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加拿大关系
雙邊關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华民国与加拿大于1913—1970年有官方外交关系,断交后至1980年代,在对方首都互设具大使馆功能的代表机构。
政治

1913年,中华民国继承清朝政府于光绪卅四年(1908年)在英属北美设立的总领事馆,更名为中华民国驻坎拿大总领事馆[注 2]。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加拿大成为独立自治领。1932年6月14日,驻坎拿大总领事馆更名为驻奥太瓦总领事馆。[7]加拿大则未设驻华使节,在华事务由英国驻华大使负责。
1941年8月29日,两国建立公使级外交关系,并商定互派公使。
1942年,于首都渥太华设立中华民国驻加拿大公使馆;于首都重庆设立加拿大驻中华民国公使馆,中华民国驻奥太瓦总领事馆关闭。
1943年12月11日,两国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1944年2月17日,中华民国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1944年3月,加拿大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并互派大使。
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华民国还都南京。1946年,加拿大将大使馆迁至南京。[8]
1947年8月20日,加拿大军事代表团自日本到南京。[9]:8399
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加拿大仍与中华民国维持邦交,但大使馆没有在台北复馆,亦未派驻大使。
1967年10月6日,行政院副院长黄少谷代表总统蒋中正赴加拿大访问;9日,与加国总理皮尔逊(Lester Bowles Pearson)会商两国加强合作问题;17日,返回台湾。[10]:742。
1968年7月16日,驻加拿大大使薛毓麒递交备忘录,对加国有承认中共意图表示关切;1969年2月10日,对加国与中共进行建交接触,再提抗议。[10]:756
1970年10月13日,加拿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1],并与中华民国断交,[12]15日,关闭大使馆。[13]
1971年10月25日,加拿大投票反对中华民国续留联合国,即《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
1976年7月,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第二十一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然而赛前加拿大政府禁止中华民国代表团以其国旗国号入境参加,要求改名为“台湾”,在沟通无效后中华民国代表团于7月16日宣布退出该届奥运会。
1997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加拿大在会前派遣特使向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呈递总理克雷蒂安的邀请函,但由于政治因素无法实际参与,后指派总统府资政辜振甫为代表。[14]
2019年5月,加拿大外交部在Twitter发文表示,恭喜台湾人民成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亚洲首例。[15]
2020年1月,中华民国总统与立委选举结束后,加拿大外交部在Twitter发文表示“加拿大祝贺台湾人民最近的选举。民主、人权和法治作为社会的基石,将继续在加强我们广泛的民间、贸易和投资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6]
2021年4月2日,台湾太鲁阁号列车发生事故,造成重大伤亡,加拿大外交部表示哀悼。[17]
2022年8月3日,七国集团外长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针对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的两岸局势发表联合声明,重申该组织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立场,呼吁中国勿以武力片面改变现状,同时提到各成员国的“一中政策”与“对台立场”没有改变,并鼓励各方保持畅通的沟通管道以防误解发生。[18]
2024年4月3日,台湾东部发生大地震,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表示“加拿大已经准备好提供支援,并已经与台湾官方接触。”[19]
Remove ads
2021年6月、2022年6月、2023年5月、2024年6月、2025年6月,七国集团分别在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召开领袖会议,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注 3]皆强调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呼吁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20][21][22][23][24]
