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海軌道交通3號線
2000年开通的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上海軌道交通3號線(舊稱明珠線一期或明珠線[3])是一條連接中國上海市寶山區江楊北路站至徐匯區上海南站站,是上海地鐵營運的南北走向地鐵路線,全長40.34公里,共設29座車站,於2000年12月26日通車營運。
Remove ads
概覽
3號線是上海的第一條高架軌道交通路線,部分路段利用了原先滬杭鐵路內環線(全部)和淞滬鐵路(汶水東路以南)的線位。上海南站站至江灣鎮站段為一期,全長24.975公里,其中高架21.516公里,地面路線3.459公里,利用原鐵道路線18公里,地面路線與城市道路無交叉。全線設有19座車站,其中高架車站16座,地面車站3座,平均站距1.37公里。在石龍路站出岔,設軌道交通停車場一處,在虹橋路站及東寶興路站附近設置2座110/35kV中心變電所,11座牽引變電所,各車站均設降壓變電站。工程總投資約93.78億元,其中利用法國政府混合貸款10.8億法郎(折合美元1.756億元)[4]。於1997年動工[5],2000年12月26日試通車[5][6]。開通初期票價為2元可坐9站,9站以上3元。2003年11月1日起與其餘路線統一票價。3號線一期的車站均預留了未來擴編為8節編組A型車的條件,但該計劃已擱置。
北延伸段工程起自江灣鎮站,沿逸仙路高架西側走行,跨蘊藻浜後,沿同濟路西側繼續走行,過漠河路後轉向西,沿富錦路南側走行,跨北泗塘河於小遊園附近下穿郊區環線富錦路至路北,繼續沿富錦路西行,穿過寶鋼鐵路專線後繼續西行並設江楊北路站後折入機廠。本工程以高架路線為主,南起明珠一期終點站江灣鎮站,北至寶山月浦鎮江楊北路站,全長15.365公里,其中高架路線12.527公里,地下淺埋及敞開段1.979公里,地面正線0.859公里。於2006年12月18日通車試營運[7],工程總投資32.188億元。3號線的絕大多數路段建在高架上,使得綜合造價不到同樣長度地下路線的三分之一[6],同時也讓施工進度快上兩到三倍[6]。
3號線的路線標識色為 PANTONE 109C (C=2 M=16 Y=100 K=0)[8]。
Remove ads
早期規劃

1986年8月,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市規劃院和上海鐵道學院進行《發展城市鐵路緩解市內交通的可行性研究》,重點研究利用滬杭鐵路內環線和淞滬鐵路的問題。1987年5月,由上海市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委員會邀請法國運輸部陸上運輸局和市規劃院、上海鐵道學院合作進行新一輪《上海市南北有軌交通線預可行性研究》,於1989年9月完成。經對原利用地下鐵道一號線方案、利用滬杭內環線方案和新的跨越浦東方案等3個方案比較,推薦利用淞滬支線及滬杭內環線線位建設高架鐵路的方案[9][10]。1988年,由於市政工程局拒絕在漕溪路跨線橋上預留一層,導致3號線被迫以5層樓高度橫跨內環高架道路。
1995年9月,上海鐵路局勘測設計院在市規劃院、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等單位配合下編制了《上海市南北快速軌道交通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及計畫建議書。建議書在前述中法合作研究方案的基礎上,建議拆除滬杭內環線和淞滬鐵路江灣鎮以南的路線,建設高架鐵路。這個方案,同時徹底解決了原鐵路沿線二十餘處平交道口的交通阻塞和蘇州河原滬杭鐵路橋下潮漲「悶船」之患。該線起點在中山路漕溪路交流道橋東南側,與規劃的漕溪路鐵路市郊客站毗鄰。走向沿滬杭鐵路內環線線位向北,過中潭路跨越滬杭、滬寧鐵路正線後下坡至地面,沿交通路經上海火車站北廣場,穿南北高架道交流道橋後,由地面再起坡至高架,跨越鐵路客車技術站(老北站)的北緣,經寶山路,沿淞滬鐵道路線位至江灣鎮,然後沿逸仙路、跨薀藻浜,經同濟路,於富錦路西折至寶鋼終點站,全長36公里。一期工程自漕溪路至江灣鎮。同年12月4日,市計委對該計畫一期工程建議書作了同意立項建設的批覆[9]。
1996年3月8日,市建委確定該線在漕溪路處採用上跨內環線漕溪路交流道和中山西路方案,並將路線向南延伸至漕河涇。同年5月,完成該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南段利用現有鐵道路線位向南延伸至石龍路柳州路(規劃道路)口,增設龍漕路站、石龍路站和漕河涇站。石龍路站南設停車場[9]。
車輛
3號線剛開通時AC03型列車未到貨,因此借用DC01、AC01、AC02型列車 [11],2003年已全部歸還。列車均採用A型車6節編組,設計時速80 km/h,為VVVF交流傳動,設計壽命30年。

