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超强台风桦加沙对香港的影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风桦加沙(英语:Typhoon Ragasa)是2025年太平洋台风季中吹袭香港的最强风暴。桦加沙导致香港天文台继同年7月的台风韦帕后,再次发出十号飓风信号,是自1964年超强台风露比及台风黛蒂后,61年以来首次于同一年内两度发出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更成为至今距离最远且唯一一次热带气旋非正面袭港下发出的十号信号[注 1]。
Remove ads
气象数据
- 当地发出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十号飓风信号
- 最接近当地时间:2025年9月24日早上6时
- 最接近当地位置:香港天文台总部以南约120公里(破风暴中心距离香港天文台总部最远之十号信号纪录)
Remove ads
影响
桦加沙进入香港天文台责任范围后,天文台在9月17日中午12时05分发出“特别天气提示”,指当时仍为热带低压的桦加沙将会增强,并于下周初进入南海北部,靠近华南沿岸,呼吁市民在未来数天密切留意天文台之最新消息;而当时强热带风暴米娜仍未进入香港800公里范围。这是继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以来,天文台再次于热带气旋仍远在西北太平洋时便发出高调警示,更罕有地在为前一热带气旋仍未影响香港时,便警告下一热带气旋所带来的威胁。
随着桦加沙增强为超强台风,天文台已在“九天天气预报”预测桦加沙会以巅峰强度进入南海,9月24日香港天气恶劣,有频密狂风大骤雨及雷暴,更罕有地在并未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情况下,已预测香港离岸及高地将可能吹飓风。天文台更特别指出,香港将受显著风暴潮影响,届时沿岸水位可能与2017年的超强台风天鸽及2018年的超强台风山竹相若。
天文台在9月21日下午4时25分更新“特别天气提示”,表示会在星期一中午(9月22日)前后发出一号信号[2]。9月22日早上7时45分,天文台再次更新“特别天气提示”,表示桦加沙环流广阔及移动速度较快,对广东沿岸构成相当威胁,将会于当日下午12时20分发出一号信号;预料明日(9月23日)稍后天气将会开始急速转坏,天文台会考虑于22日晚上8时至10时改发三号信号。天文台同时呼吁市民尽快完成做好一切抗台、防洪涝准备,并密切留意天文台的最新天气消息。
天文台在9月22日下午12时2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当时桦加沙集结在香港之东偏南约890公里[3],这是继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后,天文台再次破例于风暴尚未进入警戒范围时便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并再度临时修改一号信号定义,将其描述为“表示有一热带气旋,将会进入香港800公里内”,而非“在香港约800公里内”,直至桦加沙进入距离香港800公里范围后,才改回“在香港约800公里内”[4]。天文台于下午12时23分宣布会在晚上9时40分发出三号信号,并随即表示考虑在次日下午1时至4时发出八号信号。受桦加沙外围下沉气流影响,9月22日香港天气酷热,多区升至33°C或以上,上水更高达35.1°C;空气质量亦欠佳,当日南区的空气质量升至“甚高”水平,屯门、旺角及中西区亦升至“高”的水平[5]。
天文台于9月22日晚上9时40分发出三号强风信号,当时桦加沙集结在香港之东偏南约680公里[6]。天文台随即表示会在翌日(23日)下午2时20分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并会视乎香港的风力变化,评估是否需要在23日晚上较后时间至24日初时发出更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Remove ads
天文台在9月23日下午12时20分发出“热带气旋之特别报告”,宣布预计在下午2时20分发出八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7]。天文台在下午2时20分发出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当时桦加沙集结在香港东南约380公里[8]。
当日下午4时45分,天文台表示会视乎桦加沙与香港的距离及本地风力变化,评估是否需要在晚上11时至翌日(24日)凌晨3时发出更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9]。随着桦加沙的中心环流逼近,23日晚间各区风势稳步上扬,广泛地区受强风影响,离岸吹烈风,晚上9时半,横澜岛和大老山率先吹烈风,风速分别为每小时65公里和80公里;天文台在23日晚上10时45分表示会考虑在翌日(24日)凌晨1时至3时间发出九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10]。
