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外交

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外交
Remove ads

印度共和國是世界人口最大國,也是世界增長最快的經濟實體之一。印度被普遍看作是一個大國和一個潛在超級大國。印度外交政策的實用主義特徵明顯,避免與任何大國集團結盟,隨著其在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印度正在成為國際舞台上的規則制定者和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1]

Thumb
藍色為印度有外交代表機構的國家

冷戰時期,印度通過一項「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但是,印度發展同蘇聯的密切關係,並得到了廣泛的軍事支持。冷戰的結束大大影響了印度的外交政策。印度目前執行「西聯」和「東向」政策,旨在加強與美國,歐盟,日本,以色列,拉丁美洲國家和東南亞國家協會成員國的外交和經貿關係。同時印度同非洲聯盟,大英國協國家以及海灣阿拉伯國家也有著緊密的聯繫。印度仍然延續了與俄羅斯的密切政治和軍事聯繫。

印度積極參與各項聯合國維和任務。目前,印度是聯合國第三大的部隊派遣國,並且正在努力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外交政策

當前外交政策

Thumb
納倫德拉·莫迪出席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視訊峰會

2014年5月,納倫德拉·莫迪就任總理。莫迪政府致力於推進「鄰國優先」政策,積極擴展與「直接鄰國」,即與印度共享陸地或海上邊界的南盟國家(除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洋沿岸和島嶼國家的合作,包括模里西斯、尼泊爾、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和緬甸等國。[2]

21世紀初,印度繼續謀求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還要求加入核供應國集團印度人民黨執政下部分延續了印度國大黨時代「戰略自主」的外交傳統,但採用「議題結盟」的方式擴大其在國際影響力,積極與美、俄等開展大國外交。2017年6月,印度正式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同時印度還推動參與「印太戰略」,在由美、日、印、澳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中起重要作用。

雖然莫迪在擔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期間數次赴華訪問,並促進中印企業間合作;但在中印邊界衝突再次爆發後,兩國關係完全惡化。莫迪政府或為應對中國的所謂「一帶一路」。相繼提出香料之路計劃(Spice Route Heritage Project)、季風計劃(Project Mausam:Maritime Route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棉花之路等倡議,還與日本共建「亞非增長走廊」。

2023年2月,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接受亞洲國際新聞(ANI)採訪時說,除了中國以外,新德里與全球主要大國關係良好,儘管全球政治因烏克蘭的戰爭出現動盪,但印度與俄羅斯的關係一直非常穩定。[3]

Remove ads

歷史外交政策

歷史上印度曾經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然而近年來奉行以結果為導向的「多向結盟」政策,均衡發展同俄羅斯、美國等在內的密切聯繫,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四邊安全對話。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巴基斯坦始終是印度最大的安全威脅。

同主要國家關係

英國

1947年,印度從大英帝國獨立,並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印度成為共和國,但仍是大英國協成員國。

中國

印度和中國都是東亞峰會的會員。雙方在西藏問題中印邊界問題存在明顯爭端,印度長期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最大的安全威脅。[4]對1962年中印戰爭的陰影籠罩雙邊關係,並且對於阿克塞欽喀喇崑崙走廊以及藏南領土和邊界還存在爭端,但中印關係自1988年以來正在逐步改善。兩國都謀求緩和邊境地區的緊張局勢,擴大貿易和文化交流,並實現關係正常化。

一系列高層互訪明顯的改善了兩國關係。1996年1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其南亞巡訪中訪問了印度。他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印度總理德韋·高達簽訂了一系列關於邊界線的互信條款,包括裁減邊防部隊以及限制武器。

1998年5月,中印關係受挫。當時,印度國防部長喬治·費爾南德斯中國威脅論為由進行核試驗。然而在1999年6月的卡吉爾戰爭中,印度外交部長賈斯萬特·辛格訪問了北京,並表示印度不認為中國是威脅,中印關係從此開始恢復。2000年1月,雙方巧妙而得體的處理了噶瑪巴十七世從西藏到印度的遷移。2003年,印度正式承認西藏為中國的一部分。2004年,中國正式承認錫金為印度的一部分。

Remove ads

俄羅斯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政府很快就認識到印度仍為俄羅斯在南亞的主要夥伴。雙方在政治、經濟、核合作、軍事防務領域都有廣泛的合作。1993年1月,兩國簽署了《印俄友好條約》。1997年,雙方成為戰略夥伴。1998年,俄國總理葉夫根尼·普里馬科夫提出建立俄中印戰略三角關係的倡議。2000年印俄宣布正式建立戰略夥伴關係;2016年7月,印俄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舉行「因陀羅-2016」聯合軍演。12月,印俄第九次「因陀羅」海上軍演在孟加拉灣舉行。

