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皇太極

中国清朝开国皇帝、后金第二位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皇太極
Remove ads

皇太極滿語ᡥᠣᠩ
ᡨ᠋ᠠᡳ᠌ᠵᡳ
轉寫Hong Taiji,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愛新覺羅氏,是後金的第二位(1626年10月20日-1636年5月14日在位)及清朝開國皇帝(1636年5月15日-1643年9月21日在位),即清太宗。即位初年號天聰」,1636年改後金為大清時,年號改為「崇德[註 2]

快速預覽 皇太極, 清朝第1位皇帝[註 1] ...
Remove ads
快速預覽 漢語名稱, 正體字 ...

皇太極早年譯名不定,或作「琿台吉」「黃台吉[2]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3]等,乾隆年間改用皇太極並沿用至今。他是後金建立者努爾哈赤(尊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爾哈赤逝世後繼承汗位,年號天聰,當時後金的實際統治區域為現中國東北大部及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在位期間,後金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因持續對明朝發動戰爭,因此大力發展生產,主導改革,提拔和招攬人才,招降明朝文武百官,重用漢臣(如范文程等),仿效漢制,提升漢人地位,緩解滿矛盾,設立文館及內三院,是為清朝內閣前身,改女真族名為滿洲,定滿語為國語。廢除天命汗時期苛政及弊政,完善八旗制度,上述是為天聰新政,另外在位期間持續增強兵力,軍力大大提升,並多次率領清兵入塞,突破明軍大部分防線,但始終沒法完全徹底地突破明軍防線,又以反間計使明朝崇禎帝殺大將袁崇煥,並多次出兵討伐蒙古朝鮮,徹底解除明廷後援,使他們歸順自己(但朝鮮仍然與明朝暗中來往),上述政策使清朝由一個地方的政權變成一個足以與明朝爭奪中原統治權的大國,這些行動和措施為後來清朝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皇太極死後一年,清朝入主中原,開始對中原地區實行268年的統治。

皇太極除了入侵明朝之外也不斷地向外發展實力。1635年後金征服察哈爾擊敗蒙古大汗林丹汗,1636年獲林丹汗之子額哲所獻一枚「制誥之寶」的玉璽;同年漠南蒙古部落臣服,他在瀋陽被奉為「博格達徹辰汗[註 3]之尊號,改國號為「大清」,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帝制王朝——清朝

1643年,皇太極逝世。其弟多爾袞與長子豪格爭奪皇位,最終由第九子福臨(順治帝)繼位,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攝政。廟號太宗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統稱太宗文皇帝滿語ᡨᠠᡳᡯ᠊ᡠ᠊ᠩ
ᡤᡝᠩᡤᡳᠶᡝᠨ
ᡧᡠ
ᡥᡡᠸᠠᠩᡩᡳ
穆麟德轉寫taidzung genggiyen šu hūwangdi),葬於盛京三陵中的昭陵

Remove ads

本名爭議

皇太極也以洪太極黃台吉[2]等名字在明末清初的文獻中出現。一些現代學者認為皇太極並非其真實名字,而僅僅是其稱號,來源於蒙古貴族的稱號「渾台吉[7][註 4]。原本是頭銜,後來變成蒙古貴族常見的名字。《舊滿洲檔》稱呼其為Hong Taiji[9]

而皇太極的本名眾說紛紜。俄羅斯漢學家G.V.戈爾斯基認為「皇太極」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10]

明代陳仁錫的《山海紀聞》裡,皇太極以「喝竿」的名字出現[11];而在《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中,皇太極以「黑還勃烈[註 5]的名字登場[12][註 6]。即「可汗貝勒」之音轉,"汗王"之意[14]

