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浅草线
都營地下鐵路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浅草线(日语:浅草線/あさくさせん Asakusa sen */?)是一条连结东京都大田区西马込站和墨田区押上站、由东京都交通局营运的铁路线(都营地铁)。《铁道要览》记载为“1号线浅草线”[1]。通车当初被称为“都营1号线”(后述)。基本上多数被称为“都营浅草线”。

营业路段全线在地下行走,但车辆基地(马込车辆检修场)的匝道线行走于高架线上。线路名称来自留有浓厚的下町色彩、今日已成为国际级观光景点的浅草。车体、线路图与转乘信息使用的线路颜色为玫瑰红色,线路记号为A。但是线内亦使用朱红色、茜红色等颜色。
Remove ads
线路资料

简介
1950年代中期,东京都交通局获准投入地下铁的兴建与营运。1960年,浅草线(当时称为都营1号线)首段线路(押上站~浅草桥站)通车,成为东京首条公营地下铁路线。与私营铁路业者京成电铁间的互通营运,也于通车的同时开始实行,成为日本首条与私营铁路相互跨线路运行的地下铁路线。目前浅草线与其他四间私营铁路业者的线路相互跨线路运行,使得运行于浅草线上的车辆类型颇具多样性;在列车运行安全装置方面,也配合私铁路线采用自动列车停止装置(ATS),这些都是浅草线的重要特色。
历史
- 1955年(昭和30年)10月3日:东京都申请藏前2丁目-押上间的地方铁道敷设免许,同时营团地下铁申请马込-藏前2丁目间申请让渡拥有的铁道免许。
- 1956年(昭和31年)
- 8月27日:地下铁1号线最初建设工程开工。
- 10月3日:前一年10月3日申请的取得免许与免许让渡皆获准(自此,押上-马込间取得地方铁道免许)。
- 1960年(昭和35年)
- 1962年(昭和37年)
- 1963年(昭和38年)
- 1964年(昭和39年)
- 4月21日:西马込-马込间取得地方铁道敷设免许。
- 10月1日:新桥-大门间(1.1公里)开业(单线运行。为此约半数列车在新桥站折返)。
- 1968年(昭和43年)
- 1970年(昭和45年)
- 7月:引入线路颜色(引入当时是朱色)。在那之前曾经使用红色,后来与(当时的)营团协议将红色让渡予丸之内线。
- 由于京急的夏季休日时刻表,临时增加一部分列车,东京的地下铁首次有8节列车停靠。
- 1973年(昭和48年)12月31日:由于发生劳资纠纷,浅草线的大晦日-元日的通宵运行中止。
- 1976年(昭和51年)
- 2月28日:引入5200型电车(引入当时是5000型的一部分)。
- 6月10日:全列车改为6节编组。
- 1978年(昭和53年)
- 6月21日:繁忙时段京急线开到的直通列车开始以8节编组运行(早晚各6班来回)。
- 7月1日:都营1号线改名为都营浅草线。
- 1986年(昭和61年)12月31日:包括浅草线的都营地铁大晦日-元日恢复通宵运行。
- 1987年(昭和62年)7月15日:直通车辆开始使用空调车辆。
- 1988年(昭和63年)11月16日:京急开抵的直通列车全面使用8节编组。
- 1989年(平成元年)3月19日:江户桥站改称日本桥站。
- 1991年(平成3年)3月31日:开始与北总开发铁道(现·北总铁道)互相跨线路运行。5300型电车开始营业运行。
- 1993年(平成5年)4月1日:京急机场线暂定开业至羽田站(现天空桥站)。随此开行往羽田站的直通列车。此时,京急机场线只可停靠6节编组,京急直通列车恢复6节编组[3]。
- 1994年(平成6年)11月1日:全线可以收到AM广播服务[4]。
- 1994年(平成6年)12月10日:京急机场线的8节编组对应工程完工,该线直通列车再次恢复为8节编组。
- 1995年(平成7年)7月2日:5000型电车停止营业运行。完成全面空调化。
- 1998年(平成10年)11月18日:京急机场线全线开业,地下铁首次开行特急列车机场快特、机场特急(现在已废除)。
- 2000年(平成12年)4月20日:正式名称由都营浅草线改为浅草线。
- 2002年(平成14年)10月27日:开始与芝山铁道互相跨线路运行。
