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南京地鐵
2005年開通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南京地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南京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覆蓋南京市全部11個市轄區[2],鎮江市(S6號線)及安徽省滁州市(S4號線),由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建設、運營和維護保養。南京地鐵2019年全年共發送旅客11.52億人次[3]。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4年3月) |
南京地鐵規劃始於1986年,2005年開通首條線路[4]。截至2024年3月31日,有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7號線、10號線、S1號線、S3號線、S4號線、S6號線、S7號線、S8號線和S9號線共14條運營線路,組成包括237座車站、全長約521公里的地鐵線網。截止2019年,南京地鐵日均客流超過315.58萬人次,是中國大陸第7繁忙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5]。現有6號線、9號線、11號線等新線在建。
Remove ads
運營
南京地鐵現有14條路線,運營總長約536.1公里,有255座車站。
大部分地鐵線路運營時間由早上6時到次日凌晨0點左右,當南京舉辦節日活動或者春運以及節假日客流高峰時,服務時間會延長(例如舉辦馬拉松會提前發車、溧水舉行音樂節時會延遲末班車[6])。當人流量超過地鐵站承載量時官方會採取一些限流措施,例如只出站不進站或者列車過站、跳站等等(元宵節夫子廟舉行秦淮燈會期間三山街站、夫子廟站、常府街站、武定門站實行下午起封站至運營結束)[7]。
Remove ads
1號線是南北走向的主幹線,2005年建成一期工程及西延線,2010年建成南延線,2014年西延線割接至10號線[10]。2016年開建北延線,2022年建成通車[11]。現行線路北起八卦洲大橋南站、南至中國藥科大學站,全長45.4公里,設車站32座,全程用時約75分鐘,平均運行速度約38公里每小時。
1號線在新街口站與2號線換乘,在南京站與3號線換乘,在安德門站與10號線換乘,在曉莊站與7號線換乘,在南京南站與3號線、S1號線、S3號線換乘。線路經南京城區的南北軸線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一路南下,連接南京站、鼓樓、新街口、南京南站、江寧大學城等重要片區。
1號線配車67列,列車採用6輛A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80公里每小時。全天開行大交路(八卦洲大橋南站↔中國藥科大學站)和小交路(八卦洲大橋南站↔河定橋站),大小交路以1:1的比例間隔發車。[12][13]
2號線是東西走向的主幹線,2010年建成,2021年向西延伸至河西南地區。線路西起魚嘴站、東至經天路站,全長43.35公里,設車站30座,全程用時約65分鐘,平均運行速度約39公里每小時。
線路行經南京城區的東西軸線,連接河西、新街口、孝陵衛、仙林大學城等重要片區,在新街口站與1號線換乘,在大行宮站與3號線換乘,在螺塘路站與7號線換乘,在元通站與10號線換乘,在油坊橋站與S3號線換乘,在馬群站與S6號線換乘。
2號線共配車59列,每列車採用6輛A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80公里每小時。2號線發車間隔在工作日早高峰期間為2分30秒,在晚高峰期間為3分36秒。[14]
3號線是南北走向的過江主幹線,2015年4月建成。線路北起林場站,由隧道下穿長江,南至江寧區秣周東路站,全長44.87公里,設車站29座,全程用時約72分鐘。線路行經浦口區、鼓樓區、玄武區、秦淮區、雨花台區和江寧區,在主城的走向與1號線大致平行。
3號線在泰馮路站與S8號線換乘,在五塘廣場站與7號線換乘,在南京站與1號線換乘,在大行宮站與2號線換乘,在南京南站與1號線、S1號線、S3號線換乘。
3號線共配車46列,每列車採用6輛鼓形A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80公里每小時。3號線在高峰期開行大交路(林場站↔秣周東路站)和小交路(林場站↔勝太西路站),大小交路以1:1的比例間隔發車,在平峰期和低峰期只開行大交路。工作日早高峰時段(7:20-8:10),江北往江南方向行車間隔3分55秒,工作日和周末平峰行車間隔7分鐘。[15][16]
4號線是東西走向的主幹線,2017年1月建成。線路西起龍江站,由南京主城一路向東,北繞紫金山,進入麒麟新城,東至仙林湖站。根據當前規劃,線路西端將延伸過江至規劃中的余家營站,途徑南京北站,東段將延伸至華僑城。
線路全長33.8千米,其中地下線32.3千米、高架線1.5千米;共設置18座車站,其中地下站17座、高架站1座;列車採用6節編組B型鼓形列車,設計最高時速100km/h,全程用時45分鐘。全天開行大交路(龍江站↔仙林湖站)和小交路(龍江站↔東流站)套跑,大小交路以1:1的比例間隔發車。
5號線是東南~西北走向的核心主幹線,2024年3月31日開通位於江寧區的南段。2025年8月6日全線開通。線路北起方家營站、南至吉印大道站,全長37.4公里,設車站30座,全程用時約63分鐘,平均旅行速度約37公里每小時。線路串聯江寧、雨花台、秦淮、鼓樓等區,並連接下關、中山北路、新街口、夫子廟、東山等數個核心片區。車輛選型採用A型車,6輛編組,是南京首個以「雙擁」為主題的線路,列車設計最高時速為80km/h。工作日早晚高峰開行大交路(方家營站↔吉印大道站)和小交路(方家營站↔科寧路站)套跑,大小交路以1:1的比例間隔發車。
