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荔枝角站
港铁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荔枝角站(英语:Lai Chi Kok Station)是一个位于香港九龙深水埗区长沙湾长沙湾道近工商贸区地底,属于港铁荃湾线的铁路车站,于1982年5月17日启用。
Remove ads
站体设计
荔枝角站设有2层,地面为车站出入口及长沙湾交通枢纽。站厅及商店位于车站L1层,而站台则位于L2层。
G | 地面 | 出入口 | |||||||||||
L1 | 大厅 | 客务中心、 | |||||||||||
L2 | 站台 |
|
前地铁公司(今港铁公司)于2007年开始翻新荔枝角站,范围包括车站商店、灯光系统及客务中心,以及增建电梯等[原创研究?]。
现时,荔枝角站内提供不同类型的商店[2]、自助服务设施[2]以及香港邮政邮箱等[3]。

荔枝角站设有8个车站出入口,出入口主要连接长沙湾工贸区及邻近的住宅区,部分出入口邻近主要街道及交通枢纽。
Remove ads
利用状况
荔枝角站设于长沙湾工贸区,并且邻近深水埗运动场、成衣批发购物中心以及多个位于西九龙新填海区屋苑或屋邨等,因此每日均有不少乘客在本站出入闸,而在上午及黄昏繁忙时段,车站更会出现大量乘客排队出入闸的情况,而随着近年车站邻近有住宅物业与新式商业大厦陆续落成,车站的出入闸人流亦开始逐步上升。
接驳交通
Remove ads
历史
荔枝角站位于九龙长沙湾西部工商贸区一带,需要注意的是,就地理而言车站是位处长沙湾而不是荔枝角。
“荔枝角”所指本来应为孺地脚,大概位置为今日蝴蝶谷道以西,荔景山路及葵涌道以东一带;而毗邻的葵涌道原本就是筑在此海湾的高架桥,但现时海湾已被填平。
荔枝角站实际地理位置在长沙湾工业区,然而在多年来的约定俗成下,不少市民认为“荔枝角站在荔枝角”;而早年政府不同部门在分区划界和设施命名未有共识,因此造成区内不少设施及四站名称不符:如长沙湾政府合署其实邻近深水埗站;而深水埗运动场却位于荔枝角站及长沙湾站之间;而深水埗官立小学、长沙湾广场、长沙湾公交总站等则邻近荔枝角站,荔枝角公园、荔枝角政府合署、荔枝角公共图书馆及荔枝角公园游泳池则邻近美孚站。
由于四站跟周边设施的关系复杂,让不少乘客尤其区外人士于错误的车站出闸,因此港铁公司特别在站厅贴出目的地指引,教导乘客应在正确的车站下车。
另一方面,站内范围用了“茘”字(下方为三个“刀”字)的写法,而非“荔”字(下方为三个“力”字),与今时《常用字字形表》的用形不同。根据港铁字体设计师柯炽坚所述,这设计是从当年植字字版所衍生[4]。
“茘”是“荔”的俗字。东汉《说文解字》云“荔”从“劦”声——虽然“劦”字(从三“力”)近代与“协”同音,但“劦”的上古音实际较接近“戾”,到后来交替转音。段玉裁另外于《说文解字注》指出“协”、“胁”等字与“荔”、“珕”不同,前者以“劦”会意,后者以“劦”为声符[5]。至于“刕”字(从三“刀”,音同“黎”)要到唐宋时代才收录[6]。相信由于后来“刕”比“劦”较接近“荔”的发音,所以后人或会改“荔”字从“刕”。唐代中叶的《干禄字书》记载“茘”为俗,“荔”为正,可见当时从“刀”的写法经已通行[7]。到了明、清时代,《字汇》、《正字通》以“茘”(从三“刀”)为正字,以为“荔”是俗字。《康熙字典》以《正字通》为本,奠定“茘”为正写,“荔”为异体字,直到二十世纪中后两岸三地复用“荔”字为正写。由于港铁字体起初以明、清的旧字形为本,所以采用了从三“刀”的“茘”。
Remove ads
荔枝角站A出口原是位于长沙湾道行人道旁,而当长沙湾广场落成之时,该出入口则被迁到建筑物以内,即现时的位置。
增加连接至荔枝角道的出入口
荔枝角站设有一条地下行人通道,地下人行通道全长约300米,位于长沙湾长荔街地底,连接荔枝角道以南新落成的住宅发展区及荔枝角站,而承建商为基利承建有限公司。当中长荔街设有2个新出入口(D1、D2出口[8]);而昇悦居及宇晴轩则分别设有D3、D4出口[8]。建造工程计划已于2007年4月展开,D1、D2、D4出口于2010年10月26日启用[9];而D3出口则于2011年7月13日启用。
连接大厅及站台的电梯曾于2016年8月14日起暂停使用,以更换为较新型号,并于2017年5月重投服务。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