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瀋陽市

中國遼寧省省會; 清朝陪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阳市map
Remove ads

41°47′44″N 123°26′53″E

快速預覽 瀋陽市 瀋, 國家 ...
快速預覽 漢語名稱, 正體字 ...

瀋陽市,簡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東北亞國際化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9][10]。瀋陽位於遼河平原南緣,南連遼東半島,位處環渤海經濟圈之內,是環渤海地區連接朝鮮半島的重要樞紐,也是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交通、文化、商貿中心[11][12]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機關駐地[13]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瀋陽經濟區核心城市。市人民政府駐渾南區沈中大街206號

瀋陽市現轄十區一市兩縣,總面積1.286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495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常住人口914.7萬人,按城鎮人口計算,是遼寧省人口最多的副省級城市和最大城市[14][15]。聯合國的2016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瀋陽市教育指數得分達到了中國大陸最高分,是唯一超過0.8分的城市。瀋陽市的人類發展指數在全國排名第四位。

瀋陽擁有2300年以上的建城史,是滿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也是東北地區首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瀋陽經四朝增築,逐漸發展為東北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16]。1625年,後金努爾哈赤遷都於瀋陽,瀋陽得到大規模擴建,並被更名為盛京[17]明清戰爭後,瀋陽被設為清朝的陪都民國時期,瀋陽的城市建設規模曾位居亞洲前列,並發展為當時中國重要的重工業中心。1949年以後,瀋陽轉型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Remove ads

名稱

來源

根據《陪都紀略》及《全遼志》的記載,瀋陽這一名稱的來源與其地理位置有關。城市位於瀋水(即渾河)之北,依據古代「水北為陽」的命名習慣,因此得名「瀋陽」,意為「瀋水之陽」[18]

變遷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位時,興建瀋州城,瀋州即是瀋陽作為一個城市的最早的名稱。元朝中期,在瀋州和遼陽管轄區域內組建瀋陽路[19]。1634年,後金皇太極將瀋陽賜名天眷盛京,簡稱盛京滿語ᠮᡠᡴᡩᡝᠨ轉寫mukden)。1657年,清世祖順治帝仿效順天府的命名和建制,在盛京城內設奉天府,主管旗人以外的民務[20]。1907年,清廷將東三省改為行省,盛京則不再是官方的城市名,民間將奉天作為城市名稱,即奉天市[19]

1929年2月5日,奉系軍閥張學良改奉天市為瀋陽市[19]。1932年滿洲國政權又將城市名再改還為奉天市。抗日戰爭結束後,滿洲國政權滅亡,國民政府又將城市名稱改回瀋陽。1948年11月2日中共占領瀋陽,1953年瀋陽改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改遼寧省轄市,1993年原鐵嶺市的法庫縣,康平縣劃歸瀋陽市管轄,新民撤縣設市。1994年瀋陽升為「副省級城市」,2002年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併入鐵西區,2006年瀋北新區成立。2014年經國務院批准,瀋陽市東陵區更名為渾南區。[21]

西文名稱

清末民初,瀋陽在西方文獻和通訊中被賦予了多個英文名稱,包括Feng-tien」[註 1]、「Fong-tien」[註 1]、「Moukden」[註 2]或「Mukden」[註 2]等。其中,「Mukden」成為了最常用和被廣泛接受的英文名稱,同時也是瀋陽的郵政式拼音寫法。這一名稱在歷史文獻和官方文件中頻繁出現[20]九一八事變(Mukden Incident)、瀋陽故宮(Mukden Palace)、盛京醫科大學(Mukden Medical College)均以「Mukden」作為西文譯名[19]

歷史

史前

瀋陽地處遼河平原中部,南臨渾河,地勢平坦,水源豐富,是人類生活理想的棲居地。現今考古發現的新樂遺址證明其境內最早的人類活動可追溯至11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22]

春秋戰國至元代

商至戰國中晚期,瀋陽地區孕育和成長起了多支青銅文化,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鄭家窪子青銅短劍文化類型。春秋時期,瀋陽為燕國的轄地,隸屬於遼東郡[23],其原住民東胡肅慎等少數民族[24][25],東胡曾在戰國時期多次南下侵入燕國。公元前302年(燕昭王十二年)燕國將軍秦開奉命率軍驅逐東胡,度過遼水進攻箕子朝鮮北部,開拓了大片北方領土。秦開又修築了起於河北北部、止於遼東東部的長城,以守護北方領土,在此建立了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以治理這一地區[26]。瀋陽當時屬於遼東郡統轄下的候城,這是瀋陽建制的最早記載[27]

東漢時期,瀋陽地區南部繼續隸屬於遼東郡,而北部則隸屬於玄菟郡[25][28]玄菟城後來相繼被鮮卑人,高句麗人等少數民族占領。三國時期,該地區為幽州所轄,從西晉開始,遼河東西兩邊分別為玄菟郡、昌黎郡轄境,自北燕起,經南北朝至隋,遼河以東為高句麗所據[25]。隋朝時期,以遼河為界,分設燕郡和遼東郡。在唐朝時期,瀋陽被稱為瀋州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後,隸安東都護府[29]

初設三河縣,後改稱樂郊縣。瀋州城在遼代已具有一定的城市雛形與規模[30]元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元政府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安撫高麗的軍民,將瀋州和遼陽的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合併,建立了「瀋陽等路安撫高麗軍民總管府」。儘管兩府合併,但初期依然設在「遼陽故城」,後來遷移至現今的瀋陽位置[31]

Remove ads

明清

1386年,明朝瀋陽路改設為瀋陽衛[32],隸屬於遼東都司。1388年,閔忠就任瀋陽中衛城指揮使[32],並上書朝廷得以於1389年改建瀋陽城防[23]。改建後的瀋陽城牆在元代瀋陽路範圍上,將原有夯土城牆改為磚石城牆[32],四面城牆各闢一門,東西向南北向兩條大街在城中央交叉構成十字結構;引渾河水作兩道護城河,內城周圍九里三十步,外城十一里三十步[33];提升了瀋陽衛的軍事能力[23]

Thumb
盛京城外攘門,於1951年拆除
Thumb
日本人在1882年繪製的盛京城內外圖[34]

1621年,瀋陽城被後金攻占。1625年,努爾哈赤定都瀋陽,但未對瀋陽做大規模的修建,僅加固城垣、修築汗宮、王府等[35]。1627年自1631年間,皇太極在瀋陽大興土木[35],建太廟、宮殿、學宮、閱武場,設內閣六部、都察院理藩院等衙門[33]。城防方面,擴建瀋陽城內城至周圍九里三百三十二步,增建明樓八座角樓四座[33]盛京城門擴至八門,將瀋陽由原有的「十字」變為「井字」結構[32],使宮殿處瀋陽城中心位置[36]。此次擴建使瀋陽的城防、祭祀、通商功能得到提升,「京闕之規模大備」[33]。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改瀋陽為盛京,並於1636年在瀋陽稱帝[35]

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城後,改盛京為陪都盛京城內保留有與中央國家機構相類的五部衙門[35]。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瀋陽設奉天府。1671年,康熙帝首次東巡,開清帝巡幸盛京祭祖謁陵之先河[37]。1743年,乾隆帝繼位後首巡盛京,後於1783年開設三陵總理事務衙門,負責東巡祭祖事宜[38]。後又有嘉慶帝道光帝在內的四代清朝帝王共十次巡幸盛京[37]。清朝中期,大批漢人入關耕種,奉天府人口由1753年的22萬增長到1840年的221萬人[39]。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軍乘機占領瀋陽。1905年,盛京將軍趙爾巽上奏請廷獲准後,成立瀋陽市第一座銀行奉天官銀號[40]。同年,日俄戰爭俄軍戰敗,退出瀋陽,日本獲得了俄國在南滿鐵路的權利。1910年,奉天諮議局在瀋陽成立,成為奉天省的最高議事機構[41]

Remove ads

中華民國時期

Thumb
清末民初的奉天地圖,可以清晰的看到奉天滿鐵附屬地奉天商埠地盛京方城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之後,辛亥革命爆發,各行省相繼追隨革命,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重用將領張作霖鎮壓革命黨人,不過清朝廷很快滅亡,北洋政府成立,瀋陽名稱幾經更改最終定名為瀋陽縣[42]

