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查理·柯克遇刺案

美國政治人物遇刺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查理·柯克遇刺案map
Remove ads

2025年9月10日,美國右翼政治人物查理·柯克猶他州奧勒姆猶他谷大學領導一保守派組織「美國轉折點」(由其本人親自創辦)舉辦的公開論壇遭槍擊身亡。此次戶外活動是「美國轉折點」策劃的一系列演講和辯論活動「美國回歸」的首場。柯克在與一位觀眾討論美國的大規模槍擊事件時,被一名站在約142碼(130公尺)外建築物屋頂上的槍手擊中頸部,致頸部中槍當場重傷並即時送院救治,但最終仍因失血過多不治身亡,得年31歲[3][4][5][6]。9月12日,當局逮捕時年22歲的疑犯泰勒·詹姆斯·羅賓遜(Tyler James Robinson)。並在四天後以謀殺罪名被正式起訴。檢察官宣布將尋求判處羅賓遜死刑,指控此次襲擊是出於政治動機[7][8][9]

事实速览 查理·柯克遇刺案, 國家/地區 ...

此次槍擊案被強調為美國國內政治暴力英語Political viol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日益加劇的案例,並受到國內外領導人的譴責,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更下令全國下半旗4天以茲悼念[10]。槍擊事件的視頻片段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公眾反應兩極分化[11][12][13]。特朗普、共和黨人和其他保守派人士在嫌疑人被拘留或作案動機尚未查明之前,將事件矛頭指向民主黨人以及左翼自由派人士[14][15],並呼籲對左翼和自由派團體進行報復和鎮壓[16][17][18]。言論自由倡導者和法律專家廣泛批評此舉,稱其以槍殺事件為藉口壓制政治反對派[19][20][18][21]。美國政府機構和一些私人組織試圖編制一份慶祝柯克之死的人員名單,導致被列入名單者面臨死亡威脅、被解僱、被大學開除,甚至遭到逮捕[22],此後這一舉措迅速擴大,任何批評柯克的言論都受到審查和管制[23]

Remove ads

背景

Thumb
2025年2月27日,柯克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發表演講,為其「美國回歸」早期活動的其中一站

查爾斯·詹姆斯·柯克是美國右翼政治人物,同時也是作家及媒體評論員,曾共同創立並出任美國轉折點行政總裁[24]。作為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親密盟友,柯克利用自己在社交媒體和校園組織方面的技能,成為「極右翼運動」中極具影響力的人物[25]。《紐約時報》將柯克描述為「某種程度上的造王者」,形容他能夠團結支持,保護陷入困境的特朗普內閣提名人,並對抗他認為對特朗普支持不足的共和黨人[25]。《華盛頓郵報》稱他是近年來「右翼最有代表的聲音之一」[26]Axios將柯克描述為特朗普總統競選的「推動力」[27]。柯克長期以來支持個人持槍,曾在訪談中表示持槍權即使每年會造成一些人員傷亡,也是值得的[28]

柯克遇害事件正值美國政壇陷於分裂加深、衝突激化及暴力事件頻發的緊張氛圍[29][30][31]。此前,美國發生了一系列暴力政治事件,包括2025年6月明尼蘇達州議員遇刺案[32][33]、2025年5月兩名以色列駐美國大使館工作人員遇害[34][35]、2025年4月賓州州長官邸縱火案[36][37]、2024年12月聯合健康保險公司首席執行官布萊恩·湯普森遇害[38][39],以及2024年7月9月針對特朗普的行刺未遂案[31][40]。2025年6月,在與內特·莫里斯英語Nate Morris共同參加的競選活動中,柯克本人也談到了暴力事件的可能性。他向肯塔基州的觀眾表示「我們身處前線,這裡並不總是安全的」[41]

Thumb
儘管特朗普總統聲稱「左翼激進分子是政治暴力的根源」[42],但自2013年至2022年,美國75%的極端主義死亡事件均系右翼肇事者所為[43]。自2022年至2024年,所有61宗死亡事件均系右翼極端分子實施的政治謀殺[44]
Thumb
數十年來,美國右翼意識形態引發的謀殺案數量遠遠超過左翼犯罪者[註 1][45]。此外,由極右翼引發的殺人案(圖表中未顯示)發生的頻率遠遠高於受伊斯蘭極端主義煽動的聖戰暴力事件[45]

自2016年以來,美國針對政客和政府雇員的襲擊事件大幅增加[46]。國家恐怖主義研究與應對聯盟(START)研究員邁克爾·詹森記錄了2025年上半年發生的150宗出於政治動機的襲擊,幾乎是2024年同期的兩倍[47]。近年來,大多數政治暴力事件係由右翼傾向的肇事者所為[48][46][49]反誹謗聯盟發現,從2022年到2024年,美國所有61宗政治謀殺案均為右翼極端分子所為[44]。反恐專家稱,特朗普此前對國會山騷亂襲擊者的赦免為他們實施政治暴力創造了一種許可結構[50][44]。大多數肇事者不屬於任何正式組織。相反,極端主義意識形態在社交媒體上傳播,「模因、俚語和笑話等粗俗語言模糊了姿態和挑起暴力之間的界限,使激進的意識形態和活動正常化」[49]

Remove ads

活動

美國轉折點於8月27日宣布,柯克原定於2025年9月至10月期間在數所大學校園以「美國回歸」為名展開一系列演講和辯論活動[51]。柯克在猶他谷大學舉辦的辯論系該系列活動的首場[24]。論壇舉辦前,校內曾出現呼籲大學取消該論壇的請願,但校方基於言論自由英語freedom of speech in the United States與公開討論的原則仍繼續批准論壇舉辦[52]。此次活動有約3000人參加[53],由六名警察和柯克的私人保安人員保護活動安全[54][53]。儘管活動需要購票,但事實上並未強制執行。此次活動入口處並未安裝金屬探測器[55]

過程

总结
视角
Thumb
柯克當時在左下角草地露天劇場的帳篷下。據報道,槍聲來自右上方建築物的屋頂。
Thumb
案件相關位置圖:(1)疑犯於11:50的位置;(2)人行隧道;(3)停車場;(4)屋頂上的槍手;(5)查理·柯克的位置;(6)嫌疑人倒地;(7)在樹林裡發現步槍的位置

美國山地夏令時間上午8時29分,疑犯駕駛一輛灰色道奇挑戰者抵達校園[56]。調查人員檢查的監控錄像顯示,疑犯着裝與槍擊案發時不同[56]

調查人員稱,疑犯於上午11時50分左右再次出現在視頻中,當時他穿過一片草地,進入了校園附近的一個停車場。TMZ在Twitter上發布的視頻顯示,疑犯疑似出現在調查人員描述的區域內[56]。上午11時53分,他在樓梯頂端停下,「拿出手機」,然後進入了一條人行隧道[56]聯邦調查局發布的靜態圖像顯示,他正沿着隧道旁的一個停車場的樓梯上行進[56]

演講活動於中午開始[57]。根據當局發布的消息,有人看到疑犯在中午12時02分在洛西中心的北側行走,並表示他隨後從樓頂向柯克開槍[56]。根據一份宣誓書,疑犯從東南側進入洛西中心,13分鐘後有人看到他登上大樓旁的樓梯[56]。調查人員稱,到中午12時22分,他已經趴在屋頂上,面朝柯克講話的地點,距離有430英尺(130公尺)[56]

約12時10分,查理·柯克坐在印有「證明我錯了」("Prove Me Wrong")的帳篷下進行槍械政治議題的辯論[58],內容如下:

觀眾:你知道過去十年裡有多少美國跨性別者是大規模槍擊兇手?
柯克:太多了。
觀眾:好吧,那麼⸺(人群歡呼)⸺是五個,好嗎。五個算多了,對吧?這點我給你一些肯定。那你知道在過去十年裡,美國總共有多少大規模槍擊事件嗎?
柯克:要算上幫派暴力還是不算?
觀眾:好的⸺[59]

