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国防大学 (中华民国)

中華民國國軍專責綜合培育軍事人才的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防大學 (中華民國)
Remove ads

国防大学中华民国国军专责综合培育军事人才的大学,成立于2000年,由国际与国防事务学院、战争学院、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海军指挥参谋学院、空军指挥参谋学院、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政治作战学院等8所军事院校及学院整合而成。校本部位于台湾桃园市八德区

事实速览 国防大学, 校训 ...
Remove ads

历史

Thumb
国防大学校本部北侧门
Thumb
原国防管理学院大门
Thumb
三军大学校旗(1968年-2000年)
Thumb
国防大学校旗(2000年-至今)

国防大学历史

  • 2000年5月8日,三军大学中正理工学院国防管理学院国防医学院整合成立国防大学,校本部设于桃园县龙潭乡中兴路56号。
  • 2004年7月,国防大学成立战略研究中心(国防智库)。
  • 2006年1月1日,原隶属国防大学的国防医学院,再分出为独立学院,由国防部军医局督导;并裁撤战略研究中心。9月1日,奉国防部“北部地区校院调并”案,将“政治作战学校”编入国防大学更名政治作战学院;同时将原国防大学军事学院、中正理工学院、国防管理学院整编为战争学院、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海军指挥参谋学院、空军指挥参谋学院、理工学院、管理学院。
  • 2013年1月1日,原隶属参谋本部的国防部国防语文中心,配合国军精粹案组织整编而改隶属国防大学,更名为“国防大学语文中心”,并迁回政治作战学院。

国防大学各学院沿革

战争学院

战争学院院长,由国防大学中将副校长兼任。

陆军指挥参谋学院

  • 1906年,清帝国成立“北洋军官学堂”(又称陆军行营军官学堂),为军事深造教育之始。
  • 1908年学校收归军咨府,改称为军咨府军官学堂。
  • 1910年7月改称“陆军预备大学堂”。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陆军预备大学堂由保定迁北京,改隶参谋本部。
  • 1913年10月“陆军预备大学堂”改称“陆军大学校”。学校领导由总办改称为校长,总教官负责制为教育长负责制。
  • 1931年10月学校由北平迁往南京
  •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迁往湖南省长沙市
  • 1938年,再迁贵州遵义。
  • 1941年,再迁重庆市。
  • 1946年,抗战胜利,本校迁回南京市
  • 1949年因第二次国共内战,迁往广东省广州市。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于台湾新竹成立“陆军参谋学校委员会”,准备复校事宜。
  • 1951年12月1日,复校名称“陆军参谋学校”。
  • 1952年1月1日,改名“陆军指挥参谋学校”。
  • 1959年9月,升格为“陆军指挥参谋大学”。
  • 1969年12月1日,整并于“三军大学陆军指挥参谋学院”。
  • 2000年5月8日,成立国防大学并调整组织架构,调整为“国防大学军事学院陆军指挥参谋学部”。
  • 2006年9月1日,复编为“国防大学陆军指挥参谋学院”。

现任院长为陆军少将王修治。

Remove ads

海军指挥参谋学院

  • 1951年1月1日,于高雄左营成立“海军参谋班”。
  • 1952年3月1日,扩编为“海军指挥参谋学院”。
  • 1959年9月,升格为“海军指挥参谋大学”。
  • 1967年12月,迁校至台北大直,同时并编“海军陆战队学校指挥参谋班”成立“三军大学海军指挥参谋学院”。
  • 2000年5月8日,成立国防大学并调整组织架构,调整降格为“国防大学军事学院”下的“海军学部”。
  • 2006年9月1日,复编为“国防大学海军指挥参谋学院”。

现任院长海军少将张世行。

空军指挥参谋学院

  • 1940年12月1日,于成都成立“空军参谋学校”。
  • 1946年8月,迁校至南京市
  • 1949年12月,于台湾屏东东港复校。[2]
  • 1952年1月1日,改制“空军指挥参谋学校”。
  • 1959年9月1日,升格为“空军指挥参谋大学”。
  • 1967年10月20日,迁校于台湾台北大直,并改名为“三军大学空军指挥参谋学院”。
  • 2000年5月8日,成立国防大学并调整组织架构,调整为“国防大学军事学院”下的“空军指挥参谋学部”。
  • 2006年9月1日,复编为“国防大学空军指挥参谋学院”。

现任院长为空军少将黄盈捷。

  • 1917年,成立“汉阳兵工专门学校”。
  • 1926年,改名为“国民政府兵工专门学校”。
  • 1928年,军政部成立,改名为“军政部汉阳兵工专门学校”。
  • 1939年,改制为“军政部兵工学校”。
  • 抗战胜利后,成立造兵、应化、车辆三系,将原军用文人身份正式成立军制“兵工”官科,称为“兵工工程学院”,并将兵工勤务班及化学兵专修班,纳编统由“兵工学校”管理。
  • 1962年,校院分制为“陆军理工学院”、“兵工学校”(今“陆军后勤学校”)。
  • 1966年,“陆军理工学院”改名为“中正理工学院”。
  • 1968年,纳编“海军工程学院”及“联勤测量学校”;12月迁入台湾省桃园县(今桃园市大溪区)员树林现址。初设大学部,后为国防需求,乃先后增设研究部博、硕士班及专科部。
  • 2000年,并入国防大学,更名为“国防大学中正理工学院”。
  • 2006年11月,配合军事院校整并案,更名为“国防大学理工学院”,所属校区改名为中正岭校区。