1916年袁世凱死後,軍閥分裂,張作霖拿下東三省,瀋陽則成為張作霖為首的奉系軍閥統治中心。1923年,北洋政府奉系軍閥正式設立的奉天市政公所曾有翼任首任奉天市市長。當時,十餘種各式中外報刊為日、英、法等利益集團宣傳。瀋陽當時的城市建設規模已位居亞洲前列,日本輿論界當時廣泛感嘆東京的城市建設遜於瀋陽,並稱之為「新滿蒙現象」。當年郭沫若在瀋陽車站下車,繁華的街道和滿街的日文店使他以為自己到了日本[43]。1928年6月4日,張作霖日本關東軍策劃下於瀋陽皇姑屯被炸身亡,史稱「皇姑屯事件[44]。同年,張作霖長子張學良繼承其父權力並在瀋陽宣布東北易幟,接受並服從南京國民政府的領導,使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中國的統一,而北洋政府也結束運作[45]。1929年,奉天市改名為瀋陽市。1931年9月18日,日本自行炸毀一段南滿鐵路並嫁禍於東北軍,史稱「柳條湖事件[46]。同日,日本以此為藉口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司令張學良下令「不作抵抗」,瀋陽市及全東北旋即被日本關東軍占領,瀋陽市更名為奉天市[47]:12

滿洲國時期

1932年2月,關東軍控制東北後,奉天市曾被列為滿洲國首都的候選城市。但因瀋陽市奉系軍閥勢力盤根錯節且又為清朝陪都,不利於滿洲國統治的穩定和國家地位的確立,滿洲國遂定都長春[48]。1932年3月1日,滿洲國成立,之後瀋陽市名稱改為奉天市,並成立奉天市公署[49]

1932年11月,奉天市公署成立都市計劃委員會,實施「大奉天都邑計劃」,規劃並建設公路與廣場。滿洲國政府當時將瀋陽以日本大阪為原型,在鐵西區等地進行大規模的工業規劃建設[50][49]。1937年12月1日,奉天滿鐵附屬地移交奉天市公署,納入奉天市行政區域[47]:21

1942年,日軍設立奉天俘虜收容所以收押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紐西蘭、新加坡等盟軍戰俘。滿洲國時期,瀋陽教育、科技及工業得到快速發展,大量工業裝備從日本運往瀋陽[51]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1945年8月蘇聯紅軍進攻滿洲,隨後中國的抗日戰爭結束,復名為瀋陽市日本投降後,瀋陽治安混亂,工廠停工,商店停業,市民生活陷入困境。實業家陳楚材連同各界賢達成立瀋陽市人民維持地方治安委員會以維持社會秩序。同年9月初,中共冀熱遼軍區第16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凱奉命率部最先挺進東北,進入瀋陽[52]。山東等地的八路軍主力部隊組織十萬幹部搶占東北戰略要地,進駐瀋陽。蘇軍根據與國民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一方面要求中共將東北行政權和中長鐵路沿線大城市移交國民政府,一方面也非公開支援中共大量重武器。11月25日,應蘇聯紅軍要求,中共中央東北局離開瀋陽,毛澤東在《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中提出「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方針,中共黨政軍機關和部隊從瀋陽撤離[53]

1946年3月12日,蘇軍撤出瀋陽後,國民政府委任董文琦為瀋陽市長,接收市政府和防務。瀋陽市此時人口已近220餘萬人,是東北地區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多條鐵路的總樞紐,工人近20萬,發展為中國最重要的重工業中心[54][55]。5月23日,國府主席蔣中正攜夫人宋美齡北平美齡號專機飛抵瀋陽巡視,此是中華民國北伐以來,國家元首首度蒞臨東北。國民政府接收遼寧後,沒有能夠接收和管理好以瀋陽為核心的工業城市群,導致瀋陽工人大量失業、商號破產、餓殍遍地、民怨沸騰[55]。1947年瀋陽市升為行政院院轄市,為中華民國十二個院轄市之一。1948年1月17日,國民政府在瀋陽成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由衛立煌任總司令,杜聿明任副總司令[56]。1948年8月,由於國共內戰的形勢發生變化,瀋陽守備形勢嚴峻,電力供應緊張,物價暴漲,公共運輸系統陷入癱瘓[57]

1948年9月12日,遼瀋戰役開始。1948年10月29日下午,瀋陽警備總部宣布自晚間五時起戒嚴。次日下午三時許,衛立煌趙家驤國軍將領從東塔機場乘飛機離開瀋陽。11月1日下午1時,解放軍的李紅光支隊突入鐵西區。11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控制瀋陽全境。翌日,瀋陽特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由陳雲擔任主任。1949年5月1日,瀋陽特別市政府改為瀋陽市人民政府[54]

Remove ads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8月,瀋陽市被設為東北大區直屬直轄市,並且是東北大行政區黨政軍機關所在地。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瀋陽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軍工及物資基地,因此也成為美軍的重要的轟炸目標[58]。中央為保護瀋陽的工業基礎,實施「南廠北遷」計劃,將瀋陽大量的工業設施北遷至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59]。韓戰結束後,北遷後的工廠並未遷回瀋陽,給瀋陽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1954年,瀋陽被確立為遼東遼西兩省合併而成的遼寧省的省會[60]。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瀋陽對在中國境內對日本侵略中國戰爭中的在押日本戰犯進行公開審判,是為瀋陽審判[61]。1964年,中共遼寧省委決定設立瀋陽專區[60]。1968年,瀋陽裁撤輝山、祝家屯兩個區。1969年12月26日,遼中縣、新民縣劃歸瀋陽管轄。 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中國區域經濟實施傾斜發展戰略,分別建立東南沿海經濟特區和加速開發廣東上海等省市,瀋陽的基本建設投資明顯下降,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經濟出現困難,導致瀋陽乃至東北地區的經濟普遍開始受到衝擊[62]。此後一段時期,瀋陽的國有企業開始大批破產倒閉,經濟蕭條,有大量勞工失業。1988年,隨著開發規模加大,瀋陽被國務院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區[63]。1990年8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條高速公路瀋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1993年,原隸屬於鐵嶺市法庫縣康平縣正式劃歸瀋陽市管轄,新民則撤縣立市[60]

2006年,瀋陽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成為中國第二座舉辦世園會的城市。2008年,瀋陽市作為北京奧運會的協辦城市協辦了足球項目部分賽事。2010年,由中共遼寧省委原書記的李克強提出的瀋陽經濟區成立,以瀋陽為中心帶動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阜新遼陽鐵嶺周邊八個城市的經濟。2011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覆瀋陽經濟區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也是唯一以「新型工業化」為主題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標誌著瀋陽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在2012年6月26日發布的《瀋陽市城市總體規劃 (2011-2020年)》中,瀋陽市人民政府提出了由遼寧區域中心城市提升為立足渤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國家中心城市十年發展目標[64]。2012年7月至8月,瀋陽發生大規模的「罷市事件」,引起國內外輿論關注[65]。2013年,瀋陽作為主賽區,主辦了全國第十二屆運動會[66]。2015年1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在瀋陽掛牌成立,瀋陽也成為中國巡迴法庭制度首批試點的行政區。2016年,瀋陽市裁撤遼中縣,改設遼中區[67]

地理

瀋陽位於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地理位置東經122°25'-123°48',北緯41°11'~43°2',東西寬115公里,南北長205公里[68],總面積約為12859.89平方公里。東與撫順市相鄰,西與鞍山市台安縣錦州市黑山縣阜新市彰武縣相接,南與本溪市遼陽市相連,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科左後旗鐵嶺市昌圖縣開原市鐵嶺縣接壤[68]

地貌地質

Thumb
瀋陽地處遼河、渾河沖積平原
Thumb
富民橋為渾河在瀋陽境內的18座大橋之一

瀋陽地處遼河、渾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以平原為主,平均海拔約為50米[68]。瀋陽的地貌骨架基本上形成於兩億年前的中生代燕山構造期,地勢由東北向西南緩緩傾斜[69]。東部因與靖宇台拱的凡河凹陷相鄰,故為低山地貌,西部屬平原與燕山台褶帶接壤[70]。瀋陽全市境內最高點為法庫縣廟台山,海拔447.2米。瀋陽最低點位於在遼中縣於家房鎮,海拔高度為5.3米[11]

瀋陽屬華北植物區系、蒙古植物區系的交匯地帶,植物種類豐富,共779種。地表植被有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油松林、油松櫟林、草甸、沼澤植被等,但由於人類活動影響,原生植被已所剩無幾,現已多為次生林和人工林[71]。瀋陽地區土類資源豐富。原生地帶性土壤為棕壤,發育為棕壤、草甸土、水稻土、風沙土、鹼土、鹽土和沼澤土7個土類[72]。此外,瀋陽能源礦產和非金屬礦產豐富,各類可供開發利用的礦產包括沸石等共計25種[73]。瀋陽東南地區有特殊的隕落地質,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古石隕石就位於瀋陽隕石山國家森林公園[74]