觀眾話音未落,現場兀然響起一聲如同鞭擊的槍聲[60],中午12時23分,一顆子彈從洛西中心的屋頂射出[56][61][62],距離柯克142碼(130公尺),擊中了他的頸部[57][63]。柯克隨後迅速被保安人員抬走送院[64]。刺客目標明確僅為柯克一人並只開火了一次[65]

槍擊發生後,現場民眾多數臥倒,部分人選擇撤離,但沒有發生踩踏事件。保安人員隨後將已經重傷昏迷的柯克緊急抬離現場送往醫院。事發後警方曾一度於現場逮捕兩人,但隨後確認與案件無關並釋放,並繼續追捕仍然在逃的疑犯[66][67][68]

柯克的妻子埃麗卡·柯克與兩名子女均在現場[69]。目睹這一幕的《德瑟雷特新聞》記者艾瑪·皮茨向全國公共廣播電台表示「我看到查理脖子左側流出了很多血,然後他就癱軟了」[70]。前美國眾議員傑森·查菲茨當時也在場,他憶述:「槍聲一出,所有人立刻趴下,場面一片混亂,不斷有人尖叫奔逃[53]。」不過,《紐約時報》引述另一名目擊者指:「其實最初沒什麼人趴下,直到舞台前的人先趴下後,其他人才陸續跟著趴下[71]。」另有目擊者向CBS新聞表示,現場「鮮血四濺」,而且「會場沒有任何金屬探測器或安檢設施」[72]

視頻片段還顯示,疑犯從洛西中心屋頂的南角(據稱他當時在此射殺柯克)跑到地勢較高的北角,目的是可以懸掛在屋頂邊緣並落到地面,這一過程發生在中午12時24分左右[57]。後來,警方在屋頂邊緣發現掌紋以及污跡,警方從污跡中採集樣本以尋找DNA證據。此外,警方還在地面上發現了一個腳印,表明嫌疑人當時穿着匡威膠底鞋。隨後他進入校園北側的一片樹林,並發現了一支頂部裝有瞄準鏡的步槍,內裝刻有字樣的彈殼[57][73]

根據警方錄音資料,槍擊案的第一份報告發生在中午12時26分。12時31分,一名警官報告「在圖書館附近聽到槍聲」。下午12時35分,該警官補充道「可能是CS大樓」,之後描述槍手「身穿牛仔褲、黑色襯衫、黑色面具,手持長槍」。一分鐘後,該警官詳細說明槍手「在圖書館東側最北側的樓頂」[74]。柯克被六名男子抬上一輛SUV,送往奧勒姆的廷帕諾戈斯地區醫院英語Timpanogos Regional Hospital[75][53][76]並接受手術[77][78]美聯社在下午1時45分左右報道,柯克在醫院情況危殆[79]路透社則引述大學發言人指,他已接受手術[80]

唐納德·特朗普於下午2時40分在「真實社交」宣布柯克的死訊,終年31歲[81][82]。猶他谷大學於當地時間12時37分宣佈關閉校園、取消所有課堂,並要求師生立刻撤離[83]。到下午2時01分,大學再次發出指引,要求學生「原地留守,直至警方能安全護送離開」[84]。所有校區(包括衛星校區)的課程和活動暫停至9月15日[85][86]

追捕

聯邦調查局公布的閉路電視錄像顯示,槍擊事件發生後,一名嫌疑人從一棟建築的屋頂跳下。跳樓畫面出現於視頻的第18秒。

案發數分鐘後,現場人士拍攝的血腥片段便迅速在社交媒體流傳,點擊觀看次數以百萬計[87][88]。部分平台為影片加上警告或年齡限制,亦有平台難以及時刪除[88]。有分析認為,如此具影響力人物的遇害畫面在網上廣泛流傳前所未見,或將造成深遠後果[88]

事發後,當地警方、聯邦調查局以及煙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旋即開展調查[78][89][90][91]

首次追捕行動

槍擊事件發生後不久有兩人被逮捕[92]。其中一人是自由意志保守派人士喬治·津恩(George Zinn),據稱是在槍殺柯克後在校園內被捕[93]。他後來告訴警方表示「很高興自己說是自己開槍打死了那個人,這樣真正的嫌疑人就可以逃脫了」[94]。據報道,津恩有精神健康問題病史,猶他州當局已知曉他經常在公共活動作出擾亂行為[93]。津恩隨後被送往醫院[94]並於9月14日出院,隨後因妨礙司法公正而被入獄。警方在他的手機上發現了兒童性虐待圖片後,他還被指控性剝削未成年人[95]

槍擊事件發生數小時後,聯邦調查局局長卡什·帕特爾在社交媒體上宣布,涉嫌柯克槍殺案的「疑犯」已被逮捕;猶他州州長斯賓塞·考克斯表示,一名「相關人員」已被拘留。帕特爾在首次宣布這一消息後不到兩小時就表示,嫌疑人「在執法部門審訊後已被釋放」[96][92]

證據與線索

9月11日,執法部門於新聞發佈會上稱已掌握「清晰的錄像」,並正利用臉部辨識系統追查身份[1];同時已在案發地點附近林地內找到一支由毛巾包裹並配備了瞄準鏡.30-06口徑毛瑟98式栓動步槍,被認為是行刺使用的武器[97],並在槍中發現的四顆子彈彈殼上發現了與網絡噴子亞文化有關的雕刻[98]。同時警方還收集到「鞋印、手掌印及前臂壓痕」以供檢驗[99][100]。警方最先公布的則是嫌疑人的監視錄影截圖,尤其特別指出了幾個象徵性的符號,例如一件印有美國國旗的黑色T恤、並且穿著Converse帆布鞋。[101]本來執法單位認為應有機會公布嫌疑人的名字,但在後續撤銷打算,並坦言「目前手中沒有確切資訊」。聯邦調查局懸賞10萬美元尋求任何線索。[102]聯邦調查局還調查了多個社交媒體賬戶,這些賬戶疑似在柯克遇刺前提及到遇刺日期[103]

同日晚間10點22分,猶他州州長斯賓塞·考克斯舉行記者會,稱呼公布案件資訊是為了「尋求公眾協助」,以找出這名「邪惡的人」。考克斯表示,執法部門至今已收到超過7,000條線索,這是自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以來,聯邦調查局收到最多的一次。猶他州公共安全部專員博·梅森補充說,目前已完成超過200次訪談,並鼓勵公眾持續提供任何照片或影片資訊;此外,考克斯亦稱目前正與團隊溝通,將針對兇手訴請死刑[104]考克斯最後呼籲民眾切勿轉發網路流傳的「大量虛假資訊」。[105]

Remove ads

子彈銘文

調查人員表示警方繳獲的現場證物包括毛瑟98型栓動步槍和刻有文字的子彈,已發射的彈殼上刻有「注意到,凸起,OWO這是什麼?」(notices bulges OWO what's this?),未發射的3枚子彈上分別刻有「嘿,法西斯分子!接招!↑→↓↓↓」(Hey fascist! Catch! ↑→↓↓↓[註 2]、「啊,姑娘再見,姑娘再見,姑娘再見、再見、再見」(O bella ciao, bella ciao, bella ciao ciao ciao[註 3]、「如果你讀到這個,那你就是男同性戀LMAO」(If you read this, you are gay LMAO[111]。調查人員稱相信子彈上的刻字顯示兇手受到安提法運動的影響[107],但也有媒體懷疑兇手其實更可能屬於之前與柯克有過節並分別在2019年和2024年針對美國轉折點發起過兩次罵戰另類極右翼團體Groypers[112],因為彈殼刻字用語的表達方式與4chanDiscord網絡平台上經常使用的亞文化網絡黑話極其相似[113]

