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修正早期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修正早期系統
Remove ads

修正早期系统(英语:Modified Initial System)是香港地铁第一条重型铁路路线,启用于1979年10月1日[1]。修正早期系统分三阶段通车,共有15个车站,连接位于东九龙观塘站中西区中环站,主要途径观塘黄大仙油尖旺等地区。至1982年4月26日,为配合地铁荃湾支线准备通车,修正早期系统正式拆分,观塘油麻地段成为观塘线,而旺角中环段则并入荃湾线,列车服务不再直通来往观塘站及中环站,而旺角站油麻地站以及该年启用的太子站亦成为两线的转线站。

事实速览 修正早期系统 Modified Initial System, 概览 ...
Remove ads

发展沿革

提倡兴建

早在1960年代初,香港社会已有倡议兴建地铁解决市区路面交通日益挤塞的问题,1961年2月香港市政局议员屈臣英语Kenneth Albert Watson提议在九龙及香港岛建造地铁,并通过海底铁路隧道,将当时没有陆路交通连接,仍然依赖渡轮横渡维多利亚港的香港岛及九龙以地下铁路连结[2],他其后在1963年的市政局年会中再次提出香港要建地铁[3]。公共交通顾问委员会主席简悦强在1964年5月表示在比较地铁及悬空单轨车后,因为单轨车的技术可能较大及运载量不及地铁,故此建议港府兴建地铁,而港府回应称正在考虑有关建议[4]。1966年7月,当时是交通咨询委员会主席的简悦强表示委员会正在研究兴建地铁建立集体运输系统,包括研究地铁的走线及发展蓝图[5]。1967年9月,英国伦敦运输公司副主席布尔访港时表示香港应兴建地铁,建筑地铁虽然昂贵,但长远而言是值得的[6]

港府规划

港英政府在1970年9月提出香港未来十五年城市建设大计,横跨维多利亚港的地铁系统被列入为其中一项重要计划[7]。1970年11月提出共分为四条路线及贯通港九新界的路线图[8]。1971年1月,交通咨询委员会建议港督戴麟趾落实兴建地铁[9],不过因为涉资庞大,建造期至少四至五年,戴麟趾又将于同年10月任满卸任港督[10],所以延至麦理浩履新后才作出决定[11]。1971年11月,港英政府的高层委员会通过斥资66亿5000万港元兴建地下铁路计划[12],不过因为资金主要通过向国际财团借贷,如未能贷款筹得足够资金,便要投入公帑填补资金缺口,势必影响其他方面的公共开支,所以港府在1972年年初仍未公布落实兴建地铁的计划[13]

1972年6月,财政司夏鼎基立法局会议上宣布港府原则上决定兴建地下铁路,立法局议员纷表支持,有议员关注筹资不易的问题,但认同兴建地铁可以提升各界对香港前景的信心,并且有助香港吸引国际投资,市政局议员也赞同兴建地铁,认为可加快地铁沿线的社区发展[14]。1972年7月,港府邀请财团提交筹集资金的计划及建造方案[15],同年9月港府发表地铁的雏形,线路长度、行驶速度及列车卡数的初步资料[16]

日商投得后退出

在港府决定兴建地铁后[17],初步计划通过招标由一家公司作为总承建商负责建造规划中的全部路线及提供机电设备,当时有多个国际财团计划表示有意投标。1972年10月,英国通用电气公司主管史德福男爵来港,在香港希尔顿酒店会见记者,表示该公司已经联系其他英国、澳洲及香港的公司准备投建香港地铁,并计划在17日向港府提交计划书[18]。1972年9月有消息指日本财团已组织十多家日本大型公司准备投标[19]。同月,英国傅理曼霍士公司的工程顾问带同地铁列车的模型抵港,与港府集团运输系统研究处开会讨论列车及机电系统设计的事宜[20]。嘉道理、会德丰协同渣打银行及多家英资企业在香港组成财团,也在10月向港府提交计划书[21]

1972年12月,当时的香港地铁计划,建造价约需8,000万美元,将会有48个车站,全程32.7哩,包括一条地铁海底隧道,分9阶段建造,4个阶段完成20个车站及12.6哩,全线在1986年完工。列车将由8节车厢组成,共可载客3,300人,设有空气调节,运行速度每小时20哩。同月,财政司夏鼎基在日本东京与日本财团会面及举行会议[22],而港府委托的工程顾问公司完成6个月的工作及准备提交报告书[23]。同月28日,有消息从伦敦方面传出和记集团提交的投标计划书经详细考虑及研究后已被否决,另一方面有消息指由56家公司组成的日本财团正在争取田中角荣政府提供财务支持,三菱株式会社的发言人证实日本财团近日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会晤,讨论由日本政府提供特惠贷款增强日本财团与英资财团竞争的实力,而与会者包括财团的首脑三菱总裁[24]

