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深沿江高速公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广深沿江高速公路
Remove ads

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廣東省高速公路命名編號S3,起點位於廣州市黃埔區107國道,終點位於深港西部通道(深圳灣口岸),全長89.14公里,是連接廣州市深圳市的一條高速公路,是廣東省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是繼廣深高速公路之後,珠江三角洲地區又一條南北向重要的交通要道,被稱為「第二條廣深高速」,其中深圳段設有路燈照明。[2]

快速預覽 廣州—深圳沿江高速公路, 道路資訊 ...
Thumb
穿過深圳前海自貿區大鏟灣的廣深沿江高速(圖左側)
Remove ads

分段

廣東廣深沿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於2006年1月23日正式註冊成立,由廣東珠江公路橋梁投資有限公司和東莞市路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負責建設和經營廣州黃埔至東莞麻涌高速公路和東莞麻涌至長安高速公路(即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廣州段和東莞段),管理中心位於東莞市麻涌鎮西部幹道大步段。

深圳段由深圳市廣深沿江高速公路投資有限公司興建,公路資産與相關附屬設施的管理養護和經營收費業務委託予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管理,由深高速代理項目公司行使對沿江一期營運管理相關的權利義務。2017年12月,深圳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深圳段100%經營權。2021年12月,公司更名為深圳高速公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西部通道側接線

西部通道側接線(亦稱作東濱隧道)是為來往深圳灣口岸的車輛分流,以免車輛進入南山區而加重交通負荷,在東濱路地底修建一條隧道,以連接口岸和廣深沿江高速公路。隧道全長4.48公里,大部分為下沉封閉式道路,設計車速70公里/小時,為雙向六車道,東西行各有兩條車道供往返香港的貨車使用,一條車道供客車使用。[3]隧道於2007年7月1日隨深圳灣口岸的啟用而開通。[4]

Thumb
東濱路下沉隧道增加聯絡匝道方案

由於東濱隧道原設計是為深圳灣口岸服務,未有預計深圳市區車輛利用東濱隧道、沙河西路濱海大道來往深圳市區,加上出口設計上的缺陷,東濱隧道東行方向客車通道位於東濱路東行最右側,車輛駛出隧道不足20米後,與東濱路右轉進入深圳灣口岸的的車輛交叉,兩者不得不停車等候交通信號燈。因此,只要東濱隧道內車流量加大,出口車輛就會排長隊。在2015年的勞動節假期(5月1日至3日),每天上午東濱路東行方向都會排長隊,隊伍最長時一度排至沿江高速—月亮灣大道立交上[5]。而入口位於望海路與東三路(深圳灣口岸內部)掉頭處,比較難尋找。為此市政府正建造一對沙河西路與西部通道側接線的連接匝道,以滿足市民便捷上下沿江高速的需要。[6][7]然而有關匝道建成後因深圳地鐵13號線施工,需占用沙河西側接線項目已建成之東行隧道U型槽段及西行原有隧道隧道施工而並未開通,東行接沙河西路的匝道於2019年1月19日通車,[8]而西行接東濱路隧道的匝道則在一年後的2020年1月21日才開通。[9]

Remove ads

主線(深圳段)

廣深沿江高速深圳段自東莞深圳交界的東寶河口,終於南山區的月亮灣大道,主線長30.45公里(橋梁約占99.7%),設西鄉南、大鏟灣、西鄉北、福永、田園5個匝道收費站以及前海主線收費站一座,深圳段也被譽為「深圳最美高速公路」。[10]深圳段項目工程規模浩大,沿線受珠江制導線、碼頭通航、深圳機場淨高限制,沿線陸地、海灘等地形交替,難度較大。深圳段99%都是橋梁,為保證行車安全,施工方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積極展開防風、防腐的研究工作,在建設時充分考慮了船舶的撞擊,施工方在通航孔增設了輔助防撞設施及助航標誌,橋上則使用全國防撞等級最高的防撞護欄以確保行車安全;由於江邊風較大,深圳段防風設計為42m/s,相當於12級颱風,同時施工方還增設了路燈來確保夜間行車安全。[7]