水文水系

瀋陽自古以來三川環繞:遼河拱其北,渾河穿其南,蒲河居其中[75]。三河之中,渾河被廣泛認為是瀋陽的「母親河」[76],「渾河晚渡」亦為「盛京八景」之一[75]。19世紀後,隨著瀋陽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瀋陽市開鑿修建南運河、北運河及衛工明渠,形成了環城水系[77]。三條運河總長49.7公里,並稱為「百裏運河」[78]。瀋陽境內最大的湖泊為形成於中生代晚期白堊紀的康平縣臥龍湖,水域面積67平方公里,亦是遼寧省第一大平原淡水湖[79]

瀋陽的水力資源源頭為大夥房水庫。大夥房水庫位於遼河支流渾河中上游,又稱淨月湖,距瀋陽市68千米,建成於1958年,為瀋陽撫順兩市的飲用水的重要水源地。瀋陽水資源稀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且地下水資源開發已達到極限[80]。截止到2013年,瀋陽配水能力為每天170萬噸[81]

氣候與環境

瀋陽氣候屬暖溫帶水分條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顯著,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8.4℃,全年無霜期183天。受季風影響,降水集中,溫差較大,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1月最冷,平均氣溫-11.0℃,7月最熱,平均氣溫24.7℃。極端最高氣溫38.4℃(2018年8月2日),極端最低氣溫-32.9℃(2001年1月15日)。全年降水量在680—530毫米之間,降水分布是由東南向西北遞減。從市內到東陵渾河沿岸為多雨區,新民縣北部為少雨區,雨量多少差150毫米左右。市內自1906年以來,年平均降水量為715.5毫米,多於遼西地區,少於東部山區;年平均降水量同朝陽相比,約多50%,但比丹東少30%。多數年份的降水量比較適宜[82]。瀋陽的空氣污染問題曾經非常嚴重,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瀋陽列為世界第二大污染城市[83]。2000年,瀋陽對鐵西等工業區進行了大規模改造,污染物排放減量明顯。污水方面,2018年底前,城市建成區污水處理率將達到100%。[84]該市被列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85][86]

更多資訊 瀋陽市氣象數據(平均數據自1981年統計至2010年,極端數據自1961年統計至2000年), 月份 ...

政治

政治結構

目前,瀋陽市是遼寧省的省會,副省級城市。瀋陽市的政治體制與中國大陸各級政府基本相同,常設核心政治機構有中國共產黨瀋陽市委員會、瀋陽市人民政府、瀋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瀋陽市委員會等「四套班子」。中共瀋陽市委領導全面工作,其最高職務為市委書記,組織上由中共瀋陽市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現任市委書記為霍步剛。瀋陽市人民政府進行行政管理,市長通過瀋陽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現任市長為呂志成。市人大是最高權力機關,現任常務委員會主任為范繼英。由於瀋陽是遼寧省的省會,遼寧省的各個省級黨、政、軍機關均駐在瀋陽。瀋陽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大戰區之一的北部戰區聯合指揮部駐地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的駐地。[90]

現任領導

更多資訊 機構, 中國共產黨 瀋陽市委員會 ...

歷任市長

從1923年至今的市長名單如下。

更多資訊 姓名, 上任時間 ...

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瀋陽為全國12個中央直轄市之一。1954年6月19日,瀋陽市與遼東省遼西省旅大直轄市、鞍山直轄市、撫順直轄市、本溪直轄市,合併恢復遼寧省至今,並以瀋陽為省會。[95]

瀋陽市現轄10個市轄區、2個,代管1個縣級市。其中,和平區瀋河區大東區皇姑區鐵西區通常被合稱為市內五區。

除正式行政區劃外,瀋陽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管理區[96]

更多資訊 瀋陽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7] ...

經濟

Thumb
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瀋陽在近代以來就已是中國遼寧地區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的經濟中心[69]。北洋時期,奉系軍閥斥資發展實業,使得瀋陽的工業、商業、金融業都獲得了快速發展[6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瀋陽市被確立為以裝備製造業為主的全國重工業基地,著重發展工業,進行了機械工業為主的大規模基本建設。當時,全國工業總投資的六分之一被投入到瀋陽[100]。改革開放後,中國區域經濟實施傾斜發展戰略,分別建立東南沿海經濟特區和加速開發廣東上海等省市,導致國家對瀋陽的基本建設投資比重明顯下降,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經濟出現困難,導致瀋陽的經濟實力疲弱。1986年,瀋陽防爆器械廠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個破產的國有企業,引發國企破產潮[101]

21世紀初,為改變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局面,瀋陽市曾經把希望寄托在旅遊、金融等產業方面,但最終仍確定了「工業立市」的發展方針[102]。2002年,中央政府將瀋陽確立為全國唯一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102]。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上升為國策,以著手解決以瀋陽為中心的遼寧省在發展上遇到的困難。2010年4月6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瀋陽經濟區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目前,以瀋陽為核心的瀋陽經濟區在經濟增長等多項重要經濟指標都高於遼寧乃至北方的平均水平,已發展具有重要支撐和牽動作用的核心區域[103]。近年來,由於產業結構、地方政府、周邊國際形勢等原因,包括瀋陽在內的地區經濟下行嚴重[104]。2024年,瀋陽市GDP為9027.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占4.4%,第二產業占37.5%,第三產業占58.1%[105]

農林牧漁業

早在7200多年新樂時期,瀋陽就已經出現了農耕活動。漢朝以後,瀋陽一直是遼寧地區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69]。直至清末,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經濟作物等在瀋陽相繼得到發展[106]。清末,盛京將軍趙爾巽設立奉天農業試驗場以振興實業[107]。20世紀90年代後期,瀋陽逐步發展都市農業,並已經在設施農業、出口農業、休閒觀光型農業等方面取得成效[108]。目前,瀋陽糧食作物結構以水稻、玉米兩種作物為主,占糧食總產量的98%以上[109]。2022年,瀋陽市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73.8億元,其中,種植業產值306.6億元,林業產值8.2億元,畜牧業產值300.3億元,漁業產值29.6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9億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4.4萬公頃[109]

工業

Thumb
瀋陽飛機工業製造的第五代戰機殲-35
Thumb
中德裝備園寶馬鐵西工廠
Thumb
1963年瀋陽變壓器廠的生產車間

瀋陽擁有以裝備製造業為主體、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工業體系,工業門類共165個,自近代以來就是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素有「東方魯爾」的美譽。瀋陽的近代工業始於1896年創建的奉天機器製造局[110]。1923年7月,奉天市政公所規劃了惠工工業區,成為瀋陽第一個工業區[111]辛亥革命後,瀋陽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日治滿洲資本與民族資本先後建設了軍事工業[112]、汽車工業、造幣工業、機械製造工業、太空飛行器製造工業、鐵道工業、紡織工業、冶煉、化工、食品工業等支柱產業,為瀋陽工業發展打下基礎。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瀋陽大型工業發展已具有相當的規模,發展為重要的工業基地,對整個遼寧及中國具有相當的戰略意義[113]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由於主要工業裝備均被蘇聯作為戰利品拆卸後運回國,瀋陽的工業基本失去了生產能力[1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瀋陽被列為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點城市,工業得到快速發展[100],並以鐵西區為中心,建成中國最重要的機械裝備基地[100]。天安門城樓上的國徽、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第一枚地空導彈,第一台火箭發動機、第一台數控工具機、第一台水下機器人、第一架航母艦載戰鬥機等均產自瀋陽。改革開放後,由於社保體制、經營機制等方面的原因,瀋陽工業發展步入低谷,工業企業競爭逐年下降,工程裝備老化,失業率急速上升,社會治安惡化,並出現嚴重的人才流失情況,成為遼寧現象的代表[115]。2003年,在胡錦濤溫家寶的推動下,國務院成立了東北振興辦公室[116]。同年,瀋陽市確定「工業立市」的發展方針,使之成為城市發展的主基調[117]。自瀋陽經濟區被國務院確立為中國唯一以「新型工業化」為主題的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瀋陽的工業又重新煥發了生機。2015年,國務院批覆建設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成為中國製造2025德國工業4.0高效對接的典範[118]