- 2004年(平成16年)6月:马込车辆检修场完成。马込工场废除。

- 2006年(平成18年)
- 2007年(平成19年)
- 3月17日:开始使用一部分C-ATS机能。
- 7月8日:泉岳寺站构内的送电缆发生不明火灾,之后三田站更发生车辆故障(京急车辆),由始发起至15时40分许全线无法通行。恢复运行后当日全日停止与京急线跨线路运行。9日,关东运输局交通局发生文书警报事态。
- 2010年(平成22年)7月17日:途经北总线连结成田机场的成田机场线(成田Sky Access)开业。该线开始与此线跨线路运行。时刻表改正,运行类别加设“Access特急”。
- 2011年(平成23年)
- 2月26日:全线启用C-ATS[5]。
- 3月11日:发生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地震,与京成线、京急线、北总铁道北总线、芝山铁道线暂停互相跨线路运行。
- 3月14日:由于东北地方太平洋冲地震造成发电所停止,电力供应短缺,东京电力实施轮流停电(计划停电)。伴随着此,此日起停止与京成线、京急线、北总铁道北总线、芝山铁道线互相跨线路运行。直至3月中重开。
- 2012年(平成24年)10月21日:时刻表改正,机场快特的类别改为橙色。
- 2014年(平成26年)11月8日:时刻表改正,废除6节编组运行。所有列车成为8节编组。但是,周末假日深夜京急线的浦贺始发往泉岳寺与普通往京急川崎的终电折返设定只限泉岳寺站可见6节编组。
- 2017年(平成29年)4月1日:人形町站开始闸机通过服务[6]。
- 2018年(平成30年)
Remove ads
运行概况
由于有以下铁路线直通,故此线以互相跨线路运行的多样性为特色。大部分列车都与其他公司线路直通,在终点站押上站折返的列车甚少,尤其押上站方向除早上、深夜外全部列车直通京成电铁押上线。在发生大规模时刻表混乱时原则上也不会在押上站折返。此线最多可同时运行4间公司的列车。由于这数量已达到PASMO规定闸内转乘次数上限,故此在芝山铁道线内不能使用PASMO。
包括跨线路运行的运用里程累计为225.0公里,比包括收费列车和临时列车的有乐町线、副都心线系统运用里程187.7公里更长,是东京的地下铁当中最长的。
现行时刻表连结成田机场站(途经京成本线)-三崎口站(京急久里滨线)间的列车是途经此线的最长里程列车(141.8公里),是东京的地下铁直通里程最长的列车,比千代田线的取手站(JR常磐缓行线)-伊势原站(小田急小田原线)间(100.3公里)直通里程更长,同时也比收费列车在周末假日运行途经副都心线的“S-TRAIN”西武秩父站(西武秩父线)-元町·中华街站(横滨高速铁道港未来线)间(113.8公里)更长。不过该列车全部由京急的车辆运行。
泉岳寺起往南方向为方便京急线直通旅客,多数列车运行往品川、羽田机场、横滨方向。由于支线的位置,西马込站-泉岳寺站间多数设定为区间运行列车,日间此路段列车多达3分之2。与此相反,只在押上站-西马込站间线内运行的列车只限平日早上4班来回与周末假日晚上押上开出1班普通列车往西马込。
导览上多数存在列车类别也是此线显著特徴。
在浅草线内通过运行的列车只有机场快特,其他列车在浅草线内各站停车,故此只显示直通后的列车类别。
除机场快特外,南行会在押上站、北行会在品川站改变直通列车类别显示(京急线内的机场急行列车以“急行”显示,导览则在泉岳寺站改为显示机场急行),以线内为终点的列车与京急线往品川的列车以“普通”显示(广播等导览则用“各站停车”)。京急线品川站与押上站都有改变列车类别的直通列车。不过机场快特在南北两个方向都在押上站改变显示直通后列车类别。
由于运行列车类别众多,除机场快特设有通过站外,其他列车在浅草线内皆为各站停车。与浅草线直通或接续时,泉岳寺站起京急线内以“普通”运行的京急线下行方向列车,平日只限2班来回,周末假日则为2.5班来回。受京急线内普通停车站站台有效长[a]影响,浅草线直通列车无法在北品川站、梅屋敷站等车站停车,那些列车全部以品川站到发。不过时刻表除机场快特以外都视为“普通”。但是快特在京急的正式名称为“快特”,在京成为“快速特急”,以都营侧直通导览为准。
Remove ads
