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的士

香港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的士
Remove ads

香港的士,即香港出租车,“的士”一字是从它的英语“Taxi”音译出来的。没有固定线路,乘客上车后指明目的地,司机直接驾驶前往,是最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工具。车费根据车程及等候时间而定,而存放行李、电话召唤出租车及使用收费道路等则需缴付附加费用。香港各区设有不少出租车招呼站供乘客等候出租车,而部分停车禁区亦设有一些出租车专用的上下客位置。

Thumb
香港出租车招呼站站牌
Thumb
香港市区常见的丰田皇冠Comfort4座/5座出租车
Thumb
2015年引进香港市区的日产NV200采用特大车箱设计,内设免费Wi-Fi,USB充电服务,更备有轮椅上落斜板,帮助伤健人士
Thumb
福特Transit Connect出租车
Thumb
2012年引进的丰田Prius油电混合车出租车,已全数退役
Thumb
2018年引进的丰田Comfort Hybrid,即是日本的JPN Taxi

于2011年,Hotels.com于网上进行全球出租车服务调查,了解全球各地的出租车在安全卫生司机驾驶技术、对道路的熟悉程度、服务态度、价格及召唤的方便程度7个范畴进行评核,结果得出香港出租车排名全球第3[1]。但在两年后的同类调查却急跌至排名15[2]

Remove ads

历史

1923年6月,香港首间出租车营运商—香港九龙出租车公司开业,引入了80辆法国雪铁龙房车,并于同年9月17日正式投入服务,行走香港岛一带。1926年,出租车服务扩展服务至九龙半岛。当时出租车只有3至4个座位,收费方式分为按照时间和距离议价及按照计程器(英里表)收费两种。1941年香港日治时期前,出租车通常在各渡轮码头及各大酒店门口等客,如果在其他地方乘搭出租车,则需要预先致电出租车公司。

1959年11月27日,当时仍然负责交通事务的警务处推出新界出租车扩展计划,公开招募经营者,拥有6部或以上出租车可申请牌照营办新界出租车,并容许新界出租车往返九龙的指定停车处,至于大屿山出租车则在1983年3月正式投入服务。

出租车牌照于早年由香港政府直接售予出租车公司,至1964年起改以招标方式公开拍卖,竞投者不限于出租车公司。根据运输署记录,1947年已登记及领牌出租车数目为329辆,翌年递升至344辆,一直至1957年,再倍增至693辆,1959年,再大幅提升至851辆。1960年出租车数目突破1,000辆至1,026辆,自此每年均有增长趋势,于1965年、1967年及1973年又分别提升至2,536、3,649辆及4,754辆,达破2,000、3,000及4,000辆数目。1977年登记数字达冲破6,203辆,1981年达11,061辆,1984年至15,984辆,自1990年代起香港政府收紧发牌,增长进一步放缓下,2016年起一直维持在18,163辆至今。[3]根据出租车商会主席黄保强回忆,1964年出租车牌招标价4万元一张。而忠诚车行董事长郑克和1971年开始以17万投买出租车牌。[4]

1984年1月12日至14日发生香港出租车罢驶事件,事源时任运输司施恪香港立法局提出批准香港出租车加价17%同时,增加出租车牌照费及首次登记税项各17%,并且引用《保障公共税收令》,使建议获批准后即时生效,出租车业界全无反对机会。此举引起出租车业界强烈不满,最初为罢驶抗议,其后在13日晚间演变为骚乱,被称为1984年出租车骚乱1984年九龙骚乱,最终防暴警察超过16年以来首次发射催泪弹平息事件。是次骚乱造成32人受伤、逾170人被拘捕。香港政府最终对出租车业界让步,事件以立法局在同月18日召开的特别会议上否决上述议案作结。

1990年7月《壹周刊》揭发时任交通咨询委员会主席谭惠珠及其近亲参与投资买卖出租车牌[5],谭惠珠父亲谭松更持有香港主要出租车车行“先达出租车公司”多达五分之一的股份[6],而谭在交咨会的公职又可参与制定出租车行业包括出租车发牌数量的政策,而且谭没有申报利益及避嫌,明显与出任的公职有利益冲突[7],无线电视新闻部也对事件跟进报导及以此为主题制作《新闻透视》,谭惠珠得知后却向无线电视主席邵逸夫投诉,欲透过向电视台管理层施压新闻部阻止报导她炒牌的新闻节目播出,不但引起公众对谭惠珠干预新闻自由的关注[6],出租车司机亦关注交咨会当时讨论订立出租车牌的发牌上限,会导致牌价及租车费大幅上涨。

