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華民國榮譽頭銜稱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榮譽頭銜,也是中華民國的最高學術榮譽,但並非職務。

職責

中央研究院院士僅為榮譽,平常並無任何職務或實質酬勞,兩年一次的院士會議則為院士唯一需要出席的活動。雖然院士並不擔任中研院任何職務,但許多院士是在中研院擔任研究員時當選,或是當選後兼任研究員或通信研究員。所以院士同時擔任研究員的比率相當高。

選舉

中央研究院院士具有中華民國國單一國籍或雙重國籍(名譽院士除外)係由院士會議選舉選出,每二年選出一次,原分為數理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社會科學三組(2001年以前分別稱「數理組」、「生物組」、「人文組」),2014年起從數理科學組中分出工程科學組,每次新任院士名額至多40位,每組至多十位[1]。院士候選人可以由各大學院校、學會、研究機關、中研院院士或評議員提名,2023年起候選人需在表格上增填國籍,由中華民國內政部協助審認國籍以確認符合《中央研究院組織法》第4條的院士條件,之後經過評議會以通信方式無記名投票進入「初步名單」。之後評議會會再於會中投票,決定正式的院士候選人,並於院士會議中投票選舉。

中央研究院院士於1948年在中國大陸選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後,受到國共內戰的影響,遷徙至台灣的中央研究院,於1958年才選出第二屆院士。第一屆院士中,只有少部分隨國民政府遷至台灣。

現任院士名錄

中研院現有院士277人,其中數理科學組65人、工程科學組60人、生命科學組96人、人文及社會科學組56人(國內93人、國外168人、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16人)[2]

更多資訊 當選屆數, 當選日期 ...
Remove ads

已故院士名錄

中研院已故院士計226人,其中數理科學組79人、工程科學組6人、生命科學組62人、人文及社會科學組80人。[4]

2009年10月29日,在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貝時璋去世之後,於1948年同年當選的第一屆中研院院士皆全已逝世[5]

更多資訊 當選屆數, 當選日期 ...
Remove ads

名譽院士

2016年7月,院士會議前,有數理科學組5人(另已過世2人)、生命科學組6人(另已過世1人)、人文及社會科學組2人。院士會議時,選出2位工程科學組的名譽院士: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長克萊頓·丹尼爾·莫特英語C. Daniel Mote Jr.,及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教授中村修二[6][7][8]

院士紀錄

年齡

最年輕當選的院士
  • 數理科學組:李政道(第2屆),約31歲4個月
  • 工程科學組:孔祥重(第18屆),約44歲8個月
  • 生命科學組:殷宏章(第1屆),約39歲6個月
  •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劉遵義(第14屆),約37歲7個月
最年長當選的院士
  • 數理科學組:林同驊(第21屆),約85歲1個月
  • 工程科學組:劉錦川(第30屆),約76-77歲
  • 生命科學組:林仁混(第27屆)或王學荊(第28屆),約72-73歲[註 1]
  •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王澤鑑(第34屆),約86歲1個月
最長壽的院士
  • 數理科學組:蘇步青(第1屆),約100歲6個月
  • 工程科學組:葉玄(第8屆),最年長且至今健在
  • 生命科學組:貝時璋(第1屆),約106歲
  •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馬寅初(第1屆),約99歲10個月
最早逝的院士
  • 數理科學組:薩本棟(第1屆),約46歲6個月
  • 工程科學組:
  • 生命科學組:蔣觀德(第27屆),約54歲4個月
  •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梁思永(第1屆),約49歲4個月
在任時間最長的院士
  • 數理科學組:楊振寧李政道(第2屆),現任
  • 工程科學組:馮元楨(第7屆),現任
  • 生命科學組:貝時璋(第1屆),約61年6個月
  •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鄒至莊(第8屆),現任
在任時間最短的已故院士
  • 數理科學組:梅貽琦(第4屆),約3個月
  • 工程科學組:
  • 生命科學組:蔣觀德(第27屆),約4年6個月
  •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傅斯年(第1屆),約2年8個月
Remove ads

性別

第一位女院士
最年輕當選的女院士
  • 數理科學組:吳健雄(第2屆),約45歲10個月
  • 工程科學組:孟懷縈(第28屆),約49歲6個月
  • 生命科學組:黃以靜(第20屆),約46歲10個月
  •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劉翠溶(第21屆)或李惠儀(第30屆),約54至55歲[註 2]
最年長當選的女院士
  • 數理科學組:王瑜(第28屆),約66-67歲
  • 工程科學組:
  • 生命科學組:周芷(第30屆),約70-71歲
  • 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卞趙如蘭(第18屆),約68歲2個月

親屬關係

父子同為院士
父女同為院士
兄弟同為院士
  • 梁思成(第1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梁思永(第1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
  • 李遠川(第20屆生命科學組)、李遠哲(第13屆數理科學組)、李遠鵬(第27屆數理科學組)
  • 陳建仁(第22屆生命科學組)、陳建德(第23屆數理科學組)
  • 楊祖佑(第19屆工程科學組)、楊祖保(第27屆工程科學組)
  • 錢永佑(第21屆生命科學組)、錢永健(第28屆生命科學組)
姊弟同為院士
堂兄弟同為院士
表兄弟同為院士
夫婦同為院士
  • 袁家騮(第3屆數理科學組)、吳健雄(第2屆數理科學組)
  • 黃秉乾(第16屆生命科學組)、黃周汝吉(第14屆生命科學組)
  • 詹裕農(第22屆生命科學組)、葉公杼(第22屆生命科學組)
  • 卞學鐄(第24屆數理科學組)、卞趙如蘭(第18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
  • 李文華(第20屆生命科學組)、潘玉華(第24屆生命科學組)
岳父和女婿同為院士
  • 王世傑(第1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艾世勛(第9屆生命科學組)
  • 陳省身(第1屆數理科學組)、朱經武(第17屆數理科學組)
  • 湯佩松(第1屆生命科學組)、沈元壤(第18屆數理科學組)[9]
  • 趙元任(第1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卞學鐄(第24屆數理科學組)
平輩姻親同為院士
  • 俞大紱(第1屆生命科學組)、傅斯年(第1屆人文及社會科學組,俞之妹夫)
  • 劉昉(第23屆生命科學組)、謝道時(第29屆生命科學組,劉之連襟)[10]

獎項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