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林憶蓮

香港女歌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憶蓮
Remove ads

林憶蓮(英語:Sandy Lam Yik Lin,1966年4月26日),香港女歌手,音樂事業橫跨港台、中國大陸和日本等亞洲地區。1982年,她加入香港商業二台擔任兼職DJ,從此踏入娛樂圈。1985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林憶蓮》踏入樂壇。

快速預覽 林憶蓮, 女藝人 ...
Remove ads

林憶蓮在1990年至1992年連續三年奪得《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1990年,她發行首張國語專輯《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打開亞洲市場,在臺灣賣出60萬張的銷量。1992年5月至11月,在廣州、台北、深圳、北京和上海舉行演唱會,成為首位完成大中華區巡迴演唱會的女歌手。1993年,和李宗盛合唱電影《霸王別姬》的主題曲〈當愛已成往事〉,成為該年度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1995年,於滾石唱片推出的專輯《Love, Sandy》在台灣銷量高達80多萬張。2000年加盟維京音樂,推出專輯《林憶蓮's》中的主打歌〈至少還有你〉再創事業巔峰,成為她最具代表性的經典歌曲之一。在1995年及2001年新加坡YES 933主辦的新加坡金曲獎中,林憶蓮獲頒「最佳演繹女歌手獎」,及於2002年拿下「亞太最受推祟女歌手大奬」。2013年,林憶蓮憑專輯《蓋亞》在台灣獲得《第24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最佳國語專輯獎」和「最佳專輯製作人獎」等大獎;其中她更以評審一輪壓倒性通過的票數奪下歌唱生涯首座「金曲歌后」[3]。2017年,林憶蓮參加中國湖南衛視節目《歌手2017》並獲得當季總冠軍[4]。2019年,林憶蓮憑專輯《0》在台灣《第30屆金曲獎》再次以壓倒性票數奪下「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及獲得「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5]

Remove ads

背景

林憶蓮1966年在香港出生,祖籍浙江省寧波市,童年時分別在美孚和在上海人聚居的北角明園西街度過,父親是中樂團成員[6]。她父親為了紀念前女友叫阿蓮,就給女兒起名為「憶蓮」。她小學時就讀美孚新邨聖德肋撒書院(小學部,初小)和北角街坊會陳維周夫人紀念學校,中學時升讀跑馬地藍塘道的名校瑪利曼中學[7][8]她與香港女歌手陳慧嫻是中五時的同班同學。[9]

林憶蓮的父親林德華是香港中樂團二胡樂師,母親李佩華則鍾情紹興戲,也在酒樓唱小曲幫忙補貼家用,她從小就喜歡接觸音樂,時常靠在收音機旁邊,跟著哼哼唱唱。但小時候的林憶蓮,從沒有想過要當歌手,反而夢想成為一個畫家。[8][10]

林憶蓮身高只有159厘米,單眼皮、小眼睛,兒時覺得自己長得並不漂亮,爸爸媽媽給她一個綽號「醜八怪」。[11]林憶蓮唸小學時一直沒有英文名字。初上中學,被老師問到她的英文名字。她一時心急,想起當年美國電影《油脂》的女主角英文名叫Sandy,就對老師說:「My name is Sandy.」從此她就取了Sandy這個英文名字。[12]

Remove ads

事業發展

1982-1984年:嶄露頭角

1982年,林憶蓮唸中四時,商業電台節目《第一次》招募DJ,她陪同學一起報名,結果無心插柳地成為商業二台的兼職DJ。俞琤給她取了藝名「六一一」(陸一一)(6+1+1三個數字加起來等於八,意指八卦),用意就是要把她塑造成一個八妹仔DJ。她曾經參與過的電台節目包括《六一一學生週記》、《611時間》、《年青人時間》以及《普普世界》。[13]就這樣兼職做了兩年DJ,中五畢業後她又當了一年全職DJ。

1983年,林憶蓮在一次電台的戶外演出中,唱了一首英文歌〈Crying in the Rain〉,結果被唱片公司CBS Sony的高層及唱片監製 Tony Lee 李添(也就是作曲人李雅桑)簽下成為合約歌手。[14][15]不過,當時公司沒有馬上為她推出專輯。另一方面,林憶蓮始終覺得自己口才不夠,不適合當DJ,所以就在這時候,她毅然辭退電台的工作,開始作出其他嘗試。1984-1985年期間,她拍過一些電影,又演過電視劇[註 1],並當過電視節目《青春道上》的主持。1984年9月,她更以「611」的藝名與林姍姍陳慧嫻李麗蕊鮑翠薇大專會堂演出青春音樂劇《初戀五重奏》。[註 2]

1985-1986年:發片走紅

1985年4月,年僅19歳的林憶蓮推出個人首張同名粵語專輯《林憶蓮》,走日系少女風格。主打歌〈愛情 I Don't Know〉改編自日本女歌手松田聖子的作品。[16]由於初出道時的林憶蓮無論臉蛋和唱功都十分稚嫩,且形象部分過於模仿日本偶像,令專輯難以引起聽眾的迴響,結果銷量未能達到金唱片的水平。由於林憶蓮對自己的演唱能力沒有信心,覺得自己長得並不好看,且又不知道如何面對傳媒的提問和批評,對她而言這些都是挫折。於是她遂向唱片公司表示自己不適合當歌手,但唱片公司老闆勸她再發一張專輯才做決定。而從第二張專輯開始,林憶蓮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形象,並且積極參與選曲和專輯製作的工作。[17]

1986年,無綫電視音樂節目《新地任你點》改革,林憶蓮開始主持整個節目,在《蓮子廣場》環節中專門報導日本藝能界的消息。同年3月,推出第二張個人專輯《放縱》,歌曲風格開始轉變,同名主打歌歌詞一句「我空虛、我寂寞、我凍」,開始引起了聽眾的迴響[註 3],專輯賣出了白金數字。