7號線是西南—東北走向的加密主幹線,2022年12月建成北段,2023年12月建成南段,2024年12月建成中段,全線於2024年12月28日下午13點30分貫通運營。此前分為南北兩段運營,北段線路西起幕府西路站,沿幕府西路、幕府東路、棲霞大道往東敷設,進入丁家莊、堯化門片區,東至仙新路站。南段線路北起應天大街站,南至西善橋站。最後建成的中段線路北起幕府西路站,南至應天大街站。
線路全長35.7km,全部為地下站,共設站27座,換乘站7座。車輛選型採用B型車,6輛編組,採用無人駕駛技術,列車設計最高時速為80km/h。
10號線是東西走向的過江線路,在原1號線安德門站至奧體中心站的基礎上向西延伸過江,2014年建成。
線路東起安德門站、西至雨山路站,全長21.6公里,設車站14座,全程用時約34分鐘,平均旅行速度約38公里每小時。線路連接主城南部、河西、江心洲、江浦等片區,在安德門站與1號線換乘,在中勝站與7號線換乘,在元通站與2號線換乘。10號線共配車21列,每列車採用6輛A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80公里每小時。
S1號線(又稱「機場線」、「寧高城際一期」),是南京市南部的市域軌道交通快線與連接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的機場聯絡軌道系統,2014年建成,2018年向東延伸一站至空港新城·江寧站。
線路北起南京南站、南至空港新城江寧站,全長35.8公里,設車站9座,全程用時約35分鐘,平均旅行速度約60公里每小時。線路連接南京南站、南部新城、將軍山東麓、機場新城、祿口國際機場等地,在南京南站與1號線、3號線、S3號線換乘。S1號線共配車15列,每列車採用6輛B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100公里每小時。
S3號線(又稱「寧和城際」),是南京市城區西南部的市域軌道交通快線,2017年建成。
線路東起南京南站、西至高家沖站,全長36.22公里,設站19座,全程用時約50分鐘,平均旅行速度約43公里每小時。線路連接南京南站、鐵心橋、河西南部、橋林新城等片區,在南京南站與1號線、3號線、S1號線換乘,在油坊橋站與2號線換乘,在永初路站與7號線換乘。S3線共配車24列,每列車採用6輛B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100公里每小時。全天開行大交路(南京南站↔高家沖站)和小交路(南京南站↔劉村站)套跑,大小交路以1:1的比例間隔發車。
S4號線(又稱「寧滁城際」),是南京市城區西北部連接安徽省滁州市的市域軌道交通快線,2023年建成滁州段(除腰鋪、擔子、水口、相官、張堡五站外),南京段建設中。線路西起滁州高鐵站,東至汊河站,全長46.2公里,設站14座,配車14列,每列車採用4輛市域D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140公里每小時。線路滁州段為滁州市滁寧城際鐵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建設,目前線路由滁州市軌道交通運營有限公司運營。
S6號線(又稱「寧句城際」),是南京市城區東南部連接鎮江市句容市的市域軌道交通快線,2021年建成。
線路西起馬群站,途徑麒麟、湯山、黃梅等片區,出南京後進入句容北部新城、句容城區,終於句容高鐵站,全長43.59km,共設車站13座,其中地下站7座,高架站6座。車輛採用市域B型車4節編組(預留6節編組條件),列車最高運行速度為120km/h。本線路首次採用快慢車模式,其中快車36分鐘句容直達馬群,換乘2號線後另加24分鐘(總共1小時)可一路抵達市中心新街口。
S7號線(又稱「寧溧城際」),是連接溧水區和南京主城的市域軌道交通快線。2018年建成。
S7號線由S1號線空港新城·江寧站引出,經溧水區的柘塘、烏山鎮後沿溧水城區主幹道秦淮大道向南鋪設,至無想山站。全長30.8公里,設車站9座,設計最高運營速度100公里每小時,S7號線列車採用4輛B型車編組,預留與S1號線直通運行以及6輛B型車編組條件。
S8號線(又稱「寧天城際」),是南京市江北地區的市域軌道交通快線,2014年建成。2022年向南延伸兩站至長江大橋北站。
S8號線南起長江大橋北、北至金牛湖,連接橋北、大廠、六合等長江以北地區。全長45.2公里,設車站17座,全程用時約51分鐘,平均出行速度約53公里每小時。S8號線共配車26列,列車採用4輛B型車編組,設計最高速度120公里每小時。全天開行大交路(長江大橋北站↔金牛湖站)和小交路(長江大橋北站↔方州廣場站)套跑,大小交路以1:1的比例間隔發車。
S9號線(又稱「寧高城際二期」),是連接高淳區和南京主城的市域軌道交通快線。2017年建成。
S9號線由S1號線翔宇路南站引出,沿寧高公路向南鋪設,經溧水石湫、跨石臼湖至高淳區。全長52.4公里,設車站6座,設計最高運營速度120公里每小時,降速前全程用時約36分鐘,平均出行速度約88公里每小時。S9號線共配車12列,列車採用3輛B型車編組。
南京地鐵建成初期曾按乘坐區間數量計算票價,2元可乘1站至8站(包括上車站,下同),3元可乘9站至12站,13站及以上4元封頂。2014年7月1日改為按乘坐里程計算票價,單程票起步價2元可乘10公里,若乘坐里程超過10公里,票價每增加1元可乘坐里程分別增加6、6、8、8、10、10、12、14公里,即:3元可乘10公里以上至16公里,4元可乘16公里以上至22公里,5元可乘22公里以上至30公里,6元可乘30公里以上至38公里,7元可乘坐38公里以上至48公里,8元可乘坐48公里以上至58公里,9元可乘坐58公里以上至70公里,自10元起票價每增加1元可多乘坐14公里,上不封頂。在2014年底北京地鐵結束2元一票制之後,南京地鐵成為全國票價最低的地鐵(且起步價2元可乘坐里程數亦為全國最長)。但由於地鐵運營年份增加、運營線路里程增長等原因,加上早期線路設備設施逐漸老化,地鐵運營和維護成本激增,為此南京市物價局決定於2018年12月中旬召開地鐵票價調整聽證會[17]。
