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荔景站

港铁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茘景站map
Remove ads

荔景站(英语:Lai King Station)是一个位于香港新界葵青区下葵涌荔景邨,属于港铁荃湾线东涌线的车站,于1982年5月10日启用。

事实速览 荔景Lai King, 其他名称 ...
Remove ads

车站结构

荔景站是一座高架、地底混合车站,而车站站体部分建于荔景山地底,向青衣站葵芳站一方路轨以高架天桥接驳;而向南昌站美孚站一方路轨则为隧道。

车站共设有7层高,并分为两期兴建。其中上层站台以及新旧站体中央接驳位置设有侧高窗,可让天然光渗进车站。而该处的顶部更采用高楼底的孤形顶盖设计。另外荔景站亦设有2条机场快线路轨通过车站,并设有紧急通道接驳至大厅层;而车站底部则为荔景牵引变电站为机场铁路受流。

楼层

G荔景山道出入口A1出口
L1阁楼出口通往贤丽苑、荔景邨仰景楼方向 (A2、A3、C出口)
L2阁楼站外行人通道
L3站台
1荃湾线荃湾葵芳
岛式站台 ·
↑开左边车门
↓开右边车门
3东涌线东涌迪士尼线青衣
L4上层大厅A出口商店
下层大厅B出口客务中心商店自助服务免费Wi-Fi热点
L5站台
荃湾线中环美孚2
岛式站台 ·
↑开右边车门
↓开左边车门
东涌线香港南昌4
机场快线香港路轨(不停此站)
机场快线机场博览馆路轨(不停此站)
L6荔景牵引变电站

大厅

荔景站设有两层大厅,两层大厅则夹在两层站台的中央。当中上层大厅其中一侧外墙设有圆形舷窗,而连接A出口的位置亦设有一个特色的圆形天窗。而车站只设有2间商店,分别是位于上层大厅的便利店以及位于下层大厅的银行,另外下层大厅亦设有两部自动柜员机[3]以及香港邮政邮箱[4][5]

Thumb
下层大厅全景图(2020年9月)

站台

荔景站现时设有两座岛式站台,其中1号站台(荃湾线往荃湾)及3号站台(东涌线往东涌/迪士尼线)位于上层(L3层);而2号站台(荃湾线往中环)及4号站台(东涌线往香港)则位于下层(L5层)。两座岛式站台均采用同层站台转车设计,转车的乘客只要步行至对面站台即可换乘另一条线路之列车,另外上层站台的顶部更采用一个高楼底的特色孤形顶盖。

出入口

更多信息 编号, 指示 ...
Remove ads

车站艺术

荔景站设有一组车站艺术品,位于车站上层站台。

更多信息 荔景站艺术品概览, 图片 ...

接驳交通

Remove ads

历史

兴建及命名

Thumb
地底大运量快速客运系统线路图1967年建议方案,图中“货港”即今荔景站

荔景站在规划时被称为货港站,本来打算服务当时正在兴建中的葵涌集装箱码头。后来香港房屋委员会计划在集装箱码头对开的山坡兴建“丽景邨”,车站改为在现址兴建并改称丽景站。最后屋邨在落成时定名为“荔景邨”,车站名称亦改为荔景站,成为通车时正式使用的站名,而车站承建商为前田建设奥村组联营。

站内范围的“茘”字(下方为三个“刀”字)与香港今时惯用的《常用字字形表》用形(“荔”,下方为三个“力”字)不同。根据港铁字体设计师柯炽坚所述,这设计是从当年植字字版所衍生[7]

“茘”是“荔”的俗字。东汉《说文解字》云“荔”从“劦”声——虽然“劦”字(从三“力”)近代与“协”同音,但“劦”的上古音实际较接近“戾”,到后来交替转音。段玉裁另外于《说文解字注》指出“协”、“胁”等字与“荔”、“珕”不同,前者以“劦”会意,后者以“劦”为声符[8]。至于“刕”字(从三“刀”,音同“黎”)要到唐宋时代才收录[9]。相信由于后来“刕”比“劦”较接近“荔”的发音,所以后人或会改“荔”字从“刕”。唐代中叶的《干禄字书》记载“茘”为俗,“荔”为正,可见当时从“刀”的写法经已通行[10]。到了明、清时代,《字汇》、《正字通》以“茘”(从三“刀”)为正字,以为“荔”是俗字。《康熙字典》以《正字通》为本,奠定“茘”为正写,“荔”为异体字,直到二十世纪中后两岸三地复用“荔”字为正写。由于港铁字体起初以明、清的旧字形为本,所以采用了从三“刀”的“茘”[注 4]

