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T-3號魚雷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T-3號(德語:T 3)是納粹德國戰爭海軍於1930年代建造的十二艘1935級魚雷艇的三號艇。它於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竣工,同年8月被派遣在德國和挪威之間執行護航任務,9月開始在北海為布雷艦提供支援。該艇當月在德占法國遭英國轟炸機擊沉,次年才被打撈上岸。完成維修後,T-3號於1943年被分配予魚雷學校,1944年又重返前線,主要負責護送德國艦艇炮擊蘇聯陣地。它曾於1944年初擊沉一艘蘇聯潛艇,至1945年3月觸雷沉沒,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Remove ads
設計及裝備
1935級是納粹德國戰爭海軍為滿足《倫敦海軍條約》600長噸(610公噸)排水量要求而對高速、遠洋魚雷艇作出的一次不成功的設計嘗試,因為此類小型艦艇不計入國家總噸位限制。[1]T-3號全長84.3米,水線長82.2米;1941年重建艇艏以提高耐波性後,全長則增至87.1米。[2]它有8.62米的舷寬以及平均2.83米的吃水深度,標準排水量實際為859長噸(873公噸)、滿載排水量則可達1,108長噸(1,126公噸),超出了設計限制。[3]該艇搭載有兩組瓦格納齒輪傳動蒸汽輪機,各負責驅動一副三葉螺旋槳,設計功率為31,000匹軸馬力(23,000千瓦特)。過熱蒸汽由四台高壓水管鍋爐供應,可推動艇只以35節(6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航行。[2]T-3號最多可貯存200噸燃料油,能夠以19節(3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的巡航1,200海里(2,200公里)。[3]艇只的標準船員編制為6名軍官和113名水兵。[4]
竣工時,1935級魚雷艇在艇艉裝備有一門105毫米32式速射炮作為主炮。防空系統則包括以背負形式架設在105毫米炮上方的一門37毫米30式高射炮,以及安裝在艦橋翼台的兩門20毫米30式高射炮。它們還在兩座水面三聯裝掛架上安裝有六具500毫米魚雷發射管,[4]並可攜帶多達30枚水雷(天氣良好時可攜帶60枚)。許多同級艇在竣工前便已將37毫米炮換裝為額外的20毫米炮、深水炸彈和掃雷切割器;據了解T-3號在1945年沉沒之前僅加裝了切割器和深水炸彈。[5][6][7]
Remove ads
服役歷史
T-3號的建造合同於1935年11月16日發包予希肖公司,自1936年11月14日起在其設於埃爾賓的造船廠鋪設龍骨,建造序列為1382。[2]它於1938年6月23日下水,1940年2月3日入役。[8]4月,T-3號及其姊妹艇T-7號在升汽時發生400根鍋爐管故障,促使當局成立特別委員會,對1935級魚雷艇的高壓動力裝置進行調查。調查顯示,驅動渦輪機和輔助機械所需的蒸汽量遠超預期,且鍋爐給水循環不足。兩艘艇都將作為試驗台,對相關問題進行必要的改進。調試工作一直持續到8月初,T-3號隨後加入第2魚雷艇區艦隊,護送補給油輪迪特馬申號從德國前往挪威。[9]它繼而換編至第5魚雷艇區艦隊,與姊妹艇T-2號、魚雷艇美洲豹號、隼號、獅鷲號、神鷲號和雞貂號一起,於8月14日至15日為在北海西南執行布雷任務的布雷艦提供護航。次月,該艇又與T-1、T-2和神鷲號共同轉往駐德占法國的第1魚雷艇區艦隊,並於9月6日至7日在英吉利海峽親自執行布雷任務。9月18日晚,在英國飛機襲擊法國港口勒阿弗爾期間,泊岸的T-3號被炸彈擊中後傾覆,9名船員喪生。它於1941年獲重新打撈上岸,並被拖回德國接受維修。[10][11][12]
1943年12月12日,該艇在但澤重新投運,但由於仍然缺乏後期同級艇那樣的雷達和加強型防空裝置,遂被分配到魚雷學校充當訓練艇。一年後,它被轉移到駐波羅的海的第2魚雷艇區艦隊。在T-3、T-5、T-9、T-12、T-13和T-16號的掩護下,裝甲艦舍爾將軍號與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於11月20日至24日在德軍從愛沙尼亞薩雷馬島的瑟爾韋半島撤離期間炮擊了蘇聯陣地。1945年1月6日,當蘇聯潛艇S-4號在T-3號正前方100米處浮出水面時,它對這艘潛艇實施撞擊。T-3號的炮手隨即向S-4號的指揮塔開火,同時魚雷艇利用發動機反推,從潛艇的艇體上掙脫出來。S-4號率先從艇艏沉沒,艉部突出水面,T-3號遂再投擲20枚深水炸彈將其徹底摧毀。魚雷艇在襲擊中艇艏受損,被迫返回戈滕哈芬進行維修。3月14日,T-3和T-5號在東普魯士的黑拉附近護送一支船隊時,撞上了由蘇聯潛艇L-21號布設的水雷並沉沒。包括搭乘T-3號的難民在內,共有約300人在沉沒中喪生。[7][10][13][14]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