Remove ads

國會聽證會

聯邦調查局局長卡什·帕特爾於2025年9月16日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作證

2025年9月16日,聯邦調查局局長卡什·帕特爾就調查事宜接受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質詢,並因其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相關帖子而受到批評。他表示,將對包括涉嫌槍手在內的Discord討論組中的20多名用戶進行調查[114]。帕特爾因其領導能力和案件處理方式而受到聯邦和地方官員的批評,尤其是他在槍擊案當天在社交媒體上聲稱一名嫌疑人已被拘留而引發關注,但他在90分鐘後收回了聲明。在帕特爾批評民主黨參議員亞當·希夫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騙子」、「恥辱」、「徹頭徹尾的懦夫」和「政治小丑」之後,聽證會演變成了一場對罵[115]。帕特爾對此案的處理方式受到兩黨的批評。此前在帕特爾領導下,聯邦調查局經歷了一場包括大規模調職、解僱和忠誠度測試的大動盪。此次槍擊事件發生前幾個小時,一批前聯邦調查局特工提起訴訟,指控帕特爾出於政治動機清洗機構領導層[116]

Remove ads

疑犯

泰勒·詹姆斯·羅賓遜(Tyler James Robinson),一名猶他谷大學迪克西技術學院電機學徒計畫的三年級學生[117],因涉嫌行刺柯克而於當地時間2025年9月12日上午被拘留,他向警方承認或暗示他製造了這起事件,猶他州州長斯賓塞·考克斯稱其家人已將他告發[118][119];當地警察認為羅賓遜在槍擊案中是單獨行動的[120],沒有證據顯示槍擊和任何已知的左翼團體有關[121][122]

公開資料顯示羅賓遜在猶他州的華盛頓市長大,出生在一個摩門教的保守家庭[123],父母均是註冊共和黨人[124],他家人的社交平台帳戶顯示羅賓遜從小接觸槍枝[125];高中時他憑藉優異的學習成績獲得了猶他州立大學的獎學金,但僅一個學期後就退學了。羅賓遜的選民登記為無黨派人士,並被列為「不活躍」選民,這意味著他在最近兩次大選中皆沒有投票。一名羅賓遜的家庭成員告訴調查人員,羅賓遜「近年來變得更加熱衷於政治」,尤其是對柯克進行了猛烈抨擊,[126]羅賓遜認為柯克在散播仇恨。[107]其高中同學對羅賓遜的印象各有不同,薩姆·紐(Sam New)稱羅賓遜就讀高中時與其父母一樣均為保守派[127];贊德·盧克(Xander Luke)則表示羅賓遜對兩黨均感到失望,曾批評民主黨和共和黨都不再真正為人民的利益著想。[128]

調查

泰勒·羅賓遜與4名室友共住在一個三房公寓中,其中一人,跨性別的蘭斯·特維格斯(Lance Twiggs)被《紐約郵報》稱為羅賓遜的伴侶,福克斯新聞亦稱FBI官員確認二人有「戀愛關係」。[129]一名FBI人員告訴福克斯新聞,特維格斯在調查中「非常配合」,並表示此人「完全不知道」羅賓遜涉嫌策劃暗殺事件。[130]特維格斯在調查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他向FBI提供了羅賓遜討論隱藏襲擊所用槍支的短信。特維格斯描述羅賓遜是「想成為遊戲玩家的人」,並在TikTok等平台十分活躍,立志成為一名職業玩家。[131]

槍擊事件發生後,在一個私密的Discord群聊中,有群友說羅賓遜長得像最初嫌疑人照片中的男子。據報道,羅賓遜開玩笑說他有一個分身試圖陷害他,群里應該給他一部分聯邦調查局的賞金作為舉報他的報酬,這樣他會避免去麥當勞(此前槍殺美國聯合健康保險CEO布賴恩·湯普森路易吉·曼焦內曾在賓夕法尼亞州阿爾圖納的一家麥當勞被捕),同時會扔掉他的宣言和步槍[132][133]

當天晚些時候發布的另一條已恢復的消息中寫道:「嘿,大家,我有個壞消息要告訴你們。昨天在猶他谷大學的(槍擊兇手)是我。我對這一切感到抱歉。我稍後會通過一位警長朋友自首,感謝你們帶給我的所有美好時光和歡笑,你們都太棒了,謝謝你們所做的一切」[註 4][135]。隨後Discord暫停了他的賬戶[135]。翌日上午,在Discord群里的一位朋友發消息說,羅賓遜的懺悔疑似是真實的,同時呼籲大家為羅賓遜的懺悔和柯克的家人祈禱[135]

9月15日,聯邦調查局表示,羅賓遜的DNA與包裹着疑似步槍的一條毛巾以及在開槍地點的屋頂上發現的螺絲刀上的DNA相符[136]

Remove ads

動機

9月14日,猶他州州長考克斯表示,羅賓遜的政治觀點與其保守的家人截然不同,明顯秉持「左翼意識形態」[137][138][139],但他並未提供具體細節[140]。據考克斯稱,羅賓遜可能在從猶他州立大學輟學後變得激進,並可能受到互聯網文化的影響。考克斯還表示,羅賓遜的一位親屬向調查人員表示,在一次家庭聚餐中,羅賓遜表達了對柯克的厭惡,並談到柯克即將訪問猶他谷大學[141]

9月16日,檢察官傑夫·格雷表示,羅賓遜「越來越關注同性戀和跨性別權利」,且與家人的保守觀點漸行漸遠,並指出羅賓遜與其跨性別室友的關係是導致他犯罪的一個因素。格雷進一步概述了檢方認為羅賓遜發給室友的短信細節,短信中稱他策劃槍擊案已有一周多的時間。當室友問羅賓遜為何這麼做時,他回答說:「我受夠了他的仇恨。有些仇恨是無法通過談判化解的[142]」。

法律訴訟

羅賓遜被捕後隨即轉移到西班牙福克猶他縣監獄,法官下令不得保釋[143]。9月16日,羅賓遜首次以視頻形式在普羅沃的猶他縣司法法院出庭[144]。羅賓遜被關押在單獨監禁,身穿防自殺罩衫[145],在審理過程中全程保持冷靜,並在法庭要求時重複自己的名字[146]

在法庭所有官員(以及羅賓遜)確認身份後,法官托尼·格拉夫向羅賓遜宣讀了指控[147]。羅賓遜被控謀殺柯克,以及一項重罪開槍致人重傷罪、兩項妨礙司法公正干擾證人英語witness tampering罪,以及一項在兒童面前實施暴力罪[148]。考慮到加重因素,猶他州檢察官宣布將尋求判處羅賓遜死刑[8][9]。據稱,羅賓遜因柯克的政治言論而將其作為槍殺目標,並且他知道孩子們會目睹此次槍殺[7]

在審查了羅賓遜的財務狀況聲明後,格拉夫法官認定羅賓遜貧困,並確認他有權聘請公設辯護人[149]。格拉夫要求指派給羅賓遜的律師提交其死刑案件資格概要[150]。由於當地公設辯護人沒有簽約死刑案件,因此開始尋找合格的律師,數名候選人於9月16日與羅賓遜會面[151]。隨後格拉夫安排下一次的聽證會,即「豁免出庭」[152],於9月29日舉行,並邀請羅賓遜加入[153]

後續事件

总结
视角

政府相關行動

9月15日,特朗普政府威脅要對自由派團體和捐贈者進行大規模鎮壓,聲稱一自由派組織網絡宣揚暴力將被瓦解,但並未給出任何證據。特朗普表示,他正在考慮將一些組織定性為「恐怖組織」,萬斯則承諾將打擊開放社會基金會福特基金會等為自由派和進步派事業提供資金支持的非營利組織。《紐約時報》暗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賦予的權利將使特朗普政府難以做到這一點[16]。特朗普政府同時對政治對手和公民社會進行大規模鎮壓,而這一聲明正是在特朗普政府宣布這一消息之際發布的[16][17][18]