加拿大国会与政府部门多次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3年4月、2006年5月,下议院外交暨国际发展委员会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与WHO。[25][26]
2004年5月,加拿大在世界卫生大会(WHA)发言呼吁WHO应与台湾加强互动关系。[27]
2007年5月,卫生部长甘礼民首度在WHA发言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WHO活动。[28]
2009年5月,对于台湾获邀成为WHA观察员,外交部长坎农表示,加拿大政府一向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卫生事务,认为在国际传染性疾病快速散播之际,台湾获邀以观察员身份出席WHA深具意义。[29]
2017年5月、2019年4月,对于台湾再次无法参与WHA,外交部长弗里兰在国会表示支持台湾参与WHO等国际组织。[30][31]
2018年5月,外交部国会事务代理人表示,加拿大必将持续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多边论坛,台湾的参与可为全球公共利益做出重要贡献,对台湾未获邀感到失望。[32]
2020年1月,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国会表示支持台湾成为WHO观察员[33]。4月,加拿大副总理弗里兰在国会表示支持台湾成为WHA观察员[34]。5月,在美国与日本领衔下,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洲与新西兰驻日内瓦联合国大使,向WHO对外关系执行主任艾里森与首席法律顾问索罗门(Steven Solomon)发出外交照会,敦促接纳台湾成为WHA观察员。[35]
2021年5月,七国集团在英国召开外长会议,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首次直接提到台湾,表示“我们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WHO活动与WHA,国际社群要能从所有伙伴获利,包括台湾抗疫成果”、“我们强调台海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鼓励以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36]
2022年5月,七国集团在德国召开外长会议,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强调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鼓励和平解决两岸争端,并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WHA及WHO的技术会议。[37]
2023年4月,七国集团在日本召开外长会议,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表示“我们重申台湾海峡和平稳定是国际社会安全与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敦促两岸问题和平解决。G7成员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包括所表明的“一个中国”政策)并未改变。”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则强调“我们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国际组织,包括WHA和WHO技术会议,国际社会应从所有伙伴的经验中受益。”“如果国家性质并非必要条件,则做为正式成员参加;若国籍为必要条件,则以观察员或来宾身份参与。”[38]5月,加拿大驻台北贸易办事处、澳洲办事处、英国在台办事处、捷克经济文化办事处、德国在台协会、日本台湾交流协会、立陶宛贸易代表处、美国在台协会发布联合新闻稿,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WHO,并以观察员身份参与WHA。[39]
2024年4月,七国集团在意大利召开外长会议,会后发布的《共同声明》表示,台海和平稳定对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繁荣不可或缺,呼吁两岸议题必须用和平方式解决。G7成员支持台湾以观察员、或来宾的身份,有意义参与非以国家身份为前提的国际组织,包括WHA与WHO技术会议。声明另指出,G7成员对台湾的基本立场没有改变,包括现行的“一中”政策。[40]5月,加拿大驻台北贸易办事处、澳洲办事处、英国在台办事处、捷克经济文化办事处、德国在台协会、日本台湾交流协会、立陶宛贸易代表处、美国在台协会发布联合新闻稿,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WHO,并以观察员身份参与WHA。[41]6月,G7在意大利召开领袖会议,会后发布的《联合公报》重申此一立场。[23]11月,加拿大下议院全院无异议通过动议,将继续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国际组织,以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并未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主权,也未决定台湾未来或在联合国机构、国际组织的参与。[42]
