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桃园区
中华民国桃园市的行政区,为人口最多的区,为桃园市政府所在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桃园区,旧称“虎茅庄”[1],位于台湾桃园市东北部,西邻中坜区、北邻芦竹区、东邻龟山区、南邻八德区、东南邻新北市莺歌区,为全台唯一与隶属市名相同的市辖区。辖区人口约47.8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1.4万人,是桃竹苗地区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2],也是台湾人口第二多的乡镇市区(仅次于新北市板桥区)[2]。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6月14日) |
桃园区为桃园市政府所在地,是桃园市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交通中心,与中坜区同为桃园中坜都会区的核心。在该区内以台铁桃园车站为中心的桃园站前商圈是规模最大的商业区,而桃园艺文特区、大有地区、中路地区等地亦为区内较繁华的区域。
Remove ads
历史

桃园区旧称“虎茅庄”[1],系因早年该地茅草遍生,茅草如虎伤人[3]:30。文献记载最早入垦虎茅庄者,是于1726年入垦的福建漳州漳浦县人蓝勇、蓝宗等人,其后尚有泉州晋江县人林文进、漳州诏安县人游文郭及广东饶平县人锺相英、梅县人古传等人至此拓垦。之后拓垦范围逐渐扩大,在1747年范咸所重修的《台湾府志》坊里项已记载虎茅庄为淡水厅辖下35庄之一。由于此前垦民在入垦时遍植桃树,其后陆续抵达该地开垦的移民,见该地所植桃树成林,并认为“虎茅庄”一词不雅,故改名为“桃仔园”[注 1][3]:31。在1870年《淡水厅志》中,“桃园”与“桃仔园”两词仍并见[4]。至1888年时,刘铭传担任台湾巡抚期间,实施土地清丈,在《鱼鳞图册》上记载为“桃园”[3]:44。日治时期初期,仍沿用“桃仔园”一词,包括1896年桃仔园办务署[3]:52、1901年桃仔园厅[3]:52-53。之后随着日本人将街庄以上的行政区域悉数改为二字地名,“桃仔园”因此改为“桃园”[3]:53。
桃园早期原为凯达格兰人的领地,清治时代有汉人移民在此落脚并建立一座草寮奉祀开漳圣王,聚落遂以草寮为中心形成,日后随街市的渐成,草寮亦改建为桃园景福宫(桃园大庙),迄今仍为桃园区信仰中心。日后因闽客冲突频繁而建有桃仔园古城,为民间自行兴建的土城,并非府县治所所在的官建城池,其范围也只有景福宫附近,该城在日本时代被拆除。
1662年,郑成功率军击退荷兰人,改台湾为东都,设一府二县,府即承天府,县即天兴、万年两县,桃园地区隶属天兴县[3]:24。1664年,郑经改东都为东宁,天兴、万年两县为州[5]:687。1683年8月,郑克塽降清[3]:26。1684年,台湾收入清廷版图,属福建省台湾府,下设三县,即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桃园地区隶属诸罗县[5]:688。朱一贵事件后,1723年,清廷划虎尾溪以北的土地增设彰化县及淡水厅,桃园地区划归彰化县。1731年,清廷再划大甲溪以北的土地为淡水厅,桃园地区改隶淡水厅[3]:27。1875年,清廷将淡水厅改为淡水、新竹两县,桃园地区改归新竹县[5]:690。1879年,设台北府,下分新竹、淡水两县[3]:27,桃园地区隶属淡水县桃涧堡[6]。1887年,台湾建省,全台湾划分为三府一直隶州十一县[3]:29。
甲午战争后,1895年,清日议定《马关条约》,台湾纳入日本版图[3]:29、51。6月17日,台湾分三县一厅,桃园隶属台北县淡水支厅[3]:51。1896年3月,县下改设办务署,属台北县桃仔园办务署。1898年,改三县三厅,属台北县[3]:52,一部分属桃仔园办务署,一部分属沪尾办务署,一部分则属三角涌办务署[5]:691。1901年11月,全台分二十厅,厅下设支厅,桃园地区隶属桃仔园厅[3]:52-53。1905年,桃仔园厅改名桃园厅[7]。1920年,台湾地方官制改革,全台分五州二厅,下设郡、街庄,桃园街属新竹州桃园郡[3]:53。桃园街辖桃园、大桧溪、小桧溪、水汴头、埔子、中路、崁子脚、大树林等8个大字[7]。
