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2年馬來西亞大選
馬來西亞下議院第15屆的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2年馬來西亞大選 (馬來語:Pilihan Raya Umum Malaysia 2022,英語:2022 Malaysian General Election)是於2022年11月19日舉行的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第15屆選舉。此次選舉共競選222個國會席位中的220個國會席位(除巴東色海以及峇南因候選人離世及水災而延遲選舉)及117個州議會席位(霹靂、玻璃市、彭亨、和沙巴州議會布加雅補選)亦於同日舉行。[3]上屆第14屆國會於2022年10月10日解散[4],根據《馬來西亞聯邦憲法》,馬來西亞需要每隔5年舉行一次選舉,除非首相向最高元首提出提早解散國會,抑或是對首相的不信任動議通過。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傳統上,馬來西亞州議會與國會同時舉行選舉以減輕成本,砂拉越州除外。[5]但各州政府仍有決定解散州議會的自主權,尤其以時任反對黨所執政的州屬,即由希盟和國盟所領導的州政府[註 11],已在國會解散後宣布不會跟隨國會提早解散州議會。2022年10月20日,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宣布3個州(霹靂、彭亨、玻璃市)及布加雅補選將會與第十五屆全國大選同步舉行選舉。而另三個州屬,即沙巴、麻六甲和柔佛,因政治危機在2022全國大選前就已舉行過州議會選舉,砂拉越亦於2021年12月18日就已舉行州議會選舉。
11月20日,完成大選的計票工作後,選委會證實沒有任何一方政治聯盟獲得簡單多數議席執政,從而出現了馬來西亞歷史上第一次懸峙議會。11月21日至11月24日,馬來西亞元首召見多位政黨領袖進行調解和召開馬來統治者會議,諭令組成團結政府,以達成國內政治穩定,希盟、國陣、砂盟、沙盟、民興黨等140餘席候選國會議員於是同意組成團結政府,隨後以上各政黨和聯盟宣布統一支持安華任相。
11月24日,國家元首蘇丹阿布都拉任命贏得最多議席的希望聯盟領袖安華·伊布拉欣為第10任首相,安華於當地時間下午5時宣誓就職。[6]
Remove ads
背景
2020年2月24日,時任執政黨希望聯盟因領導人馬哈地·穆罕默德突然辭去首相職位,公正黨派系鬥爭導致所屬議員的出走削弱了執政派的支持,以及州領導權轉移至國陣與國盟陣營,希盟隨即結束執政權。經歷了幾天首相候選人的拉鋸戰後,時任國盟兼土著團結黨主席慕尤丁取得大部分國會議員的支持出任第8任馬來西亞首相。他於2020年3月1日正式開啟其任期。慕尤丁執政時,馬來西亞處於應付COVID-19疫情的嚴峻情況。在2020年7月舉行的沙巴選舉中,由於制定的各項防疫程序未被嚴格遵守,導致爆發第3波COVID-19疫情。而慕尤丁拒絕了主要盟友巫統人選擔任沙巴首長職位,為國盟日後的分裂埋下導火索。在尤關國盟執政權的《2021年財政預算案》的落實中,國陣與國盟一度放下政治歧見聯合抗衡主要在野黨希盟的陣營。惟國盟政府隨後於2021年1月起再次展開內鬥,包括巫統要求撤回對土著團結黨的支持。國盟首相慕尤丁隨著以國內COVID-19疫情的曼延,向國家元首要求落實全國緊急狀態並得批准。緊急狀態也限制了一切政治活動,包括國會和州議會將不會開會。同年1月至8月的緊急狀態也加劇了國盟與希盟內部的政治分裂。
2021年7月,慕尤丁為了緩和國盟政府和巫統之間緊張關係而採取提拔兩名巫統內閣成員,即將依斯邁沙比利從高級部長晉升成為副首相;而原任外交部長希山慕丁則被晉升成為高級外交部長,但最終未能安撫成功,反而使巫統9位內閣部長與其黨主席阿末扎希產生對立。而國盟政府因為違憲爭議,即政府自行撤回緊急條例及最高元首罕見回應尚未同意撤銷,受到巫統主席阿末扎希領導的派系展開倒慕行動,以及在野黨希盟對國盟的政治壓迫。儘管慕尤丁對此向希盟議員釋出橄欖枝,破天荒提出跨黨派合作獻議,但都被一一拒絕。慕尤丁最終於8月16日黯然下台。依斯邁沙比利最終在獲得國會下議院114名議員的支持下擔任第9任馬來西亞首相,使國陣在失去一屆政權後重新執政。惟慕尤丁表示,該支持是有條件的,包括需保留土團黨12名內閣部長的職位[7]。為了穩定國家政治、專注全力抗疫、恢復國家經濟的目的,國陣和國盟執政聯盟與希盟在野黨隨著在9月13日簽署《政治轉型及穩定諒解備忘錄》擱置政治歧見。
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期間,國陣重新執政後,沙巴、砂拉越、麻六甲和柔佛先後以政局不穩或議會到期而舉辦州選舉。國陣皆在這些選舉中取得勝利或有利於該陣營的成果。依斯邁沙比利領導的政府也受到執政聯盟部分派系越來越大的壓力,其中由巫統極力推動,試圖利用近期有利於形勢舉行第15屆全國大選。國盟與希盟則以政治經濟和雨季水災的理由拒絕在2022年舉行大選。而在國盟12位部長向國家元首致函拒絕提前選舉,以及國盟主席慕尤丁因經濟問題公開批評政府後,依斯邁沙比利以有關行為損害了內閣的和諧,從而削弱了執政聯盟的團結精神於10月10日宣布解散國會[8][9]。
Remove ads
選舉制度
馬來西亞國家立法機關——國會——分為上議院及下議院,聯邦政府層級的選舉旨在選出下議院國會議員並組成聯邦政府。根據馬來西亞聯邦憲法,馬來西亞首相應由獲得大多數國會議員支持的議員擔任,按照慣例通常由獲得最多議席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黨魁擔任首相一職。馬來西亞下議院共有222個議席席位,原則上任何政黨或聯盟若要執政中央需獲得至少112位國會議員的支持。在英國傳統的西敏制體系下,這些議員在單人選區中採用領先者當選制,即得票最多的候選人當選該選區的議員,不論得票率多寡。
除了聯邦政府層級的選舉,馬來西亞各州屬也有州政府層級的選舉,旨在選出各州議會的州議員,並由獲得大多數州議員支持的議員出任州政府首腦,端稱「州務大臣」或「首席部長」。傳統上,各州的州議會選舉會和全國大選同時舉行,但2022全國大選只有三個州屬與聯邦政府同步舉行選舉。
目前,馬來西亞並無強制投票的制度。直到上屆2018大選為止,符合投票資格的馬來西亞國民仍需主動向馬來西亞選委會登記,才可成為合法選民進行投票。而馬來西亞在2021年杪通過修憲後,[10][註 12][註 13]首次把投票年齡降低至18歲,且首次實施自動登記選民制度。
Remove ads
選舉時間線
以下表列出的關鍵事件皆以馬來西亞標準時間(東八區時間)為準。
雖然任何州議會都可以獨立於國會,但傳統做法是大多數州議會與國會同時解散與選舉。《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及各州憲法均各自規定,國會及各州議會將在第一次會議五周年後自動解散,選舉必須在解散後六十天內舉行,首席部長或州務大臣有權建議各自的蘇丹、拉惹、嚴端與州元首動用皇家特權提早舉行大選。 以下是每個州立法議會自動解散的日期:
Remove ads
選舉成績
競選中逝世的候選人
離任議員
爭議
選後
各聯盟競選宣言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