天文台在9月24日凌晨12时10分表示桦加沙在当日早上最接近珠江口一带,宣布预计在凌晨1时40分发出九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11]。天文台在凌晨1时40分发出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当时桦加沙集结在香港之东南约150公里[12]。这是继同年7月的台风韦帕后,天文台再次以“特别天气提示”方式提早宣布九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发出时间,亦是继2023年超强台风苏拉及强台风小犬后,天文台2年来首次于同年内两度发出九号信号[13]。天文台5分钟后随即表示会视乎境内风力变化,评估是否需要发出十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天文台再次警告,桦加沙预料会在早上最接近香港,并于香港南面100公里左右掠过,香港将由偏北风逐渐转吹东至东南风,原先受遮蔽的地方可能会变得当风,呼吁市民切勿外出,并要对风向转变保持高度警觉[11]。
Remove ads
由于横澜岛率先测得每小时120公里的飓风程度持续风速[14],九号信号仅维持1小时,天文台在9月24日凌晨2时40分发出十号飓风信号[15],当时桦加沙集结在香港之南偏东约130公里[16],这是继1964年超强台风露比及台风黛蒂后,天文台61年来首次需于年内两度发出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天文台预料桦加沙对香港构成相当威胁,十号信号将维持一段时间。受桦加沙雨带影响,香港出现频密狂风大骤雨,天文台于凌晨2时45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17]。天文台在凌晨5时35分发出新界北部洪涝特别报告,天文台表示八乡、锦田一带已测得超过100毫米雨量[18]。天文台在上午9时15分发出山体滑坡警告[19]。天文台发出十号信号后,各区天气急剧转坏和风势急增。机场、流浮山等广泛地区测得烈风,北角、大尾笃、西贡等多处地方亦达到暴风水平,横澜岛、坪洲、塔门和长洲更受飓风影响。
桦加沙在9月24日凌晨西移,于早上6时最接近香港,在天文台总部以南约120公里掠过。这代表桦加沙打破2012年强台风韦森特及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共同保持的纪录,成为历来风暴中心距离香港最远的十号信号,亦是战后唯一一个非正面袭港而令天文台需要发出十号信号的热带气旋,当时桦加沙中心风力高达每小时195公里[20]。桦加沙最接近香港时正值涨潮,维多利亚港的水位当早上升至海图基准面以上约3.4米,接近2017年天鸽袭港时的水位[20]。
Remove ads
天文台于9月24日上午11时50分取消黄色暴雨警告信号[21]。随着桦加沙朝向广东西部沿岸,其飓风范围逐步远离香港,天文台于下午12时15分宣布会在下午1时20分改发较低热带气旋警告信号[22]。天文台在下午1时20分改发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当时桦加沙集结在香港之西南约160公里[23]。天文台在下午1时37分宣布八号信号会在晚上8时前维持,随后会视乎香港风力减弱程度,考虑改发三号信号[24]。桦加沙的雨带持续为香港带来狂风大骤雨,天文台于下午3时20分再度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25],亦一度发出“局部地区大雨提示”,表示西贡区每小时雨量超过140毫米,新界北区及大埔区每小时雨量亦各超过70毫米。
天文台在下午6时20分宣布预计于晚上8时20分改发三号信号[26]。天文台于晚上8时取消黄色暴雨警告信号[27]。天文台在晚上8时20分改发三号强风信号[28],当时桦加沙集结在香港之西偏南约300公里。天文台同时表示,三号信号将最少维持至翌日(25日)早上7时[29]。虽然天文台改发较低信号,但是当晚至25日凌晨,香港离岸尤其长洲等西南部地区仍继续受烈风影响。天文台在晚上10时正取消新界北部洪涝特别报告。
天文台在9月25日早上6时半取消山体滑坡警告。随着桦加沙进一步远离,天文台在早上8时20分改发一号戒备信号[30]。天文台在上午9时45分预告于上午11时20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31]。然而香港离岸地区风力居高不下,持续受强风影响。天文台在上午11时20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当时桦加沙集结在香港以西约590公里[32],并随即转发强烈季风信号[33]。
桦加沙吹袭期间,天文台测风网络8个参考自动气象站全部测得强风或以上风力,当中长洲吹飓风,西贡及机场亦受暴风吹袭,连同流浮山合共4站测得烈风,三号及八号信号均达标。是次为采用此测风网络以来第8次测得全面强风,以及采用此测风网络后第11次达标的八号信号。启德则以些微之差,未能测得烈风。风暴期间,长洲、西贡、机场、流浮山、启德、打鼓岭、青衣和沙田测得之最高10分钟平均风速分别为每小时124、102、89、85、62、51、46及42公里。桦加沙吹袭期间,风力与天鸽及苏拉相若,但较山竹弱。桦加沙强度虽较高,但掠过时比预期路径略为偏西和香港保持较远距离,加上最强的雨带位于中心南面,令香港南部风力较天鸽低,不过桦加沙环流较广阔,故北部风力较天鸽高[20]。
Remove ads
