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態

文法類別之一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時態
Remove ads

時態英文Tense,近似粵拼ten1 si2),學術上又有叫語言時制[1],係有關文法嘅一個概念,指一隻語言文法範疇方式表示一句語句講緊嘅事件發生喺乜嘢時間。當中文法範疇方式(簡單講)意思係話隻語言表達呢啲資訊嗰陣,唔係齋靠「加多幾隻字詞落語句度」嘅。舉個具體例子,英文有時態呢家嘢,啲動詞要視乎「動詞指緊嘅事發生喺過去定現在」而變樣,例句[2][3]

I drink the tea .
代名詞 動詞(現在式 指定冠詞 名詞
飲(而家發生) 嗰杯 / 嗰啲
I drank the tea .
代名詞 動詞(過去式 指定冠詞 名詞
飲(過去發生) 嗰杯 / 嗰啲
Thumb
2022 年响香港影到個沙漏時間慢慢流逝,句句子講緊嗰件事,係而家發生,抑或係喺過去(前一日或者十年前都得)發生嘅呢?

留意 drink(動詞噉解)變咗樣,做過去式嘅 drank ——重點意思一樣,不過嘅動作係過去發生嘅。同英文等嘅歐洲語言比起嚟,好似粵語噉嘅漢語就傾向冇咩時態可言。用粵語做例,粵語表達「件事係幾時發生嘅」呢一項資訊嗰時,字詞唔會變樣,淨係會加多啲字詞,例句:

「我去飲茶。」呢句嘢可以變成
「我尋日去飲茶。」
「我之前去飲茶。」

等等。當中去飲茶無論發生喺過去定現在,隻字詞都唔會變樣[註 1]。喺廿一世紀初嘅世界,時態呢家嘢好常見,多個唔同語系嘅語言都會有時態呢種文法範疇,由印歐語言(成員包括英文、德文法文波斯話以及係印地話等)至日文都有時態。除此之外,某啲漢語亦都被指係有時態,或者係類似時態嘅嘢。

Remove ads

基本概念

時態有時會畀人界定為「一隻語言點樣表達一件事幾時發生」,但係呢個定義含糊——絕大多數語言都有方法表達一件事係發生喺過去定現在嘅,但係粵語表達呢種資訊嘅方法明顯同英文或者日文嘅有異。而 2024 年嘅不列顛百科全書就係噉嚟形容時態呢個概念嘅[4]

文法上講嘅時態(係)一種動詞範疇[e 1],會釐清「敘述緊嘅事件嘅時間」同「講嘢嗰刻嘅時間」之間嘅關係[註 2]。喺好多語言入便,時間嘅概念唔係由動詞表達,而係由其他詞性嘅字詞(例如時間性質嘅狀語,甚至名詞)表達嘅。

一件事件發生嘅時間,可以想像成一個連續體,分做過去現在未來三個主要部份[註 3][5]

用英文做例,英文喺構詞上淨係得過去非過去嘅對比:响廿一世紀初嘅英文入便,一隻動詞如果變過去式就要做詞形變化[e 2],通常係加 -ed(音通常係 /d/)喺尾;而雖然英文有方法表達「件事將來會發生」嘅資訊,但係佢哋並冇任何動詞係「如果係將來會發生,就要做詞形變化」嘅,只係隻動詞要掕 will 呢隻情態動詞喺前面[6];所以講動詞構詞嘅話,英文只有過去非過去之別[4]。例子可以睇睇以下呢啲動詞:

More information 粵譯, 過去 ...

有啲語言處理時態嘅方法可能會同英文嘅好唔同。例如有啲語言有構詞嘅將來式,一隻動詞會有「將來式嘅樣」,唔淨只係加 will(或者類似嘅字詞)喺前面咁簡單。又有部份嘅語言會對時間作出更仔細嘅分區,例如可能過去式會分做「久遠過去式」同「冇耐前過去式」,規則係如果講緊嗰件事係超過三日前發生嘅就要用久遠過去式,而如果講緊嗰件事係過去三日內(例如之前嗰一日)發生嘅,就要用冇耐前過去式[2][7]

有時態嘅語言,時態嘅變化通常係作用喺動詞身上嘅[8]

Remove ads

釐清概念

内文:文法體

文法體[e 3]係一個同時態好相似嘅概念,成日畀人攞嚟同時態一齊講。一般認為,文法體處理嘅係一件事件嘅「內部時間結構」,可以想像成「喺講嘢所指嘅嗰一刻時間,件事件發生到去邊一點」——件事件係[9]

  • 啱啱開始、
  • 進行到半路會繼續進行、定係
  • 已經完成。

同時態一樣嘅係,文法體都係涉及到一件事件嘅時間特性,常作用喺動詞嗰度[7]。用廿一世紀初嘅粵語做例,粵語起碼有進行式(件事件進行到半路)同埋完成式(件事件已經完結)呢兩種文法體:

進行式:「我著衫。」「我游水。」「我飲茶。」
完成式:「我著衫。」「我游水。」「我飲茶。」

係標示緊「進行中」噉嘅意思,而就係標示緊「已經完成」噉嘅意思[註 4]

喺嚴謹嘅語言學上,「講一件事係喺幾時發生」同「講一件事進行到去邊」係兩樣唔同嘅嘢[註 5]。用粵語嚟想像嘅話:

More information 過去, 現在 ...