目前,瀋陽工業主要以汽車及零部件製造、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醫藥化工、食品及農產品深加工、航空鋼鐵有色金屬深加工等行業為主。在航空工業領域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是中國航空工業飛機設計和製造的主要基地之一[119],在裝備製造工業領域,瀋陽工具機集團為世界上銷售額最大的工具機企業[120],而北方重工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國防裝備製造企業[121]。此外,高新技術產業中的東軟集團已經發展為中國最大的軟體外包提供商[122],而在交通工業方面,華晨汽車集團已發展為中小型乘用車生產的重要基地,而寶馬鐵西工廠則是寶馬在世界最大規模的製造基地[109][123]

商業

瀋陽商業興於明末清初[69]。自瀋陽第一家商鋪天合利絲作坊在四平街開辦以來,瀋陽作為清朝的陪都及遼寧地區重鎮,加之地理、交通、漕運上的優勢,發展出糧食加工、燒鍋、油坊、林木採伐與貿易、絲房等產業[124][69]。日俄戰爭爆發後,日本的商戶源源不斷進入瀋陽[124]。清末民初,瀋陽已逐漸發展為遼寧地區最大的鐵路運輸樞紐和物資集散地,商業街區也漸次形成,商業日益繁榮。直隸山東山西吉林等地商業資本接踵而至,以瀋陽為物流中心,採運各地貨物[69]。1918年,在北洋奉系軍閥的指示下,時任奉天省代省長王永江奉天商埠地內開闢南北兩市場。其中,北市場在闢建初期,有大規模的商業資本投入,並很快就發展成為行業門類較為齊全的商業區,是遼寧和全國市井最繁榮的商業區之一[125]。1920年代,瀋陽商業正式發展形成了盛京老城滿鐵附屬地奉天商埠地三大商業區域的結構[126]

目前,瀋陽作為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及商品集散地。在環渤海地區,尤其是遼寧中部地區具有較大的影響,如三好街在IT市場、五愛市場在日用百貨等領域發揮著較大影響,其中三好街作為遼寧省電子產品的集散中心,可謂是整個電子產品銷售渠道中的樞紐[127]香港貿發局對內地30個城市消費力評級,瀋陽為AA級城市[128]。瀋陽歷史上老字號眾多,如老邊餃子、寶發園、馬家燒麥、甘露餃子、萃華樓等[129]。目前,瀋陽市的商業區主要集中在市區的中街太原街、興華街和長江街等地[130]

金融業

Thumb
瀋陽邊業銀行大樓舊址

瀋陽金融業起步於清朝的錢莊,當時的長安寺一帶是瀋陽城內最大的銀市[131]。清末,由於私人錢莊、錢鋪、票號等各個金融機構間的準備金多寡不一,普遍存在濫發憑帖的現象,瀋陽金融秩序紊亂[132]義和團運動後,清廷為統一貨幣管理,在瀋陽開設了官商合辦的東三省官銀號,為瀋陽的第一個具有銀行性質的機構[133]。清末民初,外資銀行相繼在瀋陽開業,其中包括滙豐銀行橫濱正金銀行花旗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朝鮮銀行等22家外資金融機構[134]第二次直奉戰爭後,邊業銀行遷到瀋陽,成為瀋陽近代民族資本銀行業的代表。九一八事變前後,滿洲中央銀行志誠銀行等日資及民族資本銀行也相繼在瀋陽開始營業。

1986年8月5日,瀋陽信託投資公司開展債券買賣和抵押業務,設立了中國最早的有價證券交易市場:瀋陽證券交易市場[135]上交所深交所設立後,瀋陽市政府提出在瀋設立證券交易所,但被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駁回[136]。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成立,作為總行的派出機構在中國遼寧地區履行中央銀行職能[137]

目前,瀋陽共有分行以上金融機構112家,其中法人總部11家,省級以上區域性總部93家[138]。2010年4月,國務院提出要瀋陽經濟區「開展國家優化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加快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帶動整個遼寧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優化。」自此,瀋陽經濟區成為繼浦東新區濱海新區之後,中國第三個金融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示範區[139]。2014年起,瀋陽經濟區開展優化金融生態改革試驗,通過區內金融同城化等政策將瀋陽經濟區建設成環渤海地區金融中心[103]。瀋陽現有的本地金融機構有盛京銀行、瀋陽農商銀行、中天證券等[140][141][142]

交通

瀋陽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東北地區的結合部,連接著京津冀城市群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東北地區。瀋陽的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發展為環渤海地區最大的鐵路、公路、航空交通樞紐中心,亦被國務院確立為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10]。瀋陽高速公路、鐵路網絡發達。瀋陽有5條幹線在此交匯並連接著8條支線,通往全國各地,是國際聯運通往朝鮮俄羅斯的必經之路。瀋陽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航空樞紐,開通了通往69個國內城市和韓國、日本、新加坡、俄羅斯、加拿大等國的19個城市的定期航線[143]

公路

瀋陽在中國高速公路建設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瀋陽通往大連的瀋大高速公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有「神州第一路」之稱[144]。目前,瀋陽是中國遼寧地區最大的公路交通樞紐,擁有發達的高速公路網連接瀋陽周邊各主要城市。經過瀋陽的國道共有六條,分別為: 101國道 102國道 202國道 203國道 230國道 304國道。在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中通過瀋陽轄區內的有四條主線,分別是G1 京哈高速G15 瀋海高速G25 長深高速G91 遼中環線高速,三條聯絡線瀋吉高速G1113 丹阜高速G2511 新魯高速,一條城市環線G1501 瀋陽繞城高速[145]。同時, 亞洲公路1號線也經過瀋陽。

瀋陽市區交通網絡完善。自中環路(現一環路)於1932年立項以來,瀋陽陸續興建4條環線[146]。其中三環路為瀋陽繞城高速公路。五環高速尚處於規劃中。而遼中環線高速又稱瀋陽六環高速公路[147]。目前,瀋陽形成了以一環路、二環路及東西快速幹道、南北快速幹道、青年大街—北陵大街、南京街—黃河大街為主動脈的交通網絡[148]。瀋陽市目前是以市府廣場為中心,青年大街-北京街-北陵大街為南北軸,北一路-東西快速幹道-東陵路為東西軸的放射型城市

鐵路

Thumb
瀋陽北站東北最大的客運站
Thumb
瀋陽站

瀋陽是中國遼寧地區最大的鐵路樞紐,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的駐地,不僅處於中國國家鐵路集團京瀋鐵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瀋大鐵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瀋吉鐵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瀋丹鐵路四大鐵路幹線的交匯處,還是中國高速鐵路京瀋客運專線中國高速鐵路哈大客運專線中國高速鐵路秦瀋客運專線中國高速鐵路瀋丹客運專線中國高速鐵路沈白客運專線等高速鐵路的交匯處。瀋陽市內的五大主要鐵路樞紐站為特等站瀋陽站瀋陽北站蘇家屯站以及瀋陽南站瀋陽西站,此外,其他主要辦理客運業務的車站還有瀋陽東站[149]蘇家屯站為編組站。

瀋陽站老站房始建於1907年,曾名「奉天驛」,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瀋陽站於2010年進行大規模擴建及改造[150],擴建後的瀋陽站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瀋吉鐵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瀋丹鐵路中國高速鐵路瀋撫城際鐵路的始發站,並有哈大高速鐵路等在此通過。

瀋陽北站老站房始建於1911年,曾稱「遼寧總站」,其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新建的瀋陽北站是遼寧最大的客運站,有京哈鐵路瀋大鐵路瀋吉鐵路秦瀋客運專線哈大高速鐵路在此通過,是中國五大鐵路交通樞紐之一,有「東北第一站」的美譽[151][152]

航空

Thumb
瀋陽桃仙國際機場T3航站樓

瀋陽東塔機場始建於1920年10月16日,是遼寧地區最早的機場。自此,東塔機場成為瀋陽航空運輸主要依託機場[153][154]。1950年,東塔機場改做軍民合用機場。1989年4月16日,東塔機場民用設施關閉,其民航業務轉移至桃仙機場[154]。同年,中國民航遼寧地區管理局在瀋陽成立,是負責管理遼寧地區民航事務政府部門。

目前,瀋陽航空交通主要依託位於南部渾南區桃仙鎮的桃仙機場,為遼寧中部瀋陽、撫順、本溪、鞍山、鐵嶺、遼陽等大中城市的共用機場,是經中國民用航空局確認的中國遼寧區域性樞紐機場。瀋陽桃仙機場目前已開通航線147條,其中國內航線124條;國際地區航線23條,與日本東京大阪札幌;韓國首爾釜山濟州大邱;德國法蘭克福、美國洛杉磯[155]、加拿大溫哥華以及朝鮮平壤等19個城市通航。漢莎航空全日空大韓航空高麗航空韓亞航空西伯利亞航空等航空公司均已開通了飛往瀋陽的航線。桃仙機場新建的T3航站樓達到25.3萬平方米,於2013年8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156][157]

