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二战后香港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发布纪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Remove ads

本页以列表形式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6年)以来香港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及其前身——五至八号烈风信号)的悬挂或发出纪录,截至2025年5月为止,香港天文台共悬挂或发出过129次此信号。最近一次八号信号于2024年11月13日至14日生效,当时香港受到台风桃芝吹袭。此列表以年代划分,排名依年份为序。

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各方向的信号标志
Thumb
西北
Thumb
西南
Thumb
东北
Thumb
东南

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是香港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之一,每当香港境内现正或天文台预料普遍吹烈风或暴风,持续风力达63至117公里每小时,且风势可能持续,天文台便会发出八号信号。[1]此信号起源可追溯到1917年香港初次使用数字信号的时候,当时设有一至七号信号,其中二至五号分别表示烈风将会由北、南、东或西四个方向吹袭香港。[2]天文台于1931年改用一至十号信号,其中五至八号分别是西北、西南、东北及东南烈风信号,相等于现在的八号信号之四个方向。[2]天文台为避免公众误以为五至八号信号代表风力之强弱,到1973年起,五至八号信号正式改为八号西北、西南、东北及东南信号,并沿用至今。[2]另外,以往天文台透过香港境内的信号站悬挂信号,随着最后一个信号站(长洲信号站)在2002年起停用,天文台此后改以“发出”等字眼发布信号。[3]

根据八号信号的悬挂或发出纪录,每个年代都有十多个热带气旋引致天文台发出八号信号,差不多每年也有最少一次八号信号,当中有不少热带气旋更引致天文台发出更高信号,即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十号飓风信号[4]这些引致天文台发出八号信号的热带气旋,均为热带风暴级或以上,而且大部分都为台风或以上等级。四个信号方向中,东北(原七号信号)、东南(原八号信号)发出次数较多,西北(原五号信号)、西南(原六号信号)发出次数则较少。[4]另外,从死亡/失踪/受伤人数数字也可见到,在20世纪中期仍有约一、两百人因风暴而死亡(如台风温黛露丝),不过随着天文台预报的改善,市民的防灾意识也提高,在1980年代之后,引致重大人命损失的热带气旋大为减少,甚至在21世纪以来所有引致天文台发出八号或以上信号之风暴当中,尤其是最终发出十号信号的风暴韦森特天鸽山竹苏拉均出现无人死亡的情形。[5][6]

根据香港法例第62章《司法程序(烈风警告期间聆讯延期)条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5(1)(a)(i)条,八号或以上信号在香港法律中会统称为“烈风警告”;而天文台在取消八号或以上信号后,天文台台长需根据该条例第5(2)条,尽快在宪报公告宣布该次“烈风警告”的开始与终止日期与时间。

Remove ads

说明

列表会列出热带气旋所属的太平洋台风季年份、风暴名称[注 1]、信号持续日期(视发出至取消八号信号为一整体的数目,包含改发更高信号的时段)、最高持续风速(十分钟平均)、中心最低气压、信号方向(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并以勾号表示有发出的信号方向)、是否曾改发更高信号(若有的话会标明最高信号,即九号十号信号,否则会以交叉号表示)、以及死亡/失踪/受伤人数。

以下数据以香港天文台《热带气旋年报》资料及天文台网站内的“警告及信号数据库”记录为准。因应天文台在1973年起将五号六号七号及八号信号,分别由八号西北、西南、东北及东南信号代替,表内信号已替换至现今通用之信号;另外,天文台在2009年增设“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分级,表内热带气旋强度将以新热带气旋分级制显示,2009年或之后之热带气旋以《热带气旋年报》为准,2009年前的则以“警告及信号数据库”为准。由于天文台仅提供1960年起之热带气旋的数据,所以1940至50年代风速、气压数据,以及死亡/失踪/受伤人数都没有提供。1940至50年代列出的中心最低气压,则改为采用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提供,美国海军当时记录的最佳路径数据。

当中在最高强度一栏中,会以以下图例说明:

  •   青色背景代表热带风暴,十分钟平均风速为63-87公里每小时
  •   淡青色背景代表强热带风暴,十分钟平均风速为88-117公里每小时。
  •   淡珊瑚红色背景代表台风,十分钟平均风速为118-149公里每小时。
  •   橙色背景代表强台风,十分钟平均风速为150-184公里每小时。
  •   珊瑚红色背景代表超强台风,十分钟平均风速为185公里每小时或以上。
Remove ads

194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49年止,共有9个热带气旋引致天文台悬挂五至八号信号(分别用作表示西北、西南、东北及东南方向),列表中这些信号已替换至现今通用之信号。香港天文台仅提供之1960年起之热带气旋的风速、气压数据,以及相关的死亡、失踪及受伤人数,所以此年代上述的数据都没有提供。本年代段落列出的中心最低气压,则改为采用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提供,美国海军当时记录的最佳路径数据。

更多信息 台风季, 风暴名称 ...
Remove ads

1950年代

1950年代共有16个热带气旋引致天文台悬挂五至八号信号(分别用作表示西北、西南、东北及东南方向),列表中这些信号已替换至现今通用之信号。香港天文台仅提供之1960年起之热带气旋的风速、气压数据,以及相关的死亡、失踪及受伤人数,所以此年代上述的数据都没有提供。本年代段落列出的中心最低气压,则改为采用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提供,美国海军当时记录的最佳路径数据。

更多信息 台风季, 风暴名称 ...

1960年代

1960年代共有17个热带气旋引致天文台悬挂五至八号信号(分别用作表示西北、西南、东北及东南方向),列表中这些信号已替换至现今通用之信号。除了1969年外,所有年份都有发出八号信号的记录。

更多信息 台风季, 风暴名称 ...
Remove ads

1970年代

1970年代共有17个热带气旋引致天文台悬挂五至八号信号(分别用作表示西北、西南、东北及东南方向),这些信号自1973年起替换至现今通用之信号。1970年代亦是至目前为止唯一每年皆需发出八号信号的年代。

更多信息 台风季, 风暴名称 ...
Remove ads

1980年代

1980年代共有11个热带气旋引致天文台悬挂八号信号。

更多信息 台风季, 风暴名称 ...
Remove ads

1990年代

1990年代共有16个热带气旋引致天文台悬挂八号信号。另外,自1995年起,热带气旋多在香港以东登陆或掠过,香港多受西北及西南烈风影响,悬挂西北及西南信号的次数开始增加,情况持续至2000年代。

更多信息 台风季, 风暴名称 ...
Remove ads

2000年代

2000年代共有14个热带气旋引致天文台悬挂(2001年及以前)/发出(2002年起)八号信号。

更多信息 台风季, 风暴名称 ...
Remove ads

2010年代

2010年代共有17个热带气旋引致天文台发出八号信号。除了2010年外,所有年份均有发出八号信号的记录,是1960年代1970年代以来发出最多八号信号的年代。

更多信息 台风季, 风暴名称 ...
Remove ads

2020年代

截至2025年5月为止,2020年代共有12个热带气旋引致天文台发出八号信号。由2011年至2024年间,连续14个风季都需要发出八号信号,刷新二战后的纪录。

更多信息 台风季, 风暴名称 ...
Remove ads

参看

注脚

参考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