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威尔斯亲王医院
香港沙田区的公立医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威尔斯亲王医院(英语:Prince of Wales Hospital),简称威院,是一所位于香港新界沙田区沙田圆洲角[3]提供第三层医护服务的大型公立全科医院,亦是香港两所教学医院之一,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现时医院有1,807多张病床及约5,500名员工,是新界东部的区域龙头医院,服务范围广泛,与沙田慈氏护养院、白普理宁养中心、沙田医院、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大埔医院及北区医院组成新界东联网,为沙田、大埔及北区的居民提供服务,并提供24小时急症服务。附设李嘉诚专科诊所,提供全面的专科门诊服务。
Remove ads
医院历史


威尔斯亲王医院于1970年代规划,在1978年10月动工[4],1982年11月1日由根德公爵夫人凯瑟琳主持医院揭幕典礼[5],同年成立全港第4间公立医院注册护士学校。由于工程延误[6],医院于1984年4月30日正式启用[7],到6月1日李嘉诚专科诊所开幕,同年9月急症室正式启用。
1994年11月,吴光正伉俪慷慨捐款兴建的“包玉刚爵士癌症中心暨包黄秀英女士儿童癌症中心”,由时任英国王储威尔士亲王查尔斯揭幕,为病人提供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服务,推动癌症研究和教育工作。[8] 同年开设内镜中心。
2006年5月8日,政府向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提交文件,计划向立法会申请拨款18.82亿港元重建威尔斯亲王医院[9]。2010年10月8日,楼高12层的扩建大楼“住院主楼暨创伤中心”启用,总楼面建筑面积达71,500平方米。
威尔斯亲王医院在医院管理局12/13年度《手术成效监察计划》报告中预约手术表现出色,但紧急手术却表现逊色,出现两极化[10]。
2012年9月14日,中文大学医学院宣布与美国贝勒医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为中大教授提供临床遗传病学培训,并将在威尔斯亲王医院推出全港首个一站式遗传病门诊服务。
威尔斯亲王医院于2015年3月12日至15日期间,动用10个部门共370人次医护人员为6名病人成功进行换肾手术,为香港医疗界一项纪录[11]。
Remove ads
李嘉诚专科诊疗所(北翼)附设于威尔斯亲王医院南端,楼高4层,于1984年5月随着医院落成正式启用,内设49间各类全面性专科检查及诊症室。而南翼则在1995年2月开始兴建,于1997年6月竣工,同年8月开放启用,南翼包括地下共5层,总面积7,930平方米,设有70间诊症室,装置先进仪器设备。
由吴光正伉俪捐款兴建的包玉刚爵士癌症中心及包黄秀英女士儿童癌症中心于1994年11月正式启用,中心楼高7层,其中一层辟作儿童骨髓移植中心,集合诊断、住院及门诊治疗、手术、病人辅导及教育、教学及研究于同一中心。
-
李嘉诚专科诊所(南翼)
-
包玉刚爵士癌症中心及包黄秀英女士儿童癌症中心
-
职员宿舍A座
-
职员宿舍C座



威尔斯亲王医院第一期扩建计划于2006年7月获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正式提升为甲等工程项目及批准拨款,拨款数目为18亿8210万港元,其中大约16亿元为建筑费用,余额用作仪器及家具设施预算[12]。“新昌有利联营”获聘为承建商,工程采用钻桩技术,避免引起巨大声浪及影响环境。
扩建工程将直升机停机坪及网球场拆卸,原址兴建一座楼高13层的新住院主楼及创伤中心,建筑面积为75,000平方米,设于2楼的人行天桥连接医院正座,而正门面向公交总站。大楼设有800张病床提供内科及外科住院服务,尚有24小时服务急症室服务及观察病房、16个手术室及日间小手术服务、放射诊断影像科、24小时化验室及血库、药房及入院登记处等。医院的内科、外科及深切治疗部等于2010年10月11日起分阶段迁至新大楼,而大楼内的急症室于2010年10月28日上午8时起正式启用[13]。
新的住院主楼及创伤中心的设施如下[14]:
Remove ads
12楼 | 内科病房、隔离病房 |
11楼 | 内科病房 |
10楼 | 内科病房、中毒治疗中心、内科病房(心脏科、内科加护中心) |
9楼 | 骨科病房 |
8楼 | 外科病房 |
7楼 | 外科病房(心胸肺外科、神经脑外科)、脑血管病治疗中心/脑神经外科加护中心 |