Remove ads

1987-1988年:個人突破

1987年2月,林憶蓮推出第三張專輯《憶蓮》,這時候她換上了一頭成熟的曲髮,歌曲走歐美成人當代音樂路線。由於形象上的改變,及其創新的音樂風格均被越來越多歌迷接受,專輯總銷量超過雙白金數字。同年7月,她發行第四張專輯《灰色》,同名歌曲〈灰色〉火速大熱,副歌一句「灰色...hahaha, hahaha, ha」在香港唱到街知巷聞,林憶蓮以該曲躋身一線女歌手的行列。該年是林憶蓮在事業上的一個轉折和突破,歌藝也突飛猛進。

1988年6月,林憶蓮剪短頭髮,配上比較復古的妝,推出第五張專輯《Ready》,並引入當時粵語流行樂壇還不常見的爵士節奏藍調風格。雖然專輯銷量不如《灰色》,但作品被評為有格調及品味,開拓出她有別主流的個人風格。[註 4]林憶蓮在 CBS Sony 公司完成了三年五張專輯的合約後,就加盟華納唱片。這段時期,她先後跟資深歌手曾路得[18]及香港女高音歌唱家、教育家江樺(Ella Kiang)學習唱歌。[19]

Remove ads

1989-1994年:巔峰時期

自1988年底至1990年底三年間,林憶蓮一連推出三張「都市觸覺」系列的概念專輯都市觸覺 Part I City Rhythm》、《逃離鋼筋森林》和《Faces And Places》,以及三張混音專輯City Rhythm Take Two》、《都市觸覺之推搪》和《傾斜都市燒燒燒[20],統稱「City Project」,是八十年代香港樂壇少見的概念系列。歌曲走歐美流行樂路線,除了爵士、節奏藍調外,還有舞曲、電子等元素,成功把林憶蓮塑造成富於時代氣息、充滿節奏動感、既有時尚品味又感性低調的都市女性。這一系列專輯的封面分別在紐約馬尼拉威尼斯米蘭等城市取景。[21]其實自第三張專輯《憶蓮》起,林憶蓮已開始慢慢走向都市女性的定位,但《都市觸覺》系列專輯直接一氣呵成地做了最完整的呈現。[22]

《都市觸覺》系列專輯由林憶蓮及形象指導許願共同構思,還有音樂人倫永亮杜自持楊振龍,填詞人林振強周禮茂[23]潘源良,攝影師毛澤西、平面設計師 Kinson Chan、髮型師 Kim Robinson[24]和排舞師林青峰等香港創作精英協力製作,結果為專輯帶來極佳的銷量和口碑。

1990年12月,林憶蓮進軍台灣市場,在飛碟唱片公司旗下發行第一張國語專輯《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同名主打歌靈感來自美國歌手芭芭拉·史翠珊主唱的〈Left In The Dark〉。[25]專輯一推出就賣出了60萬張,林憶蓮由此成為九十年代首位以國語歌成功打入台灣市場的香港歌手;在此專輯推出後,其他香港歌手亦相繼在台灣推出國語專輯,林憶蓮可說是為其開拓了新方向。專輯亦在中國大陸大受歡迎,全亞洲總銷量達200萬張。其後1994年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評選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1975-1993年),此專輯名列第51位。

告別色彩濃烈的《都市觸覺》三部曲之後,林憶蓮請到了新加坡音樂人Dick Lee(李迪文),製作了具有黑白藝術電影視角的專輯《夢了、瘋了、倦了》,於1991年2月發行。

那時,林憶蓮對舉行個人演唱會仍未有足夠信心。於是她一方面跟樂壇前輩杜麗莎學習唱歌,另一方面又遠赴美國改進舞藝。在舉行首次個人演唱會前後,她推出了兩張精選專輯,分別匯集了她的經典慢歌和快歌,慢歌名為《回憶總是溫柔的》,[26]快歌名為《回憶總是跳躍的》。[27]1991年7月,她在香港體育館舉行首次個人演唱會《憶蓮意亂情迷1991 Live》,邀請了歌手彭羚蔡立兒區新明雷有輝雷有曜、周小君擔任和音,Dick Lee和倫永亮參與演出。演唱會七場全部爆滿[註 5],表現令觀眾刮目相看,成功擺脫錄音室歌手的形象。

1991年,林憶蓮與許願成立了星工廠。12月,她與Dick Lee再度合作,推出了一張極具前瞻性的概念專輯《野花》。專輯中每首歌曲都以不同的「花」為主題,用以借喻中國現代女性的婉約、敏感與堅強。[29]主打歌〈再生戀〉在音樂上更是一項前衛、創新的嘗試,糅合了上海越劇、印度鼓、二胡、前世今生穿越古今的愛情故事等元素,成為華語中西融合製作的典範。《野花》專輯不僅受到本地樂評人讚賞,同時也引起日本市場關注。1992年,〈沒有你還是愛你〉登上日本 J-Wave Tokio Hot 100 第42位,同日〈夜來香〉登上第49位,林憶蓮成為第一位以粵語和國語打入日本流行榜的歌手。[30]

雖然《野花》專輯得到了很高的藝術評價[31][32],但由於當時大眾對這類偏離商業化的音樂作品接受度不高,結果銷量不及此前的《夢了、瘋了、倦了》、《都市觸覺》系列等專輯。然而,《野花》的受歡迎程度卻隨著時間與日俱增,專輯先後以不同形式再版,成為林憶蓮至今再版次數最多的一張唱片。《野花》被公認是「即使放在 International Pop 唱片架上也絕不失禮的本地唱片」,也被樂評人選為20世紀二十張最有代表性的華語專輯之一。[33]香港樂評在「港媚60」特別單元中,更把《野花》評為香港流行女聲專輯的第一位。[34]

1992年10月,專輯《回來愛的身邊》推出,由華星唱片發行。專輯走回較商業化的路線,聽眾對此反應迥異,有人認為歌曲較易接受,亦有樂評人指驚喜不及以前。不過此時林憶蓮的歌唱技巧已臻上乘境界,尤以〈沒結果〉[註 6]一曲結尾高音部分,甚得歌迷喜愛。