2000年,为改善香港空气质量,政府推出以石油气出租车取代柴油出租车的资助计划,从8月开始,政府向每位以石油气出租车取代柴油出租车的车主发放40,000元的一笔过资助。自此市面上大量旧式柴油出租车被淘汰,被石油气出租车所取代。直至2002年2月,约有14,300部柴油出租车已由石油气出租车取代。计划于2003年年底完成。[8][9]

2023年7月,运输及物流局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建议多项改善出租车服务的措施,包括引入出租车车队制度、将出租车最高乘客座位数目增至6个、就出租车司机相关罪行引入违例记分制度和两级制罚则,以及提高利用汽车作非法出租或取酬载客的罚则,有关修例于12月13日三读通过。

Remove ads

种类

香港出租车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市区出租车、新界出租车和大屿山出租车。出租车分类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由于市区之出租车乘客比较多,因此分类后可以避免新界郊区及大屿山缺少出租车载客。第二,由于新界郊区及大屿山交通不便,居民比较依赖出租车服务,因此有需要设立一种车费较便宜之出租车服务,专门行走郊区地方。根据2019年4月资料,香港共有15,250辆市区出租车、2,838辆新界出租车和75辆大屿山出租车。[10]每日的服务人次分别达1,100,000、207,900及1,400次。

市区出租车

Thumb
香港市区出租车

市区出租车,俗称红的红色跑车红艇红鸡市区的,因为车身漆上红色而得名。市区出租车可接载乘客来往除南大屿山外全港所有有公共道路连接的地点(包括东涌新市镇[11]马湾[12]愉景湾的愉景北商场及愉景湾酒店[13]深圳湾口岸落马洲支线管制站(福田口岸)、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香园围口岸及其他边境禁区,晚上11:00至早上6:30亦可前往落马洲管制站皇岗口岸))、唯于大屿山则无论营业与否,禁止前往石门甲以南之屿南封闭道路(如:石门甲道以南的东涌道、南大屿山)。

市区出租车的收费是三种出租车中最高,由于需求较大,现时有15,250辆行走。 在1974年之前,香港出租车并没有规定颜色,1974年开始规定红色银顶。

营运范围

更多信息 地区, 市区出租车营运范围 ...
Remove ads

新界出租车

Thumb
香港新界出租车

新界出租车,俗称绿的草蜢新界的青竹蛇,因车身漆上绿色而得名,于1976年9月23日起正式发牌。

虽然称为新界出租车,但是不代表能在新界全面行走,只能行走新界的“郊区”,也不代表只能行走新界区;属于“新界市区”的葵涌全域以及荃湾青衣沙田将军澳大部分地方均禁止新界出租车驶入。

因为设立新界出租车的时候,荃湾、葵涌、青衣马鞍山以外的沙田已发展得很成熟,被视为新九龙的扩展部分,与一般新界地方有别;如果容许新界出租车驶入荃葵青及沙田,司机会倾向集中在那里兜客,破坏了设立新界出租车的原意,所以一直都禁止新界出租车驶入那里的大部分地方。[20]

将军澳在未发展为新市镇之前,政府未有明文禁止新界出租车驶入将军澳,当时新界出租车可行走安达臣道往返调景岭马游塘等地[21],亦可往返将军澳工业邨。不过后来政府见将军澳发展渐趋成熟,加上位置邻近新九龙观塘区,才禁止新界出租车驶往那些地方,局限新界出租车在坑口站上下客及最南只可驶至石角路[22][23]

Remove ads

营运范围

更多信息 地区, 新界出租车营运范围 ...

