都会延伸环线”,并把凤山本馆线、民族高铁线列为延伸环线的“二连结”。2017年1月完成可行性研究,但仅黄线(都会延伸环线)获核定。同年3月27日,黄线线路修改并改为地下中运量捷运系统,修改后的可行性研究于2019年5月24日获核定,6月3日开始进行综合规划。在此同时,2017年屏东县政府与高雄市政府组成“高雄捷运延伸屏东筹办工作小组”,其后屏东县政府委托高雄市政府捷运工程局进行整体路网、可行性研究、综合规划、环评一次统包,2018年11月捷运局进行《高雄捷运延伸屏东整体路网、可行性研究、综合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估》专案,并于2019年底提出了屏东捷运路网。2018年8月,高雄市政府与台南市政府协商后,奇美延伸线取消改为台南捷运红线南延,而高雄捷运则改规划沙仑延伸线至高铁台南站。
1995年3月,由于高雄市议员对于以巨额经费兴建捷运的必要性,多抱持怀疑态度,高雄市议会审查捷运局预算时,在二读程序中删除了人事、行政等业务费用以外的全部预算。由于市政府并未对此提出覆议,原本以传统发标方式进行的捷运细部规划、兴建准备工作因此陷入停滞状态。同年7月,“高雄捷运工程监督委员会”成立;9月底并于市议会举行“高雄市捷运工程听证会”,会中针对以民间参与方式(主要为BT模式与BOT模式)办理兴建工程的可行性即已经有所讨论。此外亦曾出现橙线由政府兴建,红线以BT模式(民间兴建后移交给政府)办理的提议。
直到1998年6月,行政院发函指示:高雄捷运兴建方式“请尽量以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办理为宜”,相关事务的变更亦得到市议会同意后。捷运局才得以于1999年2月1日依据《奖励民间参与交通建设条例》 [30]与其他相关法规发出公告,正式展开“征求民间参与高雄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红、橙线路网建设案”招商工作,并设置甄审委员会。投标团队包括烨隆集团与法国阿尔斯通为首的“高捷运输企业联盟”,中国钢铁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为首的“高雄捷运公司筹备处”,以及宏总建设与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为首的“港都捷运公司筹备处”。5月10日,高雄捷运公司团队取得优先议约权,2000年12月28日高雄捷运公司成立,并于2001年1月12日与高雄市政府签订兴建营运合约以及开发合约。
高雄捷运初期高运量系统总经费为新台币1813.79亿元,其中政府出资83.19%(计1508.89亿元),民间出资16.81%(计304.9亿元,其中198亿元向银行团联贷取得)。政府出资部分中央政府补助约1191亿元,高雄市政府(县市改制前)负担约286亿元,而高雄县政府(县市改制前)负担约32亿元[21]。与台北捷运营运模式不同之处在于,线路的兴建与通车后的营运,皆由以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OT)组成的“高雄捷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其兴建、营运特许期限共36年(由签约起算而非营运起算)[22],高捷公司需负担巨额的折旧摊提及利息费用[23],营运5年以来,亏损严重,濒临破产边缘,以致须于2012年9月函请高雄市政府修改BOT合约[26],并在各车站争取额外收入和实施削减成本的措施。此外兴建捷运当时政府亦提供三大土地开发案,来作为交换条件,以增加民间参与诱因[24]。与桃园机场捷运不同的是,桃园机场捷运兴建总经费接近新台币1200亿元[31],全由中央政府出资兴建[32]。
2001年10月24日,小港站(R3)动工,高雄捷运红、橙线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交通部核定的开工日期为10月30日,合约上订定的兴建期间为6年;各区间标实际开工日期不一)。2002年12月9日,红线高架路段正式施工。
2004年3月1日,高雄捷运公司于本日完成C3顾问指称橙线O9技击馆站(现更名为苓雅运动园区站)第四层开挖时北侧连续壁发生裂缝渗水现象之改善。经C3顾问复查后,于2005年3月16日发函同意结案。8月9日,捷运橙线O1西子湾站(现更名为哈玛星站)发生连续壁漏水漏砂,导致邻近工地的房屋坍塌。事发后即暂时停工,其后交通部成立“高雄捷运施工专责监督小组”督导后续工程复建作业。12月21日,C3顾问查验时,发现橙线O11车站南侧第一升层侧墙编号W-S-6 ~ W-S-9水膨胀性止水条已经泡水膨胀,失去止水效果之缺失,捷运公司旋即进行改善,该泡水失效之止水条亦已经更换新品,经C3顾问复查后,已经于2005年1月11日发函同意结案。