1993年,台灣滾石唱片製作人李宗盛和林憶蓮首度合作,為電影《霸王別姬》合唱主題曲〈當愛已成往事〉[註 7],歌曲由兩人分頭在台灣和香港兩地錄音製成。其後,李宗盛為林憶蓮度身譜寫〈不必在乎我是誰〉。同年5月,林憶蓮在滾石唱片旗下推出國語專輯《不必在乎我是誰》,李宗盛參與監製工作。7月,林憶蓮在香港體育館舉行第二次個唱《天地野花1993情撼紅館演唱會》,李宗盛擔任特別嘉賓。是次演唱會也有嶄新的嘗試,其中融入了《再生戀》和《天大地大》兩齣舞台劇。

與此同時,林憶蓮力圖兼顧香港、台灣、日本三地發展,1993年她簽約製作公司Amuse,在東京目黑區居住。同年10月以英文名『サンディ・ラム』(Sandy Lam)推出首張日語單曲『だからって…』〈Dakaratte…[35]〉,此曲被選為日劇『徹底的に愛は…』的插曲。〈Dakaratte…〉最高曾登上Oricon單曲榜第48位,銷量4萬張。1993年12月,日本華納推出《Best Of Sandy Lam The Warner Years 1989-1992》日本版精選碟。1994年2月,於日本發行第二首日語單曲『どうしてよ』〈Doushiteyo〉,是 Carmellia Diamond 的電視廣告歌。3月,推出首張日語專輯《Simple》,但歌曲並沒包含受日本人青睞的亞洲新音樂風格,口碑及銷量均一般。同年6月,推出在星工廠時期的最後一張粵語專輯《Sandy '94》,她和倫永亮飛往洛杉磯錄製及拍攝封面,這次許願沒有參與。

1995年2月,林憶蓮在Amuse/星工廠旗下推出英語單曲〈Pieces Of Mind〉,這首是英國樂隊 Workshy 創作的英文歌,其中〈Incognito Mix〉由英國樂隊 Incognito 混音。3月,林憶蓮在日本推出橫跨了英、日、粵三種語言的專輯《Open Up》,製作及創作人遍及美國、日本、英國、台灣和香港,風格屬於酸爵士放克。專輯的口碑非常好,亦是林憶蓮音樂事業中極其重要的一頁。

Remove ads

1995-1999年:滾石唱片時期

1995年1月,林憶蓮推出國語專輯《Love, Sandy》,主打歌〈傷痕〉火速流行,專輯在台灣的銷量一舉突破80萬張[36],亦在地區廣受歡迎,全亞洲累積銷量更達300萬張,至此奠定她亞洲天后的地位;影響力甚至超越音樂─新加坡其一蘭花品種,以林憶蓮的英文名字命名為Dendrobium Sandy

1996年1月推出粵語專輯《感覺完美》,2月推出的首張英語專輯《I Swear 愛是唯一》,成為台灣全年最暢銷英語專輯,並首次在韓國發行,專輯名稱改為《From Now On》。7月推出國語專輯《夜太黑》。隨後7月至8月,她在台灣展開《Love Sandy 1996 亞洲巡迴演唱會》:台中兩場、高雄一場、台北兩場。9月在香港體育館舉行四場《憶蓮盛放音樂會》,月底在尾站新加坡舉行一場。

1997年3月28日至5月9日,林憶蓮應好友張學友邀請,臨時頂上飾演原創音樂劇雪狼湖》的女主角寧靜雪,一連上演42場,至今仍是香港音樂劇場次的紀錄保持者。[37]11月林憶蓮演唱奧斯卡配樂大師亞倫·孟肯創作的英文歌曲〈The Story Of My Life〉。

1998年初,林憶蓮和李宗盛召開記者會宣布在加拿大溫哥華結婚。婚後在台北定居,同年5月在台灣剖腹誕下女兒李喜兒。1999年1月林憶蓮產後復出,推出專輯《鏗鏘玫瑰》,由滾石旗下的魔岩唱片發行,專輯的曲風相當多元,包含鄉村搖滾電子新世紀音樂及歐陸清新搖滾風格。同名主打〈鏗鏘玫瑰〉由李宗盛作詞、林憶蓮作曲,唱出了「為女則強」的心聲。在企劃這張專輯時,林憶蓮想起美國1967年的「Flower Children」嬉皮文化,於是毅然前往「Flower Power 運動」的標誌城市─舊金山,並在一家古老的嬉皮旅館拍攝照片與音樂錄影帶。到了舊金山,她和造型師買了幾件二手的嬉皮服裝和毛毯,就成為《鏗鏘玫瑰》專輯的造型。[38]這張專輯不僅獲得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1999年十大優良專輯,也在2009年被評選為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1993-2005年)之一。

Remove ads

2000-2004年:維京唱片時期、離婚

2000年初,林憶蓮推出加盟維京唱片後的首張國語專輯《林憶蓮's》,主打歌〈至少還有你〉是電影《安娜與國王》中文版的主題曲,這首歌一推出旋即紅遍整個大中華地區,並雄踞台灣KTV點播排行榜29週。在2000年底的樂壇頒獎禮,林憶蓮憑〈至少還有你〉獲獎,在商業電台獲得「叱吒東方飛碟至尊歌手獎」,在CASH金帆音樂獎〈至少還有你〉獲「2000年度最廣泛演出獎」。在亞洲其他地區,〈至少還有你〉獲新加坡933醉心金曲獎「醉心金曲大獎」、中國音樂風雲榜「最佳單曲(港台)」,林憶蓮獲新加坡金曲獎「最佳演繹女歌手獎」、中國音樂風雲榜「最佳流行女歌手(港台)」及中國CCTV-MTV音樂盛典「台灣年度最佳女歌手」。其後在現場或錄音室翻唱此歌的歌手多不勝數,包括張國榮[39]陳慧琳[40]許志安[41]蕭亞軒[42]陳潔儀[43]梁詠琪[44]迪克牛仔[45]動力火車[46]謝霆鋒[47]邰正宵[48]李樂詩[49]泳兒[50]張敬軒[51]巫啟賢[52]鍾鎮濤周華健[53]、姚貝娜[54]孫楠[55]譚詠麟杜麗莎[56]謝安琪[57]林俊傑[58],韓國偶像組合Super Junior-M更改編為韓語版,亦有歌手改編為英語版[59]及粵語版[60],是林憶蓮至今被人翻唱最多的一首歌曲。專輯《林憶蓮's》發行後不久,在台北舉行「至少還有你電視演唱會」。同年11月25日,在新加坡舉行「Music Fest 2000」音樂會。年底推出專輯《2001蓮》,和《林憶蓮’s》一樣皆由音樂人Jim Lee製作。

