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英语:Tuen Mun–Chek Lap Kok Link),简称屯赤连接路[1]、屯赤路[2],属于港珠澳大桥香港段相关工程一部分[3],连接新界屯门区第40区及离岛区大屿山,市民可以更直接地从新界西北前往东涌、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和香港国际机场。
Remove ads

连接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连接路称顺朗路[4](英语:Shun Long Road[5])。顺朗路连接北大屿山公路往返市区的路段于2018年10月24日与港珠澳大桥同步启用,通往东涌支路于2018年11月30日开放。
北面连接路称屯门赤𫚭角隧道公路[4](英语:Tuen Mun Chek Lap Kok Tunnel Road[5]),简称屯赤隧道[6][7][8],于2020年12月27日早上8时通车。[6]屯赤隧道通车后,北大屿山公路和青屿干线不再是连接大屿山和机场的唯一对外道路,亦取消对道路的收费。
屯赤隧道刷新了多项香港纪录,分别是取代龙山隧道成为香港最长公路隧道、香港首条建设于维多利亚港范围外并且两端出入口均位于新界区的海底隧道、香港首条免费的海底隧道、香港首条以钻挖方式建造(而非以沉管方式建造)的海底隧道、香港首条由法国承建商(香港宝嘉建筑)兴建的海底隧道,以及香港继1972年通车的红磡海底隧道后,相隔48年后再度由非日本承建商兴建的海底隧道。同时,工程中使用的钻头长达17.6米直径隧道钻挖机,是世界最大型的隧道钻挖机。
Remove ads
定线

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全长约9公里,为双线双程分隔车道,共分为南北两段。南段起始于大蚝附近的一段北大屿山公路,以约1.9公里长的陆上高架桥及约1.6公里长的跨海高架桥(顺朗路)连接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北段起始于香港口岸,经约5公里长的钻挖海底隧道 (屯门-赤𫚭角隧道/屯赤隧道,又称屯门赤𫚭角隧道公路),穿越龙鼓水道,最后到达面积约16.5公顷、屯门西南第40区望后石内河码头旁的新填海区,利用约0.5公里的高架车道横跨龙门路连接拟在屯门第46区即望后石附近兴建的公交枢纽、纯电动巴士车厂及停泊处(原订的收费设施拆除),后再连接在蝴蝶湾附近的龙门路及龙富路。[9][10]
技术上可以在隧道并设铁路,但是政府表示先以道路规划优先[11]。
值得一提的是,屯门-赤𫚭角隧道底部设有共同沟,是继1991年兴建的香港科技大学后,相隔29年后再有香港建筑工程采纳共同沟概念。
在2007年的早期设计中,连接路的隧道南面出入口和收费广场是设于大磨刀,因为当时未有预计有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12]。
Remove ads
工程
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工程相当庞大复杂,包括在海底进行钻挖、跨越重要航道、工程地点邻近机场、主要公路和铁路、常遭遇恶劣天气、频繁的台风以及需满足环境保育方面的要求等。工程首度采用混合盾构式隧道钻挖兴建,主要目标为减低对中华白海豚等的生态影响,同时降低于建造期间对繁忙的龙鼓水道的海上交通影响[13][14],亦可以避免现时供应电力予香港国际机场的海底电缆改道。承建商以一台全球最大,直径17.6米,相等于6层楼高的钻挖机(命名为“秦良玉”),建造南行和北行两条海底隧道管道;比较传统沉管方法,可以减少弃置1,100百万立方米的淤泥[15]。
由于在海床下进行钻挖工程需要面对强大水压,因此工程需要使用高达6倍大气压的加压方式进行[16]。
-
兴建中的屯门-赤𫚭角隧道(2019年7月)
效益
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能够提供来往新界西北与大屿山最直接的线路,连接港深西部公路、新界西北的港口后勤用地、屯门内河码头、环保园、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香港国际机场、拟建的大屿山物流园以及北大屿山新市镇等发展项目。线路通车后,由屯门南出发往香港国际机场的车程将可以缩短22公里,并由未通车前的约30分钟行车时间缩减至10分钟[3][17],还可以腾出现有的屯门公路、汀九桥、青屿干线及北大屿山公路等容车量,支援物流业,提供来往香港国际机场及北大屿山新市镇的另外一条主要陆上通道(例如2008年6月香港暴雨,北大屿山公路被雨水和泥石完全淹浸接近一整天,机场对外交通只能依靠铁路;另外,在2015年10月23日受汲水门大桥封闭事件影响,汲水门大桥须全线封闭以进行紧急检查,使大屿山对外陆路交通完全瘫痪数小时,市民只能依赖渡轮服务进出大屿山及机场,岛上的屿巴须途经东涌道前往东涌和机场,十分不方便),并且巩固香港国际机场作为国际及区域航空枢纽的地位。
