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菜
潮州料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潮州菜(简称潮菜)為潮州民系的民族特色飲食文化,其起源於广东省潮汕地區,後亦隨潮汕移民播遷南洋以至海外。
中国菜系列 |
---|
四大菜系 |
鲁菜 - 川菜 粤菜 - 苏菜 |
八大菜系 |
闽菜 - 浙菜 湘菜 - 徽菜 |
十大菜系 |
京菜 - 滬菜 |
十二大菜系 |
秦菜 - 豫菜 |
十四大菜系 |
辽菜 - 楚菜 |
十六大菜系 |
津菜 - 滇菜 |
新八大菜系 |
陇菜 - 杭菜 吉林菜 - 辽菜 浙菜 - 秦菜 晋菜 - 滬菜 |
閩系 |
福州菜 - 莆田菜 閩南菜 - 閩西菜 閩北菜 |
粵系 |
广州菜 - 順德菜 客家菜 - 潮州菜 |
蘇系 |
淮扬菜 - 金陵菜 苏南菜 - 徐海菜 |
東北系 |
辽菜 - 吉林菜 - 龙江菜 |
其他菜系 |
新疆菜 - 西藏菜 青海菜 - 內蒙菜 冀菜 - 贛菜 黔菜 - 桂菜 瓊菜 - 臺灣菜 香港菜 - 澳門菜 |
特種私房菜 |
宮廷菜 - 官府菜 谭家菜 - 紅樓菜 |
宗教飲食 |
清真菜 - 斋菜 - 道教飲食 |
海外中國菜 |
日式中餐 - 韩式中餐 娘惹菜 - 馬來西亞中國菜 印尼中国菜 - 菲律賓中國菜 印式中餐 - 巴式中餐 毛里裘斯中國菜 - 澳洲中國菜 英式中国菜 - 加拿大中國菜 美式中國菜 - 加勒比中國菜 拉美式中國菜 (波多黎各式中國菜 - 秘鲁中餐) |
潮州菜烹饪技艺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
申报地区或单位 | 广东省潮州市 |
分类 | 传统技艺 |
序号 | 1517 |
编号项目 | Ⅷ—271 |
登录 | 2021年 |


學術上潮菜主流被歸為粵菜下屬支系,然則潮汕地處粵閩交界,潮汕人文化上亦隸屬於閩海、閩南民系的下屬分支,故潮菜烹調方式及用料與粵菜的模式支系廣府菜差異甚鉅,反而與閩菜相似之處稍多,亦因此分類上仍有爭議。[註 1] 因為與海洋的距離不同,傳統廣府菜比較少有魚類,即使有也是以河鮮為主,傳統潮州菜則是以海鮮為主。另外,廣府菜很注重老火湯,即使免費供應的例湯也是老火例湯,而潮州菜則不太注重老火湯。宴會時,廣府人是「無雞不成宴」,而潮州人是「無鵝不成席」。[2]
历史

最早记述潮州菜的是819年被贬到潮州的韩愈,从其诗文《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參 1]可见当时潮州菜有蠔、蛤、乾貝、章鱼、蒲鱼、鲎等数十种海鲜并且使用了鹽、醋、花椒与苦橙等保存食物的調味料。唐代诗人段成式之子段公路,咸通年间曾于岭南供职,记述当时潮州有长两尺的红虾的食物。[參 2]可见潮州菜中海鲜由来已久。
特色
潮汕地區地處海濱,漁業發達,故潮菜好用海鮮,幾乎每餐都會出現[5];除此以外亦酷愛滷味。
潮菜與閩菜一樣重汤轻油,愛好湯羹類食物[參 3];潮菜宴席一般有十道主菜,其中至少有兩、三道為汤菜[參 4],其中咸與甜、荤与素配套,汤与菜交错,先上冷的或热的拼盘,然后隔几道菜穿插一道汤[參 5],且素菜荤做、见菜不见肉。
最後,潮汕等地與福建、臺灣一樣盛產茶葉,故潮汕人亦熱愛喝茶,饭前饭后均会應用工夫茶。
菜式
- 清汤蟹丸
- 清汤螺丸
- 潮州鱼丸
- 清汤鳗把
- 清炖白鳝
- 虫草鲍鱼
- 薏米甲鱼
- 咸菜螺片
- 菜脯明虾
- 干貝蘿蔔
- 车白清汤
「雜鹹」為潮州特色配菜,主要配以潮州白粥(潮州糜)食用。
潮菜中不同菜色,配以不同酱碟,一菜一碟。
潮州小食约有230多种[參 6]:
餐廳
- 尚興潮菜馆
- 兩興潮菜馆
- 樂口福酒家
- 鈺膳潮州菜
- 佳寧娜潮州酒樓
- 百樂潮州酒樓
- 金燕島潮州酒樓
图庫
-
水晶包
-
炊鱼
-
蚝烙
-
韭菜馃
-
护国菜
-
炸豆腐
-
潮州粿條
-
反沙芋
-
滷水鵝
-
潮州粉粿
-
欖菜焗蝦
-
烳醃魚
-
川椒雞
注释
参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