实际上新界出租车只准于以下范围营运[162][163][164][165][166]

主要经营范围:

然而,新界出租车可沿指定线路接载乘客来往指定之市区、离岛区或边境目的地:

Remove ads

备注

大屿山出租车

Thumb
香港大屿山出租车

大屿山出租车,俗称蓝的蓝灯笼蓝精灵屿的,因车身漆上天蓝色而得名。大屿山出租车只可以于大屿山赤鱲角营运(包括香港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香港迪士尼乐园愉景湾愉景北商场及愉景湾酒店),短程收费为三种出租车中最低,长程收费则最高。由于大屿山还有不少偏远地方尚未有行车道路连接(包括:分流芝麻湾半岛二澳狗岭涌煎鱼湾沙螺湾等地),因此出租车需求较少,现时登记大屿山出租车只有75辆行走。

  • 在大屿山和赤鱲角以外的地区,均不准大屿山出租车载客。没有缴付市区牌费的大屿山出租车(即在挡风玻璃的牌照上有一道绿色斜线)除得到运输署的书面批准外,不可驶离大屿山。如果前往大屿山以外地区作维修、检查或验车,则需要向相关地方预约,并且在驶离大屿山时,备有相关预约证明备查,全程只限司机连同一位乘客。

营运范围

更多信息 地区, 大屿山出租车营运范围 ...

其他

以上所有类别的出租车,均可于香港国际机场航站楼、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香港迪士尼乐园载客。

市区出租车及新界出租车也可以在无须许可证下,行驶北潭路海下路,往返西贡东郊野公园西贡西郊野公园

沙田马场之市区出租车招呼站设于7号入口(近马匹亮相圈),而新界出租车招呼站则设于沙田马场公交总站(1号入口)。

马湾愉景湾为无车社区,初期禁止出租车进入,但现时为配合居民需求,已经部分放宽出租车行走。市区出租车可进入马湾之部分道路,而市区及大屿山出租车则可进入愉景湾内之愉景北商场及愉景湾酒店,唯仍然不得前往愉景湾其余地方。而出租车经愉景湾隧道进入愉景湾后亦必须于45分钟内离开(时限以通过愉景湾隧道收费广场的纪录为准),否则会被罚款HK$100。[171]

收费

香港出租车收费由政府制定并作定期检讨。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样物价均向上提高,起表价(首2公里)从1975年3月的HK$2增至现时的HK$24-$29,而跳表价(以后每200米或每分钟等候时间)由1975年3月的HK$0.2增至现时的HK$1.4-$2.1。[172]

不同于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大部分出租车司机只收港元现金,只有小部分接受八达通支付宝微信等电子支付。[173][174]

根据运输署的《出租车则例简介》,出租车司机须在任何时候应备有足够辅币,其数值不得少于: (i)$10 面额钞票或$2 或以上面额硬币达$90 ;及(ii) $1 或以下面额硬币达$10 ;[175]

不过,出租车司机若未能为港币500元或1,000元面额的纸币提供找续,不属违法。[176]

目前香港出租车收费表

更多信息 种类, 市区出租车 ...
  • 乘客须依法按表缴付出租车车费。
  • 运载行李、动物及鸟类收费:
    • 一般来说,司机可就下列行李收取行李附加费:
    • 每件摆放在车尾行李厢内的行李;或
    • 每件摆放在车厢内而长×阔×高总和超过140厘米的行李。
    • 残疾乘客的轮椅及拐杖毋须收费。
    • 有关运载任何动物或鸟类的条款及条件,可由出租车司机酌情决定。
  • 车费收据:乘客可向司机索取车费收据。如收据打印设备失灵或在调整收费后未及调校,司机应发出手写收据或在机印收据上写上新收费。
  • HK$500及HK$1,000纸币不设找续。(通常即使以大面额支付,司机均有准备足够的零钱找续,但万一不足,根据法例《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车辆)规例》,司机有权在零钱不足下拒绝为HK$500及HK$1,000纸币找续。)
  • 号表示在下列情况毋须缴付回程费:
    • 在过海出租车招呼站上车;或
    • 最终目的地非位于海港的另一方。
  • ^号表示根据市区、新界及大屿山出租车的收费,在不涉及等候时间收费的情况下,分别为:
    • 市区出租车9公里车程收费为HK$102.5;
    • 新界出租车8公里车程收费为HK$82.5;及
    • 大屿山出租车20公里车程收费为HK$195。
  • #号表示包括城门隧道狮子山隧道香港仔隧道大老山隧道尖山隧道及沙田岭隧道;而新界出租车则只适用于城门隧道。
  • 现行出租车使用收费隧道、收费道路或收费区(不包括三条过海隧道)之使用费(使用费如有更改,以有关隧道最新公布为准):
  • 市区及大屿山出租车可免费使用愉景湾隧道,但只限来往二白湾指定地点(包括香港愉景湾酒店愉景湾社区会堂愉景北商场)。
Remove ads