此外,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落成后,由屯门市中心乘坐出租车或者驾驶社会车辆来往香港国际机场仅需要15分钟,比较未通车前约半小时减少一半耗时,车程大幅缩短使单程出租车收费已经可以节省逾百港元,加上乘客将会毋须支付出租车使用青屿干线的双程附加费用(30港元),只需要支付使用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的单程附加收费(曾预算约10港元),因而合共节省逾120港元(其后在2019年施政报告中,政府宣布当此公路全线开通后,青屿干线与此公路均改为免费道路)。出租车业界预计从新界西北出发的前往香港国际机场的服务将会大幅增加,减少乘客的经济负担外,同时能够提高位于新界西北的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并且节省不少时间[18]。
惟由于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北边出口只接驳望后石环岛,接驳快速公路的屯门西绕道兴建计划已经取消,改以走线相似的屯门绕道代替(于蓝地互通立交接驳,预计2036年通车),加上北边出口紧邻屯门内河码头,日间不少货柜车、重型车辆使用周边道路如龙富路、龙门路、皇珠路,因此通车后加剧区内交通负荷,而在连接路通车后,龙富路、皇珠路已不时出现车龙。
交通
屯门、天水围、洪水桥及元朗来往机场及北大屿山的巴士线路所有线路均已改行此路。另外,新田、古洞、上水及粉岭来往机场、东涌的机场及北大屿山巴士线路,部分会改经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另一方面,屯门曾咀灵灰安置所已于2020年5月15日启用[19],届时将开办三条特别巴士线路服务该处,其中一条会取道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北大屿山公路及青屿干线往返青衣站,预计2022年投入服务。[20] 因路程缩短,大部分线路车费下调,其中往来屯门及洪水桥的A线,减幅近一半(改道前为HK$27.7,改道后为HK$15),有望吸引乘客转投。[21]惟往来元朗及天水围的E线,车费维持不变。不过,往来元朗的机场巴士服务将扩展至锦田及八乡一带。
于北面连接路2020年12月28日(通车后翌日)凌晨起,屯门及洪水桥机场巴士已率先改道。而元朗、天水围机场巴士于2021年6月20日凌晨起改道,而新田、古洞、上水及粉岭机场巴士只得E43取道此路,其他线路则视乎情况再作安排,避免导致连接路屯门入口附近一带交通挤塞。
Remove ads
Remove ads
龙运巴士设有屯门赤𫚭角隧道转车站八达通换乘优惠,机场及北大屿山巴士线路的乘客于指定时间内使用同一张八达通卡,可于屯门(只限于车费与赤𫚭角隧道转车站相同的巴士站)或大屿山(任何能接驳第二程线路的巴士站)换乘以下线路(同一线路或用"/"划分的组别除外)。
Remove ads
- 上述转车收费由2024年8月25日生效
- 12岁以下小童(用小童或个人八达通)及65岁或以上长者(用长者或个人八达通)次程转车时为上述转车收费的一半
- 65岁或以上香港居民(用“乐悠咭”)及12岁以下合资格残疾儿童(用“残疾人士身份”个人八达通)为HK$2或上述转车收费的一半(以较低者为准)(次程为A线则为上述转车收费的一半)
- 12-64岁合资格残疾人士(用“残疾人士身份”个人八达通)及60-64岁香港居民(用“乐悠咭”)为HK$2或上述转车收费(以较低者为准)(次程为A线则为上述转车收费)
- 有关转车费必须使用同一张八达通于指定巴士站换乘另一条同一方向的线路,方可享此优惠,若以现金转车的乘客或于其他巴士站乘搭其他线路必须于转车时缴付车上所列的收费(特别注明除外)。使用此换乘优惠的乘客不可同时享用于九龙、港岛、沙田及北大屿山互转另一条线的八达通换乘优惠
