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雷金納德·約瑟夫·米切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雷金納德·約瑟夫·米切爾(英語:Reginald Joseph Mitchell,1895年5月20日—1937年6月11日)是一名英國飛機設計師,1916年至1936年間任職於南安普頓航空公司超級馬林。他最知名的成就包括設計了超級馬林S.6B等競速水上飛機,以及帶領團隊設計出超級馬林「噴火」戰鬥機。
米切爾出生於斯塔福德郡的巴特巷,曾就讀於漢利高中,之後在一家機車工程廠當學徒,同時利用夜間學習工程學與數學。1916年,他移居南安普頓,加入超級馬林公司。1920年,他被任命為總工程師,1927年又出任技術總監。1920年至1936年間,他設計了24款飛機,類型涵蓋水上飛機、競速水上飛機、輕型飛機、戰鬥機及轟炸機。1925年至1929年,他致力於研發一系列競速水上飛機,這些飛機由超級馬林公司製造,用於參加施耐德杯航空賽,該系列的最後一款機型是超級馬林S.6B。1931年,S.6B機型成功贏得了這一賽事的獎盃。隨後,超級馬林公司授權米切爾推進一項新設計——300型飛機,這一設計方案後來發展成為「噴火」戰鬥機。
1933年,米切爾接受手術治療直腸癌。他此後仍繼續工作,並在1934年獲得了飛行員執照,但1937年初,癌症復發迫使他放棄工作。同年米切爾去世後,約瑟夫·史密斯接任超級馬林公司首席設計師一職。
Remove ads
家庭與教育

雷金納德·約瑟夫·米切爾於1895年5月20日出生在英國斯塔福德郡巴特巷的康格爾頓路115號[1]。他是家中五個孩子裡的老二,也是三個兄弟中的大哥。他的父親赫伯特·米切爾(Herbert Mitchell)是約克郡人,退休前曾擔任斯塔福德郡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地區三所學校的校長。之後,赫伯特協助在漢利創辦了一家名為「伍德-米切爾及C有限公司」的印刷企業[2]。赫伯特·米切爾的妻子伊萊扎·簡·布雷恩(Eliza Jane Brain)是一名制桶匠的女兒。雷金納德小時候,一家人住在諾爾馬科特——如今這裡是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的一個郊區[3]。
雷金納德(家人稱他「雷格」Reg)從八歲起就讀於昆斯伯里路高級小學,之後升入漢利高中[2]。在高中期間,他對製作和放飛飛機模型產生了興趣[3]。1911年,16歲的他畢業後,進入芬頓的克爾·斯圖爾特公司(一家鐵路工程廠)當學徒[4]。學徒期結束後,他在該公司的繪圖室工作,同時在當地一所技術學院學習工程學和數學,在學院裡他展現出了數學天賦[3]。
1916年離開克爾·斯圖爾特公司後,米切爾曾短暫擔任兼職教師。他兩次申請加入軍隊,但每次都因具備工程師培訓背景而被拒絕。[5]
雷金納德有一個侄子是一名藝術家,名叫J. W. 米切爾(J. W. Mitchell)。他曾創作了多幅以其叔父設計的「噴火」戰鬥機為主題的畫作,畫作銷售所得利潤均捐贈給了英國皇家空軍慈善基金。[6]
Remove ads
在超級馬林公司的職業生涯
1916年,米切爾加入位於南安普頓的超級馬林航空工廠,最初可能處於試用期[7][8]。該公司自1912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水上飛機製造[3],並在1914年生產出了其首款飛機——潘伯頓-別林P.B.1[a][1]。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超級馬林公司被英國政府接管,在此期間,該公司研製出了英國首款單座水上戰鬥機——超級馬林「嬰兒」[b][11]。