1945年战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12月27日,将日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九省辖市[3]:67。1946年1月,桃园街改为“桃园镇”,属新竹县桃园区[3]:67[5]:697。3月1日,原址设在新竹市的新竹县政府迁至桃园镇,桃园镇成为新竹县县治[3]:67。1950年9月1日,调整行政区域,全台湾划分为十六县五省辖市。10月,桃园立县,与新竹县分治,并裁撤区署,桃园镇改隶桃园县,并为桃园县县治。由于邻近台北都会中心,地价与房价相对便宜,并随台北都会区人口逐渐饱和,桃园成为人口主要迁入地点。至1965年起,桃园县相继开发工业区,也成为国家重大建设坐落地区,吸引中南部县市等地居民迁入。桃园镇人口在1970年突破10万人后,1971年4月21日,桃园镇改制为县辖市“桃园市”[3]:68。2014年12月25日,配合桃园县升格为直辖市桃园市,桃园县桃园市改制为桃园市“桃园区”[5]:718。
Remove ads
地理

南崁溪以南南东-北北西的流向贯穿东北部地区,为桃园市的市管河川,也是桃园市最重要的河川之一。
桃园区地势低平,温度变化较不剧烈,全年无严寒天气[8]:92。桃园区6月至9月月均温高于摄氏25度,冷季月均温一般都在摄氏15度以上[8]:132。根据2000年至2013年的气候资料显示,桃园区年均温约为摄氏21.6度,最热月份为7月的摄氏27.9度,最冷月份为1月的摄氏14.1度[8]:132、133。年平均降雨量约为2,167.2毫米,雨量最多为9月的308.9毫米,最少为1月的98.0毫米[8]:134-135。
根据桃园市桃园区户政事务所统计,2024年底桃园区户数约19.8万户,人口约47.6万人[9]。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同安里与万寿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13,099人与996人[10],其中同安里也是桃园市人口第三大里,其他区内人口较多的里包括龙凤里、庄敬里及宝安里[11]。2024年底时,桃园区人口中有13.91%是0至14岁人口,70.38%是15至64岁人口,15.71%是65岁以上人口[9]。

Remove ads
政治
任次 | 姓名 | 任期 | 备注 |
1 | 张世威 | 2014年12月25日-2018年12月24日 | 首任市长指派 |
2 | 陈智仁 | 2018年12月25日-2019年6月17日 | |
3 | 陈玉明 | 2019年6月17日-2022年2月23日 | |
4 | 洪清渊 | 2022年2月23日-2022年12月24日 | |
5 | 陈玉明 | 2022年12月25日-2023年7月14日 | |
6 | 许敏松 | 2023年7月14日-现任 |
桃园区公所是桃园市政府在桃园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桃园市政府。区长由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副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6课4室等10个内部单位[14]。
在立法委员选举中,桃园区因人口众多,被划分为桃园市第一选举区(汴洲里等15里)及第四选举区(中路里等67里),现任立法委员分别为牛煦庭及万美玲( 中国国民党)。
桃园区为桃园市议会第一选区,在市议会的63席市议员中,桃园区共选出12席区域市议员(不含平地原住民与山地原住民议员)[15]。
