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
太平洋台风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泛指于2016年全年内的任何时间,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海所产生的热带气旋。虽然有关方面并没有设下本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是大部分于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通常皆会于5月至12月期间形成。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5月12日) |
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飓风,并被列入2016年太平洋飓风季。于西北太平洋产生的热带风暴是由日本气象厅所命名(即国际名称),国际编号为16xx,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英语:JTWC)则将于该地区的热带低压之编号以W字母作结。凡进入或产生于菲律宾风暴责任范围以内的热带低压,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英语:PAGASA)均会给予当地名称,作当地警报用途,因此可能会有两个不同的英文名称(官方以国际名称为准);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采用的中文译名可能不同。以下各热带气旋资讯以热带气旋存在期间的巅峰形态为准。
2016年西北太平洋风季开始时间明显偏迟,首个系统于5月26日形成,令本年风季成为纪录史上第5迟开始的风季,亦是21世纪至今最迟开始的风季,只比1973、1983、1984及1998此四年早;但该系统却成为港澳地区有纪录以来于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下,最早吹袭当地的热带气旋。而首个获命名风暴则于7月3日形成,只比1998年的7月8日为早5日;亦是台风茉莉于2015年12月17日消散后,相隔198日后才再有命名风暴形成,打破西北太平洋最长没有命名热带气旋的“空窗期”[1]。受热带气旋频繁吹袭的菲律宾也在茉莉后大半年没有风暴来袭,直至2016年台风妮妲在7月31日登陆吕宋北部,才再有热带气旋登陆菲律宾,情况实属罕见。不过到8月却受到巨大“季风涡旋”影响,热带气旋活动变得异常频繁,短短两星期内涌现6个命名热带气旋,与该年前6个月的寂静形成强烈对比。
Remove ads
台风季预测
已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未被国际命名的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时间表
热带气旋名单
台风季影响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