加入公司後,米切爾獲得機會在多個崗位上培養技能,以積累航空業相關經驗[7]。他接受過的基礎工程培訓為他立足提供了幫助,助力他從熟悉機車領域過渡到理解飛機領域[12]。米切爾不僅數學能力出色,在設計工作中展現出的創新思維與運用直覺的能力也很快得到認可[13]。目前已知他在超級馬林公司最早的工作記錄是1916年擔任繪圖員[7]。到1917年時,他已成為公司老闆兼總設計師休伯特·斯科特-潘恩的助理[3]。1919年超級馬林寶貝為參加施耐德杯賽事進行改裝並更名為超級馬林「海獅」[c]時,米切爾很可能在該機型的研發中發揮了作用[15]。
1918年,米切爾晉升為工廠經理助理[16]。晉升後,19歲的米切爾回到斯塔福德郡,與未婚妻弗洛倫斯·戴森(Florence Dayson)結婚,弗洛倫斯是一名幼兒學校校長,比他大11歲[17][18][d]。1919年夏天,超級馬林公司首席設計師威廉·哈格里夫斯(William Hargreaves)離職後,米切爾接替了這一職位,並在同年晚些時候開始履行新職責,當時他帶領的團隊在1918年時僅有六名繪圖員和一名秘書[21][22]。到1921年,他已擔任超級馬林公司的總工程師[23]。1923年11月斯科特-潘恩離職後,米切爾成功協商簽訂了一份新合同,這讓他在公司獲得了更大的影響力[24]。這份為期十年的合同表明,他對超級馬林公司而言不可或缺[3]。
目前尚不清楚米切爾年輕時為何能如此迅速地獲得晉升,因為有關他早期職業生涯的文獻留存下來的很少。不過,在當時,他這種早期晉升的情況並非個例;與米切爾同齡的其他人在其他飛機公司也擔任着類似職位。米切爾去世數十年後,當有人聯繫那些曾與他共事過、仍在世的超級馬林公司同事,希望獲取關於他的信息時,這些同事都不願回憶個人層面的相關往事。[25]

1920年至1936年間,米切爾設計了24款飛機[23]。他早期的項目常涉及對超級馬林公司以往機型的改造;1920年6月,英國空軍部宣布舉辦一場民用飛機競賽,超級馬林公司的參賽機型是商用水陸兩用機[g],這款機型由米切爾在公司原有超級馬林「海峽」[h]的基礎上改造而成。該水陸兩用機最終獲得第二名,但在設計和可靠性方面,被評為三款參賽機型中最佳的一款。經他重新設計的超級馬林寶貝更名為超級馬林「海上霸王」[i],並於1920年在奧林匹亞國際航空展上展出[28],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舉辦的首場國際航空展[29]。1922年,智利政府購買了一架經米切爾改造的「海峽」機型[30]。同年,他還重新設計了「商用水陸兩用機」的一個衍生型號——超級馬林「海鷹」[j][31]。
米切爾在職業生涯早期就推出了多款新飛機設計;1920年他設計了超級馬林「海豹」II[k],次年又設計出三翼水上魚雷載機。歷史學家拉爾夫·佩格拉姆(Ralph Pegram)指出,這款未投入建造的魚雷載機,是「米切爾作為設計師設計思路的首個真實體現」[32]。1921年,超級馬林「天鵝」[l]商用運輸機的研發工作啟動,但最終只建造了原型機[34]。超級馬林「海鷗」II——後來成為後續多款設計的基礎機型——在1922年開始收到生產訂單。1924年,米切爾設計出「水陸兩用轟炸運輸機」(Amphibian Service Bomber),該機型後來更名為超級馬林「聖甲蟲」[m],西班牙海軍購買了12架,這些飛機一直服役到1928年[35]。