人物生平

早年

Thumb
清太宗常服袍褂像

皇太極於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十月廿五申時出生,是努爾哈赤第八子。母親孟古哲哲是父親努爾哈赤的眾福晉一夫多妻多妾制下的妻子)之一,亦是葉赫貝勒納林布祿的妹妹。1603年秋,孟古哲哲生病,想要見她娘家母親一面,努爾哈赤派人去通知這事情,納林布祿沒有同意,九月孟古哲哲去世,皇太極時年12歲。努爾哈赤曾稱皇太極為「為父我之愛妻所生之唯一之後嗣」,故不勝愛憫[15]。皇太極當了汗王後,尊奉孟古哲哲為孝慈高皇后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他的一位福晉烏拉那拉氏生下了他的第一個孩子——長子豪格天命元年(1616年),後金建國。皇太極亦積極參予政事,成為旗主,受封貝勒,是為四大貝勒之一。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攻而未克,皇太極親臨戰場,目睹了八旗軍最慘痛的一敗。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病死。皇太極隨即繼承汗位。

繼位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廢掉太子褚英後,不再立太子,而是以四大貝勒代之,據記載四大貝勒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據《太宗文皇帝實錄》記載:岳託、薩哈廉,告曰:「國不可一日無君,宜早定大計,四大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努爾哈赤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16]

中國學界對其繼位有兩種主流說法,一是,按努爾哈赤的遺願,由八旗旗主(八固山)等人在八月十二日會議上共同擁立,成為新汗王。當時,其侄子岳托薩哈廉在努爾哈赤逝世後,連夜會動員父親代善在會上舉薦。於是在八月十二日,八旗旗主大貝勒和諸貝勒共計15人[註 7]參與的會議上,四大貝勒之一皇太極順利地被推薦立為新君。

二是,根據朝鮮人李肯翊燃藜室記述》在個人記載提到,努爾哈赤曾想傳位於皇太極之弟多爾袞。因多爾袞年幼,代善「以為嫌迫」而擁立皇太極繼位。即後來,多爾袞攝政時所稱,皇太極之位「原係奪立」[註 8][17]。又指多爾袞之母、大福晉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一事,系諸貝勒為奪位所逼[17]

同時因史料缺乏,學界將後金社會的一夫多妻多妾制等同於漢族社會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兩者差異被混淆[19]。由於母親孟古哲哲被誤歸為妾室,他亦被誤認為庶子,指其繼位是在嫡長子繼承制下的以庶嗣統,以庶奪嫡[20][21]

Remove ads

稱汗與新政

皇太極繼承大汗位置後與其他三位親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稱為四大貝勒時期。大貝勒禮親王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統稱為「四大貝勒」。

1627年,皇太極親率大軍發起寧錦之戰,再次大敗。他決定繞過關寧錦防線在明朝北方開闢第二戰線。自1629年起多次入塞伐明。在第一次伐明中,他誘使崇禎帝處死袁崇煥,又仿製紅衣(夷)大砲,並建立現代化砲兵部隊——重軍[來源請求]。皇太極在世時期,將都城瀋陽改名「盛京」。

建立大清

Thumb
皇太極1640年對支持明朝的蒙古封建主發出的詔書

明崇禎八年(1635年),皇太極出兵征服察哈爾打敗林丹汗,令其遁逃至大草灘(今甘肅境),四月二十八日(6月12日)林丹汗的繼任者額爾克孔果爾與母親蘇泰太后獻出一枚「制誥之寶」的玉璽向其投降,蘇泰太后成為鄭親王濟爾哈朗嫡福晉大蒙古國正式滅亡[22]崇德元年四月十一乙酉日(1636年5月15日),皇太極在他的根據地瀋陽召開王侯會議(忽里勒台),漠南蒙古各部向後金臣服,為其上尊號「博格多·徹辰·可汗」,還將新帝國命名為「大清固倫」即「大清國」。