特朗普政府威脅調查並解散自由派團體遭到言論自由倡導者和法律專家的廣泛批評,相關人士譴責此舉是以柯克遇刺為藉口打擊政治反對派[19][20][18]。NBC新聞稱,特朗普政府似乎「正在利用柯克遇​​刺作為藉口打擊左翼人士和團體」[21]。為了回應特朗普的威脅,100家自由派慈善機構聯名發表公開信為他們的工作辯護,並批評政府解散機構的意圖,信中寫道:

慈善機構不應因履行使命或表達價值觀以支持其服務社區而受到攻擊。我們反對任何試圖利用政治暴力來歪曲我們的善舉或限制我們的基本自由,例如言論自由和捐贈自由。任何試圖壓制言論、將反對觀點定為犯罪以及歪曲和限制慈善捐贈的行為,都會破壞我們的民主,損害所有美國人的利益。[註 5][154]

司法部長帕姆·邦迪表示,政府將針對柯克的一些批評定性為「仇恨言論」,並起訴發表此類言論的有關人士,包括最高法院大法官索尼婭·索托馬約爾的含蓄批評。惟此舉遭到兩黨的強烈反對[155][156]。邦迪表態後,ABC新聞的喬納森·卡爾英語Jonathan Karl向特朗普質詢如何看待特朗普政治盟友的仇恨言論視為言論自由的言論。特朗普回應稱,政府「可能會追究像你這樣的人的責任,因為你對我如此不公平,這是仇恨。你心裡充滿了仇恨」[157]。據福克斯新聞報道,邦迪對聯邦調查局局長卡什·帕特爾處理調查和追捕的方式失去了信心[158]MSNBC的一位前聯邦檢察官兼法律分析師表示,帕特爾的行為可能會損害被告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159]

據報道,柯克遇刺案發生後,美國司法部刪除了一份2024年的研究報告[160][161],題為「美國國家司法研究所的研究告訴我們關於國內恐怖主義的什麼」(What NIJ Research Tells Us About Domestic Terrorism)[註 6][162]。該報告顯示,在美國,白人至上主義和極右翼暴力「繼續超過所有其他類型的恐怖主義和國內暴力極端主義」[163],與特朗普政府的聲明相悖[164]。該報告被一則通知取代,通知中寫道:「司法部司法項目辦公室目前正在根據最近的行政命令和相關指導審查其網站和材料。審查期間,部分頁面和出版物將無法訪問。對於由此造成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註 7][163]

美國國務院表示,將對發表「讚揚、合理化或輕視」柯克遇刺案相關言論的移民的法律地位展開審查[165]。白宮負責政策的副幕僚長斯蒂芬·米勒表示,柯克遇刺事件是「與家庭和自然作對」的「意識形態」的結果,「這種意識形態總是、不可避免地、故意地導致暴力」[166][167]。他隨後誓言要「在特朗普總統的領導下運用執法力量」,「瓦解並打擊」美國的暴力激進左翼組織[168][169][170]。9月17日,即槍擊事件發生一周後,特朗普宣布指定「安提法」組織列為恐怖組織[171][172][173],儘管調查人員認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槍擊和任何已知的左翼團體有關[174],而且並沒有相關的聯邦法律支持其行動[175]

葬禮、紀念活動與追授榮譽

Thumb
總統特朗普、副總統萬斯出席艾瑞卡·柯克其夫追悼會,2025年9月21日

9月11日,柯克的靈柩在美國副總統JD·萬斯、第二夫人烏莎·萬斯和柯克遺孀埃里卡·柯克[176]的陪同下,由空軍二號猶他州鹽湖城運往亞利桑那州鳳凰城[177]。特朗普下令所有聯邦政府旗幟降半旗直至9月14日下午6時,以茲紀念柯克[53]。批評人士指出,當年6月明尼蘇達州民主黨眾議員梅麗莎·霍特曼遇害後,特朗普並未採取同樣的措施[178][32][179]。《紐約時報》對特朗普的言論表示批評[180][181],報道稱他放棄了總統作為團結者的傳統角色,轉而指責對手並發誓要報復[14]。特朗普隨後發布了一段向柯克致敬的視頻,並宣布將追授他總統自由勳章[182]

同樣在9月11日,16名國會共和黨人致眾議院議長約翰遜的一封信在網上公布,呼籲在美國國會大廈為柯克樹立雕像[183]。9月15日,佛羅里達新學院宣布計劃在其薩拉索塔校園樹立柯克雕像[184]。9月14日,卡羅琳·萊維特邁克·約翰遜小羅伯特·F·肯尼迪等政府官員聚集在肯尼迪中心舉行祈禱守夜活動,紀念並討論柯克的生平經歷[185]。追悼會於9月21日在亞利桑那州格倫代爾州農場體育場舉行[186]。9月20日,一名持槍男子在州立農業體育場被特勤局逮捕,並被控冒充警察[187]

9月19日,天主教會樞機主教弟茂德·彌額爾·多蘭將柯克比作現代的聖保羅[188][189]

相關言論爭議

柯克遇刺後,大批工作者和學生因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慶祝柯克之死、或涉嫌批評柯克或共和黨利用其死亡牟利的言論或帖子而被解僱或停職。被解僱者包括教師、消防員、軍人和美國特勤局成員,甚至還收到死亡威脅[22][190][191]。一些政客、公眾人物以及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因對柯克遇刺事件的言論而面臨解僱、調查和停職[192]

勞拉·魯默英語Laura Loomer極右翼活動人士呼籲暴力和報復[193],並對被指控慶祝或為柯克之死辯護的人進行人肉搜索[194]。據報道,一個名為「揭露查理的兇手」的組織(後更名為查理·柯克數據基金會)收集了超過6.3萬條關於柯克的公眾評論,該網站自9月16日起就處於離線狀態[195][196][197][198]。槍擊事件發生三天後,該網站已積累3萬條評論;網絡安全專家將該網站描述為協調騷擾的手段,是「轉折點美國」教授觀察名單的呼應[190][199]。據路透社報道,一些鼓勵舉報社交媒體帖子的右翼影響者此前曾嘲諷政治暴力。路透社援引了包括柯克在內的多位右翼活動人士對過去事件(包括保羅·佩洛西遇襲案)的評論[191]。有部分人士被錯誤認定為對柯克或其遇刺發表仇恨言論,其中包括威斯康星州的一名小學教師和沃爾瑪的一名IT技術員,後者的家人在柯克被人肉搜索後不得不逃離住處[196]

Thumb
由於吉米·坎摩爾對此案的評論,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揚言要懲罰《吉米·坎摩爾直播秀》節目的播出機構美國廣播公司(ABC),導致該節目被無限期停播。