超級馬林公司首款陸基飛機設計——超級馬林「麻雀」[n],在1924年英國空軍部舉辦的輕型飛機競賽中未能勝出,此後也沒有獲得訂單。米切爾則利用該機型的衍生型號超級馬林「麻雀」Ⅱ(Supermarine Sparrow II)[o],對自己設計的不同翼型進行了測試。[37]
超級馬林「南安普頓」[p]的研發工作於1924年3月啟動,次年3月完成首飛,並在1925年7月正式服役[39]。到1925年底,米切爾的團隊設計出了「南安普頓」Ⅱ——即在「南安普頓」基礎上採用金屬機身的型號。這款飛機比前代機型動力更強、重量更輕、耐用性也更高,於1927年完成首飛[40]。1926年3月出版的《飛行》雜誌上,刊登了米切爾撰寫的一篇關於「南安普頓」使用情況的論文[41]。1928年10月14日,一隊超級馬林「南安普頓」II從費利克斯托出發飛往澳大利亞,同年12月11日返回英國。這次飛行任務為米切爾的設計團隊提供了關於在熱帶地區操作飛機的寶貴信息[42]。「南安普頓」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最成功的水上飛機之一[36],也讓英國確立了在海上飛機研發領域的領先地位。截至1936年,該機型共裝備了英國皇家空軍的六個中隊[3]。
1926年,英國空軍部發布了21/26號技術規格,以滿足對新型戰鬥機的需求。米切爾的設計團隊——他已於當年將團隊重組為獨立的繪圖辦公室和技術辦公室——為此提交了多款設計方案,其中包括單座戰鬥機[43]。此時,超級馬林公司正逐步放棄木質水陸兩用機的研發,轉而專注於設計更大型的金屬水上飛機,例如1927年11月設計的三引擎雙翼水上飛機[44]。1928年6月,超級馬林「空中遊艇」[q]以及一款新設計「南安普頓」X(Southampton X,與其他同名機型無關)獲得了訂單。米切爾在設計「空中遊艇」和「南安普頓」X時,摒棄了機翼與機身複雜的曲面設計,因此這兩款飛機外形顯得「方方正正」[45]。
1928年發布的R.6/28號技術規格,促使超級馬林公司設計了一系列六引擎水上飛機,其中一款設計對米切爾而言是重大突破——該設計採用了全新研發的、翼展140英尺(約43米)的懸臂式機翼,機翼表面積大且橫截面尺寸大。不過這款飛機最終並未投入建造[46]。1929年至1931年間,米切爾繼續以「南安普頓」和「南安普頓」X為基礎設計飛機,例如超級馬林「海鷹」(Supermarine Sea Hawk)及其衍生型號「海鷹」Ⅱ、179型、「那諾克」[r]和「歐洲海鷗」[s][47]。
Remove ads

1929年2月,米切爾提交了英國專利GB 329411 A,專利名稱為「機動車輛發動機冷卻系統的改進」,該專利涉及一種可安裝在飛機機翼內的冷凝器。英國空軍部否決了超級馬林公司關於此類機翼冷卻式飛機的提案,但在1929年5月,一項新的技術規格出台,讓米切爾得以再次運用自己的這一設計理念。1931年,他又提交了一項類似的專利[48]。這種冷凝器被應用於1934年4月研製的232型飛機上,不過該機型從未參與投標[49]。
20世紀30年代初,米切爾的許多設計理念都沒能突破早期設計階段[50]。超級馬林公司曾嘗試推銷一款五引擎水上飛機,但1932年初相關合同被取消,推銷以失敗告終,這導致公司出現裁員和降薪情況[51]。不過到了1933年,公司命運迎來轉機——根據R.19/33號技術規格,公司接到了12架「斯卡帕」[t](此前名為「南安普頓」IV[u])的訂單,這是自1924年以來米切爾的新設計首次獲得合同[52]。在這之後,公司又接到了「斯特蘭瑞爾」[v]的訂單,該機型於1937年投入生產[53]。
1933年6月「海鷗」V(Seagull V)完成首飛後,澳大利亞皇家空軍表現出興趣,並訂購了24架。同年,英國皇家空軍初步訂購了12架該機型,此時該機型已更名為超級馬林「海象」[w][54]。英國空軍部發布5/36號技術規格後,米切爾着手對「海象」進行重新設計,新機型被命名為超級馬林「海獺」[x]。「海獺」的研發工作在1937年米切爾去世後才完成,該機型於1938年9月完成首飛[56]。
1934年10月,米切爾在《每日鏡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航空運輸當下發展如何?》(What is happening now in Air Transport?)的文章,他在文中預測,航空運輸將成為最安全的交通方式[57]。
Remove ads
米切爾和他的設計團隊研發了一系列競賽用水上飛機,這些飛機是為參加施耐德杯競賽而製造的[3]。他的團隊成員包括艾倫·克利夫頓(後來擔任技術辦公室負責人)、阿瑟·舍瓦爾和約瑟夫·史密斯。這些人對超級馬林公司的成功至關重要,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也同樣關鍵——該實驗室通過詳細報告的形式,提供了寶貴的支持、指導和專業科學知識[58]。這場競賽幫助米切爾躋身航空設計領域的前沿[59]。
米切爾設計的超級馬林「海獅」II在1922年贏得了施奈德杯,還有次年英國參賽的超級馬林「海獅」III。
米切爾對超級馬林「海上霸王」II進行改造,研製出超級馬林「海獅」II[y],該機型前往那不勒斯參加了1922年的施耐德杯競賽[61]。「海獅」Ⅱ最終贏得比賽,飛行平均速度達到每小時145.7英里每小時(234.5公里每小時)[3][62]。
超級馬林公司沒有足夠時間為1923年的競賽設計新的水上飛機,因此從英國空軍部借回了「海獅」Ⅱ,供米切爾進行改造。在納皮爾父子公司(D. Napier & Son)的協助下,他將機型的最大速度提升了10節(約合每小時19公里、每小時12英里)——該公司為改造提供了功率525馬力(約391千瓦)的「獅」III型(Lion III)發動機。為減小阻力影響,米切爾將機翼翼展從32英尺(約9.8米)縮短至28英尺(約8.5米),還對支柱、浮筒和機身進行了改造,並調整了發動機的安裝方式。[63]
在1923年的競賽中,英國三支參賽隊伍的機型里有兩架在賽前損壞至無法修復,只剩「海獅」III獨自參賽[64]。美國隊駕駛柯蒂斯水上飛機在競賽中占據優勢[3],其中獲勝飛行員戴維·里滕豪斯(David Rittenhouse)駕駛的機型最高速度達到了每小時177.27英里每小時(285.29公里每小時)[65]。
Remove ads