1973年2月,港府宣布在3个月内在旧海军船坞、尖沙咀半岛酒店附近、深水埗荔枝角及李郑屋附近进行探土工程,以决定地铁管道及车站的建造方式[25]。同年4月,港府地铁的建造总成本为99亿港元,计划在1974年年初动工,如工程顺利最快可于1977年通车[26]。同年11月为准备建造地铁跨海铁路隧道,在香港岛湾仔对开的海面建筑浮台进行水底探土[27]。港府在1973年5月宣布位于九龙湾的地铁保养中心于明年动工[28],同年6月批出一份兴建地下列车管道的合约[29]。建造地铁的钢铁,将由香港的钢铁厂供应为主[30]

1974年2月,香港地铁工程由日本财团中标,港府签署意向书并与财团磋商最终合约,计划在该年年底前动工,港府成立地下铁路临时管理局[31]。与日本财团的合约商讨中,港府要求首4个阶段的地铁工程需要在5年内完工[32]。1974年5月,位于中环在1956年建成的历山大厦为配合建造地铁站,落成仅18年便拆卸重建[33]。然而,由于1973年10月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全球经济持续不景气[34],筹集资金困难,港府与日本财团经多次会议后未能就最终合约达成共识[35],日本财团在1975年1月决定退出香港地铁承建计划[36]

Remove ads

动工建造

1975年1月,港英政府在日本财团退出后,决定将工程合约分拆为多份工程合约,并随即于1月17日登报重新招标[37],港府计划在4月完成25份合约的招标程序[38],以免工程进度受到重大延误,英国公司及香港本土建筑企业均表示愿意接手[39]。同年4月公布招标结果,其中机电设备的合约由英国通用电气公司投得[40]。地铁管理局候任主席唐信表示地铁工程计划经调整后,预算建造费大约要50亿港元,预期借贷额可达到目标,又称其时是全球建筑业的低潮,建材的价格较低且承建商会提出更有竞争力的价格竞标,香港反而要把握机会投资基建大项目[41]。地铁临时管理局在同年6月公布含有9个国家共25家公司的工程合约初步入选名单[42]

1975年9月9日,港督会同行政局开会后,财政司夏鼎基宣布港府接纳地铁临时管理局的建议,批准兴建地铁,预期建造费56亿港元,将于年内动工[43]。同年11月3日,香港地铁修正早期系统举行动工仪式,系统包括观塘线石硖尾观塘)及荃湾线旺角中环)两段[44]。在隧道工程正式开始前,工程团队曾在沿线兴建了4段试挖隧道(分别位于金钟站东面、现时为香港艺术馆的尖沙咀2号工地、乐富站东面及长沙湾站东面),以评估地质及兴建方法。1978年9月,地铁公司订购的首批210节车卡已经有8节运抵香港,9月4日在九龙湾至彩虹站的路轨开始试车[45]。同年9月14日,在亚皆老街弥敦道交界的地铁地下管道地盘,多次有约45至50名工人超额进入只能容纳39人的加压舱,劳工处调查地盘承建商是否违规[46]。同月16日,地铁公司表示对首批地铁列车在过去三周于九龙湾路段的试车结果感到满意,又称列车是自动化操作,司机无需亲自驾驶,只需留意电脑系统[47]

Remove ads

首阶段通车

1979年9月10日,香港地铁通车纪念车票在各渣打银行分行开售,售卖纪念票的活动名为“地下铁路公益金百万行”,纪念票的收益捐赠予香港公益金,每张纪念车票附送一本地铁通车纪念特刊及一个车票透明胶套,其中售价10港元的纪念票套装最多发售10万份,另有500港元的特别套装随后择日开售,持有纪念车票可在举行通车典礼的9月30日乘搭列车。由于在10元纪念票套装发售首日,每间渣打银行分行只有一百多份纪念票套装,在开售一小时内便告售罄[48]。同月19日,香港邮政署发售定额16万8千份的地铁通车纪念首日封,有大批市民到邮局轮候购买,但在尖沙咀邮局怀疑有黄牛党出现,将原价2角的首日封炒卖至2港元,引起秩序大乱,邮局的柜台玻璃窗亦被打烂[49]九龙巴士宣布在9月尾开办四条以地铁站为终点站的巴士路线,分别是6M、13M、21M及40M[50]

修正早期系统北段于1979年9月30日早上在石硖尾站举行通车典礼,由时任香港总督麦理浩主持仪式,麦理浩走进列车驾驶室内,按下列车的启动按钮,第一班列车在9时40分开出,列车前进时冲破一条印有“地下铁路首班载客列车”(1ST MTR PASSENGER TRAIN)的橙红色彩带,并开往观塘站方向[1],在首班列车内有官员、地铁公司高层人员及传媒记者等人士,列车于开出15分钟后抵达观塘站,港督在抵达观塘站后,便乘搭同一列车回程往石硖尾站,在车站内举行了舞龙及舞狮等庆祝活动。