直通的京急本线、北总线以每20分钟为一循环,京成本线、押上线以每40分钟为循环,与浅草线共同组成每40分钟的循环。泉岳寺站-押上站间的运行密度较高,平均每5分钟1班运行。机场快特在泉岳寺站与押上站需待避较早到达列车。
日间时,每1小时有9班列车来往西马込站-泉岳寺站间,12班来往泉岳寺站-押上站间(当中3班为机场快特)。日间为方便在泉岳寺站接续,西马込站到发的列车与京急线内到发的列车的转乘更容易。
箱根驿传举办日,选手需通过在京急蒲田站附近的第一京滨铁路道口,因此每年1月3日都有临时时刻表,一部分往羽田机场的列车改往京急川崎。2012年10月21日完成高架化工程后,2013年起举办日使用的临时时刻表废除。
Remove ads
机场快特作为优等列车运行(不另收费)。停靠站参见车站列表。
此列车当时是为了连接羽田、成田两个机场而新设,受车辆使用影响,只限在日间时、早高峰时间前南行与黄昏繁忙时间结束后北行运行。浅草线内曾经有“机场特急”运行,与机场快特有相同停靠站(但是通过大门站),以青砥站或京成高砂站始发终到,1999年7月31日京急白纸时刻表改正后与“机场快特”合并。之后时刻表改正将日间列车改于京成佐仓站到发,削弱了机场间联络列车的目的,直至2010年7月17日成田Sky Access线开业,此日时刻表改正,京成佐仓站到发的机场快特改途经该线(京成线内Access特急)的成田机场站到发,再次作为机场间联络列车运行。
将来浅草线内会在部分车站设立待避该列车运行的轨道,国土交通省希望可将羽田、成田两机场间缩短至1小时(参见#今后动向一节)。现行在各站以55公里/小时通过。
-
至2012年10月20日为止5300型侧面机场快特显示
Remove ads
使用车辆
由于4间公司实行互相跨线路运行,截至2020年有多达15种车辆运行。不配置车头控制的京成电铁3600型电动车不会直通至京滨急行电铁,只在浅草线西马込站到发。京急2100型通常不进入浅草线,只入线至泉岳寺站,故此截至2019年在泉岳寺站最多可看见16种车辆。
哪间公司营运哪些列车可由车次编号末尾字母区分,“T”为东京都交通局车辆,“K”为京成电铁车辆,“N”为北总铁道车辆与千叶新城铁道车辆,“H”为京滨急行铁道车辆。车次编号可在‘MY LINE 东京时刻表’(交通新闻社)显示。部分直通车辆除用于直通除班次外,还于地铁线内部分班次使用(例如京成电铁列车在平日夜间时段行走西马込-泉岳寺区间班次,京急列车往返西马込)。
2014年11月8日时刻表改正前,平日早上京成电铁6节编组运行列车有西马込 - 京成高砂间有1班来回,该改正后所有列车各公司都以8节编组。
除东成田线、成田Sky Access线外直通至京成、京急与北总线。京急线的横滨方向在平日只限早上、黄昏直通,周末假日全日只限在羽田机场-逗子·叶山间的京急线内来回运行。
- 5500型
- E5000型电力机车
- 大江户线车辆的马込车辆检修场的牵引回送用。
-
5500型
-
E5000型电气机关车
- 5000型
- 5200型
- 5300型
-
5000型
-
5200型
-
5300型
全部为8节编组
-
新1000型(铝车)
-
新1000型(不锈钢车)
-
新1000型(不锈钢微调车)
-
600型
-
1500型(1700番台)
-
3100型
-
新3000型
-
京成3700型
-
京成3400型
-
7500型
-
7300型
-
9200型
-
9800型
-
9100型
Remove ads
- 京滨急行电铁
- 京成电铁
- 北总铁道
-
- 7050型(1995年-2003年)
- 7150型(1991年-1997年)
- 7000型(1991年-2007年)
- 7250型(2003年-2006年)
- 7260型(2006年-2015年)
- 9000型(1991年-2017年)
Remove ads
利用状况
2018年度早高峰时段最拥挤路段(本所吾妻桥→浅草间)的拥挤率为133%[15]。
开业以后的输送实绩如下表。表中最高值为红色,最高值纪录年度以后最低值为蓝色,最高值纪录年度以前最低值为绿色。
车站列表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