日本學者認為這樣正式宣告其為蒙古政權的繼承者,亦被認為是象徵蒙古政權將其原有在內亞和中華全境的統治者名號,轉交給新興的滿洲固倫繼承;[23]然而根據當時漠北蒙古與清朝的敵對行動,特別是1640年外喀爾喀四衛拉特會盟聯合應對滿清的情形來看,此說法沒有什麼可靠的依據,同時清太宗在文告中也沒有提到過其繼承了蒙古汗統,明境的漢人也沒有因為其稱帝而主動歸順,清廷也如後金時代一樣,繼續奉行實力為原則的外交手段,通過軍事征服和利誘擴大新興的清帝國。[24]

Thumb
明末愛新國發跡圖示

崇德二年(1637年),皇太極率軍親自征討拒絕向其稱臣的朝鮮王國,迫使朝鮮向其臣服;從此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屬。此後,朝鮮的親明派勢力被剷除,大清開始專心進攻明朝。

崇德六年即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皇太極帶病急援松錦之戰,史載「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椀」,馬不停蹄,晝夜兼行五百餘里。在松山大敗明軍,生俘洪承疇,並且令其投降,嚴重打擊明軍的士氣。《清太宗實錄》記載:「是役也,計斬殺敵眾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駱駝六十六、甲冑九千三百四十六副。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棄馬匹、甲冑以數萬計。海中浮屍漂蕩,多如雁鶩。」此役為後來清朝滅明征服天下立下基礎。《清史稿·太宗本紀》評價:「允文允武,內修政事,外勤討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

Remove ads

逝世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晚間十點皇太極崩逝於瀋陽故宮清寧宮東暖閣內,享年52歲。安葬於瀋陽清昭陵(今瀋陽市北陵公園北)。由於死前未立繼承人,其弟睿親王多爾袞與長子豪格爭位不下,彼此陳兵示威。最終多爾袞獨排眾議,擁立莊妃的六歲兒子福臨,是為清世祖,改元順治

後來順治帝諡皇太極為文皇帝,廟號太宗,統稱太宗文皇帝滿語ᡨᠠᡳᡯᡠᠩ
ᡤᡝᠩᡤᡳᠶᡝᠨ
ᡧᡠ
ᡥᡡᠸᠠᠩᡩᡳ
穆麟德轉寫taidzung genggiyen šu hūwangdi)。

皇太極在一方面重用投奔後金的漢族官員為自己的智囊團;而在另一方面,皇太極多次強調國語騎射,是防止滿洲人受到「服漢人衣冠,盡忘本國語言」薰染(《清太宗實錄》卷三四 崇德二年四月丁酉),危及滿洲民族政權的長遠存在;為此,皇太極反覆告戒滿洲貴族,應恪守滿洲衣冠和善於騎射的風俗習慣云云,還多次下「上諭」強調這一點。也正因如此,皇太極對於滿洲貴族進取中原持保留觀望態度,並非一貫以取代明朝入主中原為目標。

Remove ads

家族

更多資訊 皇太極家族 ...
Remove ads

后妃

後金時,滿洲貴族實行一夫多妻多妾,諸妻皆稱福晉。努爾哈赤時代,福晉中有稱大福晉者,福晉之下,是ajige fujin(小福晉)、buya sargan(又譯為小妻)、gucihi(地位接近於婢妾)。 皇太極初登汗位時,有中宮福晉、東宮福晉和西宮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七月,皇太極稱帝後,冊立五宮福晉[26]
時稱謂,皇太極妻妾大致可分為福晉、小福晉、格格三類。有史可查者十五位妻妾中,小福晉、格格身份六人,而昭陵妃園寢中至少安葬有八位身份不詳的格格。

更多資訊 姓名, 皇太極時稱謂 ...

子女

皇太極生有11子14女。改嫁於他的林丹汗遺孀康惠淑妃和懿靖大貴妃又各撫養一位蒙古女,或認為是林丹汗之女。

更多資訊 排序, 姓名 ...
Remove ads

更多資訊 排序, 姓名 ...

影視形象

更多資訊 演員, 作品 ...

注釋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