- 上述换乘组合接受以非接触式Visa、万事达卡、银联卡、JCB、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大来卡(Diners Club)/发现卡(Discover Card)、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支付宝/AlipayHK“易乘码”、微信支付/WeChat Pay HK“乘车码”及银联云闪付“乘车码”缴付车资。惟使用此等付款方式必须使用同一张信用卡或同一个移动支付账户,亦不能受惠于划一$2票价优惠及公共交通费用补贴计划。
- 持“九巴月票”乘客,可以下列优惠价于屯门赤𫚭角换乘站巴士站进行下述换乘。有关乘客只需在登上A线时如常以该卡缴付车费,无需等待调整八达通机之收费;而上述换乘组合则不适用。
- 往新界西方向
- A33X/A34/A36/A37 → A33:第二程免费
- A33X → A34:第二程免费
- A33X → A36/A37:第二程补付$1.1
- 往港珠澳口岸/航天城方向
- A33 → A33X/A34/A36/A37:第二程免费
- A34/A36/A37 → A33X:第二程免费
- 往新界西方向
Remove ads
争议
由于工程复杂,设计及施工旷时,工程造价也估计约需200亿港元。2011年11月,运输及房屋局最新估算为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余下工程包括高架桥和隧道等,按照付款当日价格计为280亿港元[22]2013年,运输及房屋局最新估算为500亿港元[23]。
另外,隧道并不是完全笔直,在接驳填海区的地方有明显移位情况。
此外,由于计划中的屯门西绕道没有同步兴建,导致元朗公路、屯门公路、皇珠路和龙富路成为交通瓶颈。尤其是巴士重组计划第二阶段实施以后的情况更为明显,由于大部分往返元朗区的巴士线路改经上述道路,纵使此举动令行车距离缩短,但相关路段在高峰时段塞车频繁,令整体行车时间增加,引起元朗区议会要求相关线路在高峰时段甚至全部班次回复行经大榄隧道。[24][25]
此外,由于其附近的屯门赤𫚭角隧道转车站并没有通道前往地面望后石一带,往返大屿山及望后石的市民无法直接前往,需在下一站转车,反之亦然。
轶事
2020年10月,道路研究社发表《【咁唔老黎?】首块“坠机标志”路牌登场》文章,[26]指屯门蝴蝶湾一块新安装的转页式路牌[27],并在屯门赤𫚭角隧道全线封闭时会转换成改道资讯;指示驾驶者于环岛掉头,改道经屯门公路前往东涌、珠海及澳门。而路牌上的飞机标志亦因此180°向下旋转,被指为像“坠机标志”般。
根据英国路牌设计指引《Traffic Signs Manual: Chapter 7》,飞机标志可以旋转至与线路同一个方向,但绝对不能指向水平线以下。如果线路向下倾斜,飞机标志仍需保持水平线以上,视乎情况旋转至左或右。虽然根据运输署指引《运输策划及设计手册》,只有提及飞机标志可以旋转;但未有提到能否向下倾斜。道路研究社认为,这些基础设计理应跟随英国做法。不容许飞机标志向下,不但是避免出现“坠机”情况之外,亦是保持标志的辨识度。[26][28]
此外,该路牌仍有其他设计及排版问题。涉事路牌属于地图路牌(英语:Map type sign);根据英国标准“现时所在道路”线条必须贴到最底显示,以便驾驶者知道其身处位置及行驶方向。但该路牌的掉头线长度比本身“现时所在道路”更长,有机会混淆驾驶者。[26][29]该转页内容仅适用于屯赤隧道封闭时,代表前往大屿山、澳门、珠海的车辆需要改行屯门公路。惟路牌排版将“东涌”和“珠海及澳门(经屯门公路)”分开;造成一个错觉是,以为只有往珠海及澳门方向的车辆,才需折返改经屯门公路,但实际上往东涌亦是相同方向。[26][29][30][31]
由于事件在网上引起颇大回响,该路牌的飞机标志在贴文发布四小时内随即被黑色贴纸遮上。[32][33]苹果日报[34]、香港01[30]、东方日报[35][36]、星岛日报[37]、成报[38]、头条日报[39]、诗华日报[40]亦随即报导及跟进。
运输署在翌日回复传媒指,香港的路牌设计指引参考了不同海外国家的做法。现时在路牌上指示前往机场的驾驶线路一般以飞机标志表示,并指向该驾驶线路的行车方向,但没有明确指引适用于环岛掉头的特例情况。运输署得悉公众对此路牌的意见,现正与路政署检视路牌的设计和优化方案,包括文字及标志的安排。[30][41][42][43]
Remove ads
时间轴
- 2007年,时任行政长官曾荫权透过《2007至2008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公布落实兴建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44]。