2025年3月,七国集团在加拿大召开外长会议,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表示,G7成员强调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鼓励和平解决两岸问题,并重申反对任何单方面透过武力或胁迫改变现状的企图,也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适当的国际组织。在《关于海上安全与繁荣宣言》中,亦重申对台基本政策不变,强调台海和平稳定对国际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与先前声明不同的是,这次提到台湾时,未提及“一个中国”政策。[43]5月,加拿大首席公共卫生官谭咏诗在WHA表示“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身份参与。”[44]加拿大驻台北贸易办事处、澳洲办事处、英国在台办事处、捷克经济文化办事处、德国在台协会、法国在台协会、日本台湾交流协会、立陶宛贸易代表处亦发布联合新闻稿,重申支持台湾的参与。[45]6月,“欧盟—加拿大峰会”于会后发布《联合声明》,重申维护印太地区,包括东海、南海以及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是双方的共同利益。[46]
Remove ads
Remove ads
仅列举部分名单:
中华民国:总统夫人周美青[60]、前总统蔡英文[61]、前副总统连战[62]、总统府资政辜振甫[63]、吴伯雄[64]、姚嘉文[65][66]、中央研究院长翁启惠[67]、立法院副院长曾永权[68]、司法院副院长城仲模[69]、考试院长许水德[70]、姚嘉文[71]、考试院副院长关中[64]、吴容明[72]、政务委员马英九[63]、郭婉容[64]、杨世缄[73][69]、林逢庆[28]、张进福[67]、蒋丙煌[12]、交通部长蔡兆阳[63]、林丰正[74]、林陵三[71]、教育部长吴京[63]、经济部长王志刚[63]、财政部长邱正雄[74]、法务部长陈定南[71]、文化部长龙应台[75]、科技部长陈良基[30]、铨叙部长邱进益[64]、吴容明[70]、考选部长董保成[12]、外交部政务次长高英茂[70][72]、外交部常务次长张小月[76]、审计部审计长苏振平[69]、调查局长王光宇[69]、国际贸易局长林义夫[63]、疾病管制局长郭旭崧[28]、警政署长侯友宜[28]、卫生署长侯胜茂[28]、环境保护署长张隆盛[77]、蔡勋雄[78]、林俊义[79]、张祖恩[71]、侨务委员会委员长祝基滢[63]、焦仁和[64]、张富美[79][76]、吴英毅[80]、陈士魁[81]、吴新兴[30]、劳工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菊[79]、农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范振宗[62]、客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永得[72]、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胡锦标[64]、原住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加志[63][64][69]、尤哈尼[79]、陈建年[70]、夷将[28]、林江义[81]、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魏哲和[70]、李罗权[68]、朱敬一[75]、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纪珠[64]、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江丙坤[63][64]、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其南[72]、翁金珠[28]、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树[67]、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杨亭云[63]、公务人员保障暨培训委员会主任委员蔡璧煌[80]、台北市长马英九[65]、高雄市长吴敦义[63]、台北市议会议长陈健治[63]、国立成功大学校长苏慧贞[81]。