现任院长为海军少将崔怡枫。中正理工学院测绘工程系82年班,军事工程硕士,台师大地球科学博士。

Remove ads
  • 1912年3月20日,由时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以命令创立军需学校
  • 1982年12月1日,由“国防财经学院”(原军需学校)与“国防管理学校”合并为“国防管理学院”。
  • 1989年7月1日,纳入原“政战学校法律系所”。
  • 1995年7月1日,纳入三军大学国防管理班。
  • 2000年5月,并入国防大学,更名为“国防大学国防管理学院”。
  • 2006年8月1日,校址由台北县中和市(今新北市中和区积穗(民安街、民享街,区分为数个公家单位运用)迁至台北市北投区复兴岗。11月,配合军事院校整并案,再次更名为“国防大学管理学院”。

现任院长为陆军少将林振裕,中正理工学院化学系81年班、应用化学硕士93年班、化学博士100年班。

国防财经学院

  • 1912年3月20日,于南京创立“军需学校”。
  • 1947年9月1日,于上海改分为“联勤经理学校”及“联勤财务学校”两校。
  • 1951年4月1日,两校在台北市松山区(今台北市松山区[3])合并成立“军需训练学校”。
  • 1954年6月,再改名为“联勤财务学校”校址于景美,“陆军经理学校”校址于积穗
  • 1969年2月,改制为“陆军财务经理学校”,校址于景美及积穗。
  • 1971年8月景美校区迁入积穗校区。
  • 1980年11月,再改为“国防财经学院”。
  • 1982年12月,由国防财经学院及国防管理学校合并成立国防管理学院

国防管理学校

  • 1937年9月,于南京创立“副官学校”。
  • 1959年1月1日,由副官学校、国防部动员干部训练班、空军人事训练班合并成立“行政学校”。
  • 1967年7月,由行政学校与陆军补给管理学校合并成立“国防管理学校”(原址为今国立故宫博物院艺文园区)。
  • 1982年12月,由国防财经学院及国防管理学校合并成立国防管理学院
  • 1950年初,设立“政治干部训练班”及分班。
  • 1951年7月1日,成立“政工干部学校”,初选校地在台湾省台北县淡水镇(今新北淡水沙仑成功阁。8月迁校至北投竞马场(国防部干部训练班旧址);蒋经国将新校址地名命名为复兴岗
  • 1970年10月31日,校名改为“政治作战学校”。
  • 2006年9月1日,并入国防大学,更名为“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

现任院长为陆军少将唐永清。

历任校长

陆军大学时期

三军大学时期

更多信息 历任, 任期时间 ...

国防大学时期

更多信息 历任, 任期时间 ...

历任副校长

陆军大学时期

三军大学时期

国防大学时期

更多信息 历任, 任期时间 ...

校区

更多信息 名称, 地点 ...

象征

校徽

更多信息 徽章特征, 意涵 ...

资料来源:国防大学《学员生手册》

校歌

国防大学校歌   作者 杨涛

组织

校本部[4]

  • 校长(1人,二级上将
    • 副校长兼战争学院院长(1人,陆军或海军或空军中将
    • 学院院长(7人少将,管理学院,政战学院,理工学院,陆军学院,海军学院,空军学院,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
    • 教育长(1人,陆军少将)
    • 政战主任(1人,政战少将)
    • 学院副院长(6人,上校)
    • 所长(1人,上校)
    • 主任(1人,上校)
      • 主任(9人,上校
      • 副主任(2人,上校)
      • 参谋主任(1人,上校)
      • 学院政战主任(3人,上校
      • 副教育长(1人,上校)
      • 处长(11人,上校)
      • 总教官(4人,上校)
      • 主任教官(22人,上校)
      • 副主任教官(4人,上校)
      • 指挥官(3人,上校)
      • 队长(4人,中校至上校)
      • 科长(6人,上校)
      • 组长(4人,上校)
      • 大队长(4人,中校)
      • 副处长(6人,中校)
      • 中队长(22人,少校至中校)
      • 教师(113人,校官)
      • 教官(219人,上尉至上校)
      • 参谋(280人,尉官或校官)
      • 辅导长(23人,上尉至中校)
      • 军医官(10人,上尉至少校)
      • 连长(3人,少校)
        • 副连长(3人,上尉)
        • 副中队长(9人,上尉)
        • 排长(15人,少尉中尉
行政单位
更多信息 行政单位 ...
教学单位及研究中心
更多信息 教学单位及研究中心 ...

院所

军事学院

更多信息 战争学院[5][6] ...
更多信息 陆军指挥参谋学院[7] ...
更多信息 海军指挥参谋学院[8] ...
更多信息 空军指挥参谋学院[9] ...
更多信息 国际与国防事务学院 ...

基础学院

更多信息 理工学院 ...
更多信息 管理学院 ...
更多信息 政治作战学院 ...

学术期刊

国际合作姊妹校与机构

国防医学院为亚太大学交流计划的成员[11],另外医学系[12]、牙医系[13]、药学系[14][15]、护理学系[16]和顶尖的美国及英国的大学有长久的合作关系。[17][18]

管理学院则规划和美国国防管理相关院校展开研究和发展的合作。[19]

中华民国国内学校策略联盟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