2004年12月29日,交通部监督小组会议中,高雄捷运公司建议O1西子湾站分为三个工区分区复工,并提出在该区土层稳定及建物保护完成、连续壁壁体外地质改良完成及抽水试验完成该区无漏水之虞时之复工条件,获监督小组原则同意该复工条件予以备查。2005年3月24日,交通部监督小组会议,捷运公司建议第一工区复工。4月29日,高雄捷运橙线O1西子湾站第一工区复工并顺利完成底版施工。
2005年5月13日16:10左右,在博爱路与大顺路之R13凹子底站穿堂层进行支撑型钢拆除作业时,不慎发生工人遭型钢从背部压伤之意外事件。6月23日,早晨六时四十分左右,橙线O7文化中心站警卫发现中正二路与泰丰街交叉口路面产生一凹洞。6月24日,橙线O1西子湾站第二工区复工。
2005年7月7日,捷运橙线O1西子湾站在13时左右,于捷兴二街附近进行土方开挖作业,当时在开挖深度-16米处发现连续壁有些微渗水现象,便立即停工并于站体内回填砂包、站体外进行低压灌浆进行止水作业;当时亦对附近邻宅及路面进行监测,并无发现有异常现象;在18时左右,连续壁渗水现象渐行严重,亦有渗砂情况,并发现捷兴二街及邻近一处空地路面上有宽10米、长10米、深0.7米的凹陷,现场工程人员立即加强砂包堆填与低压灌浆作业以防止灾情继续扩大;直至19时左右,此意外已经获得有效的控制。7月9日,中午12点50分,橙线O1西子湾站因开挖造成凹陷事件,抢救成功,连续壁渗水已经成功止住。
2005年8月21日:位于高雄县冈山镇(现高雄市冈山区)高雄捷运公司外劳宿舍区晚间发生外劳因喝酒遭管理人员制止双方发生口角,加上对华磐管理顾问公司平时的失当严格管理心生不满,而引发集体抗议及纵火等行为暴动事件。捷运局长李正彬十分重视,并于事件发生之半夜即至现场坐镇了解。此为外劳弊案的开端,详见高雄捷运外劳弊案。
2005年12月初,高雄捷运进行电力动车组正线调试,电力动车组顺利的由捷运南机厂行驶至小港站。
2005年12月4日:高雄捷运橙线O7文化中心站至O8五块厝站间,穿越中正路地下人行通道下方的路段,发生坍塌意外,使中正路车行地下人行通道受损无法通车,中正路路面以及其南侧公园地面陷入地下层,为高雄捷运施工期间最重大的灾变,事发之后高雄捷运在中正路塌陷路段的两侧兴建便道,并于2007年完成地下人行通道与地面的修复工程,恢复通车。[33],事发后高捷在塌陷路段的两侧兴建便道,并于二年后完成地下人行通道与地上的修复工程,于2008年7月22日恢复通车[34][35]
2006年3月17日,橙线高雄县境内潜盾隧道全部顺利贯通,于捷运凤山站举行贯通典礼[36]。7月30日,红线高架路线段全线连结,于捷运世运站举行“高架段合拢典礼”。9月26日下午,开始进行红线小港站—三多商圈站段试运行。
2008年1月30日高雄捷运最后一块轨床30日完成铺设,红、橘路网轨道全线贯通。2月18日,高雄捷运红线北段进行初勘复检,并于当日通过初勘复检。3月4日,高雄捷运履勘通过。
2008年3月9日,延后半年完工的高雄捷运红线在时任行政院院长张俊雄与高雄市市长陈菊见证下正式通车,成为南台湾第一条高运量捷运线路,并为台湾第一条机场捷运,但是线路北端的南冈山站(现更名为冈山高医站)及转乘站美丽岛站则因尚在兴建当中而尚未通车。同年9月14日,东西向的橙线与美丽岛站通车。由于橙线与南北向的红线共同构成似“十”的线路,因此被称为“十字路网”。
2010年7月3日,原先无设站计划的南冈山站在民众与当地居民要求下正式动工,并于2012年12月23日通车。
2014年11月29日:高雄车站上行路轨切换至永久轨。
2014年12月13日:高雄车站下行路轨切换至永久轨。
2018年9月5日:高雄车站切换至永久站使用(现开放2号出口),临时站停用。
2018年11月11日:高雄捷运冈山路竹延伸线第一阶段动土,兴建南冈山站至冈山车站(土建),总长1.46公里。
2021年11月17日:高雄市捷运局表示,高雄捷运冈山路竹延伸线有计划采购10列新车(第一阶段8列,扩充合约2列)供营运所需。冈山路竹延伸线机电工程由新加坡科技电子公司(STEE)及韩国现代乐铁公司(Hyundai Rotem)合组团队中标,现代乐铁已发布新闻稿,并首次公布列车外型,大致上配色内装都接近现行的西门子列车,但车头线条略为圆弧[38][39]。
2022年1月26日:高雄捷运冈山路竹延伸线第二A阶段动土兴建。
2024年6月30日:高雄捷运冈山路竹延伸线第一阶段中午12时正式试营运,开放搭乘。并宣布自6月30日中午12时起至8月31日止,民众持持电子票证(悠游卡、一卡通及爱金卡)、信用卡、电子支付等搭乘捷运,于冈山车站进出站,可享冈山高医站至冈山车站路段免费搭乘[40]。9月1日起开始收费,正式营运[41]。
2009年5月11日:环状轻轨正式公告招商,而后第一阶段工程于2013年6月4日动工。
2015年10月16日:环状轻轨C1到C4车站开放民众预约搭乘[42]。
2017年6月30日:环状轻轨高雄展览馆站-驳二大义站通车。
2017年9月26日:驳二大义站-哈玛星站通车,环状轻轨第一阶段全部通车[43]。
