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平洋台风季

热带气旋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平洋颱風季
Remove ads

太平洋台风季,是指在一年内,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包括南海[1],所产生的热带气旋的一段时间,可说是风季的一种。虽然现时各气象台并没有定下任何台风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分于西北太平洋的通常都会于五月至十二月期间形成热带气旋。[2]

Thumb
每年太平洋台风季,都可以把所有热带气旋之路径合成一图,以上例子是2022年太平洋台风季总结图。

定义

Thumb
1985年至2005年期间生成的所有热带气旋路径图。而图中的路线组合可大致分成7部分,其中包括太平洋台风季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西的太平洋水域的热带气旋

不是一年内所有的热带气旋也计算入太平洋风季,太平洋风季只计算形成于赤道以北、国际换日线以西,东经100度线以东的热带气旋,赤道以北及国际换日线以东的太平洋水域[1] 产生的风暴则被称为飓风。这些不符合太平洋风季范围的热带气旋都可能会被列入:

编号

  • 1945年至今,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会为它们认为发展成热带低气压的热带气旋给予编号。其编号有正式编号与通用编号两种:前者由2个英文字母及6位数组成,前两位为洋域代码(WP代表西北太平洋),中间两位代表热带气旋当年在洋域内之形成次序,后四位为当年公元纪年;后者则由两位数及一个英文字母组成,前两位数指热带气旋于当年在英文字母所表示的区域内形成次序,英文字母为洋域代码(W同前述之WP范围),此编号系统每年重新开始,故无专属性。
  • 1951年至今,当日本气象厅认为一股热带低气压增强为热带风暴,便会给予4位数字的国际编号。前两位为当年公元纪年最后两位数,后两位为该年热带风暴的先后次序。
  • 1978年至今,当中国国家气象中心认为一股热带低气压增强为热带风暴,便会给予4位数字的国际编号。前两位为当年公元纪年最后两位数,后两位为该年热带风暴的先后次序。
  • 2019年至今,当台湾中央气象局认为有热带性低气压形成,便会依据先后次序给予编号。此编号每年重新开始。
Remove ads

命名

太平洋台风季的热带气旋,尤其是于西北太平洋,大多都会在五月至十一月期间形成[2],即该区的夏天秋天

受灾地区

通常,太平洋台风季所产生的热带气旋,大致可分为三种:

在西太平洋产生的热带气旋,都可能会吹袭菲律宾,然后趋向台湾岛中国东南沿岸,如香港澳门广东福建等,然后深入中国内陆地区,如2005年台风海棠、2016年台风尼伯特、2020年台风无花果

在西北太平洋产生的热带气旋,都可能会吹袭台湾岛或中国东面沿岸,如福建、广东、浙江等,然后趋向日本朝鲜半岛,如2002年中度台风雷马逊、2009年台风莫拉克、2014年台风麦德姆、2021年台风璨树

南海产生的热带气旋,大多都可能会吹袭中国华南沿岸如香港、澳门、广东、广西海南越南等,然后深入云南泰国老挝等内陆地区,如1997年台风思蒂、2017年台风塔拉斯、2021年台风小熊

统计

香港城市大学

更多信息 台风季年份, 热带气旋 ...

香港城市大学大气研究实验室曾运用1950年至2000年的热带气旋数量来统计平均数目,并计算出1950年至2000年的平均热带气旋数目为31个热带气旋,其中平均27个达热带风暴程度,及17个达台风程度。[3]


列表

以下是有纪录以来(1939年、1945年至2023年)的太平洋台风季的列表。但部分年份未有记录低影响的热带气旋,即强度未达热带风暴。因此,此太平洋台风季列表中的数目只指风力达热带风暴热带气旋形成的数目。

更多信息 风季(年份), 热带风暴形成数目 ...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