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上座部

佛教派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座部
Remove ads

上座部梵文sthaviravāda巴利文theravāda藏文Neten depa),又译为他鞞罗部体毘履部他毗利部他毘梨部,为佛教中的一个派系。上座部起源于第二集结之后遵守保守戒律的僧团,与大众部并列为部派佛教时期最早的两个分支。现代南传上座部佛教继承了上座部中分别说部传统。

Thumb
上座部佛教

典籍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Thumb
初期佛教

最初僧伽
 大众部
 ├ 一说部
 ├ 说出世部
 ├ 灰山住部
 ├ 多闻部
 ├ 说假部
 └ 制多部
 上座部
 ├ 雪山部
 ├ 说一切有部
  ├ 说转部
  └ 经量部
 ├ 可住子部
  └ 正量部
 └ 分别说部
  ├ 化地部
  ├ 法藏部
  ├ 饮光部
  └ 赤铜鍱部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依照印度佛教史而论概念内涵,上座部与大众部是因为戒律议题的分歧而分裂,不是因为修行目标是要成佛或成阿罗汉的分歧而分裂。上座原意指长老,是出自描述在当时导致佛教根本分裂的戒律议题中采取保守解释立场一方的僧团成员背景情况。依照佛教史而言,在修行方向上,固然大部分上座部宗派以修持声闻乘的教法为主,但概念上并不排除上座部之中会有某些宗派或个人修持上座部版本的菩萨乘的教法的可能性存在,所以某些佛教文献中也偶尔见过提及大乘上座部的例证。就此而言,现今佛教界被粗分命名为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两大教派,仅是概念上对主要教派的大致区分与命名,而上座部佛教也有自身版本的大乘(菩萨乘)教义内容,参见南传菩萨道

Remove ads

历史

佛教僧团中,不问年龄种姓与地位,以先出家具足戒者为上座(Sthavira),后出家者应对他们表示尊敬。如《摩诃僧祗律》中说:“先出家(受具)者,应受礼、起迎、合掌、低头、恭敬。先出家者,应作上座:应先受请、先坐、先取水、先受食”。而僧团中的所有成员,称为大众。僧团采取民主原则,僧众一律平等,都有权利参加僧团事务的讨论和表决。

根本分裂

所有部派共同传说,在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佛教僧团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两大传承。分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对戒律的见解不同;也有传说认为,是因为大天五事造成。

先上座部与分别说部

根本上座部中,在西南印阿槃提的僧团,发展为分别说部。原先在摩偷罗国的僧团,形成先上座部,向西北印度罽宾发展。现代学者综合南北传主要文献分析认为,在阿育王在位初期,形成先上座部分别说部大众部三系鼎立的局面。

从《善见律毘婆沙》记载来看,当时虽因为传承及地域分布,使得部派分裂,但各部派间仍是相互尊重,并没有太大分歧[1]。但阿育王出身西南印度,在政策上可能偏向分别说部与大众部,压抑了西北先上座部僧团,使得僧团之间产生嫌隙[2]。各部派僧团寻求政治力量的支持,以发展自身势力。在阿育王之后,各部派僧团逐渐形成不相容的态势。上座部后续分化的主要标志性文献是提婆设摩识身论》,此论先批判“分别论者”为“诽谤、违越、拒逆世尊所说契经”,再自称“性空论者”而批判了“补特伽罗论者”,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分歧。

先上座部

佛灭第三百年初(即佛灭二百多年后),先上座部的成员中,在拘舍弥一带的僧团,形成犊子部迦多衍尼子在恒河流域某地著《发智论》,批评犊子部的宗义,影响了在摩偷罗国迦湿弥罗的上座部僧团,成立了说一切有部。犊子部与说一切有部的分立,形成四大部派传统。

其中以说一切有部最为兴盛,也深深影响到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而不同意说一切有部学说的旧有先上座部成员,部分迁移至山区,形成雪山部[3]

犊子部因对《发智论》中的一颂[4]的解释不同[5],又分出四部,其中以正量部最为盛行,并取代了原先犊子部的地位。

分别说部

在分别说部中,阿育王时,摩哂陀至锡兰岛传教,在锡兰岛上形成赤铜鍱部。留在印度本土的僧团成员,则依地域,发展成化地部、法藏部与饮光部。

在锡兰岛上,赤铜鍱部先形成大寺派,之后分出无畏山寺派。现代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是由大寺派所发展而来。现代学者从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解读出,在当时印度有被称为大乘上座部的宗派,可能是受到大乘佛教影响的上座部僧团,许多佛教研究者认为他们源起于赤铜鍱部的无畏山派。但是他们的传承并没有流传下来。

部派区别

上座部与大众部最大的不同,在于上座部重律,认为记载的古代所制戒律的一切内容都不能改变。而大众部重法,认为佛陀的律法要适应僧众所处的具体环境[6],在不舍小小戒[7]的前提下,僧团可以根据共识确定戒律执行细节,比如不捉金钱戒及卖买戒[8]的执行细节。而在戒律方面,上座部尊重上座比丘的意见,由上座僧伽的集体来决定戒律制定与戒律解释的工作;但是大众部则是认为应由僧伽的集体意见来决定戒律。上座与大众同样接受在家众参与僧团事务的讨论。

至于在教义上,上座部认为“二佛不共世”,而《论事》记载大众部认为有“十方有无量诸佛”,这是两派主要的不同。

上座部部派表

传统说法

更多信息 南传记载, 北传记载 ...
Remove ads

现代考据

按现代佛教研究者的看法,大众部分派按上座部记载,上座部分派按大众部记载[9],对各部派做如下简单整理:

注释

相关条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