2001年,林憶蓮一家三口移居上海。9月27-28日一連兩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費翔一起主持《非凡之作安德魯·勞艾德·韋伯音樂劇盛典》(The Music Of Andrew Lloyd Webber),並演出四首曲目。[61][62][63][64]10月1-2日移師上海大劇院再演兩場。同年12月推出專輯《原來...林憶蓮》,這是林憶蓮首度從收歌、選歌、錄音、後期製作到發行都全程參與,並創作了專輯近半數的歌曲,除了原班底Jim Lee外,此專輯也邀請了新加坡音樂人黃韻仁於上海錄音棚共同製作。時任維京唱片總經理暨填詞人姚謙曾形容林憶蓮是「最像詩人的一個歌手,她錄一首歌就像在創作,即使那些詞曲不是她寫的,她還是會要把自己的觀點帶進去。」[65]

2002年5月3-6日,林憶蓮在香港體育館舉行四場《憶蓮演唱會2002》。其後,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和阿蘭·鮑伯利共同創作的音樂劇《悲慘世界》在上海首演時,官方特別指定林憶蓮演唱該劇的中文主題曲〈屬於我〉,其後該曲收錄《屬於我的林憶蓮》精選輯中。同年6月18日,推出粵語專輯《Encore》。9月21日,出席東京 2002 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 並在《Pop Asia 2002》音樂會《Groove of Asia》中演唱多首中、英、日語歌曲。

2003年SARS疫情期間,她和女兒由上海遷到新加坡居住,年尾因李宗盛在北京設廠生產手造吉他,全家移居北京。蟄伏一年,林憶蓮2004年2月22日前往東京出席《第1回日中友好歌謡祭》。3月4-8日,應香港管弦樂團邀請,與倫永亮香港體育館舉行五場《Volvo Cars 港樂 X 林憶蓮 X 倫永亮 Live》。4月26日生日當天,林憶蓮的英語著作《My Shanghai: Through Tastes & Memories》在新加坡面世,內容環繞上海美食和她的成長記憶片段,此書後來也先後推出了繁體中文、日文和簡體中文版。同年7月,宣布與李宗盛結束六年婚姻,回港定居。

Remove ads

2005-2008年:加盟金牌娛樂、巡迴演出

2005年,踏入歌壇20周年的林憶蓮重返香港樂壇,加盟金牌娛樂旗下,推出睽違9年的粵語專輯《本色》,並於11月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4場《夜色無邊演唱會2005》。

2006年8月推出國語專輯《呼吸》,在此兩年多間林憶蓮都以巡迴演唱會為主。9月13日,獲松任谷由實邀請,林憶蓮與平原綾香及越南歌手美玲灌錄日本世博閉幕一週年演唱會「Friends Of Love The Earth 2006」的主題曲〈Color Of The Moon〉。9月17日她參與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Friends Of Love The Earth 2006》音樂會。首先跟松任谷由實唱出〈Hong Kong Night Sight〉,然後又獨唱一首〈冷雨〉。最後在結束時,她跟其餘三位女歌手合唱主題曲〈Color Of The Moon〉。

2007年11月,林憶蓮應邀作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 Star Hall 落成後首位演出的歌手,舉行10場《憶蓮Live 07》音樂會,主要選唱歷年來憶蓮專輯內的 side track (非主打歌)[66],貫徹了她堅持的「Come As You Are Be Who U Are」率性主題。音樂總監倫永亮把所有曲目重新編曲,廣邀中西樂手演奏,日本映像創作人高木正勝參與,以影像投射代替慣用的機關、煙火,將說話時間減至最少,追求高端音響及視覺效果[67],被譽為香港流行曲演唱會的一次嶄新嘗試。[68]音樂會進行期間,大螢幕出現過一句話:「Playing Safe Is Boring 墨守成規是沉悶」,這句話最能代表她那不斷創新的音樂態度。許多人看了《憶蓮Live 07》反應迥異,[69]有些觀眾認為沉悶,行內音樂人則大讚出色勇敢;更開創了香港非主打歌曲演唱會的先河,其他仿傚的歌手如楊千嬅容祖兒等亦先後舉行《楊千嬅 Minor Classics Live》及《容祖兒·My Secret·Live》。[70]

2009-2015年:籌備《蓋亞》、轉投環球唱片、MMXII 演唱會

2009年起,林憶蓮致力尋求突破,參與詞曲創作,過程中結識了音樂人常石磊恭碩良,並邀請二人參與新專輯的製作。2011年,林憶蓮在網上發佈《枯榮》、《兩心花》、《蓋亞》、《柿子》等單曲。

2011年9月,林憶蓮在香港體育館舉行三場《林憶蓮演唱會 MMXI》,以新作《蓋亞》的歌曲及搖滾曲風作為主軸。她並在2012年3月追加兩場《MMXII Part 2演唱會》,並舉行多場世界巡迴。