加拿大:下议院副议长乔高[63]、下议院工业科学暨技术委员会主席韦兰[64]、下议院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史葛洛[82]、工业部长曼里[64]、工业部次长林曲(Kevin Lynch)[69][65]、国际贸易部长艾格顿[63]、外交暨国际贸易部次长陈卓愉[69]、农业部次长爱德华兹[72]、前外交部长艾斯威西[70]、前国防部长杨道格[69]、审计长铁树德[63]、投资局长塔波(Paul Thoppil)[28]、政风署长威尔逊(Howard R. Wilson)[63]、食品检验署长费登[72]、国库委员会国会事务次长杰克逊[63]、自然科学暨工程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平托[30]、人权委员会主席瑞恩西(Michelle Falardeau-Ramsay)[70]、国家研究委员会主席卡提[63][64][79]、哥伦布(Pierre Coulombe)[72][28]、麦道高[12][81]、国家科学顾问卡提[71][28]、安大略省长李博[83]、爱德华王子岛省长季兹[12]、英属哥伦比亚副省长米勒[63]、渥太华市长何姿蔓[63]、华森[69]、大温哥华管理局理事会主席穆尔(Greg Moore)[81]、温哥华市长李健堡[72]、温哥华代理市长雷建华[81]、埃德蒙顿市长史密斯[63][71]、温尼伯市长简万里[69]、卡茨[12]、伯灵顿市长麦凯塞克[64]、万锦市长高鸿思[64]、卑诗大学校长史壮伟[63]、派珀[64]、多伦多大学校长皮理察[69]、维多利亚大学校长史壮(David Strong)[63][64]、西蒙弗雷泽大学校长司徒翰、阿尔伯塔大学校长菲沙[64]、卡尔加里大学校长怀特[64]、皇家艺术人文暨科学院长葛恩冬(Yvan Guindon)[67]。
Remove ads
1986年12月25日,加拿大政府于首都台北设立具大使馆功能的加拿大驻台北贸易办事处处理领事事务。[12][84][5]1995年9月,另设高雄分处,但无核发签证功能。[63]目前已关闭。
1991年1月8日,中华民国政府于第1大城设立类似功能的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多伦多总处(驻加拿大代表处)。同年4月,于第3大城设立驻温哥华办事处。1992年7月,于首都设立驻渥太华办事处。1993年8月3日,驻加拿大代表处由多伦多移驻渥太华,更名为驻加拿大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并改设驻多伦多办事处。[12][85][4]2023年12月4日,于第2大城亦是法语区设立驻蒙特利尔办事处。[86]
Remove ads
2018年6月,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施压,加拿大航空在官网将台湾改列为中国的一部分。对此,加拿大驻台代表马礼安(Mario Ste-Marie)表示,加拿大政府反对中国对加拿大企业施压,加航的做法是商业决定,政府不会介入。加国政府的一中政策很清楚,即是“认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在台湾议题上,加拿大“注意到”(take note of)中国对台湾的主张,但不背书或反对。至于两岸关系,马礼安则说,加拿大支持维持现状。[87][88]
2018年7月,加拿大边境服务局(CBSA)宣布将台湾列入反倾销调查,但是在发布的新闻稿以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称呼,而非加拿大政府惯用的台湾(Taiwan)。驻加拿大代表陈文仪对此表示关切,加拿大外交部回应“加拿大长期以来的对台政策和台湾地位,不会因为CBSA发布的新闻稿而有任何改变。”加拿大前驻台北代表、前驻北京大使马大维(David Mulroney)则表示,对经济议题,使用Taiwan绝对恰当,改成Chinese Taipei是走向错误方向。如果CBSA不是刻意的,有必要尽快更正,以维护政策的正确和延续[89]。
2020年7月,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接见加拿大驻台代表芮乔丹(Jordan Reeves),就双方关切的议题交换意见。[90]但芮乔丹“全程”翘著二郎腿与蔡英文会谈,引起失礼的议论;[91]30日,前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逝世,加拿大驻台北贸易办事处发表声明以示哀悼,肯定其在经济与民主发展上的贡献。[92]
2022年9月,前加拿大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使倪杰民(James Stafford Nickel)接任驻台代表。[93][94]
Remove ads
经济

2023年3月30日,加拿大下议院加中特别关系委员会公布全名为“加拿大与台湾:动荡时局中的坚定关系”(Canada and Taiwan: A Strong Relationship in Turbulent Times)之台湾报告书共18项建议,加拿大政府于9月回应同意大部分建议内容。其中有关促进加台贸易与投资关系如:支持原住民族经济贸易合作协议(IPETCA)目标以促进双方原住民族之经济赋权、探索与台湾半导体产业合作以强化加拿大创新之机会、与台湾展开投资促进及保障协议(FIPA)正式谈判程序、由国际贸易部长在台湾签署FIPA、将台湾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之入会案列作优先评估、支持加拿大产业拓展包括台湾之印太地区出口市场多元化。[95]其中FIPA于2023年12月22日由驻台与驻加代表在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签署。[96]
