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T-15號魚雷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T-15號(德語:T 15)是納粹德國戰爭海軍於1930年代末建造的九艘1937級魚雷艇的三號艇。它於1941年中期竣工,並於12月移駐德占法國。1942年2月,該艇曾在「海峽衝刺」行動中協助護送三艘主力艦穿越英吉利海峽返回德國,隨後奉命轉往挪威執行護航任務。T-15號於8月回到德國,並被分配至魚雷學校和潛艇區艦隊充當訓練艇。1943年12月,它在基爾遭美國轟炸機擊沉。

事实速览 歷史, 納粹德國 ...
Remove ads

設計及裝備

1937級魚雷艇是其前身1935級的略微改進版本,具有更遠的航程。[1]T-15號全長85.2米,水線長82米;有8.87米的舷寬以及平均2.8米的吃水深度,853公噸(840長噸)、滿載時則可達1,098公噸(1,081長噸)。該艇搭載有兩組瓦格納齒輪傳動蒸汽輪機,各負責驅動一副三葉螺旋槳,設計功率為31,000匹軸馬力(23,000千瓦特)。過熱蒸汽由四台高壓水管鍋爐英語Water-tube boiler供應,可推動艇只以35(6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航行。[2]T-15號最多可貯存216噸燃料油,能夠以19節(3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的巡航1,600海里(3,000公里)。[3]艇只的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6名軍官和113名水兵。[4]

竣工時,1937級魚雷艇在艇艉裝備有一門105毫米32式速射炮英語10.5 cm SK C/32 naval gun作為主炮。防空系統則包括以背負形式架設在105毫米炮上方的一門37毫米30式高射炮,以及安裝在艦橋翼台的兩門20毫米30式高射炮德語2-cm-Flak 38。它們還在兩座水面三聯裝掛架上安裝有六具500毫米魚雷發射管[5]並可攜帶多達30枚水雷(海況良好時可攜帶60枚)。[6][7]

Remove ads

改裝

1937級魚雷艇在戰爭初期的改裝僅限於將前桅改成三腳桅英語Tripod mast,安裝固定天線向每側傾斜45°的FuMO-28型雷達,以及一門以背負式架設在主炮上方的20毫米炮。[8]1942年2月參與「海峽衝刺」的同級艇曾受命將其艉部魚雷發射管掛架替換為四聯裝20毫米炮架,然而是否真的執行此命令已不可考。該炮架確認於5月開始交付,當時它們獲安裝至背負式位置,但T-15號於1943年底沉沒時,其防空裝置尚不清楚。[9]

服役歷史

T-14號的建造合同於1937年9月18日發包予希肖公司英語Schichau-Werke,自1939年1月3日起在其設於埃爾賓造船廠鋪設龍骨建造序列英語Yard number為1403。[2]它於1939年9月16日下水,卻因缺乏熟手技工和原材料,舾裝工作被推遲,至1941年6月26日才入役英語Ship commissioning[10]該艇的調試工作一直持續到12月,隨即移駐德占法國。1942年2月12日早晨,由T-15、T-2T-4T-5T-11T-12T-13T-16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T16T-17號英語German torpedo boat T17組成的第二和第三魚雷艇區艦隊在法國水域與戰列艦格奈森瑙號沙恩霍斯特號以及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會合,並在「海峽衝刺」行動中成功護送它們穿越英吉利海峽回到德國。次月,T-15、T-16和T-17號被轉移至挪威,並於3月19日至21日為重巡洋艦希佩爾將軍號前往特隆赫姆提供護航。5月18日至20日,T-15號又協助護送裝甲艦呂措號克里斯蒂安桑前往特隆赫姆。在「跳馬行動英語Operation Rösselsprung (1942)」的初期階段,T-15與T-7號同樣參與了戰列艦提爾皮茨號和希佩爾將軍號的護航,它們於7月初從特隆赫姆啟航前往阿爾塔峽灣英語Altafjord。7月8日至10日,這兩艘魚雷艇還負責掩護受損的呂措號從納爾維克駛往特隆赫姆。[11][12]

T-15號於8月返回德國,10月曾一度被派往魚雷學校充當訓練艇,不久便開始在斯德丁奧德船廠英語Oderwerke進行改裝,工程一直持續至1943年2月。同年4月,它曾短暫重新加入魚雷學校,之後於7月至8月再次接受改裝。改裝完成後,該艇被編入駐波羅的海潛艇區艦隊繼續充當訓練艇。至12月13日,T-15號在駐泊基爾期間被美國轟炸機擊沉。[13][14]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