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环站
港铁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环站(英语:Central Station)是一个位于香港香港岛中西区中环遮打道、毕打街与德辅道中,属于港铁荃湾线与港岛线的铁路换乘站,同时也是荃湾线南行的终点站,车站于1980年2月12日启用。中环站设有位于付费区内的地下人行通道分别连接邻近商业区及香港站,供乘客换乘东涌线或机场快线,而该隧道位于环球大厦、干诺道中及交易广场地底[2]。
Remove ads
车站构造
中环站设有5层,地面为出入口;大厅及商店主要设于车站的L1、L2层,同时3号站台(港岛线往柴湾)亦设于L2层,是少数站台与大厅设于同一层的港铁车站之一;而L3层则为荃湾线1、2号站台;而L4层则为4号站台(港岛线往坚尼地城)[2]。
另外,在L2层的遮打道大厅与J出口之间设有阁楼层,港铁公司亦在该层设置“艺术管道”[3]以展示艺术品。而在L2层亦设有地下人行通道连接香港站。
G | 地面 | 出入口 | ||||||||||||
- | J出口阁楼层 | 艺术管道 | ||||||||||||
L1 | 毕打街大厅 | 客务中心、 | ||||||||||||
遮打道大厅 | 客务中心、 | |||||||||||||
L2 | 毕打街大厅 | 客务中心、 | ||||||||||||
遮打道大厅 | 客务中心、 | |||||||||||||
港岛线站台 |
| |||||||||||||
L3 | 荃湾线站台 |
| ||||||||||||
L4 | 港岛线站台 |
|
Remove ads
中环站共设有两个大厅-遮打道大厅与毕打街大厅[2],而车站亦是全香港首个设有双层大厅的车站。在中环站开放初期,遮打道大厅的上层大厅与下层大厅并没有非付费区连接,乘客需要经过付费区方可往返上下两层大厅。
遮打道大厅位于遮打道地底,在前地铁修正早期系统启用时已兴建;而毕打街大厅则位于毕打街地底,并与港岛线同期兴建。两个大厅均设有两层,两层并设有通道相互连接[2]。其后毕打街大厅部分范围亦为配合兴建与机场铁路香港站的连接通道而曾进行翻新及扩建工程,由于翻新后的大厅与香港站的设计相若,皆以白色的搪瓷板作为墙身,而非类似港岛线站台以红色的马赛砖作为主要墙壁,故亦容易让乘客将两站混淆。
直至2001年车站翻新后,前地铁公司将通往3号站台至遮打道上层大厅的楼梯重新划分为非付费区通道,方便付费区外的乘客利用该通道往返遮打道两层大厅的非付费区。此外,前地铁公司亦在2002年逐渐增设中环站车站商店,以增加前地铁公司的非车务收入及方便乘客购物,当中包括不设座位的小型饮食区[4][5][6]。
现时,中环站内提供不同类型的商店[2][7]、自助服务设施[2][7]及香港邮政邮箱[8]等。
而在互联网服务上,现时中环站大厅及站台均设有免费由电讯盈科提供的Wi-Fi热点[9],同时港铁亦于3号站台设有“iCentre”免费上网服务设施[10];另外,港铁于毕打街大厅L1层非付费区及L2层往返香港站的付费区行人通道内各设有1部“会员服务站”[11]。
-
L1层遮打道大厅(2024年6月)
-
L2层遮打道大厅,近K出口(2024年6月)
-
L2层遮打道大厅,付费区内(2024年6月)
-
L1层毕打街大厅(2024年6月)
-
L2层毕打街大厅(2024年6月)
-
连接香港站的付费区地下人行通道(2024年6月)
Remove ads
中环站设有四个站台[2],所有站台均已装设高站台门。其中荃湾线1、2号站台采用一座岛式站台排列,站台兴建在遮打道的地底,并不设下客专用站台及调头隧道,列车到站后会同时在该站台进行上下客及调头,乘客可按指示于1/2号站台搭乘最快离开车站的荃湾线列车;至于港岛线3号站台(往柴湾)及4号站台(往坚尼地城)则采用两层的叠侧式站台排列,该两个站台从上下将荃湾线站台夹在中间,两个侧式站台设在路轨北侧,3号站台在上;4号站台在下,另外3、4号站台两端皆采用与其他港岛线分离式车站站台的半拱形搪瓷板墙壁设计以及设有车站书法字。
中环站设有14个出入口,而部分出入口亦直通建筑物及购物中心的地库。
Remove ads
中环站设有一组车站艺术品,位于车站4号站台(港岛线往坚尼地城)。
利用状况
![]() |