美國深夜談話節目主持人吉米·坎摩爾在社群媒體平台Instagram向柯克一家以及其他受槍械暴力傷害的人士致哀,又指人們應該在這天共同唾棄射殺他人這種可怕、殘暴的行動,而非憤怒地互相指責。[200]9月12日,坎摩爾在其主持的深夜脫口秀節目《吉米·坎摩爾直播秀》中就事件表態,稱「現在發生了這麼多的事情,你們可能覺得我們的總統至少會讓大家團結起來。但他沒有,奧巴馬當總統時有,拜登有,布什和克林頓有,就是特朗普沒有。相反,他還指責民主黨人,就因為他們的言論[201]。」之後在9月15日的節目中,坎摩爾稱聯邦調查局「竭力把謀殺查理·柯克的小孩描繪成跟他們(指MAGA團伙)不一樣的人,儘可能從中攫取政治資本。大家互相指責之餘,悲傷情緒在蔓延。」在專欄作家班尼·約翰遜的播客節目中,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布倫丹·卡爾公開批評坎摩爾言論「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噁心人的行為」,認為他的節目不符合公眾利益,揚言要對節目播放平台美國廣播公司(ABC)採取監管措施,不排除吊銷該台的自營運營英語Owned-and-operated station牌照。Deadline Hollywood稱聯邦通信委員會在本案中能夠採取的法律武器有限,因為委員會此前主張「允許自由表達觀點最能體現公眾利益」,「通信法律和政策鼓勵對他人的言論進行『反回應』,而不是鉗制言論」[202]。9月17日,耐思星媒體集團英語Nexstar Media Group宣布取消原定在ABC旗下32台播出的《坎摩爾秀》[203][204],ABC隨後宣布節目無限期停播[202][205]。《綜藝》認為停播恰逢「白宮和聯邦通信委員會對個人報道進行評論和法律回擊的時代」,此前「幾位著名的保守派人士呼籲對任何批評柯克作品的人保持沉默,無論(他們的)論點多麼微不足道」[206][207]。9月18日,國際戲劇舞台從業人員聯盟英語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Theatrical Stage Employees美國導演工會美國音樂人聯合會英語American Federation of Musicians演員工會-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發表聯合聲明,對坎摩爾表示支持,就事件表達關切[208];400多位演藝界人士通過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發表公開信[209]泰德·克魯茲等共和黨人亦批評FCC行徑像「黑手黨」[210][211]。9月22日,迪士尼表示,經過與坎摩爾本人的「審慎溝通」,節目會於次日復播。聲明表示,坎摩爾在節目中的言論「不合時宜」「反應遲鈍」,停播節目是「避免在我國民眾情緒激動的時刻進一步加劇緊張局勢[212]。」

9月15日,副總統萬斯在代班主持柯克的播客時呼籲美國人向雇主舉報慶祝柯克遇刺的人士,並承諾將動用聯邦政府調查並懲罰自由派組織和捐贈者。美聯社稱,這場運動「範圍擴大到甚至包括發表批評柯克言論但未慶祝其遇刺的人」。個人權利與表達基金會英語Foundation for Individual Rights and Expression的亞當·戈德斯坦將這種轉變描述為右翼「取消文化」的一種形式,指出人們僅僅因為引用柯克的話或未能充分哀悼他的逝世就成為攻擊目標。戈德斯坦表示:「政府介入此事,確實更像麥卡錫主義[23]。CNN報道稱,迪士尼員工和工作人員收到死亡威脅,電郵地址和電話號碼也被公開[213]。參議員泰德·克魯茲抨擊聯邦通信委員會的行動,稱「政府將自己置於『我們將決定我們喜歡什麼言論、不喜歡什麼言論,如果我們不喜歡你所說的內容,我們將威脅將你趕出去』的境地,這是極其危險的」[註 8],並指出該行為將來可能會被用來對付保守派[214]

反應與分析

柯克逝世後不久,他的遺孀埃里卡·柯克在位於美國轉折點總部的舊播客工作室通過網絡直播向觀眾發表講話。她在直播開始時感謝了急救人員、柯克的工作人員以及白宮官員,並承諾「我丈夫的聲音將永存」[215]。她還呼籲對「作惡者」進行報復,並表示「你不知道你在這個妻子心中點燃了多大的怒火,這個遺孀的哭喊將像戰鬥的吶喊一樣迴蕩在世界各地」[註 9][215]。她誓言要繼續傳承丈夫的理想信念和運動,並向觀眾表示,將確保柯克的名字永遠不會被遺忘[215][216]

隨後埃里卡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向記者詳細闡述她不顧執法部門的勸告,堅持要見柯克遺體的經歷。據報道,埃里卡告訴當局「恕我直言,我想看看他們對我丈夫做了什麼」。隨後向他吻別,並表示柯克看起來死得很幸福,臉上帶着「蒙娜麗莎般的微笑」[217]

國內反應

2025年9月10日,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橢圓形辦公室就槍擊事件向全國發表講話
Thumb
2025年9月15日,副總統JD·萬斯代班主持柯克的播客節目,以表彰柯克的成就

槍擊事件遭到兩黨政界人士的譴責[218]總統當奴·特朗普在真實社交撰文呼籲大眾「為遭槍擊的查理·柯克祈禱」,並指責「激進的左翼分子」[219]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特朗普[220]、前總統喬治·獲加·布殊也譴責相關槍擊事件[221]副總統J·D·萬斯亦在X(原推特)撰文讚美柯克是一位「真正的好人」和「年輕的父親」,並請求為他祈禱[219]。萬斯在9月15日代班主持柯克的播客節目《查理·柯克秀》,並邀請總統高級政策顧問斯蒂芬·米勒等官員參與。萬斯和米勒在節目中表彰柯克的成就,萬斯還表示如果沒有柯克,他就不會成為副總統,並誓言要繼承柯克的遺志[134][222]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南達科他州共和黨約翰·圖恩司法部長帕姆·邦迪、美國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史蒂夫·斯卡利斯,以及衛生部長小羅伯特·F·甘迺迪都發表了慰問[223][224]

民主黨方面,前總統比爾·柯林頓[225]巴拉克·奧巴馬祖·拜登[68][6]、前副總統賀錦麗[6]、前眾議院議長南茜·佩洛西[6]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226]麻薩諸塞州州長英語Governor_of_Massachusetts莫拉·希利密歇根州州長英語Governor_of_Michigan格雷琴·惠特默[6]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喬什·夏皮羅[227]明尼蘇達州州長提姆·華茲[228]佛蒙特州參議員伯尼·桑德斯[229]、賓夕法尼亞州參議員約翰·費特曼[227],前眾議員加布里埃爾·吉福茲與其丈夫亞利桑那州參議員馬克·凱利、以及另一參議員魯本·加列戈均嚴厲譴責槍擊事件[68]

政界人士將槍擊事件與更廣泛的政治辯論聯繫起來。一些國會共和黨人指責民主黨,並指責左翼人士用言論煽動暴力[15][230][231]。民主黨人和一些新聞媒體反駁說,特朗普的分裂言論也是導致公眾辯論粗俗化的一個因素,政治暴力已經對兩黨造成影響。民主黨人還引用此次槍擊事件以進一步討論槍支安全立法[232]

特朗普在全國講話中將柯克的死亡和其他近期事件歸咎於激進左翼,而對近期民主黨暴力事件的受害者隻字未提[233][232]NBC新聞稱,特朗普的回應「比政客和兩黨代表發出的許多其他信息更加兩極分化」[232]。《經濟學人》指出,與特朗普的指控相反,近年來大多數政治暴力的實施者都傾向於右翼[46]。槍殺事件發生一周後,美國司法部從其網站上刪除了國家司法研究所英語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2024年的一項研究《國家司法研究所的研究告訴我們關於國內恐怖主義的什麼》(What NIJ Research Tells Us About Domestic Terrorism)。該研究發現自1990年以來(不包括九一一襲擊事件),美國大多數出於意識形態動機的謀殺案均系右翼極端分子所為[234][235][236]

賓夕法尼亞州州長喬什·夏皮羅數月前也曾遭受縱火襲擊,他回應特朗普時表示:「總統不應該對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進行選擇性評判。如果他這樣做,就等於放過了一些人。我們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現在正是領導人需要以道德清晰的言行舉止的時刻,我們需要譴責我們社區、政治中發生的此類暴力行為」[註 10][237]。翌日,特朗普表示「外面有激進的左翼瘋子,我們必須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但後來他表示希望他的支持者能夠保持非暴力[238]