- 2007年12月10日,政府向立法会建议工程(代号825TH)的一部分提升为甲级,以进行勘测及初步设计工作,作价8,860万港元[45]。
- 2008年1月11日,财务委员会通过工程的勘察及初步设计的拨款申请。
- 2008年5月,路政署展开工程的勘察及初步设计的工作。
- 2009年6月12日,路政署就工程根据《城市规划条例》刊宪。
- 2009年8月21日,路政署就工程根据《道路(工程、使用及补偿)条例》刊宪。
- 2009年10月23日,环境保护署批准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 2009年11月4日,环境保护署发出环境许可证。
- 2010年8月,路政署委托独立专家为工程的土力设计及建造进行检讨。
- 2010年11月,建议方案分别咨询了屯门区议会及新界乡议局,并得到他们接受建议的走线方案。
- 2011年2月28日,环境保护署发出新的环境影响评估研究概要[46]。
- 2011年上半年,向立法会提交南面填海工程及余下工程的详细设计的拨款[47]。
- 2011年10月18日,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核准根据《城市规划条例》下的赤𫚭角分区计划大纲草图,根据《道路(工程、使用及补偿)条例》授权进行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的道路工程。
- 2011年11月18日,获得立法会财务委员会通过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及屯门西绕道的详细设计、工地勘测及前期工程的拨款,共19亿960万港元。
- 2011年11月,详细设计展开。
- 2013年6月7日,立法会财委会通过拨款447亿9,840万港元用以兴建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48]。
- 2013年6月,位于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南面的高架路段工程展开[49]。
- 2013年8月,位于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北面的海底隧道段工程展开[50]。
- 2017年3月10日,位于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南面的高架路段命名为顺朗路。
- 2017年3月17日,路政署回复传媒指工程因人工岛出现飘移和走线因需要避免碎石桩而需要修改等需要延期,经过口岸填海海堤下的走线需要降低约10米,以避免穿过该处的碎石桩。[51][52]
- 2017年10月15日,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隧道内墙壁疑爆裂,造成大量地下水涌入管道内,工程人员抢修超过半分钟后成功止住水流涌出[53]。
- 2018年10月24日,南面连接路顺朗路往返市区路段与港珠澳大桥同步启用,往返东涌路段则于11月30日启用。[54]
- 2019年2月,北面连接路海底隧道两台隧道钻挖机抵达赤𫚭角竖井,标志隧道双线均已贯通。
- 2019年10月16日,政府在施政报告中宣布,此公路北段开通后将为免费隧道。
- 2020年4月7日,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将位于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北面的隧道命名为屯门-赤𫚭角隧道。
- 2020年11月6日,位于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北面的海底隧道路段命名为屯门赤𫚭角隧道公路。
- 2020年12月27日,上午8时,北面连接路屯门赤𫚭角隧道公路正式通车,代表着屯门至赤𫚭角连接路南北两端全线启用。[6]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等于前一日乘坐开蓬巴士主持开幕礼。
相关事件
- 2020年12月30日,屯门赤𫚭角隧道活门故障弹起。[55]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