中环站位于中环,并是香港首要的商业中心区及各重要机关所在,周边设有多个地标性建筑物[注 3]、办公大楼[注 4]、政府部门[注 5]、酒店、文娱设施、公共空间[注 6]以及消遣地带[注 7]等,再加上本身亦是荃湾线、港岛线及香港站的东涌线及机场快线的重要换乘站,附近同样设有各种交通工具以供接驳,因此车站非常繁忙,而在平日晚高峰时间车站往荃湾线站台的自动扶梯更经常出现挤迫情况。
另外,亦有部分搭乘荃湾线前往九龙/新界区的港岛区乘客会为了避开金钟站的挤迫人潮而选择前往中环站换乘荃湾线。例如:部分的乘客会选择在金钟站4号站台(荃湾线往中环方向)上车,在到达中环站后并不下车;反之在荃湾线列车抵达了金钟站时选择不下车,并直接到中环站换乘港岛线。
由于邻近中环站的住宅物业并不多,加上连接中环站及半山区的多条屋苑巴士服务在晚上已停止服务,故车站在晚上的出入站人流会较为偏低,但当兰桂坊与中环摩天轮举办活动时,亦会有不少市民或游客选择使用中环站前往。
Remove ads
接驳交通
由于中环站处于已发展的商业中心区内,该站并没有空地设立地面交通枢纽,但在中环站落成初期亦有部分地铁接驳巴士线路[注 8]以中环站为终点站或以循环线形式运作,惟其终点站只设于街道旁边巴士站。直到交易广场设有大型交通枢纽,不少巴士线路迁往该处作为终点站,而接驳巴士线路只是途经中环街道中途站方便乘客换乘。随着港岛线落成,有不少往返中环至香港岛东面的接驳巴士线路的人流大幅下降,故有不少巴士线路缩短甚至取消。
此外,由于前地铁公司在兴建机场铁路时,早已在环球大厦地底兴建地下人行通道连接香港站,故亦有不少乘客经中环站及香港站转车,为中环站带来庞大换乘人流。
Remove ads
历史
![]() |
根据1967年发表的《香港集体运输研究》[12],中环站初期与上环街市站(即现上环站)计划为港岛线及观塘线的换乘站,而荃湾线则以金钟站为终点站。当时中环站的计划位置为租庇利街与毕打街之间的一段德辅道中地底,稍西于现在中环站的位置。
香港政府委托的顾问公司于1970年发表了另一份《集体运输计划总报告书》,当中建议在中环商业区设置两个车站,分别为位于遮打道地底的遮打站(Chater Station)及位于必打街(现称毕打街)地底的必打站(Pedder Station)。
中环站由四大联营公司由四大联营工程公司(法国濬海及公共建筑工程公司、何迪富公司、成德工程公司、金门(香港)有限公司)负责兴建,于1980年2月12日因应地铁修正早期系统由尖沙咀站延伸而启用,成为修正早期系统的终点站,乘客可直接乘坐列车前往观塘站约需27.5分钟[13]。而车站启用初期只开放1、2号站台、位于遮打道大厅以及毕打街走廊层,而底层设有停车侧线,由遮打道站台延伸至德辅道中,当时车站深约25米,长约380米[13],并预留了部分结构以便港岛线(第二期)于1983年3月由青木-朝郎-飞岛联营负责兴建。
由于修正早期系统当时是包括荃湾线的中环至旺角的路段,因此荃湾线于1982年5月10日通车时,中环站便成为荃湾线的南端终点站。
中环站C、D出口是于1984年建成,原本于毕打街近会德丰大厦对出的人行道设有两个地面出入口,后来于1984年因应会德丰大厦兴建,顺道把这两个出入口搬迁至大厦内;另外K出口是于1985年因应新的香港汇丰总行大厦落成而加建。
中环站荃湾线及港岛线部分在通车前后曾分别有多个名称,包括3个英文名称:Chater(遮打)、Pedder(必打)及Central(中环)以及4个中文名称:遮打、必打、中环、中环西,而现时已统一命名为“中环(Central)”。
1967年9月,费尔文霍士顾问工程公司(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发表了一份有关香港在地底集体运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研究《香港集体运输研究》[12],报告中提及在中环兴建一个车站,名为Central[12]。
1970年,顾问公司发表了另一份《集体运输计划总报告书》[14],在报告书中,位于中环遮打道地底的车站名为遮打(Chater),而位于中环必打街(今毕打街)地底的车站名为必打(Pedder)。
而于1979年地铁修正早期系统通车时,有关首日通车纪念特刊[15]提及到位于遮打道地底的修正早期系统车站(1号及2号站台)名为中环(Chater),而位于毕打街地底的港岛线车站名为中环西(Pedder)。因此,当修正早期系统于1980年2月12日由尖沙咀站伸延至中环站时,有关车站的中文名称命名为中环,而不是遮打。
而根据1983年香港政府出版的街道图[16],毕打街地底的港岛线车站命名为中环(Pedder),因此可以证明车站的中文名称统一为中环。