现今桃园区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桃园街属新竹州桃园郡。桃园街辖桃园、大树林、小桧溪、大桧溪、水汴头、埔子、中路、崁子脚等8个大字。1946年1月,改为“桃园镇”,属新竹县桃园区[16]:341。1950年,调整行政区划并裁撤区署,桃园镇改隶新成立的桃园县。1971年4月21日,桃园镇改制为“桃园市”[16]:342。2014年12月25日,桃园县改制为直辖市,桃园市改制为市辖区“桃园区”,隶属桃园市[17]。
桃园区共辖82里,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18][8]:100-108:
桃园区五大分区示意图 |
Remove ads
警政消防治安

- 桃园监狱
经济
![]() | 此章节需要扩充。 (2021年3月18日) |
- 桃园区因都市化迅速,人口聚集,商业鼎盛,纺织以及日用品工业兴盛,成为北台湾最重要的工商都市之一。
- 龟山工业区位于桃园车站后站,多家科技公司坐落于此。
- 桃园区银行业种多达百余分公司,为桃园市第一。
宗教


桃园区的土地公庙宇中,约有一半有配祀著土地婆,而且少有虎爷配祀,为该地区土地公信仰的特色[19]:16。桃园区的土地公庙[注 2]大多是从三粒石、无神像、露天祭拜的“田头田尾土地公”发展起来,正式建庙后也有部分庙宇仍保有当初的“石主”[19]:18。例如文中里福禄宫、中成里金福宫等等[19]:18、19。
另外虽然桃园区居民目前以闽南裔为主,但受到客家文化影响,老一辈对于“福德正神”的称呼不是用“土地公伯”而是称“伯公”[19]:49。
丰年宫是位于台湾桃园市桃园区宝庆里的土地祠,与“镇安祠”一样都在同德国中校地内。
教育

清领时期,台湾的教育设施大致可分为官学与私学,官学主要是设在各府州县厅的儒学与设在各乡堡坊里的社学,私人兴学则有书院、书房、书塾与学堂,为地方初等教育的辅助机构,多由地方人士聘请教师在公众地方开馆而成。1728年,福建漳州人郭光天率领子弟兵至此屯垦后,地方秩序初定,汉人移垦日增,文教逐渐兴盛,但由于桃仔园始终是其他官府的邻邑附地,因此并无文教设施的座落,根据《淡水厅志》记载,随着清末义仓制度的建立,至同治时期时桃仔园社已设有一所义塾[20]:212。
1895年日本治台后,为有效沟通、传布政令与培养初级技术人员,开始在台实施近代化教育,确立现代学校与教育制度的雏形[20]:213。在初等教育机构方面,划分为日籍子弟就读的小学校、台湾汉人子弟就读的公学校以及原住民学童就读的蕃学校[20]:231。日本人在桃园区一共建立一所小学校与三所公学校,依序是1898年桃仔园公学校(1897年原为台北国语讲习所桃仔园分教场,1898年改制。今桃园国小)[20]:233、1905年桃园寻常高等小学校(1902年原为桃仔园小学校,1905年改名,战后废除并转为他用)[20]:231-232、1928年埔子公学校(1923年原为桃仔园公学校埔子分教场,1928年改制。今中埔国小)[20]:234、241、1934年桃园第二公学校(今东门国小)[20]:234。1921年9月28日,桃仔园公学校增设高等科[20]:238。1941年3月,台湾总督府公布〔国民学校令〕,小学校、公学校及蕃学校一律更名为国民学校[20]:232,并将埔子公学校改名星冈国民学校[20]:241,桃园第二公学校改名春日国民学校[20]:244。而在中等教育方面,分别有1938年4月25日桃园农业学校(今北科附农)[20]:279、308、1941年4月桃园家政女学校(今桃园高中)[20]:298。1944年4月1日,因应粮食增产急迫,桃园家政女学校改制为桃园农业实践女学校[20]:279。