深圳機場外的一段原為陸地之上興建,為預留空間予深圳機場未來擴建,特地將這一段向西移至海上興建。

大橋混凝土用量約220萬立方米,鋼材用量約43萬多噸。橋梁建設標準高,為目前國內一次建成的、最寬的跨海橋梁,也是國內第一座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沿(跨海)大橋,橋梁結構可以滿足100年設計基準期的耐久性要求。

Thumb
與深中通道連接的示意圖

在廣深沿江高速建設時,預留了機場互通立交,該立交是沿江高速與機荷高速-深中通道(深圳-中山)之間的交通轉換節點,也是沿江高速進出深圳機場的互通立交。其立交形式和與深中通道的銜接方式直接受深中通道海上工程方案的影響,根據省交通主管部門的要求,暫緩該立交建設,待深中通道海上工程方案基本確定後開展[7]。有關工程於2016年展開,於2024年6月30日隨著深中通道通車而同步啟用。

主線(東莞段)

廣深沿江高速東莞段全長49.235公里,設麻涌洪梅沙田威遠虎門長安7個匝道收費站,於威遠與虎門大橋連接,設麻涌服務區1個。在交界的東寶河入海口處,設東寶河特大橋一座,設計為(120+216+120)m跨徑的雙塔四索面矮塔稀索部分斜拉橋,採用塔墩固結、塔梁分離的三跨連續體系,橋型結構獨特,由於位於小半徑平曲線上(半徑為2000米),使該橋施工難度大,施工技術複雜。2012年8月1日上午,有著「一橋兩市」特殊身份的東寶河特大橋合龍,為沿江高速全線通車奠定了基礎。[11]。東江南特大橋全長940米,寬40米,主跨長256米,是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全線最大的一座橋梁,也是整個廣深沿江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橋從2007年開工建設以來,先後完成了橋墩水下樁基、橋墩承台和橋墩主體工程建設,東江南大橋施工水域橫跨沙田轄區泗盛-坭洲渡運航線,處於繁忙東莞水道,船舶來往密度大。施工期間,東莞海事部門通過設置警戒船、發布天氣預警信息等手段,來保障工程進度和船舶航行安全。[12]

Remove ads

主線(廣州段)

廣州段全長9.645公里,設黃埔、開發大道及南崗3個匝道收費站,黃埔收費站為廣深沿江高速的終點。由於BRT(快速公交)系統地鐵13號線雙崗站相繼在匝道連接黃埔東路原設計位置附近施工,廣州段官田互通與107國道的一段長600米的連接線長期未建成,[13][14]直到2018年7月24日才建成通車。[15]

互通樞紐和服務設施[16]

Thumb
位於廣州的廣深沿江高速公路路牌,使用了「Xianggang」作為香港的英文地名(2014年)[17]
Thumb
深圳寶安段
Thumb
深圳前海段跨海大橋


更多資訊 地區, 里程 ...
Remove ads

未來發展

Thumb
現狀月亮灣匝道建成情況

月亮灣立交位於月亮灣大道與沿江高速交匯,受平南鐵路、污水廠地下管線和南山熱電廠制約,目前該立交僅建成月亮灣東側的4個匝道(圖中A、B、C、D),從沿江高速往深圳市區較為便捷,如從市區方向上沿江高速,則需在月亮灣大道南行調頭後再上,有一定的繞行。

2018年6月14日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發布的《深圳市高快速路網優化及地下快速路布局規劃》中,第二項「南坪快速銜接沿江高速並西延對接深珠通道」中提出:

「規劃重點就南坪快速路與沿江高速公路銜接方式--海上高架互通立交、前海陸域地面互通立交、水下互通立交三個方案進行了綜合比選,其中水下互通立交方案在節約集約用地、改善生態環境、提升空間品質等方面具有優勢,並能預留未來西延對接深珠通道規劃條件。」[18][19]

此規劃提案除落實停工延誤數年的南坪快速二期C段,與沿江高速的銜接方式外,亦意味著投入使用不足5年的沿江高速深圳段,西鄉出口至東濱路隧道一段,包括前海主線收費站在內,將全面停用拆除改為隧道。該規劃案引起了關注和討論,部分政協委員撰寫了書面意見要求慎重評估。[20][21]

Remove ads

圖片集

注釋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