6楼 | 私家病房、无菌物品供应部 |
5楼 | 深切治疗部、手术室、烧伤中心、皮肤库 |
4楼 | 深切治疗部、综合病房(眼/耳鼻喉头颈外科/牙科) |
3楼 | 手术室、日间手术中心、急诊检验实验室、血库 |
2楼 | 急症科病房、心血管治疗中心、影像及介入放射科(X光部) |
1楼 | 药房、缴费处、演讲厅、出租车招呼站、咖啡店、历史展览廊 |
地下 | 正门入口、询问处、创伤及急症中心、急诊及入院登记处、磁力共振中心、便利店、复康店、殓房 |
第二期重建计划包括在2018年至19年分阶段拆卸4座职员宿舍(A、C、D、E座),用作兴建一座新住院大楼,现时位于旧大楼的儿科、妇产科及肿瘤科将率先迁入,新大楼落成后将可提供额外约450张病床及16间手术室。同时,新大楼将有6层规划为全港首创的“项目楼层”,即将治疗和复康设于同一层,减轻病情恶化时需要转房的麻烦[15]。项目造价预计为329亿港元[16],重建计划在2018年9月开始,立法会拨款于2022年5月获得通过[17],预计第一阶段工程将于2027年完成[18]。
而沙田医院足球场现址将兴建一座调迁大楼,供受威院第二期重建影响的后勤部门迁入。
-
第二期重建地盘(2023年8月)
-
上盖工程即将展开(2023年10月)
服务范围
|
|
|
Remove ads
-
直升机升降坪成为新大楼部分地盘
-
扩建工程标板
-
扩建的新住院主楼及创伤中心(2010年1月)
8A病房与非典型肺炎
2003年3月初,非典型肺炎(香港称“沙士”)病毒经跨境人士从中国内地传入香港。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二院)的64岁退休教授刘剑伦,在2月11-13日于中山二院工作时接触过数名非典型肺炎病人受到传染,其后被发现出现肺炎病征。但已染非典型肺炎的刘剑伦并未有隔离就医,他只是自行服用抗生素,更于2月21日携同妻子到香港,入住京华酒店(九龙维景酒店)911号房一晚。因刘剑伦在港期间未有使用口罩等防御措施,京华酒店的电梯等公众地方受到严重污染。2003年2月24日,一名26岁香港居民到京华国际酒店访友后出现发烧症状,在2月28日到威尔斯亲王医院急症室求诊,被诊断为呼吸道感染后出院返家。3月4日返回急症室,并被安排入住8A病房。此病人实为非典型肺炎(SARS)带菌者,引致病房中多人被感染。其后院方重开8A病房,不单令疫症在医院中广泛蔓延,而该名26岁的男病人出院后更把病毒传入社区,尤其带到了淘大花园,引致社区大爆发,酿成巨灾。
由于新住院主楼及创伤中心内病房将以A、B、C为识别,为免与正座大楼病房名称造成混淆,院方安排正座大楼病房更改名称,A、B、C及D座病房于2010年1月2日起改称为H、K、L 及M座,8A病房改名为8H病房[19]。
相关事件
- 2011年4月24日(复活节),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系助理教授范恺在当天凌晨,为一名年轻女病人进行紧急眼角膜移植手术,但他带同女友入手术室观看手术;该女子是中大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并非威院的医护人员。她只在旁观察手术,没有接触病人或参与任何医疗程序。翌日事件曝光后,不少医护人员对此感到哗然。院方证实该教授未有提出申请,将商讨是否处分他。基于安全、卫生及病人隐私理由,该院医护人员以外的人士不可随便进入手术室,必须提出书面申请。获手术室及有关专科的部门主管批准后,才可由导师或主诊医生带入手术室。[20]
- 2021年3月28日,一名影像及介入放射科驻院医生,向顾问医生借阅一箱病人X光片复本教学资料,并在4月8日欲经部门秘书交还。惟因秘书当日已下班,涉事医生便将文件箱放在秘书办公桌旁地上,但他在7日后再向秘书查询是否已将资料交还顾问医生时,才知道秘书并无收到文件箱。院方指,涉事资料有45至50名病人的X光片复本,部分有病人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初步调查发现,有外包清洁承办商工人在4月9日到该办公室清洁,并清走一个放在垃圾箱旁的文件箱,仍未能确认是否就是遗失的X光片,院内其他地方亦未有发现。[21]
- 2023年7月26日,眼科中心一名职员为病人进行眼压检查期间,发现使用中的检查治疗桌桌面出现断裂,有关职员和病人即时尝试扶着眼压检查仪器,其他职员立刻亦上前提供协助。事后有关职员的脚部及病人手部及脚部出现轻微红印,经检查后没有大碍,医院服务亦没有受影响。[22]
Remove ads
交通
威尔斯亲王医院是沙田新市镇少数可供新界出租车(绿色出租车)驶入的地方,亦是最接近港铁站的医院。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