1945年二战后,台湾省教育厅提出五大教育方针,即阐扬三民主义、培养民族文化、适合国家需要、奖励学术研究、教育机会均等,在国民学校上废除差别待遇限制,中学部分则是改为三三制的中等教育[20]:214、215,桃园农业学校改名桃园农业职业学校[20]:308。1946年,星冈国民学校改名桃园第二国民学校[20]:241,春日国民学校改名桃园第一国民学校[20]:244,桃园农业实践学校改名桃园初级中学[20]:298。1947年,桃园第二国民学校再度改名中埔国民学校[20]:241,桃园第一国民学校也再度改名东门国民学校[20]:244。至1968年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前,境内陆续成立会稽国民学校(1952年原为东门国校会稽分校,1955年8月1日独立)[20]:246、中山国民学校(1952年原为桃园国校中山分校,1954年独立)[20]:248、成功国民学校(1957年成立)[20]:250、建国国民学校(1957年原为桃园国校大林分校,1958年独立)[20]:252、南门国民学校(1964年6月原为桃园国校南门分校,1968年8月1日独立)[20]:254、龙山国民小学(1966年原为中山国校龙山分校,1976年8月1日独立)[20]:256等6所国民学校,而在中等教育方面的改制,包括了:1952年,桃园初中升格为完全中学,改名县立桃园中学[20]:298;1954年,县立桃园中学改隶台湾省政府,改名省立桃园中学[20]:298,桃园农业职业学校改名桃园农业职业示范学校[20]:308;1955年1月,配合政府疏散政策,成立省立台北市成功高级中学茄苳溪分部(今武陵高中)[20]:300;1956年8月,成立大溪初级中学桃园分部[20]:280;1958年,成功高中茄苳溪分部独立为省立武陵中学[20]:300;1959年11月,大溪初中桃园分部独立为文昌初级中学[20]:281;1967年,桃园农业职业示范学校停办初级部,改名省立桃园高级农工职业学校[20]:308。
1968年9月9日,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国民义务教育延长至国小、国中阶段[20]:211、215,初级中学改为三年制的国民中学[20]:280,并增设桃园国民中学[20]:282、青溪国民中学[20]:284。1970年,桃园中学、武陵中学结束初中部,改制为桃园高级中学、武陵高级中学[20]:298、300。在1972年8月至2005年8月1日期间,桃园市一共成立了西门国民小学(1972年8月原为南门国小西门分校,1973年8月1日独立)[20]:257、文山国民小学(1981年7月1日原为中山国小文山分校,8月1日独立为)[20]:259、北门国民小学(1985年成立)[20]:260、青溪国民小学(1990年8月1日成立)[20]:261、同安国民小学(1992年6月成立)[20]:262、建德国民小学(1995年2月1日成立)[20]:264、大有国民小学(1996年成立)[20]:265、慈文国民小学(1997年7月成立)[20]:266、大业国民小学(1997年8月原为青溪国小大业分校,1999年8月独立)[20]:268、同德国民小学(1997年8月成立)[20]:269、庄敬国民小学(2001年4月12日成立)[20]:270、快乐国民小学(2002年5月1日原为会稽国小快乐分校,2004年8月独立)[20]:271,永顺国民小学(2004年8月成立)[20]:272、新埔国民小学(2004年8月成立)[20]:273等14所国民小学,建国国民中学(1975年成立)[20]:285、中兴国民中学(1980年成立)[20]:287、慈文国民中学(1996年成立)[20]:288、福丰国民中学(1998年成立)[20]:290、会稽国民中学(2001年1月3日成立)[20]:291、同德国民中学(2001年12月5日成立)[20]:293、大有国民中学(2002年8月1日成立)[20]:294、经国国民中学(2005年8月1日成立)[20]:296等8所国民中学,以及省立阳明高级中学(1990年10月18日原为省立桃园第二高级中学,1991年改名)等1所高级中学[20]:302。省立桃园高中、省立武陵高中、省立阳明高中、省立桃园农工在2000年2月1日改隶教育部,分别改称国立桃园高级中学、国立武陵高级中学、国立阳明高级中学、国立桃园高级农工职业学校[20]:298、300、308。2016年2月,桃园农工改隶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改名国立台北科技大学附属桃园农工高级中等学校[21]。2018年1月,武陵高中、桃园高中及阳明高中改隶桃园市教育局[22]。