當兩站間存在多條路徑時,以最短路徑里程作為計價依據[18]。例如乘坐1號線的南京南站-新街口區間的票價為2元,而距離稍短的南京南站-張府園區間票價則為3元,這是因為實際計價時,南京南站-新街口區間按乘坐3號線到達大行宮站後換乘2號線到達新街口站的里程計價[19]。
根據南京市發展改革委員會於2019年2月2日下發的文件(寧發改服價字『2019』73號),南京地鐵自2019年3月31日起施行新票價,並取消地鐵月卡[20];同時,南京地鐵也保留發行定期票和計次票的權限。
2017年12月30日S9號線開通後,南京地鐵兩站間的最長里程是金牛湖站至高淳站約148.4公里,因此南京地鐵單程票實際最高票價為15元。[21]
南京地鐵自2014年7月1日起開始發售記次卡,有月卡、雙月卡和季卡三種優惠卡,試行2年。月卡有效期即每個自然月,最多可乘坐次數等於有效期(該月)內工作日天數的兩倍,該卡售價為最多可乘坐次數乘4元,每次乘坐不限里程,比較適合長途通勤乘客。雙月卡、季卡的售價和使用次數的計算方法和月卡相同,雙月卡有效期為每單月起連續兩個自然月,季卡有效期為每個季度(3個自然月)。三種計次卡均在有效期開始之前一個月的15日至月底預售。
試行期間,雙月卡、季卡購買人數少,利用率低,為防止資源浪費,經市政府同意,南京地鐵在優惠卡試行期滿後對發行方式進行調整,停止發行雙月卡和季卡兩種優惠卡。
自2019年3月31日起,經南京市發展改革委員會批覆,南京地鐵停止發行地鐵月卡,並實行成人儲值卡乘坐地鐵的每月累積優惠政策,月底清零。在每個自然月內,成人憑儲值卡乘坐地鐵消費150元以下的,享受9.5折票價優惠;150元-200元之間的,9折優惠;200元-300元之間的,8折優惠;超過300元的,恢復9.5折優惠[20]。同時,特定人群憑證件可以免費乘坐地鐵,包括:離休幹部,殘疾軍人,殘疾警察,盲人,現役軍人,離退休軍人,優撫對象,江蘇省無償獻血奉獻獎獲得者,江蘇省無償捐獻幹細胞獎獲得者,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終身榮譽獎,以及其他按法律法規可以免費乘坐公交工具的人群。
一般的成人乘客可以使用儲值卡,如「金陵通」卡、南京市民卡或江蘇交通一卡通刷卡進站,2020年蘇寧金融開啟了電子版江蘇交通一卡通金陵通[22],票價9.5折。使用學生卡、市民誠信卡的乘客,以及使用「南京市民卡」的60歲至69歲的乘客可以半價乘坐,使用「金陵通」敬老卡或「南京市民卡」的70歲以上乘客免費乘坐,每名付費乘客可免費攜帶一位身高1.30米以下的兒童。乘客可在300分鐘內任意換乘,在出站時以乘坐的總里程計算收費金額,不需重新計費[23]。另外南京地鐵同時推進閘機改造工作,在每台閘機上加裝二維碼掃描器[24]。2018年12月20日,南京地鐵在部分車站的閘機測試掃碼進站服務[25],之後於12月26日實現全系統試運行,12月31日正式運行。乘客可使用支付寶、銀聯閃付兩種支付方式刷碼進站[26]。2019年5月22日起,上海地鐵、杭州地鐵、合肥軌道交通官方客戶端也可以直接掃碼乘坐南京地鐵[27]。2020年,南京地鐵支持蘇寧支付掃碼過閘。[28]2022年4月15日,南京地鐵APP「與寧同行」正式上線,涵蓋掃碼乘車、站點信息、末班查詢等基礎出行服務,同時全面整合了互聯互通、站內導航、電子發票等服務。
-
魚嘴站內的自動售票機(新款)
-
進出站閘機(舊款)
-
新線站點內設置的自助查詢機
-
出站閘機特寫
-
單程票(背面)
建設歷程
自2015年1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後,南京地鐵的正式建設規劃嚴格按期上報報批,此前獲得批覆的線路規劃則統稱為「第一期建設規劃」。2020年8月24日,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也被稱作「十四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30]。2022年8月30日,《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23-2028年)》省內初審會召開[31]。2023年1月9日,第三期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對原方案做出了調整[32]。

建設南京地鐵的動議始於1984年的市人大代表提案。[4]1986年4月,南京市成立綜合交通規劃領導小組,下設地下鐵道專業組,地鐵建設的前期工作正式啟動。地鐵專業組1986年12月編制出《南京市地鐵線路規劃初步方案》,在此基礎上形成南北線(小行—燕子磯)、東西線和西北·東南斜線3條線路組成的城區三角形線網方案。[33]1993年修編的《南京城市總體規劃》在城區新增1條線路,並在外圍規劃了3條輕軌(浦口至大廠、浦口至珠江鎮、長途南站至新機場)和1條市郊鐵路(至龍潭)。[34]1999年編制的《南京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進一步規劃了6條地鐵線、2條地鐵支線和3條輕軌線。[35]
南京地鐵早期規劃中的南北線(即現1號線)一期工程的線位和站位很早就已經確定。1990年2月12日,南京市地下鐵道工程籌建處成立,1992年開始建設三山街試驗站,1993年因國家宏觀調控停工。1994年,國家計委批准南京市地鐵「預立項」,經過1995年國務院全面暫停審批國內城市地鐵項目的曲折[36],南北線(1號線)一期工程(小行至邁皋橋)最終於1999年正式獲得批准開工。2000年5月三山街試驗站復工,12月12日1號線正式開工。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運動會確定由江蘇省在南京的河西地區舉辦,南京市2002年上報將線路從小行西延至河西的南京奧體中心,西延線獲批後即於10月開工。2005年9月3日,1號線一期工程及西延線建成試運營,一年後結束試運營開始正式運營。線路北起邁皋橋站、西至奧體中心站,設16座車站,全長21.72公里。[4]南京地鐵1號線的開通,使南京成為繼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長春、大連、武漢、深圳、重慶之後中國大陸第10個建成並運營軌道交通系統的城市。