桃仙國際機場和東塔機場外,瀋陽市還擁有北陵機場、於洪全勝機場[158]、滑翔機場[註 5]蘇家屯紅寶山機場[160]新民農用機場[161]遼中機場[162]法庫財湖機場等。

公共運輸

Thumb
瀋陽渾南實驗小學站附近的電車軌道及信號燈

瀋陽的公交車最早出現於1919年3月[163],由日本人志賀俊陽開辦的滿洲自動車運輸株式會社開始運營奉天火車站至日本租借地之間的線路[163]。目前瀋陽市的公共汽車線路有229條[164]。2022年,瀋陽全年城市公交客運量3.8億人次[109]。1951年,瀋陽開始建設無軌電車公共運輸系統[165]。1998年,瀋陽無軌電車由於發生嚴重的脫線觸電致死事故,於1999年6月停止運營。瀋陽在2007年2月14日至2011年7月31日期間設有午夜公交,2007年5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之間設有通宵公交線路[166]。瀋陽市內公共汽車除少數線路外,均為無人售票車,票價多為1元。瀋陽曾經開設空調公交車,票價2元,所有空調線路曾於2009年夏天取消,2013年冬季將推廣暖風空調車,票價依然一元,2015年部分線路陸續更換為新空調車,票價調整為2元[167]。瀋陽的公交IC卡和地鐵儲值卡曾不能通用。2013年9月,瀋陽發行盛京通。盛京通是公共汽車、有軌電車和地鐵通用的儲值卡,並可在全國七十餘個加入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的城市使用[168]

改革開放初期,瀋陽出現了最早的出租汽車[169]。1984年,瀋陽引進了百餘輛轎車,並成立了出租汽車公司[169]。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瀋陽市大規模發展了計程車行業並將出租汽車總量控制在2萬輛以內[169]大眾桑塔納大眾捷達華晨中華相繼成為瀋陽計程車型。目前,瀋陽市內主要使用華晨中華和北京現代等中檔車型[170]。現今瀋陽計程車實行的價格是起步價3公里9元,里程運價為1元/500米,夜間時段(22:00-次日6:00)和夏季使用冷氣時,起步價為10元/3公里,里程運價為1元/455米。附加階梯式里程返空費計價,里程超過15公里至20公里,加收30%里程運價;20公里以上,加收50%里程運價。[171]瀋陽市亦有哈囉單車美團單車青桔單車公共自行車和共享電單車[172]進駐[173][174]

軌道交通

Thumb
瀋陽地鐵中國東北地區首個地鐵系統
Thumb
2013年開通的瀋陽有軌電車

瀋陽的軌道交通建設始於清代。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瀋陽始建馬拉鐵道系統英語Wagonway,由大倉組和奉天商務總會合營[175]。1908年1月4日,瀋陽馬拉鐵道系統建成通車營業並持續運營。1925年8月,大倉組和奉天商務總會因經營契約到期而約定解散公司並陸續拆除了鐵道,逐步結束了馬拉鐵道系統的經營。

瀋陽地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8年。當時由日本大阪市電氣局編制了一份包含4條線路、總長52公里的奉天地鐵線網規劃和設計文件日語奉天市地下鉄道,這一規劃雖然詳盡,但並未得到實施[17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瀋陽地鐵建設得到了新的發展契機。1965年,該項目獲得了政府的正式批准,建設工作隨即啟動。在這一階段,瀋陽地鐵的建設展現出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瀋陽於1965年獲得批准並開始建造地鐵,但由於文革和之後在設備,資金等方面的問題而停工[177]。瀋陽於90年代末期第三次籌建地鐵,由於國家批覆未果而未能實施[176][178]。瀋陽向國家提出地鐵立項申請最終於2005年11月7日獲得國家發改委批覆[179]。目前運營中的瀋陽地鐵始建於2005年[178][180],成為中國東北地區第一個開通運營地鐵的城市。瀋陽地鐵線路目前有瀋陽地鐵1號線瀋陽地鐵2號線瀋陽地鐵3號線瀋陽地鐵4號線瀋陽地鐵9號線瀋陽地鐵10號線。截至2025年2月,瀋陽地鐵共有6條運營線路,124座運營車站,運營線路總長186.7公里 [181]

瀋陽於1990年曾籌建輕軌,於1993年獲得批覆,但是由於1995年國家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暫停審批城市地下快速軌道交通項目的通知》中的要求[182],最終沒有開工。

瀋陽有軌電車始辦於1924年3月。1925年10月,有軌電車完成由懷遠門經太清宮至小西邊門的首條線路並通車,當時全部的電車均由德國AEG公司進口。1950年代,瀋陽有軌電車曾得到階段性的發展,但由於無軌電車等其他交通工具的迅速增多,使這種由於行駛噪音大、路面使用維護的複雜、影響其它車輛通行、技術相對滯後的交通類型難於繼續發展,逐漸讓位於其它的交通方式。瀋陽有軌電車系統運行至1974年後全部拆除[183]。2011年底,瀋陽重新開始修建有軌電車系統。2013年8月,一期工程開通運營,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現代有軌電車線路網,現已有6條線路[184],是運營里程最長的有軌電車系統[185]。在2021年延長後,成為首個跨市(撫順)運營的有軌電車系統[186]

文化

Thumb
盛京大劇院

瀋陽作為後金及清朝入關前的首都,歷史文化積澱深厚,並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87]。瀋陽文化早期發於明末,貫穿盛清,是盛京地區以滿族為主體的各族共創文化,被稱為「盛京文化」[188]。明末,皇太極通過聯姻、同盟等手段籠絡蒙古貴族,使得盛京文化融有蒙古特色[189]。為解決滿漢民族矛盾,皇太極又採用改族號、改國號、學習模仿漢制等手段吸收漢文化,使得瀋陽早期文化發展為滿漢蒙各族共創文化[190][191]。近代以來,瀋陽文化受到近代工商文明和殖民文化的影響很深。其文化更偏向於京津地區,與其他東北省份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曲藝

瀋陽是諸多戲曲藝術的發祥地。歷史上,發源於遼寧地區的其他曲藝也在瀋陽得到發展與保護。瀋陽曲藝的重要代表有:奉天大鼓京劇評劇秧歌雜技[192]。其中,瀋陽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曲藝有瀋陽唐派京劇、瀋陽韓派評劇和東北大鼓[193]。瀋陽被譽為「評劇之鄉」。瀋陽評劇又稱奉天落子,興於同治及光緒年間,是塞外評劇的代表[194][195][196]。清末民初,瀋陽及其周邊城鎮建成了許多茶園和劇場,並逐漸接納了落子藝人演出。當時統治者,對評劇藝術未行禁止。[197]民國成立後,評劇得到了快速發展。瀋陽陸續在北市場、南市場等地開設了舞台,茶園,戲院等演出場所,為評劇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1959年,瀋陽評劇院成立。供職於瀋陽評劇院的韓少雲、花淑蘭、筱俊亭,其藝術風格被評劇界稱為三大藝術流派[195]。目前,瀋陽評劇發展已陷入低谷,出現了學員稀少,市場萎靡等情況[195]

瀋陽秧歌發展始於明清。明清時,評詞、大鼓相聲蓮花落等說唱藝術瀋陽市境內逐漸形成,二人轉也隨之逐步發展起來[198]。2003年起,趙本山在瀋陽大舞台組織二人轉演出,興辦第一家劉老根大舞台,並之後陸續在各地開設連鎖劇場。瀋陽秧歌是明清時在繼承唐代以來大秧歌傳統而形成的地方鄉土藝術。瀋陽秧歌在發展初期,是少數以賣藝為生的民間藝人在街頭表演的節目,後逐漸變成了節慶或廟會期間的娛樂活動。瀋陽秧歌,除繼承了遼東大秧歌原有傳統藝術風格外,也吸收了遼南、遼西的高蹺藝術[51]。目前,瀋陽秧歌成為民眾熱衷的曲藝活動,秧歌節也成為瀋陽的一項大型節會[199]