目前桃园区拥有5所公私立高级中学,分别为桃园市立桃园高级中学、桃园市立武陵高级中学、桃园市立阳明高级中学等3所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以及国立台北科技大学附属桃园农工高级中等学校、桃园市振声高级中等学校等2所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20]:298-309。其他公立教育机构计有桃园市立文昌国民中学、桃园市立桃园国民中学、桃园市立青溪国民中学、桃园市立建国国民中学、桃园市立中兴国民中学、桃园市立慈文国民中学、桃园市立福丰国民中学、桃园市立会稽国民中学、桃园市立同德国民中学、桃园市立大有国民中学、桃园市立经国国民中学等11所国民中学[20]:280-296,桃园市桃园区桃园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中埔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东门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会稽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中山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成功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建国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南门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龙山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西门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文山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北门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青溪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同安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建德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大有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慈文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大业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同德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庄敬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快乐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永顺国民小学、桃园市桃园区新埔国民小学等23所国民小学[20]:236-273,桃园市立桃园特殊教育学校等1所特殊教育学校[20]:310,以及敦品中学等1所矫正学校[23]。另有桃园市新兴国际中小学、桃园市康莱尔双语中小学等2所私立国中小[20]:274。
- 桃园市立图书馆总馆
- 桃园市立图书馆文化局分馆
- 桃园市立图书馆桃园分馆
- 桃园市立图书馆中路分馆
- 桃园市立图书馆会稽分馆
- 桃园市立图书馆大林分馆
- 桃园市立图书馆埔子分馆
医疗体系
交通


桃园区南部有纵贯铁路和纵贯公路横贯,西北部有高速公路横贯,且支线交织,更可从高速公路直通桃园国际机场,交通便利。
铁路设有桃园车站,属一等站,为台湾重要车站之一,每日台铁车站里的进出站人数名列全国第2。停靠车种:太鲁阁号、普悠玛号、自强号、莒光号、复兴号、区间车、观光列车等。
- 区域道路系统
桃园区公车主要是由桃园客运与中坜客运经营,有诸多班次和路线,起点多为桃园车站前站的市区公车站与桃园车站后站的桃园客运总站。
路线最远可至龟山区、芦竹区、八德区、中坜区、龙潭区、大溪区、杨梅区、复兴区、大园区、观音区、高铁桃园站、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新北市林口区、新庄区及莺歌区等地,公车运输系统为全市数一数二便利,目前有以下路线:
|
|
|
2012年起联合桃园客运、中坜客运与立凯电能推动免费接驳电动巴士计划。现有桃园市府线、中坜市区线与大溪假日线等[24]。
- 【201】八德 → 桃园 → 芦竹
- 【301】杨梅 → 桃园 → 龟山
- 【702】大溪 → 桃园 → 长庚医院
- 国光客运
- 【1816】桃园(复兴路总站) → (经中山高) → 台北
- 【1816A】桃园(复兴路总站) → (经经国路、中山高) → 台北
- 【1861】桃园(复兴路总站) → (经南崁、桃园交流道) → (经水湳) → 台中
- 【1862】桃园(复兴路总站) →( 经中坜、中坜民族路) → 高雄
- 【1803】中坜站 → 桃园(复兴路总站)(经纵贯、高速公路) → 基隆
- 统联客运
- 【1610】 台北 → (经桃园交流道) → 高雄
- 【1611】 台北 → (经桃园交流道) → 台南
- 和欣客运
- 【7500】 台北 → (经桃园交流道) → 台南
- 经国转运站是一座位于台湾桃园市桃园区的一座公路客运转运站,位于桃园经国重划区内经国路与幸福路口,原预计2019年2月启用[25],但因为招商过程多次流标[26],直到该年5月6日才正式营运[27][28]。
初期将引入目前于桃园交流道周边设站的3家国道客运业者进驻,每天提供约330班次往返宜兰、台北、台中、嘉义、台南及高雄等地,也规划6条市区公车路线,启用后将为全桃园第一个整合城际客运与市区公车的转运站点。
站外路边月台[29]
- 国道客运
- 1662 桃园车站(后站)-松山机场
- 9005 桃园-台北市政府
- 9023 桃园-台北市士林区
- 市区公车
- 189 桃园-经国转运站
- 201 芦竹-桃园-八德
- 702 大溪-林口长庚医院
- 302(原707) 桃园后站-高铁桃园站(经大竹)
- 707A 振声中学-桃园棒球场
- 5059 桃园-桃园机场 (经南崁)
- L101 免费公车环状红线
- L102 免费公车环红甲线
- 候车月台配置
- 桃园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至2020年5月,在桃园区设有84站:
- 桃园市立图书馆桃园分馆
- 民族公园
- 朝阳森林公园
- 桃园延平公园
- 福丰公园
- 桃园火车站(后站)
- 桃园建国公园
- 市立阳明高中
- 同德国中
- 桃园展演中心(同德六街)
- 东溪绿园
- 三民运动公园
- 桃园展演中心(中正路)
- 国强公园
- 新埔公园
- 桃园市立图书馆大林分馆
- 桃园火车站(前站)
- 瑞庆公园
- 中宁公园
- 阳明运动公园
- 大业国小
- 大有国中
- 桃园龙冈公园
- 桃园龙凤公园
- 桃园市政府文化局
- 成功春日路口
- 中德里休闲广场
- 桃园巨蛋
- 西门绿园
- 卫福部桃园医院
- 忠孝儿童游乐场
- 桃园市政府
- 桃园市政府警察局桃园分局
- 慈文国中
- 同新公园
- 桃园永康公园
- 桃园市立游泳池
- 宝山公园
- 国强一街上海路口
- 青溪公园
- 桃园龙山国小