2017年11月1日:高雄环状轻轨于该日起正式开始收费。[44][45]
2017年12月13日:该日至2018年3月5日进行第二阶段高雄环状轻轨C15-C37车站命名活动。2017年12月19日至隔年1月9日进行站名征选,2018年2月13日至3月5日进行站名票选。[46]
2020年11月2日:环状轻轨二阶车辆于今日开始于篱仔内(C1)站~哈玛星(C14)站路段上线营运[47]。
2020年12月1日:环状轻轨C15至C17及C32至C37等9站完成初勘,12月4日完成修正送交通部审议并申请履勘[48][49]。12月19日,交通部完成履勘[50]。12月30日,交通部核发适航许可证函[51]。
2021年1月12日,环状轻轨C32站经C1至C17站(除原有C1~C14站外,新增C15至C17及C32至C37等9站)通车[52],并宣布即日起至2月28日全线免费搭乘[53],2月28日后恢复原票价制[54]。
2021年11月19日,高雄环状轻轨第二阶段(C17鼓山区公所站至C20美术馆站)履勘,进行文件、现场设备检视,针对C18鼓山站路段发生车辆故障无法自行移动进行模拟演练,并提出五项“营运前须改善事项”[55][56]。11月22日,高市捷运局完成须改善事项,并提报交通部申请适航许可证[57][58]。
2021年11月30日,下午约5时30分,轻轨列车于C12驳二大义站下行时,发生列车故障动力不足问题,但没有立即性安全疑虑,司机员立即回报行控中心。高捷公司立即派人查修,并于下午5时54分执行清车作业,并将故障车辆移往备用轨道,车上45名乘客改搭乘其他交通工具接驳。下午6时11分,高雄轻轨变更营运模式为C32凯旋公园站到C10光荣码头站及C14哈玛星站到C17鼓山区公所站降级运行。于6时28分恢复正常营运[59]。
2021年12月3日,高雄环状轻轨第二阶段(C17鼓山区公所站至C20美术馆站),交通部今日函发适航许可证[60][61]。
2021年12月16日,环状轻轨(C18、C19及C20)等3站,下午5点正式通车。该日起至2022年1月2日全线免费搭乘[62]。
2022年10月5日,高雄环状轻轨第二阶段(C20美术馆站至C24爱河之心站)正式通车[63],营运线路达17.1公里,服务范围增为31站。该日起至2022年12月18日,C21A内惟艺术中心至C24爱河之心路段享电子票证搭乘免费[64]。
2024年1月1日,高雄环状轻轨第二阶段(C24爱河之心站至C32凯旋公园站)正式通车,环状轻轨自此全线通车正式成圆,营运线路达22.1公里,服务范围增为38站。该日起至2024年2月25日全线免费搭乘。[65][66]
2024年4月15日,今日至6月14日试办C1篱仔内站至C14哈玛星站“深夜加班区间车”为期2个月,试行范围为C1篱仔内站至C14哈玛星站。23点38分由C1顺行站台发车,凌晨0点9分抵达C14顺行站台;随后0点15分由C1逆行站台发车,0点46分抵达C1后收车返厂[67]。
- 2017年2月14日,高雄捷运黄线线路重新规划,预定采用地下型式之中运量捷运系统,线路也与过去的黄线不同,结合了棕线、凤山本馆线以及绿线五甲段,成Y字型路网,共线段以Y为编号,西侧段以YA编号,东侧以YB编号,总计26站,预估经费1430亿,向行政院争取本计划纳入“前瞻基础建设计划”。
- 2017年3月23日,行政院正式宣布高雄捷运黄线纳入“前瞻基础建设计划”,并命名为“高雄捷运都会线”[68]。
- 2017年3月27日,捷运局将修改为地下化捷运系统的黄线可行性研究报告送至交通部审核。线路也与过去的黄线不同,结合了过去曾规划的棕线、凤山线以及绿线五甲段。
- 2018年4月,高雄捷运黄线先导公交车 (Y2)黄2 A/B/C 4月1日开通,由港都客运辟驶营运,沿黄线的澄清五甲线和鸟松段行驶[69][70][71]。
- 2018年7月19日,捷运局规划鸟松机厂东移1.36公里,并新增(Y1A)车站,总经费估算调整为1438亿元,比原本少17亿元。新规划机厂用地多为公有,大幅减少征收费用,整体费用可望降低,正交由交通部审核中,虽然比原先预计完工时间晚一年(2028年),只要可行性评估过关,会设法在综合规划、环评、城市规划变更等层面同步进行,尝试缩短整体工期[72]。
- 2018年12月,高雄捷运黄线先导公交车(Y1)黄1 12月1日开通,由汉程客运辟驶营运,线路全长29.4公里,每日64车次,行经长庚医院、澄清湖、正修科大、高雄科大、十全果菜公司、捷运信义国小、高雄高商、四维行政中心、捷运三多商圈与轻轨旅运中心,发车时段为平日上午5时30分至晚间10时,高峰15分1班,平峰20至25分1班[73][74]。
- 2021年7月14日,综合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估于同日通过审查[75]。
- 2021年12月20日,国发会核定综合规划案[76]。
- 2022年3月20日,行政院核定综合规划案预计该年底动工[77]。