節會與民藝

Thumb
香客在皇寺廟會上香

瀋陽是滿清文化和關東文化的發祥地,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歷史上諸多帶有滿族文化的民俗與民藝在瀋陽都得到體現。逢年過節,瀋陽有舉辦燈會與廟會的傳統。中國北方冬季農閒時,有逛燈會、看花燈的傳統。清兵入關後,瀋陽作為陪都與北京共同舉辦了燈會。清末,瀋陽的花燈文化發展至頂峰,其中在瀋陽方城四平街舉辦的皇城燈會有「四平觀走馬,三日萬巷空」之說[200]。瀋陽廟會是集商貿、遊藝、信仰等民間習俗於一體的傳統民俗活動,其中元宵節在實勝寺舉辦的皇寺廟會是具有官方性質的民俗活動,以舉辦藏傳佛教的法事活動「跳布扎」著名[201]。而東嶽廟、娘娘廟、藥王廟,號稱瀋陽三大民間廟會[202]

瀋陽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藝民信有地仗彩畫、錫伯族民間故事、北市摔跤、喜利媽媽信俗[203]。由於傳承者就業等問題,地仗彩畫出現普及率低,傳承後繼無人的情況[204]。目前,瀋陽重要的民間藝術代表為掐褶紙技藝,遼繡技藝,葫蘆雕刻技藝等[205]

飲食

Thumb
老邊餃子
Thumb
在瀋陽以外地區供應的瀋陽風味烤雞架,在瀋陽當地一般配以11度老雪花啤酒食用

遼菜在作為遼寧省會的瀋陽得到了完整的體現[206]遼菜以鮮咸為基本口味,以「扒、燉、熘」見長,熟爛香脆、明油亮芡為典型特徵,喜以遼東地區的山珍野味和遼河渤海的河海兩鮮為原料[206]。同時,瀋陽曾作為清王朝的盛京,既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其飲食風味既受到了包含宮廷菜、官府菜在內的來自全國各地菜系的影響,也結合了漢、滿、蒙古、回、朝鮮等各民族多樣的飲食特點[206][207]。清末時期,瀋陽就形成了宮廷料理盛京滿漢全席[208]

小吃方面有老邊餃子、烤雞架、拉麵、烤牛肉、老山記海城餡餅、滿族小吃那家白肉血腸,回族馬家燒麥,火勺等[207]

以「世界第二大韓國風情街」西塔街附近為代表[209],瀋陽有數量眾多的韓式料理店[210],包含各式朝鮮族和韓式菜。如韓式烤肉、西塔大冷面打糕等。其中以混合了中韓料理的泥爐燒烤最為特色[211]。除此之外,日式料理在瀋陽覆蓋率也較高[210]

新聞傳播

中國近代報刊業興於維新變法時期。上海天津廣州等沿海城市相繼興起國人辦報熱潮。瀋陽由於自身的地理、人文及社會發展等因素的影響,未趕上第一次國人辦報熱潮[212]。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盛京將軍趙爾巽主持創辦的隔日刊《奉天省公報》正式創刊,成為近代遼寧地區第一份民族報刊[213][212]。1906年,日本人中島真雄以「聯絡中日邦交,開通民智」為招牌,在奉天創辦了《盛京時報》,並持續發行38年,成為近代遼寧辦報時間最長的一家中文報紙[214]。清末民初以來,隨著政權的更迭,瀋陽先後發行《奉天公報》、《商工日報》、《大亞公報》和《盛京日報》等報刊[214]。目前,瀋陽有《遼寧日報》、《遼瀋晚報》、《時代商報》、《華商晨報》和《瀋陽日報》、《瀋陽晚報》等多家報紙,其中發行量較大的有《遼瀋晚報》、《瀋陽晚報》和《華商晨報》[215]

瀋陽最早的廣播電台創辦於1928年,奉系軍閥在瀋陽創辦了奉天廣播無線電台,為當時全國總功率最大的廣播電台[216]「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占領了奉天廣播無線電台,後將電台交給日本奉天河登洋行經營,並以「奉天放送局」名義進行廣播。滿洲國成立後,在東北設立滿洲電信電話株式會社,接管了該廣播電台。到1938年,滿洲國當局將奉天放送局升格為奉天中央放送局,並於1938年10月對奉天中央放送局進行了擴建。[217]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瀋陽先後有7座廣播電台播音。中共占領瀋陽後,新華廣播電台由濱江遷至瀋陽,後改稱奉天人民廣播電台。1954年9月1日,奉天人民廣播電台撤銷,在原奉天台人員、設備基礎上成立遼寧人民廣播電台。1959年10月1日,遼寧電視台(當時稱瀋陽電視台)建成並正式開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的五家電視台之一[216]。2009年12月18日,遼寧人民廣播電台遼寧電視台、遼寧教育電視台合併組建遼寧廣播電視台遼寧衛視於1997年1月1日起通過衛星播出,目前覆蓋遼寧全省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200餘個城市,同時在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北美有局部落地。[218]瀋陽市電視台創建於1979年12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較早的城市電視台之一。2010年6月21日,該台與瀋陽市人民廣播電台合併組建瀋陽市廣播電視台。2012年1月1日,遼寧廣播電視台和瀋陽市廣播電視台實現所謂「戰略合作」即實質上的合併。目前兩台除主頻道頻率外的頻道頻率實行合作運營,都冠以「遼寧廣播電視台」呼號。[219]

古蹟與文化遺產

Thumb
瀋陽清昭陵園內的華表
Thumb
瀋陽故宮內收藏著諸多極具歷史意義的文物,此圖為明戴進聘賢圖

瀋陽市內有諸多明清文化古蹟,有瀋陽故宮盛京三陵兩處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除北京外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之一[220]新樂遺址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氏族公社的村落文化遺址。2001年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遺址發現於新樂電工廠宿舍區域內,故命名為新樂遺址。1984年遺址設立了「新樂遺址博物館」。

瀋陽故宮始建於1625年,初成於1636年,位於瀋陽市瀋河區舊城中心,是後金入關前的盛京皇宮和清朝遷都北京後的盛京行宮,是現為中國僅存的兩大古代皇宮建築群之一。經乾隆時期大規模的改建與增修,占地約6萬平方米[221]。1926年後,瀋陽故宮建築群陸續闢作博物館,現稱瀋陽故宮博物院 。與北京故宮相比,瀋陽故宮建築風格具有獨特的滿、蒙、藏特色,並分為東路,中路,西路三路。1743年,乾隆帝東巡盛京時發現與北京的紫禁城相比,盛京的宮殿過於簡略,於是在乾隆便計劃擴建瀋陽故宮,瀋陽故宮也迎來了創建以來最大規模的擴建與增建[221]。瀋陽故宮於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2],於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及瀋陽的明清皇家宮殿」項目[223]

盛京三陵,指早期的三個清朝皇家陵寢,即遼寧省瀋陽市郊的清福陵清昭陵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清永陵。福陵坐落於瀋陽市東北郊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陵墓,整個陵園背靠山巒,氣勢宏偉,風景優美。昭陵是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孝端文皇后的合葬陵墓,是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224]

瀋陽大帥府,又稱為張氏帥府、少帥府,由中院和東、西兩院組成。中院是傳統風格三進四合院落,是民國時期奉系軍閥張作霖及其子張學良的官邸[225],始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29年1月10日,在大帥府老虎廳內,張學良處決欲奪取東北軍政大權的楊宇霆常蔭槐[225]

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面積為12萬平方米,園內還建有烈士墓和烈士紀念館及烈士紀念碑。烈士墓占地為4萬平方米,分東、西、北三個墓區,安葬著韓戰中犧牲的著名英雄、模範、功臣124名,其中包括特級英雄黃繼光楊根思,一級英雄邱少雲孫占元楊連第等。園內紀念碑正面刻有董必武題字:「抗美援朝烈士英靈永垂不朽」;背面為郭沫若題七律:「煌煌烈士盡功臣,不滅光輝不朽身。鴨綠江南花勝錦,北陵園畔草成茵。英雄氣魄垂千古,國際精神召萬民。峻極高山齊仰止,誓將紙虎化為塵。」[226]

市政文化場館

博物館

Thumb
遼寧省博物館館藏畫作

日本人於1931年成立奉天國立博物館[227],是瀋陽第一座博物館。現今瀋陽的博物館有遼寧省博物館等綜合性博物館,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瀋陽新樂遺址博物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瀋陽市張氏帥府博物館中國工業博物館、瀋陽金融博物館、沈飛航空博覽園、瀋陽蒸汽機車博物館[228]、瀋陽造幣博物館[229]、瀋陽盛京碑林陳列館[230]、老瀋陽博物館等專題或專業博物館。其中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於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並開館[231],其中有戰後日本遺孤立的感謝中國養父母碑[232]