9月12日,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與朋友們英語Fox & Friends》節目採訪時,被問及兩黨政治陣營中都存在激進分子的問題,他回應說「我可能會告訴你一些會讓我惹上麻煩的事情,但我一點也不在乎。右翼激進分子之所以激進,往往是因為他們不想看到犯罪……而左翼激進分子才是問題所在」[註 11][239][240]。政治暴力專家表示,這種倉促追責的做法可能會導致更多衝突[44]

眾議院議長麥克·強生稱柯克之死是一場「極大悲痛」,並形容他是「最有力的保守派聲音之一」[6]。他特意在眾議院投票期間暫停程序,帶領議員們默哀祈禱30秒[68]。由於會場內出現分歧,此次活動最終演變成了黨派之爭和雙方互相指責[241]。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表示,五角大樓正在「密切追蹤」任何詆毀柯克或慶祝其逝世的文職和軍方人員,以便對其施以懲罰[242][243]。副國務卿克里斯托弗·蘭道敦促社交媒體用戶舉報嘲諷或慶祝柯克逝世的美國外籍居民[244],並指出若美國外籍居民有此情形將被驅逐出境[245]。該要求亦適用於身處美國境外的美國簽證申請人和持有人,否則將被拒簽或簽證被吊銷[246]埃隆·馬斯克聲稱左翼人士正在慶祝柯克的逝世,並評論道「無論你是否選擇暴力,暴力都會降臨到你頭上。你要麼反擊,要麼死亡」[註 12][247][248][249]

國際反應

Thumb
柯克遇害四天後,西班牙政治人物聖地亞哥·阿瓦斯卡爾手持一件與柯克遇害時所穿襯衫相似的襯衫

柯克之死引發了世界各國領導人和外國政要的唁電與慰問。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意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維克托、捷克總理彼得·菲亞拉、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格魯吉亞總理伊拉克利·科巴希澤、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波蘭總統卡羅爾·納夫羅茨基、新西蘭副總理大衛·西摩、瑞典副首相埃巴·布施英語Ebba Busch、蘇格蘭首席部長約翰·斯威尼、聖座國務樞機卿伯多祿·帕羅林以及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辛鮑姆均對槍擊事件表示哀悼並予以譴責[250]。薩爾瓦多總統納伊布·布克爾就媒體對此事的報道表示批評[251]。巴拉圭總統聖地亞哥·培尼亞在紀念執政黨全國共和協會—紅黨成立138周年的演講中向柯克致敬[252]。教皇利奧十四世對政治暴力表示擔憂,並為柯克和他的家人祈禱[253][254]

歐洲右翼政客利用柯克遇刺一事來激勵支持者,並譴責左翼。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敦促「停止左翼的仇恨言論」,法國國民聯盟喬丹·巴德拉指責「左翼的非人性化言論及其不寬容助長了政治暴力」,德國選擇黨愛麗絲·魏德爾則表示,柯克是被「一個憎恨我們生活方式的狂熱分子」殺害的[255]。意大利副總理兼北方聯盟黨領袖馬泰奧·薩爾維尼表示為柯克的死「哭泣」,並希望效仿他直接與年輕人對話[256]。西班牙呼聲黨主席聖地亞哥·阿瓦斯卡爾在馬德里舉行的黨代會上,身穿一件與柯克遇刺時所穿襯衫相似的襯衫向柯克致敬[257]。在英國,湯米·羅賓遜利用柯克遇刺案來動員支持者參與9月13日在倫敦舉行的反移民「團結王國」集會[258][259]

9月11日,歐洲議會中的右翼和極右翼政治團體歐洲保守派和改革主義者和主權國家歐洲黨團提出一項動議,要求為柯克默哀一分鐘。該動議被議會主席蘿伯塔·梅措拉否決,但隸屬瑞典ECR集團的歐洲議會議員查理·魏默斯英語Charlie Weimers獲准在投票開始前就柯克遇刺事件發表聲明。魏默斯試圖抽出部分時間默哀,但被議會副主席卡塔琳娜·巴利打斷[260]

隸屬「復興歐洲」組織的歐洲議會議員納塔莉·盧瓦索表示,她在反對默哀一分鐘後收到死亡威脅,並評論說,儘管柯克是受害者,但鑑於他的「種族主義、反猶太主義和恐同主義」觀點,「在法國他會被視為罪犯」[261]。「復興歐洲」組織領導人瓦萊麗·海耶英語Valérie Hayer也表示,歐洲議會不應因為柯克的「至上主義、種族主義、反墮胎和親俄」觀點而授予他榮譽[262]。9月18日,立陶宛農民、綠黨和基督教家庭聯盟議員英語Lithuanian Farmers, Greens and Christian Families Union里馬斯·約納斯·揚庫納斯通過決議,立陶宛議會為柯克默哀一分鐘[263]

媒體

柯克遭槍擊身亡的消息占據了當天的新聞頭條,美國各大新聞頻道在得知柯克頸部中槍的消息後,於美國東部時間下午2:50左右進入突發直播英語Breaking news模式,全天滾動報道與槍擊案有關的消息[264]。公眾對該事件的極大關注使得福克斯新聞MSNBCCNN都「吸引了比平時更多的觀眾」。2025年9月10日,三家新聞頻道的平均觀眾人數為690萬,比一周前的420萬增長65%。9月11日,三家新聞頻道的總觀眾人數為620萬,比前一周的360萬增長72%[265]。《國民報》、《國家雜誌》和《新共和》等報刊在譴責槍擊事件的同時,指責大眾媒體「粉飾」柯克的職業生涯[266][267][268]

福克斯新聞主持人傑西·沃特斯英語Jesse Watters表示:「他們正在與我們交戰……我們將以查理希望的方式為他報仇……查理希望我們儘可能地向這些人施加壓力」[註 13][269][270]。進步派網絡主播哈桑·皮克英語Hasan Piker原定於9月下旬與柯克進行辯論,他稱這一事件是一宗「可怕的事件」,並表示「在這起暴力、令人憎惡的事件發生後,人們尋求復仇的餘波將真正令人擔憂」[199]

大西洋月刊》特約撰稿人大衛·格雷厄姆發文指出,查理·柯克遇刺案凸顯美國在政治極化、陰謀論與槍枝泛濫交織下,政治暴力正侵蝕美國的民主對話並引向更危險的未來。[271]

大眾文化

9月11日,喜劇中心宣布將取消《南方公園》劇集「Got a Nut」的所有預定重播,該劇集由埃里克·卡特曼扮演惡搞版的柯克[272]。此前因劇中對柯克臨終前的諷刺描繪,有民眾在網上發起活動要求取消該劇播出[273]。柯克本人稱他在《南方公園》中的惡搞「非常搞笑」[274]。柯克逝世後,數支全國橄欖球聯盟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球隊在比賽期間向柯克致敬,但兩大聯盟的所屬球隊都因紀念或不紀念柯克而受到球迷的批評[275][276][277]

9月12日和13日,鄉村歌手摩根·沃倫埃德蒙頓的巡迴演唱會上,為柯克的遺孀獻唱《我有點瘋狂英語I'm a Little Crazy[278]。9月14日,克里斯·馬汀酷玩樂隊的世界巡迴演唱會中提及柯克的家人,呼籲觀眾向世界傳遞愛,並補充道:「你可以把愛送給你不同意的人,但無論如何,你都會給他們愛」[註 14][279][280]。同樣在9月14日,英國說唱組合鮑勃·維蘭英語Bob Vylan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場音樂會上談到柯克逝世,主唱鮑比·維蘭表示:「代詞是was/were。如果你說廢話,你會被打。安息吧,查理·柯克,你這個混蛋」[281][282]。隨後,維蘭在蒂爾堡的音樂會被場地管理者取消[283]

美國演員暨前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於X發文表示:「政治已成為這個國家的疾病,甚至足以致命。我們必須停止採用此類激進的手法;即便其他觀點無法取得共識,我們也必須一致認同:暴力不能是解決分歧的方式。」[284]