即便「海獅」Ⅱ還在伍爾斯頓工廠進行改造,米切爾已着手研發一款新飛機——因為超級馬林公司清楚,當時美國的單翼機是性能最佳的設計[66]。這款新飛機即超級馬林S.4,型號由米切爾指定,其中「S」代表「施耐德杯」(Schneider),它是奈皮爾公司與超級馬林公司聯合研發的項目。超級馬林的研發團隊得到了英國空軍部的支持,相比美國政府給予其設計師的權限,該團隊擁有更大的研發自由度[67]。米切爾去世後,S.4被評價為「他首個卓越的成功之作」[68]。後來他設計S.4的後續機型超級馬林S.5時,就運用了研發S.4所積累的實踐經驗[3]。
米切爾深知要提高速度就必須減小阻力。他的這款新設計是一款中單翼懸臂式水上飛機,性能可與法國的單翼機貝爾納SIMB V.2相媲美,而後者曾在1924年12月打破飛行速度紀錄[67][69]。當時新型表面散熱器尚未問世,S.4因此未能配備,但該機型氣動性能優良,外觀也頗具美感。其試飛速度達到了226.742英里每小時(364.906公里每小時),在媒體上引起了轟動[67]。
S.4在1925年競賽前墜毀,事故原因始終未能明確查明[70]。在導航試飛當天,這架飛機先失速,隨後從100英尺(30公尺)高空平直墜入海中。當飛行員亨利·比亞德被一艘救援艇救起時,當時也在救生艇上的米切爾笑着問這位受傷的飛行員:「海水暖和嗎?」[71]
Remove ads

英國空軍部、英國飛機製造商協會以及英國皇家航空學會(RAeS)決定不參加1926年的施耐德杯競賽,但米切爾能夠確定超級馬林公司已做好參賽準備。他於當年11月開始在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開展工作。通過在該實驗室進行的風洞測試,他發現S.4的散熱器產生的阻力占飛機總阻力的三分之一,若去除這部分阻力,S.4本會成為當時世界上氣動外形最流暢的飛機[72]。英國各飛機公司原本計劃為1926年的競賽研發參賽機型,但空軍部發布的技術規格要求存在問題,導致沒有任何一款機型能及時完成研發與測試並獲得參賽資格[73]。
超級馬林公司的兩架S.5水上飛機參加了1927年在威尼斯舉辦的施耐德杯競賽[74]。米切爾知道,採用雙浮筒的單翼機比當時其他任何類型的飛機阻力都更小,而且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的風洞測試也讓他確信,懸臂式機翼設計過重,應當放棄[75]。該實驗室證明,平面蒙皮散熱器在減小阻力方面,比美國設計師青睞的波紋狀散熱器效果更好,因此米切爾採用平面蒙皮散熱器對S.5進行改進。他縮小了機身橫截面積,使其比S.4的橫截面積減少了35%——還曾抱怨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體型太大,無法塞進改進後S.5的座艙。此外,他使用硬鋁材料,減小了機身蒙皮的厚度[72]。
在意大利獨裁者貝尼托·墨索里尼以及威尼斯利多島上聚集的大批人群的見證下,兩架超級馬林S.5水上飛機是唯一完成比賽的水上飛機,分別獲得第一名和第二名。英國的第三架參賽機型——格洛斯特IV,以及駕駛馬基M.52參賽的三架意大利機型,均被迫退出了比賽[76]。
米切爾於1918年當選為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會員。1927年,他獲得了該學會頒發的銀質獎章[68][z]。同年年底,他出任超級馬林公司的技術總監[78]。1928年該公司被維克斯有限公司收購時,他仍擔任超級馬林的首席設計師[18]——此次收購的條件之一,便是他在未來五年內繼續留任設計師一職[3]。