為咗釐清返呢啲概念,學術性質嘅語言學討論通常會用時態嚟指「講一件事幾時發生」(過去式同現在式等),用文法體嚟指「講一件事進行到邊」(進行式同完成式等)。不過喺日常用語當中,一般人被指成日都撈亂時態同文法體呢兩個概念,又或者係喺用詞上好求其,兩個概念都一律當咗係時態嘅一部份[10]

語言學家要分析一隻語言點樣表達時間資訊,有陣時會出現爭拗,可能會(例如)有一部份嘅語言學家主張嗰隻語言嘅某啲文法變化雖然畀人稱之為「時態」,但係佢哋睇勻咗一大堆嗰隻語言嘅語句,發覺嗰啲文法變化似係標示緊「一件事件係咪完成咗」多啲,所以查實應該算係文法體至啱。

Remove ads

語言實例

睇埋:分析語

漢語

睇埋:句尾助詞

喺廿一世紀初,漢語一般畀人話係偏向似分析語[e 4],字詞傾向冇咩構詞變化可言。喺時態方面,多數嘅漢語都畀主流學者當係無時態語言[e 5]——學者睇勻咗好多隻漢語,發覺佢哋大多數都並冇時態,頂攏就係好似粵語噉有文法體嘅現象。無時態語言依然可以表達「件事係咩時候發生嘅」呢方面嘅資訊,最直接嘅做法係加多幾隻字詞落語句度[11]。用粵語做例:想像例句

「我坐喺度食魚生。」

可以變成

「尋日下晝三點,我坐喺度食魚生。」(表達咗過去
「聽日朝早八點,我會坐喺度食魚生。」(表達咗未來[註 6]

——多咗嘅字詞,幫手表達「件事係喺乜嘢時候發生嘅」呢項資訊[12]

亦有部份嘅漢語畀學者話佢哋係有時態(或者至少類似時態嘅嘢)嘅,例子可以睇睇包括上海話在內嘅某啲吳語方言[13],以及係華北內陸地區嘅某啲漢語——包括咗山西晉語以至係陝西嗰頭嘅某啲官話變體[1]

歐洲語言

時態呢樣嘢喺歐洲嘅印歐語言[e 6]當中好常見。

首先,廿一世紀初嘅日耳曼語言[e 7](屬印歐語言嘅分枝)有佢哋自己一套時態規律。以英文為例,英文嘅時態唔算複雜,假設唔當文法體(包括進行式同完成式)係時態嘅一部份嘅話,英文喺構詞上得過去非過去兩個時態。英文以外嘅日耳曼語言,冚唪唥都有過去同非過去之別,而且同英文一樣嘅係,佢哋傾向用助動詞或者情態動詞嘅方法嚟處理將來式,例如德文噉,德文都係一種日耳曼語言,佢哋有 werde 呢隻助動詞,喺時態功能上同英文嘅 will 頗為相似,都可以用嚟表示「句嘢講緊嘅事發生喺未來」呢一項資訊[14]。例句[註 7]

Ich esse den Salat .
代名詞 動詞 指定冠詞 名詞
嗰盤 / 嗰啲 沙律
Ich werde den Salat essen .
代名詞 助動詞 指定冠詞 名詞 動詞
會變成 / 將會 嗰盤 / 嗰啲 沙律

第一句係現在,而第二句係將來,表示緊相當於粵語「我將會去食嗰一盤沙律」噉嘅意思。

非日耳曼系嘅歐洲語言好多時都會喺構詞上有埋將來式,即係字詞表示將來式嗰時唔淨只係加個助動詞或者情態動詞咁簡單,而係會做詞形變化嚟表示將來式。包括羅曼語言[e 8](成員有法文意大利文葡文等)以及係蓋爾特語族[e 9]嘅某啲成員(例如愛爾蘭話)都係噉。

其他語言

時態並非歐洲語言獨有。以下呢啲非歐洲語言嘅語言,都被認為係有時態嘅:

等等。用日本話做例子。根據廿一世紀初嘅主流分析,日本話好似英文噉,動詞分做過去式同現在式兩種[15][16]。例句:

花子 サラダ 食べます
Hanako wa sarada o tabemasu
代名詞 主題標記 名詞 助詞 動詞
花子(人名) 沙律 食(現在式)
花子 サラダ 食べました
Hanako wa sarada o tabemashita
代名詞 主題標記 名詞 標賓助詞 動詞
花子(人名) 沙律 食(過去式)

喺實際應用上,過去式嗰一句往往會喺最前嗰度加返例如 kinou平假名きのう漢字昨日;意思係琴日噉解)等嘅字詞。除此之外,亦可以睇吓韓國話土耳其話等嘅語言,呢啲語言同日本-琉球語系幾相似[註 9],而且都被指係有時態詞形變化嘅。

東南亞內陸地區(包括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地)嘅語言,一般認為係傾向無時態嘅[17]

睇埋

  • 文法上講嘅能願:將來式實要或多或少掕能願,噉係因為將來式本質上就係指緊仲未發生嘅事,所以必然要考慮件事「有幾可能」或者「幾有信心佢會發生」等嘅資訊。
  • 粵語嘅句尾助詞:粵語同好多東亞、東南亞嘅語言都有豐富嘅句尾助詞,句尾助詞有陣時會標示類似時態(例如文法體)嘅資訊。
  • 構詞學句法學:啲人通常會當時態係一種構詞現象噉睇,但係亦有啲學者將時態視為一種句法現象[18]
  • 助動詞
  • 詞彙體
  • 古仔

參考

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