- 2022年7月15日,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员会通过基本设计案。计划总经费1442.37亿元,中央负担833.82亿元,高市府负担608.55亿元。
- 2022年10月31日鸟松机厂动工,预计全线2028年完工[78]。
- 2010年6月14日:高雄捷运与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全台首创于红线三多商圈站、美丽岛站、左营站及橙线凤山站四处车站成立了“捷运警察队机动派出所”,协助捷运旅客各项治安服务[79]。
- 2010年11月13日:全国首创,高雄捷运音乐台K-RADIO正式上线,结合搭乘提醒语、教育宣导、生活信息、工商广告及音乐,不同时段亦提供不同情境音乐与单元信息,并穿插中、英文版本报时服务,贴心提醒国内与国际旅客乘车时间[80]。
- 2011年1月11日:监察院针对高雄捷运弊案调查后认为,前高雄市政府捷运工程局局长周礼良在任内刻意曲解法令,让厂商逃避政府采购法的监督,并收受厂商不当利益,监察院以11票比0票通过弹劾周礼良[81]。
- 2012年10月16日起:配合南冈山站(现更名为冈山高医站)试运行,营运时间延后至24:00末班车于各端点站发车,并同时调整列车时刻[82]。
- 2012年12月21日、22日:配合五月天诺亚方舟世运主场馆演唱会,于凹子底站晚间六点二十分特开世运站过站不停直达专车,并于世运站内提供餐饮及演唱会周边纪念商品贩卖区,且为纾解活动人潮,高雄捷运与市公交车延长营运时间至隔日凌晨1点半[83]。
- 2012年12月23日:南冈山站通车营运,供民众使用一卡通搭乘桥头糖厂-南冈山区间免费搭乘3个月[84]。
- 2017年12月1日:高雄市政府启动“冬季空品不良大众交通免费措施”,宣布自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使用电子票证,享大众运输免费优惠:
- 2017年12月3日:高雄捷运环状轻轨C11真爱码头站旁,原高雄临港线旧铁桥,以人行步道重新开放;铁桥桥面两侧采用木板铺设,中间设计强化玻璃,可透视原有轨道,旧铁桥东侧则为高9米的人行匝道阶梯,西侧接C11真爱码头站[89]。
- 2018年2月13日:高捷公司9日宣布,决定从本日起,高捷各站服务台都能提供悠游卡人工加值服务,悠游卡持卡人于同日起,也可持卡搭乘高雄轻轨,持悠游卡也可享高捷和轻轨优惠。请善用一卡通、有钱卡及悠游卡搭乘高雄轻轨,同享2月28日前空气质量不良公共运输免费搭乘的福利[90][91][92]。
- 2018年2月14日:继一卡通、有钱卡、悠游卡后,爱金卡即日起也可于高雄轻轨使用,同享2月28日前空品不良公共运输免费搭乘的福利[93]。
- 2018年3月16日:在海科大与第一科大整并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后,后劲站 (海科大)、青埔站 (高科大),另外还有前镇高中站 (五甲) 的副站名被取消[94]。
- 2018年4月4日:高捷31日宣布,4月4日起开放民众携带非动力折叠式自行车“小折”,搭乘环状轻轨,且仅需要支付个人车资,车辆无需格外收费。考量一般自行车车体较大,为避免占据搭乘空间,目前暂不开放[95]。
- 2018年6月20日:自本日起,针对捷运新高雄车站(R11永久站)展开通车前试运行,包括各站列车到站时间调整、营运时段安排调试列车模拟自动化运行、站台门等各项车站设备调试,提醒乘客可透过车站内临时信息屏幕及时刻表掌握列车到站讯息,遇试运行列车请勿上车。这次是依据相关规范进行通车前新高雄车站一系列调试与试运行,为初履勘作业预作准备,其中目前营运的捷运高雄车站,将以加装临时性信息屏幕及张贴大型时刻表,取代站内原跑马灯、MOD电视所提供列车到站讯息。调试期间会在列车营运时段同步安排调试列车,行驶于高雄车站至楠梓加工区站(现更名为楠梓科技园区站)间,模拟自动化运行,同时进行站台门等各项车站设备调试,每日停靠调试约80至100趟次。调试过程部分车站将会出现营运列车及调试列车交替进站状况,为避免乘客误搭乘,调试列车乘降门都设有阻隔设施,提醒乘客该列车不提供载客服务[96]。
- 2018年7月1日:悠游卡公司宣布,高雄捷运站内212台悠游卡加值售票机全面启动[97]。
- 2018年7月11日:轻轨第二阶段行经美术馆路、大顺路等路段,引发沿线居民反弹,担忧轻轨占据路幅,影响出入、造成塞车。高市府召开112场说明会后,宣布变更5处设计,并增设(C21A)美术馆西站(后定名为内惟艺术中心站)。[98][99]。
- 2018年8月4日:高雄环状轻轨于今日18点00分~19点45分因系统异常执行,C5-C7间服务中断,C1~C4,C8~C14局部运行,事后高雄捷运公司发布说明[100],于前述中断营运时间有购买车票者并影响搭乘,于8月4日至8月10日均可至R6凯旋站/O1西子湾站服务台进行退费。