美國演員克里斯·普瑞特則表示:「為查理·柯克祈禱,為他的妻子與年幼的孩子祈禱,也為我們的國家祈禱。我們需要上帝的恩典。願上帝幫助我們。」[284]演員凱文・麥克海爾則在X上寫道:「美國是一個失敗的國家。世界上沒有其他文化會將身份認同與不受限的擁槍權綁定。這樣的現象極其荒謬,也絕不值得讓一名(無論政治立場為何的)瘋子持槍對無辜群眾造成如此巨大的傷害。」[200]

社交媒體

柯克身亡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引發較大反響[285][286][287]。《紐約時報》稱,社交媒體上充斥着來自左翼和右翼的真摯留言、對政治暴力的悲痛,以及尖銳的黨派和政治觀點[11]。此遇刺案也與國會縱火案霍斯特·威塞爾遇刺案相提並論[288][289][290][291]。柯克在2023年納什維爾學校槍擊案後發表的言論「為了我們能夠擁有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來保護我們其他上帝賦予的權利,每年不幸地付出一些槍擊死亡的代價是值得的」[註 15],在此次槍擊案發生後已在社交媒體上被多次轉發[11]。一些極右翼人士鼓勵對民主黨人採取報復性暴力,並將柯克的死亡視為一次招募活動[291][193][198][166]。在槍手的身份和動機被查明之前,一些有影響力的右翼人士呼籲復仇和戰爭[230][292][231]。槍擊事件發生後的數天內,包括MetaYouTubeRedditBluesky在內的社交媒體平台發表聲明,對發布美化柯克被殺的內容予以譴責,同時指出在極端情況下可能煽動對其他右翼評論員或J.K.羅琳等人物實施暴力[293]

美聯社報道,未經審查的柯克被槍擊的視頻以「閃電般的速度」在社交媒體上傳播[294]。《政客》將此描述為各大平台「解除了許多針對有害內容的保障措施——很多情況下是為了避免共和黨的批評」[295]。非營利監督組織「科技透明項目」(The Tech Transparency Project)報告稱,Instagram專為青少年加入額外安全功能的青少年賬戶可以輕易找到槍擊視頻。包括Common Sense Media和家長控制英語Parental controls應用程序Bark在內的兒童媒體監控組織報告稱,槍擊事件發生後流量激增,原因是家長們尋求如何與孩子談論此事並阻止孩子觀看視頻的建議。槍擊事件發生後的翌日,大多數涉事視頻已被從社交媒體上刪除,但仍在搜索結果和算法推送中顯示,尤其是在TwitterTikTok[296]

公眾反應

民意調查

柯克遇害後,公眾對政治暴力的擔憂高漲。在9月12日發起的YouGov民意調查中,87%的人認為政治暴力是需要關注的問題。18%的自由派人士和7%的保守派人士表示,政治暴力「有時是合理的」。在18至29歲的人群中,22%的人表示認同政治暴力,而65歲以上的人群中僅有3%的人表示認同。YouGov表示,公眾的態度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這取決於受害者的身份,在襲擊本黨成員後會提高擔憂程度[297]。其他媒體注意到早期民意調查的結果有所不同:在2025年5月的一項民意調查中,兩黨各約有20%的人認為出於政治目的使用暴力「可以接受」[49],而在2023年和2024年的兩次民意調查中,約10%的民主黨人和30%的共和黨人表示暴力可能是「必要的」[298][299]

個人權利與表達基金會英語Foundation for Individual Rights and Expression9月12日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超過30%的大學生支持使用暴力阻止發言者,這一比例高於2020年的20%[300]。G·埃利奧特·莫里斯認為,此類民意調查誇大了人們對政治暴力的認可。更精確的問題顯示,只有不到5%的人縱容暴力重罪,且各方之間差別不大[301]。此外,個人往往會大大高估對方對暴力行為的支持率,並且在了解實際統計數據後,自己也不太可能支持暴力行為[302]

槍擊案發生後的翌日,YouGov的一項民意調查詢問公眾人物去世後感到高興是否可以接受。調查結果顯示,56%的人表示永遠無法接受,22%的人表示通常無法接受,6%的人表示通常可以接受,3%的人表示始終可以接受。共和黨人比民主黨人和無黨派人士更有可能表示始終無法接受,而不是通常無法接受[303][304]。在9月14日的民意調查中,51%的人表示暗殺柯克的兇手是出於政治信仰,其中63%是共和黨人,44%是民主黨人,46%是無黨派人士。40%的受訪者不確定兇手的政治立場,24%的人表示他們相信他是共和黨人,21%是民主黨人,15%的人不屬於任何黨派。每個黨派的成員最有可能認為他屬於另一個黨派[305][306]

9月19日,美聯社-全國民意調查中心公共事務研究中心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柯克遇刺後,共和黨選民的負面情緒激增。僅有49%的共和黨選民表示認為國家正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而2025年6月的調查中,70%的共和黨受訪者認為國家正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同一項民意調查還發現,8%的民主黨人認為國家正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低於6月份的12%;無黨派人士中,這一比例為14%,低於6月份的23%[307][308]

燭光集會與捐款

柯克逝世後,猶他谷大學校園內靠近槍擊現場的地方設立壁畫和紀念場所[86]。美國各地舉行多場燭光集會活動,其中大部分(但並非全部)由「美國轉折點」組織[309]。澳大利亞[310]、加拿大[311]、法國[312]、德國[313]、意大利[313]、馬耳他[314]、西班牙[313]、南非[312]和英國[310][315]也舉行了類似的活動。為了紀念柯克並為他的家人提供經濟支持,人們以柯克的名義開設多個在線籌款活動,截至9月14日已收到超過600萬美元的捐款[316]

假新聞與陰謀論

在案發初期,由於缺乏案件的初步信息,引發了人們對遇刺案的大量猜測[317]。關於疑犯羅賓遜的虛假信息也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包括一張經過修圖後的羅賓遜身穿支持特朗普襯衫的照片,以及虛假聲明羅賓遜系註冊共和黨人、曾向特朗普的競選活動捐款或是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的註冊成員[318][319]。據《政客》報道,俄羅斯中國伊朗利用社交媒體機器人傳播虛假信息煽動分裂,並宣傳其外交政策目標[320]GrokPerplexity AIAI Overviews人工智能工具也傳播了虛假信息[321]。槍擊事件發生數小時後,有右翼媒體和評論員猜測槍手是跨性別者,原因是柯克在被槍擊時正在回答有關跨性別者的問題[322][323]。《紐約時報》的報道指出,這是「一個可怕的巧合,引發了網上的陰謀和猜測」,而向柯克提出該問題的亨特·科扎克後來表示「我問的問題再糟糕不過了」[324]

在疑犯的身份查明之前,社交媒體上的虛假信息試圖將多名跨性別者與槍擊案聯繫起來,其中包括來自猶他州奧格登的跨性別音樂家斯凱·瓦拉德斯(Skye Valadez)。據報道,她在一個月前在SoundCloud上傳了一首似乎預測了柯克之死的歌曲,該歌曲隨後已刪除[325][326]。與此同時,一位名為「奧馬爾」(Omar)的X用戶(賬號@NajraGalvz,自稱是猶他谷大學的學生),據稱在槍擊案發生前一天發帖稱翌日在猶他谷大學會發生「大事」。該帖子的截圖以及一張經過編輯後出現在該賬號下的跨性別女性照片迅速走紅[327][328]。事實核查人員發現,該照片是從另一個無關的賬號中竊取的,該賬號屬於一位名叫米凱拉(Michaela)的跨性別女性,與槍擊案無關。儘管如此,米凱拉仍表示收到了數百條來自右翼社交媒體用戶的死亡威脅和騷擾信息,指控她就是槍手。米凱拉向聯邦調查局舉報騷擾,但她對執法部門能否保護她免受攻擊表示質疑[327][328]。與此同時,@NajraGalvz在否認參與犯罪後更改了用戶名,另有人採用了該用戶名,以防止其被劫持用於詐騙[327]。其他網絡陰謀論者則謊稱斯凱·瓦拉德茲與@NajraGalvz是同一個人[329][328]