9月23日下午3时25分,即八号信号生效期间,警方接报柴湾嘉业街60号对开的货柜装卸区发生一起三人堕海事故。当日下午6时许,警方及消防处举行联合记者会交代案情:事发时,涉事一家四口因不顾危险在岸边观浪,母亲与5岁儿子被大浪卷入海中,父亲随即跳海救援。三人其后由附近船家及到场的消防人员救起,其中母亲与儿子陷入昏迷,父亲则意识清醒;三人均被送往东区医院救治,并需转入深切治疗部继续救治,父亲及儿子情况一度严重,母亲亦一度危殆;事件中同行的一名9岁女儿无恙[34][35]。警方在记者会亦多次呼吁市民,在风暴期间应远离岸边及停止所有水上活动,以策安全,否则不排除引用《泳滩规例》(香港法例第132E章)采取法律行动,最高罚款2,000元或监禁2星期[36]。9月24日,十号信号生效期间,有数宗市民因追风而被拘捕的个案。海怡半岛岸边,有两名女子带一名男童追风自拍,被数米巨浪冲跌,更一度被淹没,幸无酿成惨剧。9月25日,警方就此拘捕男童的印度籍母亲及其斯里兰卡籍朋友[37];两人带两名分别6岁和4岁的小童到坚尼地城观浪,警方于9月26日以涉嫌“对所看管儿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拘捕一名46岁男子及一名36岁印佣[38];一名54岁姓戴男子在已封闭的屯门黄金泳滩游泳,惊动警方到场,向该名男子发出警告,着令他停止有关行为,并离开现场,男子之后离去。警方9月26日向法庭申请传票检控该名男子,涉嫌违犯《泳滩规例》[39]。
Remove ads

9月24日近早上6时,即十号信号生效期间,香港富丽敦海洋公园酒店有大浪破门而入,玻璃门被冲烂,海水随即涌入酒店大堂。事后大堂内部一片狼藉,消防到现场了解,工作人员搬走剩余的门框,酒店派人清理,由大堂扫出积水和泥泞[40]。
继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袭港后,将军澳海滨公园再次出现灾情,巨浪越过混凝土海堤,人行道及自行车道被严重破坏,满地泥沙,树木东歪西倒,铁围栏被拉脱横躺路上,多间海滨餐厅被越堤浪涌入摧毁,即使装设挡水板亦遭极巨浪冲破[41]。此外深水湾污水管受到严重损坏,岸边有不少啡色杂物漂浮,渠务署呼吁市民不要到附近海域游泳[42]。
截至9月24日晚上8时,香港共接获逾1200宗塌树报告、4宗山体滑坡报告、22宗洪涝报告,风暴期间共有101人受伤[43]。
防灾措施
预计桦加沙可能为香港带来严重威胁,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9月21日主持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会议,全面检视并进一步督导和统筹跨部门作全面和充分的准备及应变部署[44]。
香港政府于9月22日提前启动保安局辖下的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较平时提前超过24小时开始运作,旨在早部署、早介入以应对桦加沙。政府督导委员会负责统筹跨部门协调工作,确保各部门准备充分。各紧急救援部队如消防处、警务处、民众安全服务队和医疗辅助队均已全员候命,部署足够人手处理台风期间可能发生的紧急事故。此外,政府会评估台风过后是否启动“全政府动员”机制,以提供进一步的应急支援。行政长官李家超亲自视察中心,并督促各司局长和部门首长做好超前部署,不可低估台风威力,确保市民安全及社会稳定[45][46][47]。
教育局于9月22日下午1时55分宣布所有学校星期二及三(9月23日、24日)停课[48],以确保学生安全。
机管局于9月22日下午2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香港国际机场将于9月23日傍晚6时后至9月24日全天大幅减少航班升降,国泰航空预计取消约500班航班[49],香港航空则会取消9月23日下午6时至9月25日上午所有航班[50],香港快运航空亦预计取消百多班航班,其他航空公司如大湾区航空亦有多个航班取消[51]。机场风暴期间则继续保持开放,客运大楼部分设施维持运作,惟航班受强风影响严重受限[52][53][54]。
渠务署于9月22日下午2时半与土木工程拓展署举行联合记者会,详细讲解桦加沙可能引致的洪涝风险及相关的应对措施。署长莫永昌表示,随着台风逐渐靠近,香港沿岸水位预计会升高,甚至可能达到与2017年天鸽及2018年山竹类似的严重水平,部分地区洪涝深度可能达1米或以上。为此,渠务署已加强清理约240个易淤塞渠道,增派紧急应变队伍至200队,提早部署强力排水机器人,包括额外增购四部“龙吸水”,随时应对突发排水需求。“龙吸水”已于9月22日晚上运抵香港,并于翌日(23日)即时投入服务[56][57]。渠务署同时向沿岸、低洼和高风险地区居民派发超过四万个沙包,并与民政事务总署合作设置临时庇护中心,确保有需要时市民可以安全撤离[58][56][59][60]。
医院管理局会在天文台发出八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后暂停所有非紧急服务。医院管理局已预留人手、病床、医疗用品及物资,应付风暴期间出现的突发情况[61]。
Remove ads
香港赛马会首席执行官应家柏于9月21日沙田赛事后的记者会宣布取消9月24日跑马地马场赛事,并另摘日子补赛[62][63]。
在风暴过后,教育局于9月24日晚上表示,由于三号信号会至少维持至翌日(9月25日)早上7时,幼稚园的上午班及全日班、肢体伤残儿童学校及智障儿童学校翌日停课[64]。
热带气旋警告使用记录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