- 2018年8月21日:高捷公司配合“前瞻基础建设计划”之“轨道国产化”政策,高捷公司董事长郝建生、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杲中兴及中冠信息董事长梁启修,共同签署“轻轨设备国产化研发合作意向协议”,就‘轻轨信号系统’、‘自动列车防撞系统’、‘储能电力管理系统’及‘超级电容系统’等项目进行合作开发[101]。
- 2018年9月5日:红线高雄车站永久站启用(现在只开放2号入口)。
- 2018年10月6日:高雄捷运通车已10年,为扩大服务范围,高市府捷运局办理捷运延伸屏东整体路网及可行性研究,计划在一年内选择一条优先网络做运量效益评估[102][103]。
- 2018年12月16日:高雄环状轻轨于今日14点41分~15点18分 因事故营运中断,C10~C14间服务中断,C1~C9局部运行,事后高雄捷运公司发布说明[104],于前述中断营运时间有购买车票者并影响搭乘,12月16日至12月22日均可至R6凯旋站/O1西子湾站服务台进行退费。
- 2020年2月24日:高雄市政府捷运工程局为方便身障及老人搭乘轻轨,自本日起到2020年6月30日止,优惠身障及老人免费搭乘轻轨。[106]
- 2020年10月21日:自营运12年来,高捷红橘两线的10座非地下车站均无设计站台门,并发生过3起乘客坠落轨道事件,因此部分高雄市议员要求非地下车站需设置站台门。对此,高雄市捷运局局长表示,经过自行研发先在大寮站设置低站台门,将视此调试结果逐步在高架段车站设置。若高捷非地下车站均装设站台门,约需要3.22亿元[107]。
- 2021年8月10日,因应疫情警戒降级,高雄捷运宣布,今日起将加开晚间23点30分末班车,以服务高铁左营站末班车到站旅客及三班制通勤旅客搭乘需求[108]。
- 2021年8月21日,今日起假日班距调整为8至10分钟,轻轨在高峰时段班次也将加密[109]。
- 2021年9月1日,高雄轻轨将于今日起加密班距,首班车提早为6点30分发车,高峰时段平日( 06:30 ~ 08:30、16:30 ~ 18:30 )、假日( 13:00 ~ 18:00 ),班距将缩短为十分钟,平峰时段则维持15分钟班距[110]。
- 2021年11月5日,高雄捷公司宣布,今日起加密假日营运班距,并恢复24:00末班车深夜列车载客服务[111]。
- 2022年6月23日,本周起至2022年7月31日,高雄捷运MeNGo无限畅游月票,推出月票520元纾困优惠方案,可无限次搭乘捷运、公交车、轻轨、渡轮等,另享YouBike前30分钟免费和4趟渡轮免费。MeNGo无限畅游月票原价为1499元,学生原价1299元,特价后一般月票需1250元、学生为1099元[112]。
- 2023年4月27日,高雄市区399通勤月票,交通局宣布在2023年4月27日上架MeNGo APP,届时原MeNGo会员不用换卡可直接购买方案,新会员则自4月18日起先开放在MeNGo APP注册并绑定。每天仅需花费13元,适用范围包括捷运、公交车、轻轨、渡轮、YouBike前30分钟无限次使用等,399月票维持提供QR码与实体卡供民众选择[113]。
- 2023年7月1日,南高屏999TPASS通勤月票,2023年7月1日推出,适用南高屏三县市内捷运、台铁、市区客运(公交车式小黄)、长途客运、公共自行车(前30分钟免费)及渡轮(鼓山-旗津、前镇-中洲)[114]。
- 2023年9月10日起,于列车行经左营站、高雄国际机场站时增加韩文转乘广播。
- 2023年10月,目前营运中的高雄轻轨采单一费率,持电子票证只需十元,也可在站台购票三十元,不论搭乘里程远近,都是单一的优惠费率。根据捷运局送交高市议会的业务报告,上述优惠票价将持续至轻轨全线通车营运日前一天结束,即成轻轨全线通车营运日起,十元搭到饱的优惠将取消,将改里程计费[115]。轻轨基本票价为20元,里程方面每多2公里收费5元,超过9公里以最高运价35元收费[116][117]。
- 2024年1月1日,高雄轻轨营运模式调整如下,营运时段6点30分 ~ 22点,高峰时段平日( 06:30 ~ 08:30、16:30 ~ 18:30 )、假日( 14:00 ~ 18:00 ),高峰时段十分钟,平峰时段15分钟[120]。
- 2024年11月1日起,电子票证终止85折优惠,票价恢复其单程票价格。
- 2024年交通部最新统计,2024年高雄捷运整体载客人数达7802.2万人次,其中捷运红线违4936.9万人次、橙线1607.1万人次、环状轻轨1258.1万人次。2024年高雄捷运的客运收入共18.1亿元,远超过2018年16.2亿元的历史旧纪录[121]。
- 2025年7月12日:营运模式调整如下,营运时段6点30分 ~ 22点30分,高峰时段平日( 06:30 ~ 08:30、16:30 ~ 18:30 )、假日( 14:00 ~ 18:00 ),高峰时段十分钟,平峰时段15分钟。
服务概况
- 高雄捷运红、橙线:每日清晨5点55分~晚间24点[111]
- 高峰:平日4-6分钟、假日及假日前一日4-6分钟