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发展协会(外贸协会)于加拿大第1大城多伦多、第3大城温哥华设立台湾贸易中心。[97]经济部国际贸易署则在首都渥太华设立驻加拿大代表处经济组。[98]
2022年,出口至加拿大自行车暨零组件的市场占有率(市占率)34.12%,是加拿大第1大进口伙伴;电动自行车市占率18.23%,是第2大进口伙伴;资通信产品市占率5.57%,是第5大进口伙伴;汽车零组件市占率0.93%,是第8大进口伙伴;电子类产品市占率1.23%,是第9大进口伙伴;机械设备市占率0.87%,是第13大进口伙伴;航太产品暨零组件市占率0.61%,是第12大进口伙伴;医疗器材市占率1.12%,是第15大进口伙伴;食品市占率0.49%,是第26大进口伙伴。[99]
2023年的两国贸易项目如下:
出口至加拿大的前10大项目为:钢铁制螺钉、螺栓、螺帽、螺旋钩、车用螺钉、铆钉、横梢、开口梢、垫圈与类似制品;自动资料处理机、磁性或光学阅读机;机动车辆所用之零件与附件;不锈钢扁轧制品;银;集成电路;特定用途机器之零件与附件;经护面、镀面或涂面之铁或非合金钢扁轧制品;热轧之铁或非合金钢扁轧制品;非动力之两轮与其他自行车等。[101]
自加拿大进口的前10大项目为:煤、煤砖、煤球与煤制类似固体燃料;医药制剂;铁矿石及其精砂;猪肉;矿物或化学钾肥;木材;未经塑性加工镍;集成电路;大豆;铁属废料、重熔用废钢铁铸锭等。[102]
Remove ads
根据中华民国经济部投资审议司统计,截至2024年2月,台商对加拿大的总投资金额约5.9亿美元,共112件。另根据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投资监测报告,2003年至今总投资金额约9亿加拿大元。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台商在加拿大投资经营规模扩大,涉入产业类别广泛,特别是大温哥华地区及大多伦多地区已成为台商在北美地区经营的重镇之一。[95][99]
台商主要集中于加拿大前3大城的多伦多、蒙特利尔及温哥华。主要经营行业包括电子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信息服务、纺织、食品、礼品、电子及电气产品、房地产、家具、餐饮、传播媒体、货运服务、金融服务及旅游服务等。金融业有加拿大兆丰国际商业银行(4家分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1家子行4家分行)、第一商业银行(2家分行)、XREX(取得加拿大货币服务业务牌照);交通运输有中华航空、长荣航空、长荣海运、阳明海运等;制造业有能元科技(由和信集团、怡和财顾、东元电机、勤益纺织、台湾纸业等共同设立)、台积电(在渥太华设立研发设计中心)、杏辉药厂、保瑞药业、鹭岛酒庄(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第1大葡萄酒出口品牌)、Viva Pharmaceutical等;信息业有宏碁(是台湾在加拿大的最大品牌企业)、华硕、台达电子、友达光电、趋势科技、研华科技、威联通科技、鸿海科技集团等;农业有台湾糖业公司(是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台湾蝴蝶兰供应商)、宝岛兰园等;贸易及经销业有东元电机、正新轮胎、Tomcom Link等;零售业有统一企业(1980年在温哥华成立加拿大企业有限公司,2005年于多伦多成立六福食品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进口亚洲地区各项食品及日用品。1993年另与加拿大侨商共同成立大统华超级市场,为加拿大最大的亚洲生鲜超市,已开设24家分店)、国华台湾食品公司(是加拿大唯一专营台湾食品的进口商)等;新闻业则有联合报系的世界日报。[99]
根据中华民国经济部投资审议司统计,截至2024年2月,加拿大在台湾的总投资金额约20.8亿美元,共1,399件。另根据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投资监测报告,加拿大2021年对亚太地区投资中,台湾排名第3,共28亿加拿大元。2003年至今总投资金额则超过40亿加拿大元。[95]加拿大国际事务部于2018年在台湾启动“加拿大新创科技加速器计划”,协助前往台湾发展技术与商业合作,其中,加拿大北陆能源在彰化外海投资开发的海龙离岸风电计划即是一例。[99]
Remove ads
目前举办的有:台加经贸对话会议,每年轮流在两国首都台北或渥太华举行,至2023年已举办第19届。台加农业合作会议,每2年轮流在台北或渥太华举行,至2023年已举办第15届。以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期间举办的双边会谈等。[95]
目前成立的有:加拿大台湾商会联合总会、多伦多台商会(Taiwan Entrepreneurs Society Taipei/Toronto,TESTT)、多伦多台湾商会(Taiwan Merchants Association of Toronto,TMA)、加拿大卑詩省台湾商会、蒙特利尔/渥太华台湾商会、魁北克台湾工商文化协会、爱城台湾商会、亚省台湾商会、魁北克台湾青年专业协会、多伦多台湾青年专业协会、加拿大玉山科技协会等。[99]
交流