1927年的競賽結束後,人們對這項賽事的興趣逐漸減弱。次年沒有舉辦競賽,因為國際航空聯合會在英國皇家航空俱樂部的勸說下,決定此後每兩年舉辦一次賽事[76]。
米切爾是最早意識到的人之一:未來任何參加競賽的飛機,都需要一台比奈皮爾獅發動機功率更大的發動機。英國空軍部因此邀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為超級馬林公司當時已定名為S.6的新型水上飛機專門設計一款新發動機。羅爾斯·羅伊斯面臨着既要及時造出發動機、又要使其符合S.6流線型外觀的壓力,於是採用了一款尚未完全研發成熟、功率為825匹馬力(615千瓦特)的羅爾斯·羅伊斯「禿鷲」發動機。相應地,米切爾也不得不對自己的部分設計進行修改,以適應因換裝更大發動機而增加的總重量,比如重新調整前浮筒支柱的位置,並重新設計發動機整流罩[79]。英國空軍部訂購了兩架S.6水上飛機,到1929年8月兩架飛機均已製造完成。期間米切爾還對這兩架水上飛機進行了改造,以便發動機能以最大功率運行——因為研發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散熱器性能不足;發動機扭矩過大導致S.6會繞圈行駛;以及重心位置存在偏差[80]。
1929年在卡爾肖特舉辦的施耐德杯競賽中,超級馬林公司憑藉S.6獲勝,該機的平均速度達到了528.89公里每小時(328.64英里每小時)[81]。四架新型參賽飛機中有三架來自英國。意大利的老式機型馬基M.52R獲得第二名,超級馬林公司的備用機S.5則獲得第三名[82]。
Remove ads

英國在該系列賽事中的最後一款參賽機型——超級馬林S.6B,標誌着米切爾「完善競賽用水上飛機設計」這一目標的巔峰[84]。這款機型由富有的慈善家休斯頓夫人資助,她捐贈了£100,000 (相當於2019年的£10 million)[85]——此前英國政府已決定不派英國皇家空軍代表隊參加1931年的競賽[86]。
米切爾選擇設計一款S.6的改進型,同時儘可能減少改動。改進包括使用更強勁的發動機,並考慮到發動機產生的熱量和額外扭矩的增加,以及冷卻油和燃料需求的增加等影響。S.6B比S.6更大,因此必須配備更高效的冷卻系統和更堅固的機身。[87]
S.6B順利完成了比賽賽程,並贏得了1931年的施耐德杯競賽[88]。由於施耐德杯的規則中規定,若任一國家能在五年內三次贏得該獎盃,賽事便會終止[89],因此S.6B的此次勝利讓英國徹底奪得了該賽事的永久所有權。同年,這架飛機還打破了世界飛行速度紀錄,速度達到407.5英里每小時(655.8公里每小時)[88]。1931年12月29日,米切爾因在施耐德杯競賽中作出的貢獻,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CBE)[90]。
Remove ads