- 平峰:平日8分钟、假日及假日前一日6-8分钟
- 深夜(23点过后):平日20分钟、假日前一日及假日15分钟
- 平日高峰时段:6:30~8:30及16:30~18:30;平峰时段视人潮增派列车
- 末班转运列车(需于美丽岛站换车):
- 平日:红线23:20(往OT1大寮)23:40(往O1哈玛星)由冈山,23:40由小港发车
- 假日及假日前一日:红线23:30由冈山,23:45由小港发车
- 红橙线末班车:00:00由各端点车站发车
- 高雄捷运环状轻轨:每日上午6点30分~晚间22点35分(2025年7月12日起)
- 全天候班距:10-15分钟
- 高峰时段:10分钟,平日( 06:30 ~ 08:30、16:30 ~ 18:30 )、假日( 14:00 ~ 18:00 )。
- 平峰时段:15分钟。
- 环状轻轨顺行:于C1篱仔内站顺行站台发车,各站皆停,依序行经重要车站如C3前镇之心站、C5梦时代站、C12驳二大义站、C14哈玛星站、C21美术馆站、C24爱河之心站、C32凯旋公园站等站,最后返回C1篱仔内站。
- 环状轻轨逆行:于C1篱仔内站逆行站台发车,各站皆停,依序行经C32凯旋公园站、C24爱河之心站、C21美术馆站、C14哈玛星站、C12驳二大义站、C5梦时代站、C3前镇之心站等站,最后返回C1篱仔内站。
- 详细班表与时间请上高雄轻轨时刻表网站[参1]
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疫情期间特别交通安排[123]
目前服务地区如下(全市38区共行经14区):
- 航空:高雄国际机场(R4高雄国际机场站)
- 高铁:高铁左营站(R16左营/高铁站)
- 台铁:台铁高雄车站(R11高雄车站)、台铁鼓山车站(C18鼓山站)、台铁美术馆车站(C20台铁美术馆站)、台铁科工馆车站(C30科工馆站)、台铁新左营车站(R16左营/高铁站)、台铁桥头车站(R23桥头火车站)、台铁冈山车站(RK1冈山车站)
- 轻轨:C3前镇之星站(R6凯旋站)、C14哈玛星站(O1哈玛星站)、C18鼓山站(台铁鼓山车站)、C20台铁美术馆站(台铁美术馆车站)、C24爱河之心站(R13凹子底站)、C30科工馆站(台铁科工馆车站)、C32凯旋公园站(O8五块厝站(站外转乘))
- 捷运:R10/O5美丽岛站
- 渡轮:O1哈玛星站、C14哈玛星站
- 邮轮:C9旅运中心站
- 国道客运:R11高雄车站、O9苓雅运动园区站、R16左营/高铁站
- 接驳公交车:由东南客运、港都客运、高雄客运、义大客运、汉程客运、统联客运、南台湾客运和高捷公司自负的公交车等负责行驶,营运时间自6时至23时许。另亦可转乘多条市区公交车、长途客运。
- 高雄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搭乘捷运后,30分钟以内骑乘公共自行车,可享转乘优惠,同时仍享有第1小时内免费租赁。
车辆基地
- 营运中
- 兴建中
- 规划中
搭乘运量
高雄捷运运量始计自2008年4月7日红线开始收费,2024年的每日平均运量为213,176人次。
收费

以非接触式智能卡为主,包涵单程票与一卡通票证公司发行之一卡通。另有与银行合作发行大统百货、汉神巨蛋、A+1、新光三越、台湾中油、中华电信一卡通联名卡、以及单程票代用券或QR Code二维条码等各式纸票。2016年7月1日开放多卡通,可使用悠游卡公司所发行之悠游卡、爱金卡公司所发行之icash和icash2.0搭乘,2018年9月3日加入“LINE Pay 一卡通账户”[125]。
2018年1月29日开始在“CityPass都会通”APP上开卖QRcode电子票券形式高雄捷运+轻轨一、二日票,并计划于6月底前全面导入扫码移动支付[126]。
2019年1月4日高捷的全新移动支付闸门系统支援Mastercard Contactless或银联 UnionPay 支付支付的信用卡及绑定这些卡片的移动设备。
2020年开放Visa、JCB等国际组织的感应信用卡及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Line Pay Money刷卡进站。[127]
2023年开放美国运通AE ExpressPay的感应信用卡刷卡进站[128]。
月票自2018年3月1日起于高捷全线车站服务台贩售,自购买日起算三十天内,可享高雄捷运、公交车、轻轨无限搭乘吃到饱。
高捷与交通部运输研究所、高市府合作,于2018年9月28日推出Men Go票卡及月票方案[129]。
高雄市区399TPASS通勤月票,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宣布在2023年4月27日上架MeNGo,适用范围包括捷运、公交车、轻轨、渡轮、YouBike前30分钟无限次使用等,月票维持提供QR码与实体卡供民众选择[113],7月1日起纳入台铁高雄(大湖-九曲堂)区间服务。
