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北市道路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北市道路列表除列出台北市境内道路外,并说明道路命名、分段等原则。

市区主要道路系统

Thumb
市民大道的路名标志,最下方为道路序号(5th Blvd.)
Thumb
台北市试办中之新式路名标志,加注省道编号与邻近门牌号码。

台北市政府为了符合国际化与使外籍人士易于辨认,在不影响原有道路名称功能下于2000年依道路南北、东西走向依序加挂英文序号附牌,并标示方向与干道。除台北外,仅有台南市有类似编号系统

台北市东西向主要道路分为10条大道(Boulevard,簡寫Blvd.),南北向主要道路分为14条大街(Avenue简写Ave.)。

Thumb
复兴北路的路标牌,与其他道路的路标牌多了门牌识别号及英文序号附牌

英文序号之所以大街由西面编起,大道由南面编起,系考量西边淡水河、南边为文山区四兽山,未来比较没有增加新道路序号的必要。

最早的规划中,第二大街是包括塔城街,且第五大街是包括馆前路,而第六大街尚包括罗斯福路。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道路规划的问题,第九大街包含了一小段的新生北路八德路─渭水路段)。这些是与原先规划不同的地方。

本系统本意虽是帮助外籍人士辨认方位,但因为郊区道路多半没有编列序号,加上成效不及当初的规划,反而容易造成外籍人士困扰,因此本系统仅作为参考之用。郝龙斌市长主政时期已废止此系统,因此新制路牌下方不再加挂英文序号附牌,惟旧设者不予拆除。

更多信息 南北向主要道路, 路名 ...

以上列表之序号、中译随系统废止而失去功能。


Remove ads
Thumb
环河南北快速道路

属于省道系统之道路

Thumb
中山南路为台9线。

台北市有部分道路已经纳入为省道系统之一部分,分述如下:

属于市道系统之道路

路标牌及门牌

门牌

战后,台北市的道路门牌根据不同时期大略分成三种形式:

  • 第一种为铝制蓝底白字门牌时期,上面有标示行政区域及邮递区号。规格分为大型(一楼使用)和小型(二楼以上使用)两种。
  • 第二种为黑白相配的路牌。
  • 第三种为铝制白底绿字门牌时期,为第四~五代门牌。与第一种时期不同之处在于移除了门牌上的行政区划邮递区号,并配合2010年台北花博,推出了第五代区花门牌。

[1]

门牌指标

门牌指标是一种设置于主要道路骑楼外的梁柱上类似门牌之标示,目的在于放大门牌以便利慢车道更容易辨识门牌地址。目前的是第二代,自1999年11月起设置。[1]

Remove ads

道路命名原则

根据台北市道路名牌暨门牌编订办法第3条规定,道路宽度超过15公尺以上者为路,在8至15公尺间为街;道路宽度未达8公尺者为巷弄;此外,路宽超过25公尺且具重要性(如堤顶大道)或跨区性者(如仰德大道市民大道)则可编订为大道。因此道路依路幅由大而小,分为“大道”、“路”、“街”、“巷”、“弄”、“衖”。而“大道”、“路”或“街”的分支为“巷”,“巷”的分支为“弄”或“衖”。

道路命名方式

  • 1967年改制前辖区的路街,多以金门中国大陆外蒙古地名(如迪化街,长安西路,库伦街)、古今人物(如中山北路,罗斯福路)、古文训示(如四维八德)等为命名原则。
  • 新建道路,常取本地名称、祝福愿景、自然景观及机关建筑等为名。
  • 北投士林内湖南港景美木栅等1968年才并入地区之道路,其命名方式与市区不同,不完全符合上述规定。至于巷弄,则以其接邻之路街或巷之门牌序号作为巷弄编号;但北投与士林区还有留有数条以文字命名的巷(非数字)。

方向分界基准

市区东西向干道命名,系以罗斯福路中山南路中山北路为分界,以东称某某东路,以西称某某西路;南北向干道则以八德路忠孝东路忠孝西路(1954年3月1日以前称“中正东路、中正西路”,1954年3月1日至1970年7月1日称“中正路”)为界,以北称某某北路,以南称某某南路。

选择中山路、罗斯福路作为东西分界,主要是因为1940年代台北市区仍以西区为主,随著都市的发展,市区才渐渐向东扩展。选择忠孝东西路接八德路作为南北分界,则是此路为早期台北通往基隆纵贯公路