圖書館

Thumb
遼寧省圖書館

瀋陽市最早的圖書館是位於瀋陽故宮文溯閣,文溯閣是建在宮廷中的最大的一所圖書館,其內藏有珍本《文溯閣四庫全書》和《古今圖書集成[233]。文溯閣是在乾隆年間瀋陽故宮擴建時仿照藏書樓寧波天一閣所建,乾隆御筆親書「文溯閣」匾額[221]

瀋陽近代第一家公共圖書館為由張鶴玲創辦,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奉天圖書館,奉天圖書館是遼瀋地區第一家近代公共圖書館,同時也首開整個東北地區公共圖書館建設之先河,其創設時間甚至早於具有國家公共圖書館性質的京師圖書館[234]

截止至2018年,瀋陽市共有公立圖書館21座[235]。主要有遼寧省圖書館瀋陽市圖書館和各高校圖書館,各區、縣、市基本都設有圖書館,且各區圖書館及各自助借書點均與瀋陽市圖書館實現通借通還(遼中區暫除)[236]。檔案館主要有遼寧省檔案館瀋陽市檔案館、瀋陽市城建檔案館等。

科普教育場館

2014年底,瀋陽市已建成市屬科普場館27個,擁有國家級科普(技)教育基地15個[237]。主要科普場館有遼寧省科學技術館、瀋陽科學宮、瀋陽市科普公園和瀋陽天文宮。 遼寧省科學技術館是遼寧省重點文化建設項目,新館於2011年7月動工建設,於2015年4月開館,目前是遼寧省乃至國內較大的一所科普教育場館之一[238]瀋陽科學宮是瀋陽市內一所集科普展示、交流培訓、會議展覽、高科技娛樂於一身的科普教育基地[239],內部建有巨幕4D科普影院,球幕影院等科普娛樂項目以及基礎科學展廳等七個展廳[240]

社會

人口與民族構成

末遼寧東部地區持續15年的社會動亂,致使包括瀋陽在內的遼東地區人口大部失散[241]初,明太祖朱元璋為恢復遼東地區人口,實行來自山海關內的武裝移民和北部少數民族南遷的政策,為瀋陽帶來大量來自山東河南的軍士及軍屬及東北其他地區的蒙古族女真族移民[241]清兵入關後,大批旗人遷徙至北京,與此同時清政府為防止被關內移民多度開發而推行封禁政策,致使瀋陽地區人口數量下降[242]。康熙初年,瀋陽城內只有八旗兵千餘人,全城固定居民不到五千人[242]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隨著闖關東的開始,瀋陽吸引了大批來自華北地區的移民。北洋政府時期,每年以20萬的規模在山東招人,很多人就此落戶,逐漸入了遼寧籍[242]

近代人口

根據2020年末,瀋陽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顯示:全市常住人口907萬人[98]。2022年末,瀋陽市的常住人口為914.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分別為777.4萬人和137.3萬人[243],是中國的特大城市之一[109]。戶籍人口764.7萬人,其中,男性人口374.2萬人,女性人口390.5萬人。 出生人口3.9萬人,人口出生率5.04‰;死亡人口7.6萬人,人口死亡率9.89‰;人口自然增長率-4.85‰。[109]

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瀋陽市擁有中國全部55個少數民族931781人,少數民族人口數占全市總人口的10.28%,超過萬人的包括滿蒙古朝鮮錫伯等,其中滿族人口占全市少數民族總數的61.11%[244]

更多資訊 民族名稱, 漢族 ...

方言

瀋陽話北京官話的地方變體[246]。瀋陽話的具體形成時間尚無定論,但有些學者認為瀋陽話初步形成於清初,是受到影響的產物[247][248]。瀋陽話在清朝對北京城內的方言的形成有很大影響[248]。瀋陽話使用大量以北京話的方言詞彙,其中有一部分屬口語,並沒有標準的寫法[246]。瀋陽話的方言土語詞彙共計三四千個,其中有一部分已融入普通話[246]

科教

Thumb
東北大學新主樓

瀋陽傳統教育始於遼朝。遼朝,瀋陽開始設立官學和私學。明崇禎二年(後金天聰三年),皇太極在瀋陽設立文廟勸學並舉辦科舉考試[249]。清康熙五十八年,奉天府丞創辦萃升書院,為清朝盛京地區的最高學府[250][251]。瀋陽在近代高等教育方面更是開遼寧地區甚至是北方風氣之先。[252]

瀋陽近代高等教育始於光緒年間創辦的奉天大學堂[253]。本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制軍增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籌辦奉天大學堂,在維護封建道德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前提下,吸收現代科學技術[253]。清末民初,盛京將軍趙爾巽在瀋陽創辦盛京講武堂奉天法政學堂、奉天遊學預備學堂、奉天省立女子師範學校等若干高等院校[249][254]。此後,在奉系掌權期間馮庸創辦了馮庸大學滿洲國時期,瀋陽出現了由日本人新建的各類學校及教育場所,其中包括滿洲醫科大學奉天國立農業大學,南滿中學堂等院校[24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瀋陽仿照蘇聯模式陸續建立了若干所理工科大學,其中東北大學985工程、教育部直屬高校,遼寧大學211工程高校,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公安部直屬的院校[255]。截止2022年,瀋陽共有普通高校45所,中等專業學校29所,職業中學47所,技工學校32所,普通中學317所,小學285所,在校學生總數達到140.1萬人[256]

更多資訊 瀋陽市主要本科高校列表, 名稱 ...
Thumb
滿洲醫科大學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在瀋陽設立奉天農業試驗場以振興實業,是為當時的奉天省第一個科研試驗機構[257]。同一時期,日本勢力在奉天撫近門內堂子廟設立觀測所並開展了氣象與地震觀測[258]。1978年5月,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成立,作為中國科學院的派出機構聯絡和協調在遼寧山東兩省的研究所。目前在科研方面,全市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4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個[259]

體育

瀋陽傳統體育活動以抖空竹、珍珠球、冰嬉、賽威呼、蒙古摔跤、錫伯蹴球等民族傳統體育為主[260]。清光緒年間,瀋陽市已舉辦以田徑項目為主的「商民各界運動會」。北洋時期,瀋陽就已舉辦各種大型田徑競賽運動和國際比賽也日趨活躍。1920年代,瀋陽相繼舉辦了東三省聯合運動會、第十四屆華北運動會、東四省運動會和中日田徑對抗賽、中日德國際運動會[261]東北大學還派出籃球、足球隊赴日參加比賽[261]。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東北大學學生劉長春參加了男子100米,200米和400米的比賽,成為中國奧運第一人[262]

20世紀80年代末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調整競技體育布局,促進瀋陽體育學院發展冬季體育項目,截至2023年6月 (2023-06),中國獲得的十四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冬奧會獎牌中,有13枚由瀋陽體育學院培養的運動員獲得[263]。2015年開始,瀋陽開始舉行一年一度的瀋陽馬拉松比賽,賽程多設獎項、多發獎金,僅2023年度比賽的參賽者便達2.5萬人,引導民眾積極投入到健身活動中[264]

瀋陽作為體育大省遼寧的省會,擁有悠久的體育文化傳統並誕生了諸多體育名人[265]亞洲足球先生鄭智、桌球奧運冠軍馬琳、長跑名將孫英傑等均來自瀋陽。近年還出現顏妮王嘉男劉剛、張珏銘等排球跳遠射擊項目的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266]

中國足壇反賭專案組在瀋陽成立,開展了在中國足球領域追查賭球、行賄、操縱比賽等違法犯罪行為的反賭活動[267]遼寧足球俱樂部在瀋陽有著輝煌的戰績,曾締造中國足壇史無前例的「十連冠」[268],並於1990年捧回中國男子足球俱樂部二十世紀唯一的洲際頂級賽事亞足聯冠軍聯賽冠軍[269]

2018年,遼寧男籃參加2017-18年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並在瀋陽主場首次奪得CBA聯賽總冠軍,截至2022-23年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賽程結束,遼寧男籃共獲得三次總冠軍,其影響力吸引了更多年輕人投入籃球運動,助力本地籃球青訓體系。在中學生體育方面,瀋陽市31中學曾多次獲得全國中學生籃球比賽的冠軍,而以31中學、瀋陽二中為代表的一批高中籃球隊也是中國高中籃球聯賽中的勁旅[270]

瀋陽還多次成功舉辦和協辦過包括奧運會、全運會、亞冠決賽和世界盃外圍賽等國際賽事。瀋陽五里河體育場承辦過1989年亞冠決賽[271]、2002年世界盃足球預選賽等賽事,瀋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承辦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3年全國第十二屆運動會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等國際國內大型賽事[272]。截至2022年11月 (2022-11),瀋陽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2.42平方米[273],全市建有全民健身中心十二個、健身場館1,003個、健身公園廣場110個、室外籃球場1145個、足球場245個、健身步道423條[266]

目前,瀋陽有如下職業運動俱樂部:

更多資訊 運動項目, 所屬聯賽 ...