南高屏999TPASS通勤月票,2023年7月1日推出,适用南高屏三县市内捷运、台铁、市区客运(公交车式小黄)、长途客运、公共自行车(前30分钟免费)及渡轮(鼓山-旗津、前镇-中洲)。高捷38车站均有贩售高雄TPASS卡片,也可选择于四大超商进行预购。首次购买月票民众须至MeNGo网站或MeNGo APP申办会员,另现阶段台铁验票机仅提供实体卡服务,如有搭乘台铁需求,一定要用实体卡片绑定MeNGo会员以购买月票方案[114]。
高雄市政府为鼓励学童搭乘大众交通工具及打造友善城市,让高市6岁至未满12岁儿童可以5折优惠搭乘高雄捷运及轻轨,时任高雄市市长陈菊表示,这项交通优惠措施将自4月4日儿童节开始施行,预计有12万9,222名儿童受惠。[130][131]
票价由高雄市政府票价审议委员会审定,采行递远递减制。以5公里内20元为基准票价,5公里至17公里为2公里级距,17公里至20公里为3公里级距,20公里以上为4公里级距。
环状轻轨于2017年11月1日起正式收费[44]。
环状轻轨与高雄捷运红线及橙线依里程收费方式不同,采计次收费。使用现金搭乘者请于站台售票机购买纸票(单程票)票价为新台币$30,售出后除营运中断外概不退费,敬老、博爱等身份及博爱陪伴者购买纸票(单程票)之乘客,得于购票当日内至各高雄捷运各车站服务台办理退费15元。目前使用电子票证如一卡通[132]、悠游卡[133]、爱金卡等收费为新台币$10。车站及车厢内均有读卡机,使用电子票证时每次搭乘只需在其中之一感应收费即可,最迟需于上车后立刻完成刷卡,以免受罚;乘车一趟刷卡一次,下车请勿再刷卡。10人以上团体可至高雄捷运各车站购买团体票每人10元[134]。
全线于2024年1月1日开始试营运,并于同年2月26日正式收费。
收费方式与以往不同,改与高雄捷运红线、橙线相同,采里程收费,且上下车都需在站台感应收费。[116] [135]
- 注1:目前一卡通、LINE Pay Money、悠游卡[90][91]、爱金卡(ICASH)均可使用于高雄轻轨。乘车前请先确认票卡内余额充足,轻轨候车站无提供加值服务[45][136]。
- 注2:旅客使用电子票证(一卡通(iPASS)、悠游卡(EASYCARD) ·爱金卡(icash))及QR Code乘车码搭乘轻轨,进出站都要刷卡[137]。
- 注3:自2020年2月24日起,具有博爱(含陪伴者1名)、敬老(65岁以上长者)身份者,持社福卡或身份证明文件,可免费搭乘高雄轻轨[106]。
- 注4:有绑一卡通或是悠游卡的信用卡持卡人,目前车上刷卡机没有网络,若余额不足,是无法自动储值。(只有站台上刷卡机有网络)
- 注5:使用现金搭乘时可在每站的自动售票机购买票证,以备查票员检查。高雄轻轨稽查员配戴服务识别证及身着黑色稽查背心及帽子,乘客如遇到稽查员查验票时请主动配合稽查。
- 注6:无票乘车除补缴车资外,另依法处罚原票价50倍之违约金;拒绝配合查票者,依法处新台币1500元以上,7500元以下之罚锾。
- 注7:2023年4月起,TPASS行政院通勤月票高雄市区通勤月票,2023年7月起,南高屏生活圈城际通勤月票发行;30天内不限次数搭乘高雄轻轨[138] 。
- 注8:2024年11月1日起,电子票证终止85折优惠,票价恢复其单程票价格[139] 。
- 注9:解锁卡相关作业及收费说明[140] 。:
- 当日解锁卡:
- 于系统内(未超过2小时)再刷一次解锁卡-收取该里程票价(依各卡种票价优惠)
- 于系统内(已超过2小时)再刷一次解锁卡-收取该里程票价(依各卡种票价优惠)+逾时费20元(最低单程票价计收)
- 跨日解锁卡(票卡余额须大于解卡费)
- 跨日搭乘-进站时自动解锁卡,并于进站刷卡时,收取特许进站费用共55元(前一次旅费以最高票价(35元)+逾时费20元
- 跨日不搭乘(仅解锁卡)
- 各轻轨站台验票机解卡,进出站均须刷卡,将收取特许进站费用55元(前一次旅费以最高票价(35元)+逾时费20元)及当日同站进出车资。
- 捷运站解卡,迳洽R6、R11、R13、R16、O1及O8捷运站设置之轻轨解卡验票机感应,收取特许进站费用共55元(前一次旅费以最高票价(35元)+逾时费20元)。

2011年4月1日,年满65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身心障碍者凭有效期之身心障碍证明至捷运窗口购票,即享有半价优惠。另外,持有各县市与悠游卡、一卡通合作发行之记名式敬老卡、爱心卡、博爱卡、博爱(爱心)陪伴卡(紧随在博爱(爱心)卡刷卡之后)乘车直接享有优惠,无需临柜购票。
环状轻轨自2020年2月24日起,具有博爱(含陪伴者1名)、敬老(65岁以上长者)身份者,持社福卡或身份证明文件,免费搭乘高雄轻轨。乘车期间如遇查验票作业,请配合出示博爱卡(或身障手册)、敬老卡(或身份证)供查票员核对身份,以利完成验票。乘车期间如遇查验票作业,请配合出示博爱卡(或身障手册)、敬老卡(或身份证)供查票员核对身份,以利完成验票。误付费搭乘之博爱、敬老旅客,请凭“当日”购买之单程票(或其他电子票证/支付)及身份证明文件(身障手册(博爱、陪伴)、身份证(老人) 至各捷运服务台办理退费[106]。