2003年編制的《南京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較之前的版本發生了重大變化,最終版本規劃了9條地鐵線、4條輕軌線共13條線路。城區的1、2、3號線繼承自舊版規劃,4、5、6、7則是新規劃的線路,其中6號線為環線。根據規劃,南京地鐵應在2010年建成1號線、2號線,組成的「十字」框架,到2020年建成1、2、3、4組成的「井」字框架,在遠期實現包括環線在內的軌道交通網絡。這一規劃還確定了4條地鐵過江的線位。2005年1號線通車運營後,地鐵2號線和1號線南延線先後開工,南京地鐵進入第二輪建設時期。
2號線的雛形是早期規劃中的東西線,該線橫貫主城區的東西軸線,向東與仙林副城相連,向西連接河西副城,並規劃過江通往江浦。2003年12月28日,奧體東站(當時工程名為「向興路站」)配合河西景觀大道施工提前進行。2005年12月28日,2號線試驗段在興隆大街站(當時工程名為「所街站」)動工。[37]2006年5月1日,一期工程(油坊橋站—馬群站)正式開工,設站19座,長25.27公里。[38]在南京市和仙林新市區的推動下,2號線東延線於2007年10月7日開工,自馬群站向東延伸5站至羊山公園站,之後又決定繼續東延2站至經天路站。但是,由於2號線河西段在集慶門大街站施工過程中出現地質問題,為規避風險,2號線原先的過江規劃與規劃中的地鐵環線取消,2號線走向改為沿河西新城主幹道江東中路南下,在雨潤大街站轉向西南,最終抵達油坊橋站。這一改動甚至深刻影響了接下來南京地鐵系統的新一輪線網規劃與建設。[39]2010年5月28日,2號線一期和東延工程同步開通,全線設26站,西起油坊橋、東至經天路,全長37.80公里。
1號線南延線是連接主城和江寧區的重要線路,北起主城南部,向南經國鐵南京南站,折向東南與與江寧東山新市區相連。2006年11月20日,1號線南延線試驗段在河定橋站提前開工[40]。2007年3月1日,南延線全面開工[40],線路自1號線安德門站引出後設站12座至東山新市區東南的龍眠大道站,長18.01公里[41]。2008年5月,1號線南延線延伸段開工,自龍眠大道站向南延伸6.5公里增設3站進入江寧大學城[42]。2010年5月28日,1號線南延線和延伸段工程同步開通,北起安德門站、南至中國藥科大學站,全線設站15座,全長25.08公里。1號線南延線與1號線貫通,成Y字分岔運行。
2010年5月28日,2號線和1號線南延線同日開通後,南京地鐵運營里程增加到84.75公里。1號線、1號線南延線和2號線組成十字線網框架,南京地鐵進入網絡化運營時代。
2010年,南京獲得2014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資格,極大推進了南京地鐵線路的建設。[43]
為連接各青奧場館與機場,南京市政府為此修建了10號線、S1號線與S8號線。
10號線原名1號線西延過江線,為連接青奧會主場館南京奧體中心的線路。10號線從原1號線西延線終點站奧體中心站引出,下穿長江至江浦,新建線路14.4公里、新建車站10座(包括安德門站)。2010年1月10日西延過江線試驗段開工,5月改稱10號線一期工程,12月18日全面開工。2014年6月,原1號線小行站至奧體中心站停運改造割接至10號線。2014年7月1日,10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通車運營。[44]
S1號線(即寧高城際一期工程),又名「機場線」,北起國鐵南京南站,南至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其雛形是1993年編制的《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規劃的機場輕軌線[34],在後續版本的規劃中,機場線的名稱和具體線位多有變化。2012年4月,國家發改委批准《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機場線獲批以「南京至高淳線南京南站至祿口機場段」的名義進行建設[45]。2011年12月27日,在祿口舉行試驗段開工儀式,2014年7月1日正式通車運營。
S8號線一期工程,為連接青奧會帆船項目舉辦地金牛湖的市域快線。南起泰山新村、北至金牛湖,連接六合、大廠、橋北、珠江、橋林等南京長江大橋以北地區,全長45.2公里,設17座車站。2012年6月21日開工,2014年8月1日正式通車運營。[46]
舉辦青奧會的同時,南京主城區的地鐵線網也逐步加密。2010年12月28日,下穿長江,連接南京站、南京南站、林場站3座鐵路車站,可與1號線、2號線、S1號線、S8號線等多條地鐵線路換乘的南北幹線3號線全線動工,於2015年4月1日正式建成通車。線路全長44.87千米,設29座車站。
2011年12月27日,東起仙林湖站,西至龍江站,橫穿主城和仙林新市區的東西幹線4號線試驗段開工,2012年12月全線開工。2017年1月18日,4號線全線通車運營。全長33.75公里,設車站18座。隨着4號線的開通,南京地鐵網絡在主城區形成「井」字形框架。[47]

在主城區線網加密的同時,南京地鐵系統線網也逐步向市區所轄郊區延伸。向郊區拓展的線路主要有S3號線、S7號線與S9號線。
2012年5月2日,《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2012—2020年)》[48]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其中包含南京至句容線(寧句線)、南京經儀徵至揚州線(寧儀揚線),於當年12月又獲批可在「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期間提前建設。由於這兩條線路需要跨市合作建設,兩線至2015年底仍處於前期準備階段。