在建立中华民国之前,孙中山曾3次到过加拿大的温哥华[103]。1911年1月,孙中山在温哥华唐人街冒雨演讲,感慨“人心如此,革命必成功矣”[104]。1923年,加拿大总理威廉·莱昂·麦肯齐·金的自由党政府通过《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排华法案),完全禁止华人移民,华人自此成为加拿大唯一被拒的族裔。接下来的25年,越来越多的排华法案得到通过,大部分工作不接受华人,因此很多华人开始自己的餐馆和洗衣店生意。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萨斯喀彻温省和安大略省,华人雇主不允许雇用白人女工,因此大部分华人生意没有外族裔参与。
一些加拿大华人在铁路修建好后在加拿大定居,但由于政府严格的限制和沉重的征费,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家庭带到加拿大,甚至他们与非华人的接触也有官方和民间的各种限制,这使得一大批唐人街和华人社区在很多城市的不良地区建立起来。
1930年代起的大萧条时期,华人的生活比其它加拿大人的生活要困难得多。在阿尔伯塔省,加拿大华人领到的救济金金额不到其它加拿大人的一半。由于排华法案禁止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很多华人男性没有妻子儿女在身边,被迫独立面对一切困难。193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加拿大华人的男女比例为12.4:1。为了抗议排华法案,加拿大华人每年都会在7月1日加拿大自治领日时关闭店铺,抵制这个被他们称为“羞辱日”的节日。
截至2017年,定居在加拿大的台湾人估计约26万人;在台湾的加拿大人(含双重国籍)则约6万人。[30]台湾人移民加拿大与美国相比则晚得多,是于1980年代才开始蓬勃发展。移民者多以高经济、高知识水平者,故多聚集在温哥华、多伦多、卡尔加里等城市的郊外高级住宅区。
两国定期召开双边高等教育会议。加拿大政府每年提供台湾学者“加拿大研究奖助金”;2004年起,中华民国政府则开办“台湾奖学金”及“华语文奖学金”给予加拿大学生赴台研习。中华民国教育部与多所加拿大大学签署设立“台湾研究讲座”协议。截至2012年,加拿大68所大学与台湾50所大学共签署148项学术合作协议。[75]截至2017年,加拿大在台湾的留学生约600余人;台湾在加拿大的留学生约3,000人。[30]
2017年10月,中华民国科技部长陈良基率团前往加拿大,参与和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台加科技合作20周年庆祝活动”及“医疗器材物联网应用双边研讨会”开幕仪式。[30]
台湾人每年前往加拿大从事观光、商务考察、探亲及留学等各种活动约7万人次;根据中华民国交通部观光局统计,2017年加拿大赴台旅客则超过11万人次。[30]
1938年,加拿大人白求恩率领医疗队到中国的抗日战争前线,最终在中国境内去世[103]。
2020年4月,对于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扩散,中华民国外交部提供加拿大政府40万片口罩,另提供疫情严重的3省10万片口罩。加拿大驻台北贸易办事处表示感谢,强调“台湾慷慨捐助有助于挽救生命”。[105]5月,加拿大外交部长商鹏飞只强调“感谢各国提供加拿大医疗物资”,未提到“台湾”,总理特鲁多则表示“我很乐于感谢台湾的慷慨捐助”,小型企业、出口推广暨国际贸易部长伍凤仪与中华民国经济部长沈荣津通话,重申加拿大感谢台湾捐助口罩共同对抗疫情。[106]
司法
2016年12月,中华民国高雄市警察局破获专骗海外华裔女子的诈骗集团,逮捕1名主嫌与6名同伙。已知有23人被骗,其中有5人是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加拿大华裔,且都是在微信接受交友邀请而误入陷阱。由于诈骗案发生地点在台湾,因此受骗女子并未向加拿大警方报案,台湾警方已联络到5名受骗女子当中的4人,但只有1人同意前往台湾作证,有的是怕中国大陆的父母担心,有的则是怕目前交往的另一半知道自己曾误入桃色陷阱。[107]
协定
签证


持有载明身份证字号,并且在台北外交部核发的中华民国护照(驻外馆处核发则不适用)之中华民国国民可先上网申请电子旅行授权许可证(Electronic Travel Authorization,eTA),核准后,可以非工作性质的免签证入境加拿大停留最多6个月。经加拿大转机,亦须申请eTA。[114][115]
持有加拿大护照的加拿大国民也可以免签证的方式入境中华民国,停留最多90天,可申请再延期90天。[116][117]
此外,两国每年皆提供特定名额的18-35岁青年为期1年的度假打工签证(必须未曾参与加拿大IEC计划或取得中华民国青年交流停留签证)。[118][119]
交通
受到2003年全球金融海啸影响,退出台湾市场的加拿大航空,于2017年6月9日复航台北-温哥华直飞航线,以波音787-9客机每周7天执飞。[120][121]
双边航班来往的城市如下(截至2023年7月2日)[122]:
中华民国与加拿大同意免试相互承认驾驶执照,持有中华民国国际驾驶执照可在加拿大驾车约3个月。居住于安大略省并持有中华民国核发的驾驶执照且经由驻加拿大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验证,可向该省申请免试换发同等车类的加拿大驾驶执照。[122]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