- 桃园中正公园(同安街)
- 建新公园
- 中正一正康一街口
- 大同西路简易公园
- 家乐福经国店
- 玉山公园
- 会稽国中
- 经国国中
- 霖园儿童公园
- 风禾公园
- 桃园观光夜市旅客服务中心
- 财政部北区国税局桃园分局
- 大桧溪公园
- 温州公园
- 龙安公园
- 成功国小
- 中德里市民活动中心
- 大鲁阁(中正路)
- 永定二保定三街89巷口
- 桃园区南平运动中心
- 向阳公园
- 国丰公园
- 北门国小
- 同安国小
- 文昌国中
- 国信公园
- 经国转运站
- 台北荣民总医院桃园分院
- 水汴头音乐广场
- 桃智路广丰三街口
- 复兴路大同路200巷口
- 中山路裕和街口
- 中路儿2公园
- 春日路民富九街口
- 南门公园
- 介寿公园
- 同安亲子公园
- 中正庄敬路口
- 艺文一街大兴西路口
- 桃园高中
- 阳明运动公园(建新街)
- 昭扬建筑(水秀公园)
- 桃园建国国小
- 共享机车
特色美食
旅游景点



桃园区向来以公园城市自许,目前已拥有112座公园与绿地,包括文昌公园、虎头山公园、虎头山环保公园、中正公园、朝阳森林公园、阳明运动公园、三民运动公园、玉山公园、桃园区第一河滨公园、艺文广场等[30]。
此外还有福林公园、中成公园、南平公园、第二河滨公园、艺文广场园区、市二简易公园、明德公园、福信公园、第三河滨公园、瑞明公园、经国绿园、中信公园、新埔公园、中德里休闲广场、河滨绿地、简易极限运动公园、南通公园、国际公园、市三简易公园、成功公园、西门绿园、三民运动公园、介寿公园、庄敬公园、大林公园、同德环保公园、霖园公园、青溪公园、虎头山环保公园、民族公园、文昌公园、延平公园、东溪绿园、快乐公园、龙冈公园、会稽公园、忠义公园、建国公园、国信公园、建新公园、国强公园、玉山公园、龙凤公园、中宁公园、福安公园、龙祥公园、仁爱公园、中山公园、忠孝公园、中正公园、同安亲子公园、经国环保公园、宝庆公园、瑞庆公园、同新公园、东埔公园、宝山公园、第一河滨公园、风禾公园、阳明运动公园等。
- 景福宫:
发展至今约300年历史之三级古迹,俗称桃园大庙,创建最早可追朔至清乾隆10年(1745年)。主祀 开漳圣王,为桃园区信仰中心。
主祀天上圣母妈祖,注册"桃园妈",为桃园区最大的妈祖庙,兴建于1897年。
昭和13年(1938年)6月10日竣工,民国103年(2014年)12月25日桃园升格直辖市后,再度更名为“桃园忠烈祠”。现为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园区。
- 文昌庙:
桃园文昌宫 ,原名文昌庙,又名指南宫 ,楼上称“驾鳌楼”,主祀 文昌帝 君为主神,楼上奉祀至圣先师孔子,创建迄今已145年之历史。
- 武庙:
落成于公元1841年,又名桃园关帝庙,主祀 关圣帝君,位于民生路。
- 西庙:
公元1809年(嘉庆十四年),主祀 观音佛祖,配祀大众爷,安抚亡魂,因位于当时之城西,故通称“西庙”。现已拆除重建。
- 大树林桥:
位于桃园区长安街30巷口,是早期唯一该地交通要道,横跨东门溪,创建于1930年(昭和5年)。是桃园最早的三座水泥桥梁之一。
位于景福宫旁,设立于日治时期,战后不久派出所即迁出(今景福派出所),目前正更新为文创聚落。
- 铁路七号仓库:
于1936年兴建作为新竹州农会肥料配合所的肥料仓库,因有三个隔间,战后分别被编为桃园六、七、八号仓库。由日治时期“桃园农舍肥料配合所”到战后“台湾省通运公司桃园仓”的历史纵深,见证纵贯铁路运输仓库设施的历史。将原有仓库变身为桃园铁道愿景馆,馆内介绍桃园捷运绿线与未来捷运愿景。
原址昔为1937年日治时期官署宿舍,光复后延用为警眷宿舍。全区共4栋建物,现已更新为77艺文町,园区内有多家餐饮与艺文小店。
- 桃园巨蛋:桃园巨蛋面积1.5公顷 可容纳15,000人,1993年9月完成建造 ,高强度顶蓬架构 ,主场地直径82米,面积1600坪 ,固定座椅8000个,活动座椅7000个 ,铁弗龙玻璃纤维屋顶及吸音设备
- 桃园市立体育场:体育场占地约2.5公顷,可容纳观众三万人。司令台及贵宾席长约70米,并含身障专用看台。对侧为圣火台。司令台内有各类管理办公室及贵宾休息室。