2015年5月,《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2015~2020年)》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南京市在2015年至2020年將動工修建8條地鐵線路,共215.7公里,分別為:1號線北延線(邁皋橋站延伸至二橋公園站,長7.2公里,設5座地下車站)、3號線三期(秣周東路站至秣陵街道站,長3.3km,設2座地下車站)、4號線二期(珍珠泉站至龍江站,長10.7km,設6座車站)、5號線(吉印大道站至方家營站,長37.5公里,設30座車站)、6號線(棲霞山站至南京南站,全長34.8km,設18座車站)、7號線(西善橋站至仙新路站,長35.7km,設27座車站)、9號線一期(江蘇大劇院·憲法廣場站至紅山新城,長18.0km,設16座車站)、10號線二期(安德門站延伸至東麒路站,長12.1km,設7座車站)、11號線一期(馬騾圩站至浦洲路站,長27.0km,設20座車站)。[49]其中,原計劃3號線三期工程部分區間已經在上一輪建設中提前實施並通車,5號線在2015年進行地質勘查、文物保護審批等準備工作。
2015年10月,《南京市(江北新區)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6—2020)環境影響報告書》進行公示。根據該報告書,南京市計劃於2020年前在江北新區開工建設3條地鐵線路,共42.6公里,分別為:11號線一期(馬騾圩站至浦洲路站,長27.0km)、4號線二期(珍珠泉站至龍江站,長10.7km)、S8號線南延(長江大橋北站至泰山新村站,長4.9km)。該建設規劃已於2016年11月1日獲批。[50]。
2012年12月27日,連接河西南與浦口橋林地區的S3號線一期工程河西試驗段開工。2014年,連接祿口機場與溧水主城區的S7號線與連接溧水石湫與高淳區的S9號線分別開工。
2017年12月6日,S3號線(即寧和城際)一期工程正式通車運營。S3號線全長36.26公里,設車站19座。
2017年12月30日,S9號線正式通車運營。S9號線全長52.4公里,設站6座。
2018年5月26日,S7號線正式通車運營。線路全長30.2公里,設站9座。至此,南京地鐵成為中國大陸首個拓展至所在市所有轄區的地鐵網絡。[51]
2021年12月28日,連接句容的S6號線正式通車運營。至此,南京地鐵網絡首次突破南京市轄區,進入南京都市圈其他城市;同時,連接河西南地區的2號線西延線同步建成通車。
2022年9月30日,S8號線南延開通運營;12月28日,連接城北片區的1號線北延線及7號線北段開通運營。
2023年6月28日,連接滁州的S4號線滁州段除張堡外正式通車運營;12月28日,7號線南段開通運營[52]。
2024年3月31日,5號線南段(江寧段)正式開通運營[53];12月28日,7號線中段開通運營,南北段實現貫通[54]。
2025年1月1日至3月11日,南京地鐵5號線南段暫停運營。3月12日起,南京地鐵5號線南段恢復常態運營。
2025年8月6日,5號線北段暨全線正式開通運營。
未來建設
本條目或章節是關於正在建設或詳細規劃中的公共運輸計畫。 |
現所有在建線路均為第二期建設規劃(以及第二期建設規劃調整方案)中獲批的線路,第二期建設規劃線路也也已全部開工。
南京地鐵新一輪市域快軌規劃計劃從運營和網絡兩個層面進行提升和優化,規劃形成串聯樞紐、融入中心的發展格局。
市域線形成「九射、一聯」的線網格局,總規模約630公里。其中,S6號線線計劃與13號線貫通,構建穿城快線,融入市區網絡;S2號線與8號線貫通,形成江南快線;S4號線與18號線銜接,構成南北穿城通道;S5號線進一步延伸進入紫東核心區;18號線作為南北穿城快線,串聯南京北站、南京南站、祿口機場站等重要樞紐以及城市中心。[61]
2024年7月4日,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在南京漢府飯店召開南京地鐵第三期建設規劃評估會。[62]
據滁州市政府發布,南京地鐵3號線、4號線、18號線、S4號線南京北站將可換乘滁州軌道交通4號線。[65]據南京晨報,南京地鐵S2號線將可換乘馬鞍山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3號線。[66]據鳩江區發改委,蕪湖市發改委牽頭研究蕪湖軌道交通1號線保順路站至南京地鐵S2號線當塗南站的軌道交通項目[67]。
車站
目前,南京地鐵已開通運營237個車站,其中24個是換乘車站。

南京地鐵車站根據所經過的區域決定了其位置。一般而言,位於主城區的線路採用地下車站形式;位於郊區部分的線路採用地面、高架車站形式。[e]
南京地鐵目前的車站站台形式基本為島式站台(包括高架段),部分線路(如S9號線)以及車站一側連接車輛基地或設有存車線的車站(如天隆寺站、馬群站、河海大學·佛城西路站)則使用側式站台形式。同時受線路設計、換乘方式、存車線設計等原因,部分車站的站台形式採用雙島式站台(如翔宇路南站)、一島一側式站台(如小市站以及幕府西路站)特殊站台形式。
有時為避讓車站上方的市政建築以及道路,南京地鐵會使用分離式站廳,如南京站;2號線和10號線的部分站點採用了中庭式車站(如興隆大街站、浦口萬匯城站)的設計,站廳開闊的同時可以實現自然採光。[68]
南京地鐵多數站點的付費區和非付費區各自連通,使乘客在付費區內可不出閘更換行車方向,或是經由非付費區穿過車站。而2號線的魚嘴站僅有非付費區是連通的,付費區則未連通,成為現時南京唯一無法在付費區內換向的車站(原因是作為側式站台車站,本站站台與站廳同層,需要通過負二層的換向通道連通軌道兩側付費區。但換向通道因直通地面直梯,被非付費區獨占,無法再連通付費區)。[f]
南京地鐵大多數車站的站廳層設置有便利店和自動售貨機。部分地處繁華地帶的車站(如新街口站)付費區外設置有專門的商業街店鋪。

南京地鐵的出入口造型大致相同,採用弧形的玻璃盒子造型,並在出入口處標註南京地鐵標誌、站名以及出入口編號,部分車站綴有南京地鐵標誌的燈箱。部分處於繁華商業區的車站,出入口與商業綜合體結合建設,乘客可通過出入口直達商業綜合體內。南京地鐵的大部分車站出入口都配備了無障礙設施如電梯,但由於部分電梯可直接抵達付費區站廳,如要使用,需要站務幫助才可使用電梯。[69]