Remove ads
車站一覽

3號線在虹橋路站至寶山路站與4號線共線營運,各站均可在同月台進行3、4號線之間的轉乘,以下不再贅述。
寶山路站待北側新月台完工後,4號線外圈方向列車將轉移至新月台停靠,目前仍與3號線上海南站方向列車停靠同一月台。
- 1315-金山上海南站 — 轉乘1號線、15號線 通道轉乘,轉乘金山線上海南站
- 312龍漕路 — 轉乘12號線 通道轉乘
- 349宜山路 — 轉乘4號線、9號線 通道轉乘
- 3410虹橋路 — 轉乘10號線 通道轉乘
- 234中山公園 — 轉乘2號線 通道轉乘
- 3413金沙江路 — 轉乘13號線 通道轉乘
- 3411-14曹楊路 — 轉乘11號線、14號線 11號線為通道轉乘,14號線為出站轉乘(不支持單程票),未來為通道轉乘
- 347鎮坪路 — 轉乘7號線 通道轉乘
- 1-34上海火車站 — 轉乘1號線 出站通道轉乘(不支持單程票)
- 38虹口足球場 — 轉乘8號線 通道轉乘
- 318長江南路 — 轉乘18號線 通道轉乘
Remove ads

- 注1:相對列車運轉方向而言。
- 注2:持上海公共運輸卡或異地交通聯合卡的乘客,可在出站後30分鐘內,轉乘1號線,並享受連續計費。持單程票的乘客,需在出站後另行購票,並且不能享受連續計費。
- 注3:持上海公共運輸卡或異地交通聯合卡的乘客,可在出站後30分鐘內,轉乘14號線,並享受連續計費。持單程票的乘客,需在出站後另行購票,並且不能享受連續計費。
工作日早上尖峰時期(7:30-9:00)僅開行上海南站---江楊北路大交路,其他時間段開行上海南站---江楊北路、上海南站---長江南路交路。
Remove ads
時刻表
更新時間:2020年8月12日[13]
Remove ads