1930年,英國空軍部發布了F7/30技術規範,要求研發一款可同時供晝間和夜間中隊使用的戰鬥機[91][92]。米切爾提出的224型設計方案,是三款被空軍部選中並製成原型機的單翼機設計方案之一[93]。該機型的最終設計包含開放式座艙、四挺維克斯機槍、一台功率660匹馬力(490千瓦特)的羅爾斯·羅伊斯「蒼鷹」發動機,以及固定起落架。設計中還加入了倒海鷗翼,這是由於發動機冷卻系統的需求而必須配備的。不過該機型的機翼沒有安裝襟翼,而襟翼是保證飛機以安全速度降落的必要部件[94]。
224型機型雖未正式命名,但有「噴火」(Spitfire)這一俗稱[95],它於1934年2月首次試飛[96]。這款飛機外形顯得笨拙,性能也不盡如人意,部分原因是冷卻系統無法阻止發動機過熱[92]。英國皇家空軍認為224型的性能不符合要求,最終選擇了格洛斯特「角鬥士」機型作為替代[91][96]。

1933年224型仍在製造時,米切爾已着手研發300型的設計。這款機型後來成為了他的代表作——超級馬林噴火戰鬥機[97][98][aa]。他對224型的設計進行了優化,沿用了同款發動機,但採用了更短的機翼和可收放式起落架。英國空軍部起初否決了米切爾的這一設計,不過他對其進行了修改,比如將機翼改得更薄、更短,換裝了新設計的羅爾斯·羅伊斯梅林發動機,還採用了創新的新型冷卻系統——後者體現出他願意接納他人想法的態度[100]。
有一小段時間,這款機型的設計工作依靠私人資金繼續推進,但在1934年12月,英國空軍部與超級馬林公司簽訂合同,委託該公司基於米切爾的設計製造一架原型機[101]。空軍部堅持要將「噴火」戰鬥機修改為配備尾輪的設計,米切爾對此表示反對。當時他並不知道,為備戰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英國政府已決定為皇家空軍修建硬質跑道——這一決定意味着對「噴火」戰鬥機的這項修改是極其必要的[102]。
「我才不管(機翼形狀)是不是橢圓形的,只要能把機炮蓋住就行!」
R.J. 米切爾,引自阿爾弗雷德·普萊斯(Alfred Price)《噴火戰鬥機的故事》(The Spitfire Story)[103]
序號為K5054的「噴火」戰鬥機原型機,於1936年3月6日在漢普郡的伊斯特利首次試飛。米切爾見證了這次試飛。儘管當時身體不適,他還是在K5054的試飛期間前往了伊斯特利[104][ab]。1936年6月,在該原型機尚未完成全部測試的情況下,英國空軍部就訂購了310架「噴火」戰鬥機[105]。
「噴火」戰鬥機的許多技術突破並非由米切爾完成:薄型橢圓機翼是加拿大空氣動力學家貝弗利·申斯通設計的,且「噴火」與亨克爾He 70「閃電」機型有相似之處;翼下散熱器由英國皇家航空研究院設計;硬殼式機身結構則最早在美國研發。米切爾的成就在於將這些不同來源的技術融合成一個統一的設計,而這源於他「在高速飛行領域無可匹敵的專業知識……以及卓越的實用工程能力,這一點在此次設計中體現為,他融入了從超級馬林公司未獲成功的224型戰鬥機中吸取的關鍵經驗教訓」[3]。正是出色的設計質量,使得「噴火」戰鬥機在整個二戰期間都能不斷得到改進[3]。
疾病和晚年