  • 南北分界:忠孝西路、忠孝东路一、二段与八德路是台北市南北路的名称分界之一,比方八德路之南为金山南路,八德路之北为金山北路
  • 东西分界:以中山南北路及罗斯福路做分界。例如:青岛东路是中山南路以东,青岛西路是中山南路以西;南京东路就是中山北路以东,南京西路就是中山北路以西;和平东路是罗斯福路以东,和平西路是罗斯福路以西。
  • 例外情形:
    • 通河东街与通河西街、中央南路中央北路:此两者属于1968年并入辖区之道路,故与上述原则不符。
    • 中坡南路与中坡北路:1980年代于三张犂干线上设路,终点为松山车站股道,故以忠孝东路分东西路段,铁路地下化后中坡北路连接八德路四段768巷。
    • 基隆路:通过八德路与罗斯福路,未因该两路分段亦未分东西路段、南北路段。
    • 市民大道:通过中山北路,分段而未分东西路段。
    • 师大路:通过罗斯福路,未分段亦未分方向路段。
    • 辛亥路:通过罗斯福路,未分段亦未分东西路段。
    • 东兴路:通过八德路,未分段亦未分南北段。
    • 虎林街:通过八德路,未分段亦未分南北段。
    • 玉成街:通过八德路,未分段亦未分南北段。
Remove ads

路名英译与罗马拼音

Thumb
罗马拼音不一致的“金门街”;上方路牌采用固有地名翻译(邮政式拼音),下方直式路牌则采用汉语拼音拼写。

台北市的道路罗马拼音,原先采用威妥玛拼音,但在外籍人士命名上采用其本名(如罗斯福路麦帅公路)。

  • 马英九时期:
    • 改采汉语拼音
    • 与外县市交界处,由于台北县采用通用拼音转写英文路名,故另加注通用拼音。后来因为台北县自周锡玮担任县长后也改采汉语拼音,故不再加注通用拼音。
    • 在拼音路名上统一采用驼峰式大小写的书写方式,将对应汉字的各音节首字大写,与标注地名、人名时相异。

但由于路牌的更换疏失,三种拼音路牌都尚存于台北市街头;并因固有地名的翻译、界定不同,也存在著一路多名的问题。

  • 基隆路:JiLong Rd. / Keelung Rd. / Kelang Rd. (以台语发音,台语罗马字转写)
  • 金门街:JinMen St. / Kinmen St.


Remove ads

命名沿革

日本殖民初期台北市并没有为道路正式命名,但有延续清代“○○街”称呼的小字命名道路两旁街廓(参见台北市 (州辖市)),部分较长道路更有分丁目,如北门街三丁目表示今博爱路在开封街以北的区域。

1926年台北市改正町名,市区数个街廓划为一町,町内通衢便通称“○○町通”。如今馆前路两侧当时划为表町,馆前路即俗称为“表町通”。其它尚有荣町通(衡阳路)、大和町通(延平南路)、京町通(博爱路)、本町通(重庆南路)、太平町通(延平北路)、永乐町通(迪化街)等等。另外也有以当时地标命名的道路俗称,如红叶桥通(南京西路);或纪念裕仁来台命名的敕使街道(又称御成街道,中山北路)。

战后于1946年,台北市政府以铲除日本色彩、便利记忆、纪念民族英雄、宣示三民主义与显示政府首长为原则拟定改正街路名称,新拟定的路名多数为清代使用的旧称,一部分延续日治时期日本色彩较轻的町名(如位于蓬莱町内的蓬莱街,今抚顺街),以及三民路、博爱路等训示路名。[2][3]

更多信息 1946年路名, 今日路名 ...

1947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将改不到两年的台北街道名称全部改为以中国地名为主的街名,并由街廓范围,改以线型道路为范围。[5]命名的方式,以上述分界的经纬道路,将台北分为四大区,放大投射为整个中国,依其原有中国地名位置置用于相同区位的台北街道名。这些地名包含中国省份、大都市、名山大川(以路名为主)、城市史迹(以街名为主),例如:东门外街依其东方位置改为徐州路,下奎府中街依其北部位置改为承德街(今承德路),八甲街依其西南方位置改名为桂林街(今桂林路),龙山街依其南方位置改名为广州街。

更多信息 1946年与1947年路名的新旧对照表(主要街道), 1946年路名 ...