地鐵站內的出入口設有指示牌,寫有車站名稱與出入口編號,以及距離該出入口最近的居住區、商業設施或地標名稱。距出入口500米起的路段設有藍底白字的指示牌,上標有地鐵標誌、路線名、距離與方向,引導步行前往地鐵站的客流。多數出入口外設有南京公交站點。公交線路站牌上亦用南京地鐵標誌表示出可換乘地鐵的公交站,引導公交換乘地鐵的客流。
截止2025年8月,南京地鐵現有換乘站29座,其中四線換乘1座,兩線換乘28座。
其中最早開通的換乘站是新街口站和元通站,第一個同台換乘車站與四線換乘站為南京南站。另有2站可實現同台轉乘:翔宇路南站(S1號線、S9號線)、空港新城江寧站(S1號線、S7號線)。
設備

目前,南京地鐵系統已開通的線路中,1、2、3、5、10號線使用A型車,4、7、S1、S3、S6、S7、S8、S9號線使用B型車,S4號線使用市域D型車,供電模式除S4號線採用交流25,000V供電外,均採用直流1,500V的接觸網供電。1、2、3、4、7、10、S1、S3號線列車採用6節編組,S4、S7、S8號線使用4節編組,S9號線使用3節編組。
南京地鐵全系列車均由位於南京的中車南京浦鎮車輛負責製造。其中,1號線、2號線老車以及4、7、10、S1、S3號線列車使用阿爾斯通公司提供的牽引系統,3號線使用龐巴迪公司提供的牽引系統,S6、S7、S8、S9號線採用株洲中車時代電氣提供的牽引系統,1號線、2號線的新車使用了南京華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ABB公司合作研發的IGBT-VVVF。S4號線使用ABB公司研發,神鐵代工的牽引系統。[70]
南京地鐵1號線、2號線與10號線列車使用法國阿爾斯通公司(Alstom)設計的大都會型地鐵列車,由阿爾斯通公司聯合南京浦鎮車輛廠合作在南京生產[71][72]。該列車拖車2節、帶受電弓的動車2節、動車2節,定員載客1860人[73]。1號線列車寬3米,高3.8米,其中動車長22.8米,單節車廂的載客量為318人(超員421人),整列車載客量1886人(超員2496人),比一般的國內地鐵車輛增加38%。車體採用鋁合金製造。[74]2010年通車的1號線南延線和2號線,以及2014年開通的10號線則沿用這一車型,同時列車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技術升級。2015年開通的南京地鐵3號線則採用了國產A型鋁合金全焊接鼓形車體結構,採用節能環保的新型LED照明系統。列車6輛編組,共46列276輛,首列車已於2013年3月份交付,整列車額定載客量都超過1860人。[75]
4號線以及郊區線使用的B型地鐵列車則使用了中車南京浦鎮車輛自主研發的CIVAS平台,該平台列車長度19520mm,寬度2800mm ,高度3805mm,一列車設置38個座位,定員230人,超員327人。南京地鐵使用的B型列車車頭造型以及車輛內飾基本相同(S9號線列車在CIVAS平台原有外觀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內部座位由縱排改為了橫排)。[76]
運行速度方面,1、2、3、7號線設計時速為80km/h,4、S1、S3、S7、S8號線設計時速100km/h,S6、S9號線設計時速為120km/h,S4號線設計時速為140km/h。
-
1號線採用的NJ01列車,為標準A型地鐵列車
-
3號線採用的NJ03型列車,為鼓A型地鐵列車
-
S3號線採用的NJS3列車,為標準B型地鐵列車
-
S9號線採用的NJS9型列車,為市域B型地鐵列車
-
S4號線(寧滁線)採用的NJS4型列車,為市域D型地鐵列車。
南京地鐵目前採用的閉塞系統,除1號線採用FTGS准移動自動閉塞系統外,其他線路均採用CBTC移動自動閉塞系統。南京地鐵信號系統的供應商分別有西門子、泰雷茲、卡斯柯、浙江眾合四家廠商。
其中,採用西門子交通集團信號系統的線路基本由南京本土企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旗下的子公司南京恩瑞特實業有限公司合作提供。2號線採用的Trainguard MT列車自動控制系統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在軌旁和車輛之間連續傳輸數據,通過移動閉塞原理確保列車的穩定運行,以及控制列車的發車間隔。此外,2號線控制中心採用了了西門子交通集團的Vicos OC 501系統和Sicas ECC計算機聯鎖系統。[77]
目前南京地鐵各線運營列車均會採用自動運行裝置,除7號線為GoA4級別無人駕駛[78],S1號線為GoA3級別自動駕駛外[79],其他線路均為GoA2級別自動駕駛。

南京地鐵目前共設有5個控制中心,分別為珠江路控制中心(控制1號線、2號線、10號線)、靈山控制中心(控制4號線、S6號線)、南京南站控制中心(控制3號線、S1號線、S3號線、S7號線、S9號線)、大廠東控制中心(控制S8號線)與馬家園控制中心(控制7號線)。靈山控制中心負責全線網的調度與運營。[80]S4號線另設滁州軌道運營控制中心。
南京地鐵1號線在建設初期並沒有安裝安全門。2006年12月,中勝站上行側加裝了站台安全門系統[81],截至2010年8月,奧體中心站、中勝站、元通站、小行站和安德門站已經安裝了安全門,1號線其他站台的安全門已於2011年全部安裝完畢[82]。南京地鐵1號線南延線安全門在地鐵建設時已經全部建好,主要由深圳市方大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提供。1號線和1號線南延線都採用西門子公司信號系統。南京地鐵2號線安全門在地鐵建設時已經全部建好,由廣州西屋和南京康尼提供。[83]
-
高架站半高安全門(仙林湖站)
-
地下站全高安全門(南藝·二師·草場門站)
2011年地鐵南京南站開始試點安檢進站,並計劃在2014年南京青奧會前全線實施[84]。2013年8月1日至8月31日亞青會和2014年7月20日至8月31日青奧會期間,南京地鐵曾短暫執行全線安檢[85][86]。