包括《華爾街日報》在內的關於遇刺案的初期發布報道中曾錯誤地稱子彈上的銘文包含與「跨性別意識形態」相關的信息,並聲稱是ATF的內部公告[330]。相關報道遭到跨性別記者的謹慎呼籲,並表示「跨性別意識形態」是右翼圈子中常用的術語,將跨性別身份框定為一種政治選擇。《紐約時報》報道稱,一位了解此案的高級執法官員表示,所謂的公告尚未得到證實,且與其他證據摘要不符;然而,一些知名保守派人士仍然關注《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呼籲對跨性別群體採取進一步行動,包括禁止懸掛驕傲旗幟和集體監禁所有跨性別者[330][331]

前述報道發布後,Google上「跨性別意識形態」的搜索量在全美各地激增,尤其是在猶他州[322]。在實際信息的細節被公開後,人權戰線發表公開信,要求撤回並就發布錯誤信息公開道歉,信中稱「這篇報道是魯莽和不負責任的,它導致右翼影響者對跨性別群體發出威脅,並給已經生活在恐懼中的群體帶來了一波恐怖浪潮」[330][332][333]。《華爾街日報》後來以編輯說明的形式對該報道進行修改,但並未發布撤回報道的聲明[332][334][335]

在疑犯有一位跨性別伴侶的報道曝光後,更多跨性別陰謀論開始廣泛傳播。一些人士猜測,羅賓遜可能是因為柯克對跨性別者的看法和言論才想要槍殺柯克。LGBTQ權益組織「彩虹猶他州」(Rainbow Utah)的執行董事傑西·桑頓指出「聽起來他們真的在竭力想辦法把這件事和跨性別群體聯繫起來」,並補充說「這對正在進行的對話非常有害,尤其是在社交媒體上」[133][336]。社交媒體用戶還猜測,子彈上發現的銘文之一可能指的是極右翼的格羅伊珀英語Groypers團體,媒體認為羅賓遜疑似與該團體存在關聯[108][337]。部分原因是格羅伊珀成員對柯克的敵對立場,例如於2019年的起鬨活動[338]。Axios稱上述猜測「毫無根據」[339]。格羅伊珀團體的領導人尼克·富恩特斯也對這一猜測表示否認,稱他的追隨者被「陷害」[338][339]

關於此次襲擊的陰謀論在網絡傳播[340]。政治顧問羅傑·斯通表示,此次襲擊似乎是「由某個民族國家、美國政府內部的不法分子或恐怖組織實施的專業襲擊」[317]。俄羅斯國家媒體RT提出的一種理論認為,站在柯克身邊的人據稱在柯克遇害前做出了「不尋常的手勢」[340][317]。包括前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克里姆林宮特使基里爾·德米特里耶夫英語Kirill Dmitriev在內的幾位俄羅斯高級官員在社交媒體上猜測,柯克遇害與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之間存在聯繫,儘管沒有證據。其原因是,柯克持續批評西方國家在俄烏戰爭中給予烏克蘭經濟和政治支持[341][342]。新西蘭新聞網站Stuff駁斥了柯克死亡視頻是偽造的理論,指出柯克的戒指似乎換了手指,並報道稱戒指「似乎是鉸鏈式的,這意味着一個閂鎖可以打開和關閉手指上的戒指」[343]

暗殺事件發生後的數天內紛紛湧現了各種陰謀論,聲稱以色列參與了此次槍殺行動[344][345][346]。據《新共和》報道,一些評論員試圖將此事件與以色列摩薩德以及柯克對愛潑斯坦文件英語Jeffrey Epstein client list的評論聯繫起來[347][345][346]。《前進》報道稱,馬拉姆·蘇斯利英語Maram Susli重新發​​布了一位信息戰 (新聞網站)主持人於2025年8月發表的一篇帖子,該主持人稱柯克認為「如果柯克背叛以色列,以色列就會殺了他」[346]。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對此否認,稱其言論「瘋狂」[345]

在9月16日的起訴書中,羅賓遜與其伴侶之間所謂的短信被公開後,包括史蒂夫·班農坎迪斯·歐文斯哈桑·皮克在內的政治觀察家都對其真實性表示嚴重懷疑,稱這些短信聽起來「不自然」、「照本宣科」,而且「太簡短」[348][349]。右翼評論員馬特·沃爾什認為,這些短信是為了讓羅賓遜的室友免於涉嫌參與槍擊案[350]

另見

注釋

  1. 相關研究:
  2. 「↑→↓↓↓」為遊戲《絕地潛兵2》中呼叫超級武器「飛鷹500kg炸彈」的秘技指令[106]。亦有媒體報道「↓↓↓」源自魏瑪德國社民黨反法西斯民兵鋼鐵陣線軍徽三箭[107]
  3. 二戰意大利反法西斯游擊隊軍歌《啊,姑娘再見》歌詞。該歌曲至今仍被廣泛視為反法西斯歌曲,但自2010年代中期以來通過電視劇《紙鈔屋》和電子遊戲《鋼鐵雄心IV》和《孤島驚魂6》重新出現在大眾媒體中[108][109][110]
  4. 原文:"Hey guys, I have bad news for you all. It was me at UVU yesterday. im [sic] sorry for all of this. im [sic] surrendering through a sheriff friend in a few moments, thanks for all the good times and laughs, you've all been so amazing, thank you all for everything." 中文譯文(前半句)參考自此來源[134]
  5. 原文:Organizations should not be attacked for carrying out their missions or expressing their values in support of the communities they serve. We reject attempts to exploit political violence to mischaracterize our good work or restrict our fundamental freedoms, like freedom of speech and the freedom to give. Attempts to silence speech, criminalize opposing viewpoints, and misrepresent and limit charitable giving undermine our democracy and harm all Americans.
  6. 此報告的原文存檔見:Chermak, Steven; DeMichele, Matthew; Gruenewald, Jeff; Jensen, Michael; Lewis, Raven; Lopez, Basia E. What NIJ Research Tells Us About Domestic Terrorism.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Journ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2024, (285): 13–24 [2025-09-17].
  7. 原文:"The Department of Justice's Office of Justice Programs is currently reviewing its websites and materials in accordance with recent Executive Orders and related guidance. During this review, some pages and publications will be unavailable.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8. 原文:"unbelievably dangerous for government to put itself in the position of saying, 'We're going to decide what speech we like and what we don't, and we're going to threaten to take you out there if we don't like what you're saying'"
  9. 原文:"You have no idea the fire that you have ignited within this wife, the cries of this widow will echo around the world like a battle cry."
  10. 原文:"The president shouldn't cherry-pick what counts and what doesn't count. When he does that, it gives a pass to some. We can't have that. This is a moment where leaders need to speak and act with moral clarity, where we need to condemn this type of violence in our communities, in our politics."
  11. 原文:"I'll tell you something that's going to get me in trouble, but I couldn't care less. The radicals on the right oftentimes are radical because they don't want to see crime ... The radicals on the left are the problem."
  12. 原文:"Whether you choose violence or not, violence is coming to you. You either fight back or you die".
  13. 原文:"They are at war with us ... We're going to avenge Charlie's death in the way he would want it avenged ... Charlie would want us to put as much pressure on these people as possible."
  14. 原文:"You can send it to people you disagree with, but you send them love anyway."
  15. 原文:"It's worth to have a cost of, unfortunately, some gun deaths every single year so that we can have the Second Amendment to protect our other God-given right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