更多信息 1946年与1947年路名的新旧对照表(次要街道), 1946年路名 ...

之后台北市的路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随著都市发展的脚步,陆续完成都市计画道路的开辟工作,诞生了不少新路。新路路名中有延续中国地名的(如西藏路、敦化南北路)、纪念性质的(如辛亥路、光复南北路)、本地地名(如大安路)等等不同的命名方式。1968年并入台北市的北投、士林、内湖、南港、景美、木栅地区除沿用原有路名外,也有部分与旧市区干道相连者以干道路名加以延伸,与旧市区路名相同但不相连的道路,则可能透过改名或是“路、街”、分段有无等做为区分依据。

因为都市重划等理由,部分原已命名的道路可能改名、降为巷弄或消失。

更多信息 已撤销道路列表, 以中国大陆地名命名的道路 ...

台北市道路一览

以下依照不同命名原则列出目前台北市境内的大道、路、街以及使用文字命名的巷弄。

更多信息 院辖市列表, 路名 ...
更多信息 东北地区列表, 路名 ...
更多信息 塞北地区列表, 路名 ...
更多信息 华北地区列表, 路名 ...
更多信息 华中地区列表, 路名 ...
更多信息 华南地区列表, 路名 ...
更多信息 西部地区列表, 路名 ...


古今人物姓名

历史事件

  • 凯达格兰大道:纪念原居于台北盆地原住民凯达格兰,原名介寿路
  • 辛亥路:纪念辛亥革命。位于大安区、中正区、文山区,共分七段。
  • 光复路:意为“纪念台湾光复,获得新生”。位在松山区、大安区、信义区。
  • 新生路:意为“纪念台湾光复,获得新生”。位在中山区、中正区、大安区。
  • 一江街:纪念一江山事件,在道路中央的一江公园内竖立一江山事件纪念碑。
  • 万大路:庆祝万大计画完成。(华、龙峒
  • 昆阳街:蒋中正于1957年11月28日举行昆阳演习,“昆阳”两字引自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西汉末年绿林军战胜新朝军的昆阳之战
  • 莒光路:蒋中正于1952年发起毋忘在莒运动,鼓动反攻大陆的情绪。

古文、思想训示

更多信息 路名, 源自 ...

祝福愿景

本地名称

直接用当地地名:包括原住民社名、清代旧地名(庄)、日本统治时期大字、小字,街、町、村,或当地里名等。

自然景观

地标景点

其他地标景点

  • 经贸路:在南港经贸园区重划区内。
  • 园区街:在南港软体园区旁。
  • 经园街:在南港经贸园区内。
  • 水源路:原台北市自来水源地旁。
  • 芳兰路:市定古迹芳兰大厝(义方居)旁。
  • 车前路:旧台铁景美车站前。
  • 敦南街:原基隆路三段4巷,因离敦化南路不远而由当地住户提请改名,于2006年5月起获市政府同意更名。[42]
  • 恒光街:连接恒光桥而命名。
  • 新市街:北投市场[43]
  • 爱富一街、爱富二街、爱富三街:“爱富”是由英文字母“F”的音译而来,因此区原为驻台美军宿舍(F区)所在地。
  • 烟厂路:位于松山烟厂北侧,原为光复南路89巷,于2013年6月1日整编为烟厂路[44]

组合型

地名衍伸的字辈

  • 松山地区“”字辈:松河街、松信路等。以下路名虽位于信义区,但因其旧属松山区,故仍沿用“松”字辈命名。[45]
    • 南北向由西到东分别为:松智路、松仁路、松勇路、松信路、松德路、松山路。
    • 东西向由北到南分别为:松隆路、松高路、松寿路、松廉路、松勤街、松平路。
  • 福德洋地区“”字辈:福德路、福荣街、福寿街、福志路、福林路。
  • 葫芦堵地区“”字辈:葫东街、葫芦街。
  • 社子地区“”字辈:社子街、社中街、社正路。
  • 内湖地区“”字辈:东湖路、文湖街、大湖街、瑞湖街、金湖路、基湖路、新湖一~三路及康湖路等。
  • 景美地区“”字辈:
    • 南北向由西到东分别为:景福街、景文街、景美街、景后街、景兴路、景丰街。
    • 东西向由南到北分别为:景中街、景华街、景仁街、景隆街、景明街。
  • 万芳社区“”字辈:万芳路、万美街、万和街、万利街、万安街、万乐街、万宁街。
  • 士林区华声电台附近:华声街、华荣街、华光街、华兴街。
  • 信义区挹翠山庄内:青云街、景云街、祥云街、紫云街、瑞云街。
  • 北投区翠宜山庄内:翠宜街、翠华街、翠岭街、翠云街。