2014年初,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提出《南京市軌道交通條例(草案修改稿)》,明確了在青奧會結束後南京地鐵需執行全面安檢[87]。亞青會結束後,南京地鐵繼續在新街口站、南京南站、雲錦路站等23個重點車站執行進站安檢[88]。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要求,南京地鐵在所有車站安檢儀到位後於2016年9月1日啟動全線安檢,所有攜帶包裹或行李的乘客均需在進站閘機前接受安檢[89]。
標識系統

南京地鐵的標誌以南京市的市花梅花為主體元素,中間飾以變形的「M」作為「花蕊」點綴梅花使其形象更加生動,「M」的意思是不僅是地鐵法語「Metro」的第一個字母,「M」出頭一點又意喻着漢字「市」的變體,表示紀念南京市的第一條市內軌道交通京市鐵路。[90]
南京地鐵的站台標識、導向板、倒計時牌等設施都使用中英文雙語,2005年線路剛開通時,指示牌及其字型與圖示設計款式更邀請香港地鐵有限公司(今港鐵公司)負責策劃製作。舊錶示系統參考了港鐵將軍澳線車站標識,中文字體採用宋體[91],英文字體為Myriad MM[92][93]。
2011年時,地鐵運營方為迎接南京青奧會,在對標識牌更換英文標註的同時將整體標識系統換成的自己特有的一套風格:其中中文字體為微軟雅黑,英文字體為方正黑體[94]。新款標識系統由南京藝術學院設計。[95]此舉引發了當地市民爭議[96]。
一般情況下,如果車站名為普通街道等地名,則直接用大寫漢語拼音作為該站的英文名稱(例如2號線苜蓿園站,英文名稱為「MUXUYUAN」)。如果該站名稱為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設施等,一般採用首字母大寫的英文翻譯作為該站的英文名稱(例如2號線南大仙林校區站,英文名稱為「NJU Xianlin Campus」)。但在1號線南延線和2號線運行初期,地鐵英文標識卻十分混亂。例如:1號線南延線中國藥科大學站,地鐵中有「Yao Ke University」(漢語拼音標識+英文標識)、「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英文全名)和「CPU」(英文簡稱)3種英文標識。此外,新街口站換乘通道中文寫的是「換乘1號線」,英文卻是「Change Line 2」。對此,南京地鐵指揮部的網絡發言人在回復網友提問時表示,由於南京市目前沒有相應的機構制定相關的公共場所英文翻譯標準,因此會造成這種混亂。[97]
总结
视角
南京地鐵採用普通話和英語報站,兩者有所差別。最初全部報站由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的播音員汪玲擔當。後期南京地鐵運營方認為在大站加入不同聲線的報站可以減少乘客坐過站的現象,因此引入了杜曉、錢琨等人和一位在南京的外籍人士柯明涵(英語:Leslie Ann Cardone)的報站[98][99][100][101]。目前南京地鐵廣泛使用的女聲配音為南京廣播電視台音樂台主持人徐彥艷(優優)。[102]
南京地鐵建設完成之後,部分車站採取了冠名權拍賣的方法給車站命名。一般採取「冠名+主名」的方式命名(例如工商銀行·三山街站),但201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江蘇省地名管理條例》要求在地鐵站名前不得使用企業名稱冠名。因此,2014年8月1日以後的地鐵廣播中,站名前面已不再帶有冠名,冠名暫時全部終止。[103]2015年3月起,浮橋站公開招標商業冠名[104],預示着南京地鐵的商業冠名重新開啟,但冠名格式更改為符合《江蘇省地名管理條例》規定的「主名+冠名」格式。2015年6月17日,南京地鐵公開招標上海路站與星火路站的商業冠名[105][106]。2015年8月12日,南京地鐵公開招標三山街站與天隆寺站的商業冠名[107][108]。
廣播內容
預報站:
(男聲)本次列車開往XXX站。 (Men's voice) This is the train to XXX Station.
在周日至周四晚間1號線末班車去往天隆寺站的回庫車中,報站內容如下:
(女聲)各位乘客,本次列車開往天隆寺站。
在2025年7月1日後上線於機場線S1的新車中,終點站為空港新城·江寧站的預報站內容如下:
(女聲)本次列車開往空港新城·江寧站。 (Lady's voice) This train is bound for KONGGANGXINCHENGJIANGNING Station.
在2025年8月6號5號線全線貫通後,預報站內容如下:
(男聲)歡迎乘坐雙擁號列車,本次列車開往XXX站。 (Men's voice) This is the train to XXX Station.
前方到站:
普通站:(女聲)前方到站XXX站,XXX(廣告商名稱)提醒您,請從列車前進方向X側車門下車。此站可到達(廣告商名稱或著名地點名稱)。
(Lady's voice) The next station is XXX.
換乘站:(男聲)前方到站XXX站,XXX(廣告商名稱)提醒您,請從列車前進方向X側車門下車。此站可換乘X號線(或XX線Sx)。可到達(廣告商名稱或著名地點名稱)。
(Men's voice) The next station is XXX. Please get ready to get off for transferring to Metro Line X (XX Line S x).
終點站:(男女聲均有,取決於是否為換乘站)前方即將到達本次列車的終點站XXX站,請您帶清自己的行李物品,請從列車前進方向X側車門全部下車。
The next station is the terminal station XXX.
到站:
普通站:(女聲)XXX站到了,XXX(廣告商名稱)提醒您,請從列車前進方向X側車門下車。此站可到達(廣告商名稱或著名地點名稱)。
(Lady's voice) We are now at XXX station.