日本

美國

Thumb
第45任美國總統川普訪問印度的造勢活動

2005年7月,印美宣布兩國為全球合作夥伴。其後,雙方多次互訪,在核技術、民用航天合作等領域達成共識及合作。2016年5月,印美舉行第一次海洋安全對話,並在阿拉斯加舉行「紅旗」軍演。12月,印美軍方合作小組在印舉行第15次對話。2020年印美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南亞國家

 印度 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糾紛,關係不睦,而 孟加拉 斯里蘭卡 馬爾地夫等國長期依賴印度, 不丹更是印度唯一的聯繫國被保護國家), 尼泊爾與印度有密切聯繫,但近年來倒向中國與印度摩擦不斷

  •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成員
更多資訊 國家, 人口(百萬) ...
Remove ads

中東阿拉伯國家

印度和沙烏地阿拉伯在地區事務及貿易上有較多合作。沙特是印度最大的石油供應國之一,印度是沙特的第七大貿易夥伴及第五大投資國。[11]

東南亞國家

Thumb
2018年5月31日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吉隆坡馬來西亞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會面

2003年10月印度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和東協關係顯著加深。

歐盟

2000年,印度與歐盟建立首腦會晤機制。2005年雙方正式確立印歐戰略夥伴關係。歐盟作為整體是印最大貿易夥伴和重要投資來源地。

非邦交國

印度與中華民國(臺灣)有著密切的經貿往來,印度-台北協會(ITA)成立於1995年3月17日,除了協助推廣雙邊經濟、商務、文化、科技與人才交流外,也提供領事與護照諮詢服務。與本協會對等的單位為駐德里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印度早在2008年就已經停止使用「一個中國」的稱呼。

在雙邊貿易與投資方面,印度與台灣於2002年簽署《雙邊投資與保護協定》。2011年8月,雙邊再度簽署《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協定》與《關務互助協定》。促進雙邊參與會展事務的磋商與交流也更進一步展開。除此之外,雙方已著手開始拓展交流的研究,包括可能的經濟結盟協定,以加強雙邊貿易與投資的相互依賴。該研究結果將提供給雙方政府,形成未來交流的具體建議。

在科學與技術合作方面,雙邊的科學與技術合作已經展開。2007年4月,聯合科技委員會已完成說服關於科技合作的備忘錄的簽署。聯合委員會每年固定召開會議以確認各研究領域的合作並監測進行中的合作情形。

在教育合作方面,近十年來,台灣吸引眾多印度學生前往就讀,尤其在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上,有相當的印籍博士、後博士進行研究。目前,有超過500名印度學生在台灣、多數在台北至新竹地區就讀。2010年3月,印度大學聯盟(AIU)與台灣的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FICHET)簽暑了合作備忘錄;2011年4至5月間,台灣教育部吳清基率領大規模的高等教育機構代表前往印度,包括超過17所大學的代表。

在文化與觀光方面,印度文化,尤其是瑜珈電影音樂舞蹈,深深吸引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自學的舞蹈團體、音樂團體、戲劇表演團體,以古老久遠的印度神話為題材,在舞台上呈獻專業的演出。2011年初,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的學生演出長達三個小時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同年10月份,來自印度古典舞蹈天團-SRJAN奧迪西舞團也在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彰化縣高雄市等地進行巡迴演出。而讓印度民眾有機會一睹台灣當代藝術的,則還有2011年4月前往印度演出的朱宗慶打擊樂團。精選的印度寶萊塢電影也正在成為台北各大戲院的主流。印度超高票房的《三個傻瓜》成為全台上映時間最久的外語片。印台雙方片商已開始搜尋在兩地拍攝的絕佳電影場景,並嘗試將主題連結到印度的神秘感與台灣的實際主義。

印度加入的國際組織

Thumb
印度舉辦金磚國家峰會

印度與若干國家有著長期合作,同時被看作是一個領先的發展中世界。印度是聯合國的成員國之一,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印度活躍在若干國際組織之間,尤其是世界貿易組織亞洲開發銀行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八國集團東亞峰會二十國集團

已隱藏部分未翻譯內容,歡迎參與翻譯
[12]

參考資料

另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