观众席看台下,设置各型运动研究教室及培训选手的住宿及餐厅服务。地下室有停车场、室内练习跑道、防空避难室及其他机器设施。 - 中央广场:介于田径场及体育馆间,属于户外型场地,约可容纳七、八百人,多用于举办各类小型晚会、园游会或庆功宴等,衬著蓝天绿荫,视野开阔,是办理室外活动的最佳场所。
- 桃园市立游泳池:于1993年10月完成建造,位于中平路,占地面积约1.6公顷,可容纳约1,000人左右。
- 大型健身中心
- 公有
- 桃园国民运动中心:中山东路233号
- 南平公园运动中心:南平路南平公园内
- 私人
- 原力体能空间:同德六街99号
- 世界健身中心桃园旗舰店:复兴路 水利会大楼B1~4楼
- 世界健身中心桃园大有店:大有路 原灿坤3C大有店原址
- 世界健身中心桃园国强sport店:国强一街136号
- 极限健身中心桃园店:春日路 JC PARK B1楼
- 健身工厂桃园大有店:大有路 新光三越大有店新馆1楼~2楼
- 健身工厂桃园复兴店:复兴路207号B1
- 健身工厂桃园经国店:经国路116号
还有至少十间中小型健身房深入社区商圈。
娱乐购物


- 目前已有于2017年开幕之JC PARK桃园春日馆。
- 宜得利家居进驻JC PARK B1,2017/05/12 试营运。
- 市地重划部分有机会新增百货商场,丽宝建设与其他建设公司相继开发。
- 福容饭店桃园二馆预计进驻。
- 桃园区三民段 92 地号等 4 笔土地国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商场、办公室新建工程,预计有4层商场。
- 经国转运站在此,为旅客的中继站。
- 以远雄与其他建设公司相继开发,另外待长荣货运迁移八里,目前‘传闻’原地重划商场影城饭店等多功能用途。
- 桃园区因面积不大,居桃园市次小约34.8km²,但境内却有众多大型商场,密度为全市第一。
- 1990年,广萌百货开幕,进驻中山东路商圈。
- 1991年,来来百货桃园店开幕,结合第一广场美食街,正式进驻中山东路商圈,为当时最大的百货商场。
- 1993年1月,八百伴百货在桃园市大有路兴建百货大楼,开设桃园店,总面积一万六千坪。
- 1995年,统领百货桃园店开幕,进驻桃园站前中正路商圈。
- 1997年3月23日,八百伴桃园店结束营业,整栋低价卖给新光集团。
- 1998年1月,新光三越进驻八百伴生活百货原址,更名为新光三越桃园大有店。明德春天百货桃园店开幕,进驻中华路统领百货旁,并另设有巴黎站前购物中心商场。其内部设置与当时百货有显著不同,但因经营不善,于周年庆活动后,便逐渐缩减营业楼层,最后停业。
- 1999年12月,爱买桃园店开幕,进驻龙安商圈。
- 2002年5月:衣蝶百货桃园馆开业,进驻桃园站前商圈,与桃园客运大楼租约。来来百货桃园店结束营业,隔年全台来来百货走入历史。
- 2004年12月18日,宜家家居IKEA桃园店开幕,进驻台1线武陵高中对面,原址为法国吉安量贩店。
- 2005年9月,特易购正式出售给台湾家乐福,特易购桃园经国店正式更名为家乐福桃园经国店,维持24小时营运,曾是家乐福店王。
- 2008年5月31日:衣蝶百货全台分馆最后一日营业,桃园馆最后一天营运。
- 2008年6月6日,衣蝶百货正式走入历史,全台挂牌新光三越重新开幕,新光三越桃园站前店正式亮相。
- 2016年9月8日,家乐福第89家分店便利购桃园南平店开幕,24小时营运。
- 2016年12月1日,统领戏院易主,歇业重新改建。
- 2017年2月6日,统领百货封馆改装1年,引进威秀影城、美食餐厅、游乐园。
- 2017年3月,ATT筷食尚正式开幕。
- 2017年7月,统领戏院转型为in89旗下影城并重新开幕。
- 2018年9月22日,统领百货改名为统领广场全新开幕。
- 2020年7月,IKEA桃园店中山路旧址于22日关闭,于同月23日搬至高铁桃园站前(中坜区青埔)。
- 2023年2月28日,新光三越桃园大有店,结束25年的经营。
姐妹市(桃园县辖时期缔结)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