換乘站:(男聲)XXX站到了,XXX(廣告商名稱)提醒您,請從列車前進方向X側車門下車。此站可換乘X號線(或XX線Sx)。此站可到達(廣告商名稱或著名地點名稱)。
(Men's voice) We are now at XXX. Please get ready to get off for transferring to Metro Line X (XX Line S x).
終點站:(男女聲均有,取決於是否為換乘站)終點站XXX站到了,請帶清隨身物品,請從列車前進方向X側車門全部下車,歡迎您再次乘坐南京地鐵!
We are now at the terminal station XXX.
(男女聲均有,取決於是否為換乘站)各位乘客,本次列車已到達終點站,請全部下車
在周日至周四晚間1號線末班車去往天隆寺站的回庫車中,播報終點站天隆寺時的前方到站和到站內容如下:
(女聲)前方到站,本次列車終點站,天隆寺站,請做好下車準備。
(Lady's voice) The next station is the terminal station TIANLONGSI.
(女聲)中國人壽保險提醒您,終點站天隆寺站到了,請帶清隨身物品全部下車,歡迎您再次乘坐南京地鐵。
(Lady's voice) We are now at the terminal station TIANLONGSI.
地鐵文化
南京地鐵處處充滿新鮮的文化創意。各座車站的站名大字壁採用南京書法家黃惇、孫曉雲、尉天池等人的作品,S7號線與S8號線站名壁更是採用了南京原創的字體「金陵刻經字體」;而10號線的站名壁則採用了南京藝術學院設計的字體,鑲嵌在馬賽克上[109]。
以下是部分車站的大字壁書法字體:
南京地鐵在線路設計初便對主要線路進行了主題鮮明的文化塑造,並在主要車站設主題文化牆,融合雕塑、壁畫等藝術形式,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以展現各線路主題。
5條已開通的城區主幹線路中,1號線主題為「金陵古韻」,2號線主題為「傳統節日」,3號線主題為「紅樓一夢」,4號線主題為「寧人偉業」,10號線則以「炫彩金陵」為主題。[110]
除線路主題外,南京地鐵設有珠江路「糖果車站」(向兒童免費發放棒棒糖)、新街口「和諧車站」、軟件大道「創業車站」、南京南站「博愛車站」等主題車站,以及開出全國首列「人文號」、「崑曲專列」等特色列車,以體現地鐵的人文關懷與南京的創意精神。[111][112][113]
2010年9月,南京地鐵與金陵圖書館合作,在新街口站內1號線換乘2號線的換乘通道上設立地鐵圖書館。圖書館上架圖書4000多冊,乘客可以憑身份證、公交卡、市民卡或辦理借書證借閱,並且可以在地鐵圖書館通借通還金陵圖書館的圖書。[114]
大事記
- 1990年2月12日,南京市地下鐵道工程籌建處成立。
- 1999年5月28日,南京市地下鐵道總公司成立。
- 1999年10月,國家計委批准南京地鐵1號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並批准開工。
- 2000年12月12日,1號線一期工程開工。
- 2002年8月,2號線一期工程通過國務院批准立項。
- 2005年9月3日,1號線正式通車試運營。
- 2005年12月31日,《南京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4-2015)》通過國務院審批,2號線、1號線南延線、2號線東延線、2號線西延線、3號線正式立項。[115]
- 2006年7月,2號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國家發改委批准,同期工程全面開工。
- 2007年3月,1號線南延線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得到國家發改委批准。
- 2007年上半年,1號線南延線工程全面開工。
- 2010年5月28日,1號線南延線與2號線通車試運營。
- 2010年12月17日,《南京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調整(2004-2015)》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2號線西延線起點變更並與既有1號線奧體中心—安德門段共同組成10號線一期工程,3號線向南延伸8.8km,另增補4號線一期工程立項。[116]
- 2012年4月25日,《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2012-2020)》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獲得批准的規劃方案包括寧高城際、寧和城際、寧天城際、寧句城際、寧儀城際,其中寧高城際一期、寧和城際一期、寧天城際一期的近期實施方案批覆通過。
- 2013年10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准《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2012-2020)部分項目提前實施方案》,同意江蘇省提前實施南京-高淳線(祿口機場-高淳段)、南京-句容線、南京-儀徵線延伸至揚州市。[117][118]
- 2014年7月1日,S1號線、10號線通車運行。8月1日,S8號線通車運行。
- 2015年4月1日,3號線通車運行。5月5日,《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5-2020)》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1號線北延線、2號線西延線、3號線三期、5號線、6號線、7號線、9號線一期、10號線二期正式獲批立項,總長157.2公里;6月27日,國務院批准成立南京江北新區。7月7日,《江北新區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公布並徵求公眾意見。
- 2017年1月,4號線通車運行。同年12月,S3號線、S9號線通車運行。
- 2018年5月,S7號線通車運行。12月,南京地鐵正式啟用移動支付乘車。支持支付寶乘車碼、銀聯卡閃付以及銀聯手機閃付(包括 Apple Pay、Sumsung Pay、HUAWEI Pay、Mi Pay等)乘車。2019年5月22日起,上海、杭州、寧波、溫州、合肥、南京、蘇州7城,實現一「碼」跨城坐地鐵。[119]
- 2021年12月28日,S6號線、2號線西延線正式開通運營。
- 2022年12月28日,1號線北延線、7號線(北段)正式開通初期運營。
- 2023年6月28日,S4號線滁州段除張堡外所有車站均開通運營。同年12月28日,7號線南段開通運營。[52]
- 2024年3月31日,5號線南段(江寧段)正式開通運營;
- 12月28日,7號線中段開通運營,南北段實現貫通。
- 2025年1月1日至3月11日,南京地鐵5號線南段暫停運營。
- 3月12日起,南京地鐵5號線南段恢復常態運營。
- 2025年8月6日,5號線北段暨全線正式開通運營。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