1933年,米切爾因患直腸癌接受了永久性結腸造口術,術後留下了終身殘疾[3]。儘管如此,他仍繼續投身「噴火」戰鬥機以及四引擎轟炸機317型的研發工作。在那個年代,飛機設計師學習飛行並不常見,而米切爾卻參加了飛行課程。他獲得了飛行員執照,並於1934年7月完成了首次單飛[106][107]。
1936年,米切爾再次被診斷出癌症,次年年初,疾病迫使他放棄工作。他離開後,助手哈羅德·佩恩(Harold Payn)接管了超級馬林公司的設計團隊[108]。米切爾曾飛往維也納接受專科治療,並在當地停留了一個月,但由於治療無效,他最終返回了英國[109]。1937年6月11日,42歲的米切爾在南安普頓海菲爾德的家中去世[3][110]。他的遺體經過火化,骨灰安葬在南安普頓的南斯通厄姆公墓[111]。
米切爾為英國皇家空軍設計的水上飛機性能出色,這使他成為英國頂尖的飛機設計師[3]。1937年《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期刊》刊登的他的訃告中,稱他「才華橫溢」,是「世界頂尖設計師之一」[68]。該學會也對這位同事表達了敬意,形容他是「一位沉靜、敏銳、不張揚的天才」,「天生具備抓住核心、直擊要點並堅持到底的能力」[68]。米切爾去世後接任超級馬林公司首席設計師的史密斯[108],在談及米切爾時表示:「他總愛在設計圖上塗塗畫畫,尤其是總體布局圖……通常這些修改後的設計圖重新繪製出來後,都會被採納。」[101]
身後影響
米切爾的職業生涯被改編成了1942年的英國電影《空中噴火機》[ac]。萊斯利·霍華德不僅在影片中飾演米切爾,還擔任了該片的製片人及導演[113][ad]。
米切爾紀念青年劇院(現名為米切爾藝術中心)於1957年在特倫特河畔斯托克(Stoke-on-Trent)開放,其建設資金£50,000 (相當於2019年的£1.214 million)[85]來自公眾捐款[114]。巴特巷小學(Butt Lane Junior School)於1959年更名為雷金納德·米切爾郡立小學(Reginald Mitchell County Primary School)[115],漢利中學(Hanley High School)則在1989年更名為米切爾高中)[116]。霍恩徹奇的R·J·米切爾小學(R J Mitchell Primary School)同樣以他的名字命名,該校最初於1968年12月2日開辦時名為米切爾小學(Mitchell Junior School)[117]。曾有由英聯邦及歐洲飛行員駕駛的「超級馬林噴火」戰鬥機從英國皇家空軍霍恩徹奇基地起飛[118]。
1986年,米切爾入選聖地亞哥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國際航空航天名人堂[119]。2005年,美國慈善家西德尼·弗蘭克在倫敦科學博物館為米切爾的雕像揭幕[120]。雕像的石板繪圖板表面,呈現的是1936年6月「噴火」戰鬥機原型機的設計圖。這座石雕由斯蒂芬·凱特爾創作,由西德尼·E·弗蘭克基金會(Sidney E. Frank Foundation)捐贈給該博物館[121]。
在米切爾位於南安普頓的故居[122]以及他在巴特巷的出生地,都設有紀念他的牌匾[123]。與他在超級馬林公司工作相關的文件,被保存在倫敦皇家空軍博物館中[68]。南安普頓索倫特大學(Southampton Solent University)最高的建築,也以米切爾的名字命名。

1995年5月21日,一尊米切爾的青銅雕像在特倫特河畔斯托克的漢利揭幕[124]。這尊雕像由科林·墨爾本創作,由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市議會委託建造,矗立在陶器博物館與美術館外。雕像中的米切爾身着西裝,右手持筆,左手拿書[125]。
位於特倫特河畔斯托克漢利的陶器博物館與美術館收藏着一架馬克十六型(Mark XVI)「噴火」戰鬥機(編號RW388)。這架戰鬥機由英國皇家空軍於1972年捐贈給特倫特河畔斯托克,以紀念該城市與雷金納德·米切爾之間的關聯。[126]
南安普頓市立美術館收藏着一幅米切爾的油畫,這幅畫由弗蘭克·歐內斯特·貝雷斯福德於1942年創作。[127]
性格
米切爾生性內斂、為人謙遜[3]。他在公開場合發言時較為沉默寡言,也不喜歡發表學術報告[128]。據他所在部門的一位同事回憶:「除非有值得說的事,否則他從不說話」[68]。米切爾不願拋頭露面,直到去世後,他才為廣大公眾所熟知[3]。
據米切爾的兒子戈登(Gordon)回憶,米切爾反感他人對自己發號施令,也厭惡刻板的職場流程,他脾氣急躁,「有時讓人難以相處」。儘管在超級馬林公司,他通常擁有充分的自主權,但作為一位要求嚴格的管理者,他卻難以應對像超級馬林這樣的公司所需的組織管理工作[129]。1930年,公司曾聘請工程師巴恩斯·沃利斯來提高米切爾所在部門的效率,最終卻因兩人性格衝突,不得不將沃利斯調回[128]。《牛津國家人物傳記大辭典》(ODNB)稱米切爾天賦異稟、聰慧過人,但「面對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時,往往態度嚴厲、容易動怒」。不過,他對超級馬林的下屬極為投入,對他們展現出善意與人文關懷,而下屬們也以忠誠與愛戴作為回報[3]。
腳註
參考書籍
文獻報刊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