站台吊板

有别于一般前地铁的地底车站,初期该站站台顶部的乘车信息是以红底(与该站色系一致)白字显示,并跟其他地底车站的白底黑字不同(另一例外为大窝口站),直至1990年代前地铁地底车站站台更换为附有线路色条的白底黑字吊板为止。

车站以东路轨配置

在荔景站连接美孚站的管道原先设有一组袋状轨,该袋状轨于落成时的设计与现时屯马线柯士甸站北面的袋状轨设计相似,同样可从两个车站的任何方向进入并停泊或掉头而不影响正常服务。此袋状轨曾是荃湾线唯一一组袋状轨,然而为配合机场铁路工程,荃湾线北行路轨需要改建,变相的是袋状轨也须进行改建。

在搬迁新站台期间,由于要兴建由美孚站爬升至上层站台的管道,往荃湾方向的列车暂时使用美孚站与荔景站之间的袋状轨行车,以维持荃湾线在工程进行期间提供的正常服务,而接驳主线与袋状轨的道岔比较迂回,因此当列车行经道岔时会比较摇晃,同样地车厢内并有广播提醒乘客紧握扶手[原创研究?]。直到荔景站的新1号站台启用后,由于此袋状轨失去掉头功能,该袋状轨便正式改建,将原先连接车站的旧有1号站台及美孚站2号站台的路轨及渡线拆卸。

最后,当时的地铁公司并决定于袋状轨被拆卸的旧有连接路轨增设一条连接机场铁路的路轨,以方便列车或工程车作特别的车务调动。

Remove ads

机场铁路

Thumb
位于2、4号站台之间的旧1号站台位置,现时已被填平及改建成为供乘客转车用的过渡空间(后来更于该处兴建电梯,如图左方),车站原有红色柱子及主力墙(白色墙)仍然保留,作支承车站结构之用。

前地铁公司为更方便大屿山的乘客往返市区以及舒缓荃湾线弥敦道路段客流量过多的挤逼情况,故此在规划兴建机场铁路时决定以荔景站作为机场铁路的换乘站。

荔景站的东涌线扩建部分由前香港地下铁路公司委托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跟荃湾线部分同样由前田建设工业株式会社建造,新建部分沿现有荃湾线的车站建造,并穿越荔景山路下面的山坡。主要工程包括兴建新站台及开凿隧道时的大型挖掘工程,为此荔景社区会堂需拆卸及重建,前地铁公司已斥资在政府定出的地方兴建新的社区会堂,新社区会堂的规格,会符合启用当时的标准,并由建筑署负责设计及兴建。工程在1994年7月中动工,并于1998年6月随东涌线通车而完工。

荔景站1号站台在东涌线通车前是与2号站台以岛式站台同层。后来因要兴建新站台以供换乘东涌线,于是在原有车站旁兴建新站台及大厅,并于1997年7月6日将原有1号站台搬迁至大厅上层。原有1号站台路轨部分于1997年7月被封闭后则被填平成为连接4号站台的通道部分,而4号站台路轨部分位于原1号站台路轨部分旁,而新1号站台位于4号站台侧上方。

现时于下层站台中央由车头至车尾的无柱空间就是车站未扩建时的1号站台所在位置。此外,前地铁公司亦保留了前1号站台以北的高架路段,但该路段上的电缆以及连接主线的道岔已被拆卸,而位于无柱空间西端尽头的紧急出口即通往该废弃路轨。

车站外电梯加建工程

荔景站的A3出口是连接荔景邨仰景楼平台的出入口,但仅以自动扶梯连接站厅,并非无障碍通道。故港铁公司于车站B出口外近通往荔景邨仰景楼平台的楼梯旁增设一部电梯,方便有需要的乘客以新的无障碍通道往返车站,其工程于2014年2月展开[11],并在2016年完成后于同年5月6日开放予公众使用[12]

车站洗手间

为方便乘客,港铁公司并于下层大厅付费区内新设站洗手间,而洗手间已于2019年10月启用。

反修例示威者破坏

Thumb
荔景站遭到破坏的售票机
  • 2019年8月31日晚上,一名外籍男子在站内站台被5名防暴警员包围,之后被制服在地上,最后被拘捕。有片段显示他被捕前曾在车厢内与其他乘客谈话,而美国《纽约邮报》也有报导此事件[13]
  • 2019年9月1日,有反修例示威者于荔景站破坏[14]
  • 2019年9月2日,有反修例示威者发起“港铁超合作运动”堵塞铁路,在当日早上约9时30分,有6-7名军装警员及两名防暴警员在荔景站站台驻守,当有列车抵达荔景站后,警员随即制服三名戴口罩反修例示威者,其后有约30名防暴警员持盾进入车厢,三名身穿黑衣反修例示威者在站内被捕[15]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