其中,考量旅客使用便利性,售卡及加值机、车票余额查询机、单程票售票机提供有繁体中文、简体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德文、印尼文、马来文、泰文、西班牙文等十种语文,为台湾轨道业创新
列车

高雄捷运重轨列车为动力分散式电力动车组,采第三轨供电方式推进,全线使用钢轮钢轨,驶于1,435毫米之标准轨。高运量电力动车组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奥地利厂组装制造。自2005年10月起陆续交车,录得126辆捷运车厢。高雄捷运高运量电力动车组厢每侧配有四组对开滑门,营运初期的运量考量,全列车为一组三辆编成,并预留未来两组六辆编成的扩充性[142][143]。
高雄市捷运局2021年11月17日表示,高雄捷运红线冈山路竹延伸线有计划采购10列新车(第一阶段8列、扩充合约2列)供营运所需。冈山路竹延伸线机电工程由新加坡科技电子公司(STEE)及韩国现代乐铁公司(Hyundai Rotem)合组团队中标,现代乐铁公司已发布新闻稿,并首次公布列车外型,大致上配色内装都接近现行的西门子列车,但车头线条略显圆滑。
机电将和西门子系统完全相容,因此规格类似,但在空气清净、制动、节能、维护成本上有所改进。该列车和现有列车完全相容,改良空调系统,可侦测二氧化碳浓度自动提供舒适的室内空气。另外列车紧急制动性能也加强,以改善安全性;在维护方面,可透过列车综合管理系统TCMS(Train Control and Monitoring System)在机厂自动分析车辆状态和故障讯息,降低维护成本,同时通过高效率运行模式分析达到节能效果[38][39]。
2023年3月再新增6列新列车,主要是提供小港林园线需求,加上2021年采购10列,共采购16列新列车,预计最快2026年可完成[141]。
高雄捷运黄线预计采购25列具有无人化自动控制模式下自动驾驶(GoA4自动化级别)的3节车厢电力动车组,列车车体由施泰德铁路制造,控制设备则采用西门子公司系统,列车编组长度不超过60米,可容纳440人以上,每列车有3道门(比高运量捷运少一道)[144];2022年,据该制造商时任副首席执行官Ansgar Brockmeyer称,车体将以铝制成,车辆设计将针对高温(摄氏45度以上)高湿环境,列车将在瑞士圣马格雷滕厂区制造[145]。

高雄捷运环状轻轨轻轨列车为动力分散式电力动车组,采超级电容电池供给方式推进,全线使用钢轮钢轨,驶于1,435毫米之标准轨。高雄捷运环状轻轨为为全亚洲第一个采全线无高架线的轻轨系统,仅在车厂为调车方便设有高架触线,营运时列车则在进站停靠的时候利用车站上方设置的钢性高架线进行充电。
第一阶段的轻轨列车由西班牙CAF公司组装制造,总造价新台币165.37亿元。每组列车由5节模块化车厢组成,但保留扩充至7节的弹性。车厢间以铰接件(articulation)连接在一起,只能在机厂由机具协助分开。车内为100%低地板全宽无贯通门设计,座椅为“非”字型配置。首辆列车自2014年9月运抵台湾,第一阶段将计有9列列车。车辆总长(一组五节)34.16米,车宽2.65米,每侧配有四组对开滑门,营运初期的运量考量,全列车为一组5辆编成,并预留未来一组7辆编成的扩充性,未来将视运量增长情形,再决定是否增节至一组七节编制。第一阶段共有9组列车。
第二阶段统包由中国钢铁中标,后续将会向其合作厂商法国阿尔斯通公司采购15组Citadis X-05 305列车,未来全线完工后将出现“一条轻轨两种车型”。
轻轨二阶首列车辆于2018年7月25日在法国Alstom车辆制造厂出厂,并完成出厂作业程序,并于2018年8月3日于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启运,经过32天航程后于9月2日运抵基隆港,同月下旬于C15 - C17车站间线上行车调试[146]。第二阶段共采购15组列车[147][148][149][150][151],2021年12月最后4组列车皆已送抵前镇机厂,将投入2022跨年疏运行列[152]。目前全线共有24组轻轨列车营运。
高雄市议员张博洋2024年4月2日在高雄市议会质询时,提到高雄轻轨应该增购车辆、缩短班距,强化疏运品质。市长陈其迈答询时表示,市府已经行文交通部,希望争取经费增购14辆轻轨列车,如此班距可由10分钟缩短至6分钟[153]。
公共艺术

高雄捷运的部分车站有设置公共艺术,较大型的有:
部分车站的特殊外型,让高雄捷运被“metrobits.org”选为“世界最美五十座地铁系统”之一[154]。美国旅游网站“BootsnAll”于2012年初评选全世界最美丽的15座地铁站,美丽岛站和中央公园站排名分别是第二和第四名[155]。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