宗教

Thumb
哥德式的小南關天主教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瀋陽的最高建築物
Thumb
瀋陽實勝寺

瀋陽居民宗教信仰多元,有5種宗教得到政府承認: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宗教天主教新教。這些宗教在1949年後一度勢衰,並在文革時受到較大影響,後又逐漸恢復。至2012年,全瀋陽市共7個市級愛國宗教團體,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289處,另有2處外國人臨時基督教活動場所,全市信教群眾約40萬人,宗教教職人員483人[274]

佛教是瀋陽歷史悠久、影響較大的宗教,始於魏晉,興於盛唐[274]。瀋陽佛教寺院眾多,其中長安寺始建於唐朝,經明清多次修繕保留至今[275]慈恩寺般若寺則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寺院[274]。截至2003年,瀋陽市總共有佛教活動場所21處,僧尼喇嘛125人[276]:7

道教唐代傳入遼寧的,瀋陽是東北地區道教活動的中心[276]:97至正十二年(1352年),雲山道人創建了瀋陽城隍廟後,道教開始發展,陸續出現了一些較有名氣的道教場所,如明代的景佑宮斗姆宮、清代的太清宮[276]:97。太清宮是遼寧省兩處全國重點宮觀之一[274]。截至2003年,瀋陽市總共有道教宮觀4處,乾坤道士50人[276]:97

伊斯蘭教於明末清初隨山東、河北兩省回民遷徙傳入瀋陽[277]。清康熙元年(1662年),鐵氏先祖鐵魁,出資興建瀋陽第一座清真寺――南清真寺[276]:148。後來隨著回民人口的增多,又陸續修建了10餘座規模較小的清真寺。目前瀋陽存在清真寺23處,阿訇38人,全市穆斯林人數約8萬人[274]

天主教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傳入瀋陽[276]:192。1838年,羅馬天主教皇指令將遼東和蒙古從法國遷使會北京教區分離出來,成立滿蒙代牧區,並將主教府設在營口,首任代牧主教為法國神甫方若望。1878年瀋陽南關天主教堂建立,這是瀋陽歷史上最早建立的天主教堂[274]。1892年,滿蒙代牧區主教府從營口遷到瀋陽,瀋陽逐漸成為東北地區天主教活動中心。截至2003年,瀋陽市總共有天主教堂13處,教牧人員21人[276]:194

基督新教鴉片戰爭後傳入中國的,隨後傳入遼寧瀋陽地區。1872年,英國蘇格蘭基督教長老會差會派宣教士羅約翰到瀋陽傳教,成立瀋陽東關基督教長老會,是為基督教正式進入瀋陽[274]。截至2003年,瀋陽市總共有基督教會、堂點153處,教牧人員98人[276]:229

醫療

Thumb
中國醫科大學的前身為中國工農紅軍軍醫學校

明代,瀋陽城出現了專門經營中藥材的藥鋪——永和合藥鋪,寬甸縣石柱子農民也開始人工種植人參[278]。清光緒七年(1881年),瀋陽設立奉天省牛痘局。清光緒九年(1883年),司督閣在瀋陽小河沿創辦東北第一家西醫院,後逐步擴大,加之初期醫院實行免費的慈善醫療,貧困病人免費就醫,甚而免費供餐,因而得名「盛京施醫院[278][279]。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盛京施醫院設立西醫學堂,瀋陽最早的一批西醫正規醫師在這裡學習醫學理論並積累臨床經驗。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瀋陽成立集貧民、婦孺養濟和醫療救濟為一體的慈善機構奉天同善堂。後來,同善堂亦發展為近代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慈善機構[280]。1912年,瀋陽創辦近代中國東北地區第一所醫科大學「奉天醫科大學[278]

目前,瀋陽醫療水平位於全國前列,設有中國醫科大學瀋陽藥科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瀋陽醫學院等著名醫學學府[281]。瀋陽全市共有21家三級甲等醫院,專業分工較為全面,其中較為著名的三甲醫院有: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總醫院、遼寧省人民醫院、遼寧省腫瘤醫院、瀋陽市兒童醫院和遼寧省中醫院等[282]

建築

古近代建築

瀋陽有瀋陽故宮清昭陵福陵張學良舊居新樂遺址葉茂台遼墓東北大學舊址高台山遺址石台子山城錫伯族家廟無垢淨光舍利塔瀋陽天主堂瀋陽中山廣場建築群遼寧總站舊址奉海鐵路局舊址瀋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等1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除此之外,自2007年起,瀋陽通過立法等方式確立一批近代建築為瀋陽市不可移動文物,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瀋陽市歷史建築,以對其進行保護[283][284]

中國傳統風格建築

Thumb
清昭陵近景

作為清朝陪都,雖有很多由戰爭和運動而遭到破壞,如僅剩西北角樓的盛京城牆、60年代被拆除而後80年代又重建的西塔等等,瀋陽市的古代建築仍保存相對完好[285]。清初,自皇太極改建盛京至清兵入關,瀋陽城不斷擴建,城內修築「一宮兩陵四塔七寺」等皇家宮陵寺院,其中絕大多數保留至今並成為瀋陽古建築代表[286][287]。目前,瀋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的古建築有明清故宮瀋陽故宮明清皇家陵寢盛京三陵中的清福陵清昭陵[288]

近代民族各業建築

清帝退位後,瀋陽的地方軍事工業、民族工商業和文化教育事業的興起,使瀋陽近代建築及建築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在1912年至1931年間,瀋陽興建的建築更換原有的中國傳統的木結構、磚木結構、磚石結構,而普遍使用西方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材料,東三省兵工廠奉天迫擊炮廠奉天紡紗廠東北大學邊業銀行奉天國際運動場等近代建築均為這時期瀋陽建築的代表[289]

日本殖民時期建築

從1904年日俄戰爭、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滿洲國成立、再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瀋陽市湧現出大量的日式西洋建築、興亞式、滿洲風建築,其中諸如大和旅館奉天驛、滿洲鐵道總局(現瀋陽鐵路局)等建築持續使用至今,保存良好。這類建築目前大部分存於和平區[290]

現代建築

進入2000年代後,瀋陽市開始城市改造,新建了大量的商務寫字樓,五星級酒店,公寓等現代建築,頗為詼諧的是由台灣建築師李祖原設計的瀋陽金融中心標誌建築方圓大廈被CNN評為全球十大醜陋建築[291]。部分近代和現代的工廠廠房和工人村,由於廢置和城市擴展的需要,在21世紀被拆除[292],而另一部分進行了改造[293],如改造後的中國工業博物館[294]工人村生活館、1905文化創意園[295]。另外,2007年,僅使用不到20年的舊五里河體育場的爆破拆除遭到很多人的詬病[296]

該市已建成的200 米以上建築有72座,世界排名第14,全國排名第6(含香港)。已建成的最高樓是市府恒隆廣場西塔(391米)。[297]第一座150米以上的建築是1997年建成的東北電力大廈。2011年2月3日,當時瀋陽最高的商務辦公樓皇朝萬鑫國際大廈發生火災事故,引起人們對高層建築火災隱患的擔憂[298]。將於兩年內竣工的較高的綜合體項目有寶能環球金融中心(最高塔568m)[299]、盛京金融廣場(最高塔334.3m)、世茂五里河城(最高塔270m)等[300]

著名人物

國際關係

友好城市

更多資訊 國家, 城市 ...

以下為中國國內城市目前與瀋陽市建立友好城市的地區。

更多資訊 省區, 城市 ...

以下為國際城市目前與瀋陽市建立夥伴城市的地區。

更多資訊 國家, 城市 ...

駐瀋領事機構

從美國於1984年在瀋陽市重新開設總領事館以來,瀋陽現有7個外國領事機構,以及英國加拿大義大利芬蘭西班牙比利時丹麥葡萄牙瑞典克羅埃西亞希臘丹麥瑞士等多國簽證申請中心。另外,泰國[304]柬埔寨[305]亦有意設立。

更多資訊 序號, 領事機構名稱 ...

注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