2012年9月,籌備歷時三年的專輯《蓋亞》終於問世,這張專輯是她自資製作,製作費過百萬港元,由環球唱片發行[71]。專輯以希臘神話中的大地之母蓋亞為主題,探討氣候變化與人的關係。風格極具實驗性,糅合了電子搖滾另類古典爵士、宗教等元素,被視為她在國語樂壇的突破之作。[72]關於這張專輯,林憶蓮在〈無言歌〉的預告片中表示:「我不想再安全 不想再製造安全的無味 我想誠實的 傳達我的感受 在不再鬱悶的音樂中 隨性而盡興。」[73]

2013年,林憶蓮及專輯《蓋亞》獲得台灣第24屆金曲獎6項提名,包括最佳國語女歌手獎最佳國語專輯獎最佳年度歌曲獎(〈無言歌〉)、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林憶蓮、常石磊)、最佳編曲人獎(常石磊)及最佳音樂錄影帶獎比爾賈/〈無言歌〉),成為該屆提名最多的歌手[74]。在7月6日的頒獎典禮上,林憶蓮奪得最佳國語女歌手獎、最佳國語專輯獎,並與常石磊一同獲得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常石磊亦憑《蓋亞》一曲獲頒最佳編曲人獎,成為該屆金曲獎大贏家。該屆金曲獎評審團總召集人倪重華表示,林憶蓮這次歌曲難度極高,但願意挑戰嘗試、力求突破,每首歌都演唱到位,順利完成挑戰,且歌手身兼製作人,決定整張專輯的態度與個性,回歸音樂本質,帶領華語歌壇走往新的方向,投票過程一輪就過關。至於最佳專輯獎,倪重華指出,《蓋亞》從概念到歌手表現都超越一般市場,極具前瞻與開創性,將華語歌曲帶入全新境界,是華語流行歌壇重要的創作作品。[75]典禮當日,林憶蓮因背傷沒有出席領獎。[76][77]

2014年1月,林憶蓮推出了粵語專輯《Re:Workz》,沿用了最自然的即興演奏方式將林憶蓮昔日的歌曲重新編曲,是以爵士巴薩諾瓦等風格灌錄出來的作品。[78][79][80]

Remove ads

2016-2017年:造樂者、歌手2017、夢想的聲音

2016年3月,林憶蓮聯同音樂人恭碩良、包以正及 Kelvin Avon 推出粵語專輯《陪著我走》,其中匯集了林憶蓮成長時收聽的經典歌曲。[81][82]

2016年3月起,林憶蓮在香港、台灣、新加坡、中國大陸、澳門、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地區舉行了32場《Pranava 造樂者世界巡迴演唱會》。[83]「Pranava」一詞源自梵文中的「Om」,象徵宇宙中出現的第一個音。林憶蓮表示:「音樂便是由第一個音符開始,從而慢慢變成有態度、生命、能量、溫度與感情的樂章。在今次的演唱會中,我們會嘗試以此為靈感,與樂迷們一起分享音樂。」[84]

2017年初,林憶蓮加盟中國大陸湖南衛視的歌唱比賽節目《歌手2017》,成為該節目的重量級嘉賓。消息傳出後,大眾意見變得兩極化[85]。有人表示期待的同時,也有不少香港歌迷對這個決定表示不解[86]。她在節目中共演唱了13首歌曲,包括流行、搖滾、電子、福音、節奏藍調、舞曲等曲風,更首度唱出了在現場從未展現過的音域,最終在2017年4月15日奪得冠軍。[87]

歌手2017 林憶蓮競演排名
期數 輪數 播出日期 演唱歌曲 原唱 歌曲介紹 排名 得票率 得票數 出場序 備註
全碟監製:恭碩良
1 第一輪排位賽 1月21號 不必在乎我是誰 林憶蓮 詞/曲:李宗盛
編曲:鄭 楠
2 22.60% 314 8 歌手互投第3名
2 第一輪淘汰賽 1月28號 無賴粵語純屬意外 (專輯) 戴佩妮 詞/曲:戴佩妮
編曲:鄭 楠
3 13.43% 199 7 兩場總成績第2名
3 第二輪補位賽 2月4號 Run Snow Patrol 詞/曲:Snow Patrol
編曲:Johnny Yim
6 10.69% 150 1 個人最低排名同得票率
4 第二輪淘汰賽 2月11號 我最親愛的 張惠妹 詞:林 夕
曲:Russell Harris粵語Russell Harris
編曲:Nick Pyo
2 17.50% 234 7 歌手互投第1名
兩場總成績第4名
5 第三輪補位賽 2月18號 克卜勒 孫燕姿 詞/曲:Hush
編曲:Johnny Yim
2 17.12% 231 5
6 第三輪淘汰賽 2月25號 盛夏光年 五月天 詞/曲:阿 信
編曲:Martin Tang粵語鄧志明
3 17.30% 255 7 歌手互投第1名
兩場總成績第3名
抽樣觀眾投票第1名
7 第四輪排位賽 3月4號 藍蓮花 許 巍 詞/曲:許 巍
編曲:Nick Pyo
1 19.83% 251 5 個人最高排名
歌手互投第1名
8 第四輪淘汰賽 3月11號 崇拜 梁靜茹 詞:陳 沒
曲:彭學斌
編曲:鄭 楠
4 13.68% 204 4 兩場總成績第3名
樂手投票第1名
9 第五輪補位賽 3月18號 多得他 王 菲 詞:林 夕
曲:BabyfaceL.A. ReidDaryl Simmons
編曲:Nick Pyo
5 14.14% 178 4
10 第五輪淘汰賽 3月25號 柿子 林憶蓮 詞:常石磊李焯雄
曲/編曲:常石磊
1 18.68% 247 3 個人最高排名
歌手互投第2名
兩場總成績第2名
晉級半決賽
11 突圍賽 4月1號 首發歌手進入半決賽
12 半決賽 4月8號 《Leslie Forever》組曲 編曲:Jaydon Joo粵語Jaydon Joo、Martin Tang 1 22.60% 299 6 個人最高排名
歌手互投第1名
晉級決賽
拒絕再玩 張國榮 詞:林振強
曲:玉置浩二
無心睡眠 詞:林敏驄
曲:郭小霖
13 決賽 4月15號 也許明天 張惠妹 詞:施 立
曲:Martin Tang
編曲:Nick Pyo
1 22.89% 319 8 總成績冠軍(22.74%)
個人最高排名同得票率
幫唱嘉賓:張惠妹
14 2017巔峰會 4月22號 小情歌 蘇打綠 詞/曲:吳青峰
編曲:Kenn C粵語蔡體林James Yeo粵語James Yeo
9