两端地名组合

其它

  • 如士林地区以“大、小”及“东、西、南、北”组合成八条互相交错的街路:
    • 大东路、小东街、大西路、小西街、大南路、小南街、大北路、小北街。
  • 士林旧街地区另有以“前街”及“后街”为名的街道。
  • 大直重划区以“敬业”为经、“乐群”为纬搭配数字组合成七条棋盘状道路。
  • 北投区荣华里以“富贵”为经、“荣华”为纬搭配数字组合成四条棋盘状道路。
  • 北投石牌地区以淡水线分成东华街、西安街。
  • 南港车站附近:兴中路、兴华路。配对形成复兴中华,和兴南路无关。

特殊功能道路

  • 中正山产业道路:自中正山至竹子湖路。
  • 金龙产业道路:自内湖路三段底至碧山路。
  • 碧溪产业道路:自碧山路至至善路。
  • 双溪产业道路:自至善路至万溪产业道路。
  • 万溪产业道路、万溪右线产业道路、万溪左线产业道路:汐止、内湖、士林交界区。
  • 猴洞产业道路:自中山北路七段219巷至路底四根红色铁柱与蓝色铁皮屋止,山路可通往文化大学山区。
  • 下东势产业道路:自东山路至文化大学后门。

战备道路

  • 中湖战备道路:自阳金公路至菁山路,平日开放。
  • 擎天岗战备道路:自擎天岗至中湖战备道路,平日开放,擎天岗端还留有民国六十一年埔光部队附一之一所设立的擎天岗立牌。
  • 竹子山战备道路:自竹子山至阳金公路,平日不开放,遇阳明山国家公园路跑活动或蝴蝶季会开放。
  • 小观音山战备道路:自小观音山主峰至巴拉卡公路,平日不开放,沿途有台视中视华视警广等各媒体转播站,本战备道路位于区界上。

其他道路

  • 华西街:说明艋舺街道以中国西南各地命名的规则。[46]
  • 东南街:以相对于中南街的方向命名。[47]
  • 江南街:原名滨江南路。
  • 环东大道:连环台北市东区之道路。
  • 士林区阳明山新命名道路[48]
    • 草东街
    • 建贤街:原为永公路245巷34弄的一部分。
    • 富馆街
  • 内湖区新命名道路
    • 金庄路
    • 金丰街
    • 新富街
    • 新丰街
  • 士林科学园区新命名道路
    • 福美路:国路-洲
    • 福善路:国路-
    • 承信路:德路-
    • 承平路:德路-
    • 文承路:林北路-德路
    • 承美路:德路-洲
    • 河美街:
    • 承和路:
    • 承真街:
    • 福真路:
  • 命名原因不明
    • 西园街:位于北投区。
    • 新园街:位于士林区。
    • 大光街:位于士林区。

巷弄

  • “文字”巷:由于各巷属于台北市1968年并入辖区前各乡镇所命名,故与现在大多数以数字命名之巷子有别。其中有些巷子的命名是有其典故的,例如“银光巷”的命名,悉取该巷头尾著名单位各一字。因为该巷巷子口一带,当时的土地和建筑,多属于台湾所有;巷子尾一带,则是。银光巷为温泉路之巷弄,以“银光巷”为例,其地址应写作“台北市北投区温泉路银光巷20号”
    • 位于北投区境内:
      • 温泉路:天主巷、汤元巷、银光巷
      • 大屯路:光华一巷、光华二巷、光华三巷、光华四巷
      • 大度路:怡和巷
      • 中和街:新建巷、锡安巷
      • 光明路:新生巷
      • 泉源路:华南巷
      • 新民路:康乐巷、香丘巷
      • 幽雅路:杏林巷
    • 位于士林区阳明山华冈地区:
      • 爱富二街:厚生巷、乐生巷。
      • 爱富三街:长生巷。

别名巷弄

别名巷弄具有名字,但其路名不具任何民政效力之巷弄。

注解

参见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