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生代鳥類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生代鸟类列表
Remove ads

中生代鳥類列表是所有歸入鳥翼類演化支(廣義上的鳥類)的中生代恐龍的綜合列表,表中列出各屬的屬名、命名者及有效性。該列表既包括所有被普遍接受的屬,也包括疑名裸名、有效屬的次異名以及不再被認為屬於鳥翼類的分類單元。

Thumb
三種分布於熱河群的反鳥類:長翼鳥(左)、渤海鳥(中)及鵬鳥(右)

範圍和術語

目前沒有正式或規範的中生代鳥類列表,但較完整的列表包括霍茲的中生代恐龍列表[1]、莫利納-佩雷茲和拉臘門迪的獸腳類列表[2]和米奇·莫蒂默的獸腳類資料庫[3]。前鳥類列表通常很少見,但獸腳類資料庫的「前蜥臀目分類單元和基幹蜥臀目」部分就是一個例子[4]

命名慣例和術語遵循國際動物命名法規。本列表使用的術語包括:

  • 次異名:用於描述同一分類單元的舊名。若有兩個或多個屬被正式指定且模式標本均被分配到相同的屬,首先公布的名字(按時間順序)為首異名,其他名字則屬於次異名。首異名通常都被正式使用,除非ICZN有特別的決定,而次異名則不可以被再次使用,就算是棄用名也是如此。次異名往往是主觀的,除非所描述的屬都是基於同一標本。
  • 裸名:屬於已經發布,但未被ICZN的標準正式公布的名字。裸名都是無效的,因此裸名不會被寫為斜體並作為一個適當的通用名。如果名字後來正式公布,那該名字就不會成為裸名並會在此列表中寫成斜體。通常情況下,用於描述同一標本的正式公布名字會與裸名區分開來。
  • 復名:是指已經正式發布,但已被用在另一分類單元的名字。第二次使用的名字會變成無效(因為後續用途)而需要重新命名。復名不屬於正式屬名。
  • 疑名:用於描述沒有單獨鑑別特徵的化石的名字。鑑於將某個屬認作疑名可能是非常主觀且有爭議的做法,條目中將儘量避免使用該術語。
Remove ads

A

Thumb
鳥龍鳥
Remove ads

B

Thumb
短嘴鳥

C

Thumb
尖嘴鳥
Remove ads

D

E

Thumb
樹息龍
Remove ads

F

Thumb
福井鳥骨骼重建

G

Thumb
甘肅鳥化石
Remove ads

H

Thumb
紅山鳥化石

I

Thumb
伊比利亞鳥

J

Thumb
雅努斯鳥
Remove ads

K

Thumb
克孜勒庫姆鳥

L

Thumb
勒庫鳥

M

Thumb
妙阿爾刻鳥

N

Thumb
納瓦鳥

O

Thumb
保存有眼齒「鳥」標本的琥珀

P

Thumb
微鳥

Q

R

Thumb
脅空鳥龍骨骼重建

S

Thumb
會鳥化石

T

Thumb
飛翔鳥的肱骨

U

V

Thumb
維加鳥

W

Thumb
韋氏鳥

X

Thumb
曉廷龍化石

Y

Thumb
鵷鶵

Z

參見

注釋

  1. 一些研究視之為非鳥翼類的獸腳類。
  2. 模式種發現於晚白堊世–古新世邊界上,另一歸入物種則生存於始新世。
  3. 已知最古老的有著癒合尾綜骨的鳥類[5]
  4. 屬名已被小夜蛾英語Bellulia占用,後更名為Bellulornis
  5. 屬名已被彎齒步甲英語Camptodontus (beetle)占用,後更名為Camptodontornis
  6. 其化石最初被認為屬於蜥蜴,後來確認為魚鳥殘骸。
  7. 該標本的第一位描述者聲稱牠是鳥類的祖先。
  8. 疑似熱河鳥和其它獸腳類組成的嵌合體。
  9. 與戈壁鳥胚胎非常類似。
  10. 由於正模標本相同而成為細弱鳥的異名。儘管描述時間比後者早五年,但因描述過簡而視為裸名。
  11. 屬名已被彎嘴蘆雀占用,後更名為「古湖鳥」。
  12. 之前被誤認為是鳥類的祖先,如今則鑑定為分類不明的爬行動物。
  13. 之前被誤認為是鳥類的祖先,實際上屬於鐮龍科。
  14. 此名已被肩毛鸚鵡英語Epauletted parakeets的一個異名占用。
  15. 屬名已被遠洋鳥占用,後更名為大洋鳥。
  16. 屬名已被現代鳥類彩䴉占據。
  17. 最初描述成一種鳥類,後重新鑑定為弓鯊目[7]
  18. 最初被描述為一種生活在三疊紀的鳥類[8],但更有可能是數種脊椎動物化石組成的嵌合體[9][10]
  19. 正式描述前有時被當成鳥類。
  20. 屬名已被一種天蛾占用,後更名為Rahonavis[11][12]
  21. 最初被認作鳥類,後被歸入美頜龍科,2025年的研究則將其歸入自己的中華龍鳥科[13]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