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九龍巴士32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九龍巴士32線是由九巴營運的一條香港巴士路線,來往石圍角及奧運站,途經象山邨、梨木樹、北葵涌(和宜合道)、華員邨、長沙灣、深水埗(荔枝角道)及旺角。
Remove ads
歷史
- 1981年9月7日:32M線投入服務,來往石圍角及旺角地鐵站,以配合石圍角邨落成。
- 1981年12月10日:往石圍角方向不再繞經大隴街。
- 1982年5月16日:由旺角地鐵站延長至大角咀碼頭,並更改路線編號為32線,以配合地下鐵路荃灣綫全線通車。
- 1982年7月20日:往大角咀方向駛至石圍角路後,改經象鼻山路西行、荃錦交匯處及象鼻山路東行。
- 1984年9月9日:增設由荔枝角醫院往石圍角之分段收費。
- 1988年4月9日:受城門隧道工程影響,象鼻山路和石圍角路須實施大規模改道及重建,總站遷往象鼻山路西行石圍角邨停車場外,直至1989年12月29日遷回原址。
- 1989年12月29日:因應5號幹線通車,象鼻山路不能通往和宜合道,來回程改經二陂圳路、三棟屋路及和宜合交匯處。
- 1990年4月24日:往大角咀方向繞經象山巴士總站。
- 1991年10月22日:往石圍角方向改經全段荔枝角道,不經界限街、海壇街、欽州街及醫局街。
- 1992年:此路線往石圍角方向於旺角多次改道,以配合上海街逐步改為單向南行:
- 1995年5月8日:大角咀總站遷往位於新填海區的臨時總站。
- 1995年10月5日:改經櫻桃街隧道及臨時總站外迴旋處出入總站,以配合大角咀填海區新路通車。
- 1998年7月19日:大角咀總站遷往同月10日啟用的奧運站公共運輸交匯處。
- 1999年5月18日:往石圍角方向改經大南西街、長義街、長荔街及長沙灣道前往青山道,不再繞經美孚地鐵站。
- 1999年8月25日:往奧運站方向繞經石籬(大隴街)巴士總站。
- 2000年7月9日:往石圍角方向繞經象山巴士總站。
- 2001年12月23日:往石圍角方向繞經櫸樹街、晏架街、槐樹街及福全街前往旺角道,代替直行櫻桃街、亞皆老街及新填地街[2]。
- 2000年代初期:往奧運站方向不再停靠荔枝角道「深水埗運動場」站。
- 2004年10月2日:增派空調巴士行走[3]。
- 2005年10月30日:往奧運站方向增設櫻桃街「帝柏海灣」巴士站。
- 2007年12月2日:配合兩鐵合併,九巴改稱奧運站為奧運鐵路站。
- 2008年6月2日:往石圍角方向駛至長義街後,改經長茂街、長順街及大南西街返回長沙灣道,不經長荔街,以配合港鐵「荔枝角站長荔街行人隧道及新出入口工程」[4][5]。直至2010年10月26日,有關行人隧道正式啟用,往石圍角方向駛至大南西街後,直接左轉往長沙灣道。
- 2010年10月25日:受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城門通風樓興建工程影響,象山巴士總站當日上午十時起永久封閉,往石圍角方向原設於該總站內的「象山邨東路」中途站,移至對面行車綫的「象山邨秀山樓」巴士站[6]。
- 2011年8月1日:提升為全空調服務[7]。
- 2015年12月31日:增設到站時間預報。
- 2018年12月1日:往石圍角方向於晏架街後改為直駛旺角道,不經槐樹街及福全街[8]。
- 2020年11月23日:往奧運站方向增設荔枝角道「麗翠苑」站[9][10]。
Remove ads
服務時間及班次
Remove ads
收費
全程:$7.8
|
Remove ads
使用車輛
於八十年代初開線時以「雞車」利蘭勝利二型行走,期間並出現裝上「都普」車身的「黑金剛」丹尼士喝采型作支援,退役後換入利蘭奧林比安巴士11米非空調巴士(S3BL)或都城嘉慕11米行走(S3M)雙層非空調巴士為主帥。
本線現時使用1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12米(ATEE)及4輛Enviro500 MMC 12米(ATENU) 及2輛 富豪B9TL 12米 (AVBWU)
行車路線

石圍角開經:石圍角路、二陂圳路、三棟屋路、和宜合交匯處、象山邨西路、掉頭支路、象山邨西路、和宜合交匯處、和宜合道、大隴街、石籬(大隴街)巴士總站、大隴街、和宜合道、青山公路-葵涌段、蝴蝶谷道、荔枝角道、上海街、亞皆老街、櫻桃街及海景街。
奧運站開經:深旺道、櫻桃街、大角咀道、櫸樹街、晏架街、旺角道、彌敦道、荔枝角道、大南西街、長沙灣道、天橋、青山道、青山公路-葵涌段、和宜合道、和宜合交匯處、象山邨西路、掉頭支路、象山邨西路、和宜合交匯處、三棟屋路、二陂圳路及石圍角路。
客量
由於長沙灣的工商業區、食肆等主要地點或設施大多集中在長沙灣道沿線及以北一帶,與一眾行經長沙灣道或青山道/元州街的路線相比,需途經全段荔枝角道的本線站位甚為不便。其次,與大多數同由奧運站/維港灣/柏景灣開出前往新界的路線(如33A、37線等)直駛櫻桃街不同,本線回程需繞經一段大角咀內街(櫸樹街、晏架街),受到其一帶之塞車影響,經常導致抵達旺角時的班次相當不穩定,甚至出現脫班問題,情況又以下午繁忙時間為甚。再加上本線班次並不頻密,沿線除了石圍角及象山邨外的其他服務區域有31B、35A、36A、36B線等多條較頻密或離目的地步程較近的路線競爭,故非繁忙時間客量只屬一般。
根據2014-2015年度巴士路線發展計劃,此路線最繁忙一小時載客率為74%,非繁忙時段的一小時最高載客率則為30%。
昔日的九龍巴士32線
第一代32線於1962年6月16日投入服務,來往荃灣碼頭及城門水塘,直至1982年5月2日被32R線及專線小巴82線取代。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