2017年10月-2018年1月,林憶蓮在浙江衛視音樂節目《夢想的聲音》第二季中擔任常駐導師,演繹九首重新編曲的歌曲,展示暗黑搖滾、爵士、節奏藍調、電子、騷靈音樂等風格。

Remove ads

2018-2023年:推出《0》後淡出樂壇

2018年12月,林憶蓮推出相隔6年的全新國語專輯《0》。這次專輯沒有大肆宣傳,只在台北舉辦了一個「無光聽歌會」,邀請媒體在一片漆黑的環境下一邊聽歌一邊飲用食物。雖然林憶蓮沒有現身,但是她透過錄音充當導賞員,細説作品背後的故事和涵義,帶領聽眾感受她的作品。[88]

Project WAO慈善演唱會舉辦過後,林憶蓮一直想喚醒人對女性遭受性侵和家暴等議題的關注。[89]於是,她集結了一批男性音樂人,包括恭碩良、Kelvin Avon、Curtis Richardson、吳青峰,常石磊、八三夭阿璞以及五月天阿信[90],一起製作專輯的主打歌〈沙文〉。負責為〈沙文〉拍攝MV的導演比爾賈,進一步用影像的方式描述網路霸凌也是另一種暴力,需要受到認知和提醒。[91][註 8]

專輯的第二主打歌〈纖維〉由兩位馬來西亞的女生 TUTUS x Bears 作曲[92]、新加坡的填詞人小寒填詞,歌詞細緻地講述人面對生離死別時的傷痛。[93]〈纖維〉的靈感來自小寒家中的棉被。她說自己的老公睡覺時喜歡踢被,結果每天早上地板都會鋪滿一層細細的白色纖維,令她一邊擦地一邊生氣。後來想想,如果地板沒有這些纖維,那就可能意味著另一半離開了,結果她一邊擦地一邊哭了起來。小寒透露:「林憶蓮錄完這首歌之後跟我說,歌曲好令人心碎。」[94]雖然題材如此,林憶蓮仍然希望她的歌聲能提供一股溫暖與平和的能量,給予聽者同理與撫慰。曾經為〈寂寞擁擠〉拍攝MV的黃中平導演再次跟林憶蓮合作,在〈纖維〉的MV裏,抽象地以畫面訴說這種既恬淡又厚重的情感。

2019年,林憶蓮及專輯《0》獲得台灣第30屆金曲獎7項提名,包括年度專輯獎最佳國語專輯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年度歌曲獎(〈沙文〉)、最佳作詞人獎(小寒/〈纖維〉)、最佳編曲人獎(常石磊/〈魅惑〉)及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95]最終獲得「最佳國語女歌手獎」與「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2項獎項。評審團主席陳珊妮表示,林憶蓮帶來非常細緻動人的音樂美學,因此能以壓倒性的票數在第一輪投票中就奪取最佳國語女歌手獎。[96]

而後幾年林憶蓮定居英國,絕少公開露面。

2023年底-至今:再次回歸

旅居英國與日本三年的林憶蓮,無預警在2023年12月8日重新啟動各社群媒體帳號[97],同時正式宣布與環球音樂合作推出睽違五年的《0》專輯CD版本,隨後也在社群分享《0》專輯裏歌曲的Demo

2024年4月8日,林憶蓮上線新歌〈是你治癒了我的孤單〉,這首歌是《不完全自救手冊》系列計劃的第一首上線歌曲,林憶蓮合作音樂人鄭楠。鄭楠在新歌中擔任詞、曲、製作人及編曲,林憶蓮參與作詞,歌曲表達「鼓勵大家勇敢去愛」。

同年12月24日,林憶蓮宣布於明年舉行《林憶蓮迴響 Resonance 2025 巡迴演唱會》,以慶祝入行40周年。

音樂作品

錄音室專輯

實況專輯

其他歌曲

音樂及對話專輯

  • 《An ELLE Conversation. when sylvia met sandy》(1993年)[98][註 21]
  • 《星夜醉語戀歌集 Karaoke LD/MTV》及《星夜醉語戀歌集 紀念CD》(1993年)[註 22]

電影、電視劇、廣告主題曲及插曲一覽表

更多資訊 年份, 歌曲 ...

派台歌曲成績

更多資訊 派台歌曲成績, 1985年 ...
更多資訊 各台冠軍歌總數 ...

(*)表示仍在榜上

(1)表示兩星期冠軍

演出作品

個人演唱會

更多資訊 場次, 日期 ...
1991-1992 憶蓮意亂情迷 巡迴演唱會(28場)
更多資訊 場次, 日期 ...
1993 林憶蓮天地野花 巡迴演唱會(19場)
更多資訊 場次, 日期 ...
1996 Love Sandy 1996 亞洲巡迴演唱會(10場)
更多資訊 場次, 日期 ...
2000 拉闊壓軸音樂會(1場)
更多資訊 場次, 日期 ...
2002-2004 憶蓮演唱會 世界巡迴演唱會(12場)
更多資訊 場次, 日期 ...
2004 港樂 X 林憶蓮 X 倫永亮 Live(7場)
更多資訊 場次, 日期 ...
2005-2007 夜色無邊 世界巡迴演唱會(13場)
更多資訊 場次, 日期 ...
2007-2010 憶蓮 Live 世界巡迴演唱會(30場)
更多資訊 場次, 日期 ...
2011-2013 Sandy Lam MMXI 世界巡迴演唱會(32場)
更多資訊 場次, 日期 ...
2016-2018 Pranava 造樂者 世界巡迴演唱會(32場)
更多資訊 場次, 日期 ...

