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汉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汉行政区划
Remove ads

西汉行政区划,是汉朝西汉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西汉初年,在行政区划上实行郡国并行体制,又分封了很多诸侯国。汉武帝元封五年,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不同于秦帝国的郡县二级的建制,汉武帝刘彻首创的以州刺史部为监察区的做法,发展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第一次出现了州郡县三级建制,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Thumb
汉武帝时汉朝疆域与周边各国、部族形势

概况

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鉴于秦帝国朝廷孤立无援、二世而亡的做法,分封了一批诸侯王,但同时又沿袭了郡县制,使西汉前期的行政区划出现了一种封建制郡县制并立的局面,称“郡国并行制”。虽然之后汉高祖通过各种途径除去了韩信英布等大部分的异姓王,但仍设立了九个刘姓诸侯王以为朝廷之援。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实力强大,有独立的军事政治体制与职权,而且多数跨数郡之地,大者甚至有四至六郡。天下六十余郡,有四十余郡在各诸侯王手中,而汉天子所掌握的郡尚不足二十。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朝廷多次设法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最终发生了历时不到三个月的“七国之乱”。汉廷迅速平定诸王叛乱后,通过推恩令等手段乘势削减诸侯王国辖区,侯国从此不得超越一郡之制。而且诸王的军政权力也被剥夺,仅保留其在封地内的财政收入,而侯国内高级官员改由中央指派,实际与各郡县的郡守县令无异。

国内基本安定的情况下,汉武帝朝拓展了王朝的疆域,在东北部、西北部与西南部都控制了中国之前从未纳入其统治的区域。面对历史上前无古人的辽阔疆域,武帝除了增设郡县外,还建立了刺史制度,十三个刺史各负责本部即一个地区的若干郡国,进而形成了刺史部或“州”的概念。虽然此时的州并非正式的行政区划,但是它可以有效的将朝廷直接管理的对象从一百多个郡国单位,缩减到十几个州的单位,对今后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汉还设立了西域都护府,执掌西域军政大权。

Remove ads

政区及长官

郡、国是西汉的一级行政区,郡的最高长官称郡守,后改称太守。国的最高长官称“”。

县是第二级行政区划,除一般的县外还有侯国、太后公主等的汤沐邑和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的“道”。万户以上的大县的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小县的长官称县长。

《汉书·地理志》所载郡国

汉书·地理志》所载郡、国、县、侯国版籍大体上为汉成帝元延绥和之际(公元8年前后)的情况。由于《汉书》成书时间距西汉不足百年,且东汉大体继承了西汉的行政区划,这一史料基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完整可靠的行政区划记述,对于后世和后代的史书作者,有深刻的影响。

下列103个郡、国,除京畿地区之7以外,分属13个刺史部(均为监察区)。

更多信息 刺史部, 郡名 ...
Remove ads

《汉书·地理志》无记载的郡国

以下都是《汉书·地理志》无记载的郡国,这些郡、国部分是秦置,后来被废除,或是西汉后期设置,或只是短时间存在过。

Remove ads

西域都护府

西汉行政区划变更年表

更多信息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
Remove ads

西汉行政区关系表

西汉前期
中央
王国
西汉中期
中央
王国
西汉后期
中央
司隶
王国

注释

  1. 西汉司隶校尉部并不等同于其余刺史部,司隶校尉领京畿诸郡为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之事。
  2. 京辅都尉治。
  3. 左辅都尉治。
  4. 右辅都尉治。

参考文献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