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蠶豆

豆科野豌豆属草本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蚕豆
Remove ads

蠶豆學名Vicia faba)是一年生或越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又名胡豆佛豆川豆倭豆羅漢豆豌豆(湖北湖南部分地區稱謂),原產亞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相傳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期傳入中國,8世紀左右從中國傳入日本。據說為菩提僊那渡日後交給行基種植於兵庫縣的武庫村。[1][2][3]

快速預覽 蠶豆, 科學分類 ...
快速預覽 每100 g(3.5 oz)食物營養值, 熱量 ...
Remove ads

形態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莖方形中空有棱;羽狀複葉;花一至數朵腋生,白色或淡紫色花冠帶有紫斑。

株高30~180厘米。子葉不出土;主根系發達;莖四棱、中空,四角上的維管束較大,有利於直立生長。羽狀複葉,頂端小葉退化呈刺狀,無卷鬚。總狀花序,每花梗一般著花2~6朵,淡紫紅色、紫白色或白色的蝶形花,自下而上開花。每莢2~8粒種子,莢果肥厚,外被細茸毛,果壁內層有海綿狀茸毛;橢圓扁平的種子;乳白、資、褐或青色種皮;有大、中、小粒三個變種。

名稱由來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食物本草》中認為:「豆莢狀如老蠶,故名」。元代農學家王禎在《農書》中說:「蠶時始熟,故名」;而王貞所說蠶豆實為豌豆,見〈王禎農書〉卷七〈百穀譜集 之二〉豌豆條:「豌豆,種與大小麥同時。來歲三四月則熟。又謂之『蠶豆』,以其蠶時熟也。百穀之中,實為先登。蒸煮皆可便食,是用接新,代飯充饑。」

用途

蠶豆做為人類栽培用糧食的時間悠久,在西元前6000年已經在東地中海區域栽種,可能是人類最早期種植的作物種類之一。豆類植物具有固氮作用功能,且蠶豆可在高鹽度土壤中存活,植株也較為耐寒,可作為覆土作物使用。

蠶豆可以作為糧食蔬菜、藥材、飼料、綠肥使用。但患有G6PD缺乏症(蠶豆症)者不可接觸、食用。

  • 乾燥後的蠶豆可以作為糧食使用
  • 新鮮的蠶豆可以作為蔬菜,有煮、炒、做湯等多種做法
  • 入藥,中醫認為蠶豆性平味甘,具有益胃、利濕消腫、止血解毒的功效
  • 飼料
  • 綠肥
  • 古希臘及羅馬認為蠶豆與冥界有關,認為不祥而不愛食用,並將蠶豆用於葬禮儀式。古希臘著名數學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還認為蠶豆裡有亡者的靈魂。

參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