紀念音樂會

更多資訊 年份, 音樂會 ...

商業二台《創作人音樂會》

更多資訊 年份, 表演 ...

商業電台《除夕龍鳳配‧亂點鴛鴦譜》

更多資訊 年份, 表演 ...

電視音樂特輯

更多資訊 首播, 音樂特輯 ...

電視劇

更多資訊 首播, 劇名 ...

電影

更多資訊 首播, 劇名 ...

廣播劇

更多資訊 首播, 電台 ...

紀錄片

更多資訊 首播, 節目 ...

教育節目

更多資訊 首播, 節目 ...

訪談節目

更多資訊 首播, 節目 ...

綜藝節目

跨媒體藝術作品

2011年,香港《時尚芭莎》雜誌(Harper's Bazaar)邀請林憶蓮及五位來自不同界別的香港藝術家(余家安、Virgile Simon Bertrand、李志超、杜子卿、陳志毅)組成六人的藝術家團隊「Canto 6」,創作出圍繞六個主題的跨媒體藝術作品,並於7月7-17日在香港九龍塘又一城商場展出作品。

在這次活動中,Canto 一詞語帶雙關。在義大利語裏,Canto 的意思是「歌唱」;在英語則可以解作「廣東」。例如,香港流行音樂(廣東歌、粵語歌)就叫做「cantopop」。Canto 6 的創作靈感源自《The World in Six Songs》一書,書中提到世界上的音樂可以劃分為六大主題: Friendship、Joy、Comfort、Knowledge、Religion、Love(友誼、歡欣、安慰、知識、宗教、愛情)。Canto 6 也根據這六個主題創作出當代視覺藝術作品。[144]

林憶蓮同時兼任藝術家和所有作品的模特兒。在「KNOWLEDGE. SANDY」中,憶蓮以藝妓及日本能劇的演出為藍本,借鏡其獨特的肢體語言,優雅地穿上和脫下13層衣服,表現出世的感覺。[145]此外,憶蓮她挑戰了體能極限,穿著禮服,繫上六磅重的鉛,直落很深的泳池底徒手潛水,讓攝影師為她拍攝相片及影片。[146]藝術展除了展出《時尚芭莎》雜誌的照片外,還有雕塑及短片,其中一部短片是林憶蓮創作的影音作品〈Love-Damaged〉。[147]

書籍作品

更多資訊 書名, 發行日 ...

公益活動

作為公眾人物,林憶蓮向來熱心公益,致力呼籲人關注環保、領養動物、乳癌防治、婚姻平權、救助兒童和保護弱勢社群等社會議題。

1992年6月,林憶蓮與香港世界展望會前往中國大陸廣西貧困地區白褲瑤,作為期五天的探訪,親身體驗落後地區人民的苦況,並首次作曲,與倫永亮合力譜寫展望會《共創明天》重建家園計劃的主題曲〈不捨不棄〉。1993年3月,隨香港世界展望會前往孟加拉,為《饑饉三十》作四天親善探訪。2001年,身爲中華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義工的林憶蓮,透過基金會領養了其他國家需要資助的兒童,甚至親自到過印度及斯里蘭卡去探視自己認養的小孩。12月,為患愛滋病兒童籌款灌錄的英文歌〈Get Here〉。12月14日,林憶蓮在台北南港101義演「emome333原來…林憶蓮音樂會」,捐款撥給家扶基金會。[148][149]

2002年11月,林憶蓮擔任中國大陸麥當勞和中華慈善總會世界兒童日探訪嘉賓,前往廣西橫縣地區向小學生派發《新華字典》,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她又與陶喆合唱麥當勞世界兒童日慈善主題曲〈他們都是我們的孩子〉。[150]2006年11月20日,以兒童日大使身份擔任《麥當勞世界兒童日2006音樂會》表演嘉賓。2008年3月,宣佈支持「監護者早期教育中心」建立新校舍,為學習遲緩小朋友提供早期教育及訓練,聯同Kiehl's 籌募經費,4月推出首批有親筆簽名的《憶蓮Live 07》DVD 作義賣。

2008年5月,林憶蓮通過江蘇省紅十字會捐出10萬元賑濟四川汶川大地震災民,並在出席賑災慈善拍賣晚宴上拍賣演出服裝及40張南京演唱會簽名門票。6月1日,憶蓮參與香港舉行的《演藝界512關愛行動》,繼續為四川災民籌款。7月,她赴東京參與《Heart Aid 四川》活動。其後,更拿出兩幅親自繪畫的油畫,在網上拍賣籌款。

2009年4月,林憶蓮出席香港「地球之友全港最艱辛植樹活動 綠野先鋒2009」,宣揚環保及愛護大自然訊息。[151][152]9月,她以「救助兒童會」愛心大使的身份,遠赴雲南會見曾被拐賣當性工作者的孩子,也接觸到身體殘障及物資貧乏的兒童。[153]10月,林憶蓮昨日出席世界自然基金會減碳.塑未來」比賽的啟動儀式,分享「低碳」生活心得。[154]12月,她參加了救助兒童會的「織善冷帽」慈善義賣活動,藉此喚醒市民對兒童權利的關注,以及幫助開發中國家的嬰兒。[155]11月20日,擔任《麥當勞世界兒童日2010音樂會》表演嘉賓。

2011年3月,林憶蓮以救助兒童會宣傳大使身份呼籲人支持日本大地震的受影響的兒童。[156]4月,為《國家地理頻道》拍攝保護環境訊息片段,藉以喚醒市民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157]

2012年2月,林憶蓮 10月,首次出席雅詩蘭黛公司發起的乳癌防治宣導活動。[158]2013年,林憶蓮聯同多位國際名人藝人,包括日本天后濱崎步、時裝設計師何志恩、梁漢文及太太林文慧、新加坡歌手陳潔儀以及名模 Cara G.Rosemary姚書軼陳嘉容等,參與雅詩蘭黛公司發起的全球「關注乳癌運動」,一同拍攝了多款寫真,藉此宣揚「團結力量、戰勝乳癌」的訊息。[159][160]