沿革

- 1997年3月1日 鐵路與城市道路交叉改建(明珠線一期)工程報建[14]
- 1997年6月27日 工程開工,滬新線鐵軌開始拆除
- 2000年8月7日 電氣化工程全線建成[15]
- 2000年12月26日 明珠線一期建成投入營運(採用非高峰9:00-16:00時段營運),間隔30分鐘[16]
- 2000年1月21日 營運車輛增加到8列,營運時間增加到15個小時[17]
- 2001年12月5日 首列法國進口列車(即03A01型)抵滬[18]
- 2002年1月1日 明珠線一期工程北延伸段工程報建[19]
- 2001-2002年間 長寧路站更名為中山公園站(日期不明)[來源請求]
- 2002年8月8日 明珠線確定改名為軌道交通3號線[20]
- 2002年12月6日 法國進口列車開始載客營運[21]
- 2003年11月1日 開始使用自動閘機,實行新的票價[22]
- 2004年1月1日 為配合上海南站的施工,上海南站站停止營業
- 2004年6月10日 由於高架下沉,宜山路站到石龍路站停止營業
- 2004年7月24日 宜山路站到石龍路站恢復營業
- 2005年10月15日 上海南站站恢復營業
- 2005年12月9日 北延伸段環境影響評價公示[23]
- 2005年12月25日 中山公園站與2號線實現站內轉乘[24]
- 2006年10月19日 汶水東路站更名為大柏樹站
- 2006年12月18日 北延伸段通車
- 2007年12月22日 配合4號線環通測試,延長營運時間
- 2008年6月1日 宜山路站、上海火車站站和虹口足球場站啟用公車卡出站轉乘
- 2008年12月28日 宜山路站與9號線實現站內轉乘
- 2010年12月28日 宜山路站與4號線實現站內轉乘
- 2012年10月21日 虹口足球場站與8號線實現長通道站內轉乘
- 2014年1月31日 至2月6日,因鐵力路站至友誼路站進行專項整治,江楊北路站至水產路站停運,停運區間由免費短駁公車代替
- 2015年2月16日 至28日 因江楊北路站至鐵力路站區間正線改造,江楊北路站至水產路站停運[25]
- 2020年9月12、13、19、20日 因上海南站站及石龍路站岔區進行道岔及枕木更換,上海南站站至中山公園站區段暫停營運[26]
- 2021年6月28日 3/4號線號誌改造工程開工
- 2022年8月19日 3/4號線寶山路站接軌改造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27]
- 2022年9月6日 3/4號線寶山路站接軌改造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公示[28]
- 2022年11月30日 中午12時27分起至當日營運結束,受疫情影響淞發路站臨時封站
- 2023年1月21日 至27日 為配合路線設施改造和安全整治,長江南路站至江楊北路站區段臨時中止營運施工[29]
- 2023年3月20日 3/4號線寶山路站接軌改造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批前公示[28]
- 2023年4月4日 靜安區環境局受理接軌改造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30]
- 2023年4月26日 靜安區環境局批覆接軌改造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31]
- 2024年6月11日 寶山路站3號口啟用,接軌改造工程第一階段完工
未來發展
根據2009年的規劃方案,寶山路站至上海火車站站間將新建路線,3、4號線在此段分離運轉。新建兩段長約2020公尺,自規劃改建的寶山路站引出,平行於既有3、4號線路線,沿交通路南側走,過浙江路後,逐漸由高架轉到地面,繼續沿交通路南側走,以地面線形式穿過西藏北路,新建路線在交通公園南側經過,過徐家宅路後,與既有的3、4號線路線進行換線,過長興路後,自既有3號線路線向北偏出,上跨大統路下交流道等橫向道路後接入規劃改建後的上海火車站站[32]。該計畫已進行選線規劃[33]及兩次環評公示[34][35],且工程已於2009年6月4日報建[36]。

在論證多年後,上海市交通委於2015年正式宣布分線工程擱置[37]。為了應對客流增長,上海地鐵改用號誌系統更新+寶山路局部小改造的方案。3、4號線目前採用的是Alstom U200准移動閉塞號誌系統,其除在印度都市軌道運輸系統大受歡迎以外運用並不廣泛,因此2014年阿爾斯通直接將技術轉移給印度並降低技術支持。綜合考慮工期、中印關係、系統耦合度等因素,放棄類似於2號線號誌改造的CBTC+Alstom U200雙系統方案[38]。最終,號誌更新由卡斯柯得標,預計將採用「啟驥」TACS號誌系統[39]。待號誌改造完成後,擇機對寶山路站進行路線改造[40][28]。其中包括北側增設一股軌道,長約516公尺;擴建北側月台,寬度由7.5公尺增加至12公尺。將4號線外圈與3號線下行路線由站前接軌改造為站後接軌。
目前所有車站新號誌系統已安裝完畢,已全部啟用,和現有號誌系統一起運轉。
2024年1月,為配合新號誌系統,3號線開始逐步將原有的電動欄杆替換成半罩式月台門。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