1985年5月31日,港岛线金钟站至柴湾站一段正式投入服务,地铁也同时为包括中环站的多个车站(包括油麻地站、旺角站及美孚站)更名,中环站的英文名称由Chater统一为Central取代[17]。而当港岛线在1986年5月23日延伸到上环站时,中环站英文名称统一为Central。
为配合1990年代香港机场核心计划[18],前地铁公司在环球大厦及交易广场建造一条横跨干诺道中的地下行人通道,以连接中环站及香港站,供乘客从港岛线或荃湾线换乘机场快线或东涌线[19]。同时,地铁公司亦翻新及扩建旧原有的毕打街大厅,并加设新闸机及商店。工程于1998年竣工。毕打街大厅完成翻新后与香港站设计近似,改建范围由搪瓷板取代原有的纸皮石墙身。
2001年,地铁公司为改善中环站环境,再度翻新旧有遮打道大厅[5],以配合毕打街大厅及香港站的一贯设计,部分纸皮石墙壁改以搪瓷板为主。是次翻新除了加设一般商店外,还把咖啡店、快餐店和书店引入至地铁范围,以增加地铁公司的非车务收入及方便乘客在车站购物[4]。
此外,该翻新工程亦将中环站毕打街及遮打道上下层的非收费区大厅连接,乘客再无需穿越地面繁忙的街道或途径收费区往来两大厅,整项工程于2002年4月完工。同时又于中环站站台引入6部公众计算机作为“iCentre”免费上网服务设施[5][10]方便乘客在车站内浏览互联网的内容,及在J3出口的商店改为作“艺术管道”[3][5]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展览场地。
2008年1月,港铁公司再度翻新中环站,包括将大厅及港岛线3号站台沿用多年的地台更换为灰色地台,并且在部分位置更换假天花。
由于港铁须进行西港岛线之重置轨道走线、信讯系统及架空接触网工程,上环站掉头路轨暂时无法供列车使用,所以于2011年8月5日晚上11时30分直至同月8日首班车前,港岛线曾以金钟站为终点站,在此期间,上环站关闭,中环站港岛线站台亦暂停服务,至于荃湾线来往荃湾站至中环站的列车服务则不受影响,港铁在工程期间安排了免费接驳巴士接载受影响乘客直接来往金钟站及上环站之间,中途不停站[20][21][22][23]。
港铁公司于2010年将J3出口旁机房位置加建一条长约18米的地下人行通道连接中国建设银行大厦(前丽嘉酒店),连同原有机房位置新通道长约35米[24]。工程于2010年初展开[25],并于2013年11月28日启用[26]。而在2014年雨伞运动期间,L出口曾一度关闭。
![]() |
中环站连接大厅及站台的原有电梯属旧式油压型号,港铁已于2023年7月开始停用该电梯,以更换成较新型号,并于2024年5月重投服务。
事故/事件

2019年3月18日凌晨时分,两列荃湾线列车于中环站附近进行新信号系统调试期间发生相撞事故:当第一列列车从中环站2号站台经渡线前往金钟站1号站台时,第二列列车亦从金钟站4号站台驶往中环站1号站台,当驶至中环站以东之渡线时,疑因信号系统失灵,导致第二列列车收制不及撞向第一列列车之第三/四节车厢,两车乘降门及车窗玻璃皆有飞脱,车身亦偏离路轨,涉事之两名车长需送院治理。受事故影响,中环站荃湾线站台暂停使用两天,荃湾线列车于两天内只能维持荃湾站至金钟站之服务。

- 2019年9月8日,有网民发起中环游行,促请美国国会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草案。当日下午4时许,有大批防暴警员进入中环站近K出口位置大厅制服及拘捕3人,并与群众对峙,港铁其后指由于站内发生严重事故而宣布关闭中环站,列车不停中环站[27]。随后有示威者开始以杂物如栏杆、花盆、垃圾桶、手推车等堵塞各中环站出入口,近皇后像广场及遮打道的多个出入口墙身被涂上抗议字句,玻璃被示威者用硬物击碎;近历山大厦的F出口则被大量杂物堵塞,其后更遭示威者纵火[28][29][30][31][32][33]。
- 2019年10月4日,一名男子因响应支持反修例活动在中环站被发现跳闸后,却在邻近A出口的大厅位置连续掌掴一名港铁职员,该名男子其后被捕[34]。
流行文化
中环站曾为多个歌影视作品取景地点,包括为1984年香港电影《缘分》中男主角张国荣及女主角张曼玉玩缘分游戏的其中一个地点[35];另外中环站亦为2019年香港电影《扫毒2天地对决》的取景地点及模拟场景之搭建对象[36]。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