2014年,她跟張惠妹蔡健雅那英無酬演出,先後在台北和香港兩地舉辦 Project WAO 慈善音樂會,呼籲人關注受家暴性侵犯傷害的婦女,捐款撥給台灣都市人基金會和香港護苗基金[161][162]7月,她擔任「大自然保護協會」的智然先鋒,拍攝短片鼓勵人支持協會的保育工作。[163]林憶蓮也曾多次帶同自己領養的愛犬 Dizzy 參與救狗之家(Hong Kong Dog Rescue)發起的活動,鼓勵人領養狗隻。[164][165]2014年10月,林憶蓮親身參與「護苗教育巡迴車」的課程,與小朋友一同透過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學習保護自己免受性侵犯。[166]

2015年4月19日,林憶蓮以神秘天后的身份參與全球首個由視障人士策劃並於完全黑暗環境下舉行的《暗中作樂 2015 Concert in the Dark》演唱會,期間跟倫永亮演出了三首歌曲[167],演出的收益撥捐「對話體驗」(香港)基金會。

2016年,林憶蓮以愛心大使身分,自費飛到台灣,出席「讓愛滋長、伴我飛翔」關懷愛滋公益園遊會,以行動力挺,用愛與影響力,感染更多朋友關懷愛滋這個議題。除了宣導愛滋的正確觀念之外,林憶蓮透過與愛滋感染朋友的互動,以行動破除大眾對愛滋的偏見。[168]其後,林憶蓮先後在台灣舉行的 Pranava 造樂者演唱會和「愛最大」婚姻平權公益演唱會裏,為婚姻平權送上祝福。[169][170]2017年5月,林憶蓮跟華語樂壇八位女歌手張惠妹、那英、蔡健雅、蔡依林A-Lin楊丞琳蕭亞軒小S,共同為「國際不再恐同日」重新發表歌曲〈We Are One〉。[171][註 23]

2018年9月,她跟蕭芳芳再度合作,聯同影后劉嘉玲毛舜筠惠英紅,歌后張惠妹鄭秀文容祖兒參與 Harper's BAZAAR ICONS Exhibition,為護苗基金籌款。[172][173]

私人生活

親情

林憶蓮父親林德華是職業二胡樂手,曾受聘於香港中樂團;母親李佩華[174]是金鳳越劇團(由長城電影公司坤角女小生向群開設)的首屆越劇訓練班學員,曾在大會堂演出的《碧玉簪》中飾演春香。受母親影響,林憶蓮也略懂越劇,並曾於1991年的《歡樂滿東華》中表演過越劇〈黛玉葬花〉。《野花》專輯裏〈再生戀〉一曲開首的上海話唸白正是來自〈黛玉葬花〉。

林憶蓮是家中長女,有兩個弟弟。幼弟林泳頤 Wayne Lam 曾任滾石唱片製作助理,名字出現於林憶蓮1996年的專輯《感覺完美》、《I Swear 愛是唯一》、《夜太黑》、EPLove Returns》,以及現場錄音專輯《記得憶蓮盛放》中。[註 24]

2001年初專輯《2001蓮》宣傳期間,身在台灣的林憶蓮獲悉定居上海的母親患癌,她為了照顧母親,就停下宣傳工作飛到上海。其後,她和丈夫、女兒一家三口移居中國大陸,在上海住了一年半[176],2001年12月推出的《原來…》碟內文案透露悼念亡母。

另外,她是香港資深男演員胡楓契女[177];她稱劉美君為姐姐[178],與張學友亦一直以兄妹相稱。

感情

林憶蓮至今有過四段公開的戀情,對象全是她的工作夥伴。第一段是她十多歲在商業電台認識的 DJ 同事陳輝虹,但這段早戀很快就告終。其後她有兩位未經證實的緋聞男友,一位是她在商台時的監製李進,另一位是 CBS Sony 公司的唱片監製馮鏡輝。1987年,她首次跟形象指導及排舞老師許願合作,其後公開戀情,許願擔任其唱片監製及形象設計,曾合組製作公司星工廠,1991年宣布分手。[179]

1992年,她與台灣音樂人李宗盛合作,其後便傳出兩人相戀,但這段感情處理得十分低調。1998年1月20日,她和李宗盛在台灣舉行記者會,正式宣布婚訊,並證實已經懷孕的消息,兩人2月22日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婚禮,同年5月17日下午一時零一分,林憶蓮在台灣剖腹生女,取名李喜兒。婚姻期間,他們一家曾在溫哥華台北上海新加坡北京居住,數次傳出婚變。2004年7月12日,李宗盛在聲明中以他寫的〈領悟〉歌詞「我們的愛若是錯誤,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為他和林憶蓮的6年婚姻做註解。林憶蓮也託經紀公司發出題名為「7.10怪風」的聲明,其中引用了〈微涼〉原曲〈And So It Goes〉的歌詞「And when it goes, it goes」,表達她的心情﹕「沒有想過要為自己的婚姻狀況寫聲明,的確有一陣莫名的荒謬感… 做了一些準備,迎接各自的未來…就讓生命多添一種顏色吧。」[180]

2004年離婚後,林憶蓮決定帶女兒回港居住。聖誕節期間,她與舊男友、任職EMI亞太區新媒體副總裁的陳輝虹重拾情緣。2006年8月,陳輝虹向傳媒承認與林憶蓮再次分手。

2011年,週刊報道林憶蓮與鼓手恭碩良傳出戀情。2013年6月10日,林憶蓮在 Facebook 首度承認與恭碩良相戀。[181]2019年5月,林憶蓮被傳媒拍到與前夫李宗盛帶同女兒在台北聚餐,證實二人離婚多年仍保持友好關係。[182]2020年2月6日,林憶蓮在社交網站證實她跟恭碩良在2019年1月已經分手。[183][184]

主要獎項

註腳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