于早前参加“地下铁路公益金百万行”购买了500港元或100港元纪念票的超过10万名市民可于当日乘搭列车,其中以500港元购得特别纪念车票的一千名乘客获安排乘搭在上午9时48分开出的第二班列车,列车由石硖尾站直驶到观塘站;另外有10万名市民买了10元纪念车票,可在中午12时至下午7时在任何车站乘搭列车,列车在石硖尾站与观塘站之间的中途站均会停站,供乘客上下车。地铁公司建议持有当日纪念票的乘客可以在沿线的车站下车,参观车站,不要长时间在列车车厢内逗留,避免妨碍其他乘客登车,只要在傍晚7时前及不出闸离开,纪念车票于当日有效[51]

在通车仪式翌日的10月1日早上6时,修正早期系统正式投入服务,列车行驶于石硖尾站至观塘站之间,沿线合共有9个车站也于当日正式启用,列车暂时有4节车卡,车站月台预留了扩充至8节车卡的位置,当时在路线图中以“红色”代表[52][53]。其后修正早期系统继续扩展,修正早期系统中段于1979年12月16日启用,路线伸延至尖沙咀(当日新启用佐敦站尖沙咀站[54]。惟油麻地站旺角站因施工困难,分别顺延至1979年12月22日及1979年12月31日启用──当时油麻地站只启用上层月台(1号及2号月台)[55],而旺角站则只启用上层今1号月台(往观塘)及下层今4号月台(往尖沙咀)[56]

Remove ads

跨海段通车

1980年2月12日,代表英女王履行皇室公务及第六次访港的雅丽珊郡主为香港地铁修正早期系统全线通车主持通车典礼。当日上午10时20分,雅丽珊郡主与郡主夫婿欧国伟在港督麦理浩陪同下抵达尖沙咀站,在站内有地铁公司董事、立法局议员邓莲如及多位官员迎接,然后一同登上通过铁路海底隧道,经金钟站开往中环站的第一班列车,雅丽珊郡主在驾驶室内按下列车的启动按钮后,列车随即从尖沙咀站开往中环站,列车在上午11时抵达中环站,并在月台冲过一条彩带后停车,在中环站内举行通车酒会,现场有过千名嘉宾,并有风笛手吹奏风笛,当郡主走到揭牌处后,在场宾客肃立起来,乐队奏起英国国歌,随后由雅丽珊郡主在中环站主持揭牌仪式[57],雅丽珊郡主在致辞时盛赞香港人:“有高度聪明智慧和毅力,只有港人得如斯成就。”[58]

修正早期系统在雅丽珊郡主揭幕后全线通车,第一条铁路过海隧道、中环站及金钟站于同日启用,这两个新车站于当日下午2时正式向市民开放,地铁列车首次穿越维多利亚港海底驶到香港岛中环商业中心区,由中环站往观塘站需时约27分钟[57],成为首条服务香港岛的重型铁路。地铁的服务伸延到香港岛后,全段修正早期系统完工,较原定通车日期提前7星期,成为香港地铁的重要里程碑。此外,为了应付路线延伸后所增加的客量,列车编组于1980年2月16日起增至6节车厢一列。

Remove ads

路线分拆重组

1982年4月26日,修正早期系统分拆为两种行车模式,分别为“观塘旺角油麻地”(后来之观塘线)及“旺角中环”(后来之荃湾线),其中旺角站是上述两线的转车站,并启用2号及3号月台,以提早让乘客及职员熟习两线在日后的转乘模式;同时油麻地站下层月台(包括3号及4号月台)启用,作为“观塘旺角油麻地”路段列车之终点站。其后原修正早期系统中之“观塘旺角油麻地”段改称观塘线,以绿色作标记;“旺角中环”段改称荃湾线,以红色作标记[59][60]

1982年5月10日,荃湾线荃湾旺角段通车,连接修正早期系统的旺角中环段。荃湾线列车停靠荃湾站大窝口站葵兴站葵芳站荔景站荔湾站[61](过站不停)、荔枝角站(过站不停)、长沙湾站(过站不停)、深水埗站(过站不停)、太子站(只供转车而不供出入闸)、旺角站(往荃湾列车沿用修正早期系统使用之1号月台,往中环启用修正早期系统预留之2号月台),再沿修正早期系统的油麻地站佐敦站尖沙咀站金钟站后到达中环站[62][63][64][65]

1982年5月17日,荃湾线荔湾站(后来改名美孚站)[61]荔枝角站长沙湾站深水埗站太子站正式启用,标志着修正早期系统运作模式结束。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