历年收费

更多信息 由2023年8月2日至2024年7月13日期间生效, 种类 ...
更多信息 由2022年7月17日至2023年8月1日期间生效, 种类 ...
更多信息 由2020年12月27日至2022年7月16日期间生效, 种类 ...
更多信息 由2017年4月10日至2020年12月26日期间生效, 种类 ...
更多信息 由2013年12月8日至2017年4月9日期间生效, 种类 ...
更多信息 由2011年7月10日至2013年12月7日期间生效, 种类 ...
更多信息 由2009年1月16日至2011年7月9日期间生效, 种类 ...
更多信息 由2008年11月30日至2009年1月15日期间生效, 种类 ...
更多信息 由2008年2月28日至2008年11月30日期间生效, 种类 ...
更多信息 由2003年7月12日至2008年2月27日期间生效, 种类 ...
更多信息 由1998年6月1日至2003年7月11日期间生效, 种类 ...
更多信息 由1998年1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期间生效, 种类 ...
更多信息 由1997年4月13日至1997年12月31日期间生效, 种类 ...
更多信息 由1997年4月13日前生效, 种类 ...

交通地位

出租车是香港主要路面交通工具之一。据2021年统计数字显示,出租车占总公共交通的7.2%排名第4,排在铁路(41.4%)、专营巴士(33.5%)及公共小巴(14%)之后。[177]行走范围之广遍及香港岛九龙新界各区,几乎除了一些离岛外所有路面均能到达。故此,出租车同时具备弥补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铁路等未能覆盖的地区,以及日间交通工具未能涉及的服务时间等等的不足。香港亦是世界上出租车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设施

出租车招呼站

乘客和出租车均须按次序上车和候客。

过海出租车招呼站

乘客在此种出租车招呼站登上出租车,必须过海(由香港岛前往九龙/新界或相反),但只须付单程隧道通行费。

出租车上下客区

一些原本为所有路面车辆或大部分路面车辆禁止停车上下客货的位置(停车禁区),划作容许出租车停车的地点,出租车只能在该地点即时上下客,并不能在该位置的禁区内停车等候。

车辆品牌及型号

香港出租车使用的车辆型号必须经过香港政府检定。现时使用的车型绝大多数为丰田皇冠Comfort(亦是东京出租车的主要用车),其次为丰田Comfort Hybrid,亦有少量日产Cedric日产NV200、丰田Noah以及福特全顺Connect Taxi出租车服务中。

早期的香港出租车于1940年代诞生,在1940年代至1960年代期间,出租车当时主要使用欧洲车及美国车,分别有DeSoto Deluxe、Plymouth Diplomat、Clyno、William Beardmore、Rockne、沃克斯豪尔、标域、雪佛兰、摩利士牛津英语Morris Oxford柯士甸Minor英语Austin Minor柯士甸剑桥英语Austin Cambridge道奇、Willys、Standard、菲亚特希路敏Minx英语Hillman Minx雪铁龙标致福特福斯奔驰200D火水灯(W115)及之前两代等。其中以摩利士奔驰占最多。日本车则在1970年代初期开始引入,其中包括五十铃Isuzu Bellel、太子Prince Skyline、Gloria等。

2015年2月4日,福特汽车引述一间市场研究公司于2014年所进行之调查数据,表示接受访问的400名香港人和旅客中,逾4成认为现行香港出租车陈旧及负载空间不足,逾9成半倾向选乘比较现时安全、舒适及可以提供更多行李箱空间之出租车。

丰田(Toyota)

Thumb
市区丰田金丰石油气出租车
Thumb
丰田金丰出租车驾驶席
Thumb
丰田Alphard豪华出租车驾驶席

丰田出租车首先于1979年打入香港市场。最早期的型号是皇冠LS80系,特点是四圆灯设计,配用编号为L的2188cc四气缸柴油发动机,马力66匹,由于LS80于同年8月停产,所以数目很少。1980年推出LS110系,分前期及后期,前期是四盏方灯,配米黄色内笼,后期改用石英大灯,灰色内笼,发动机仍使用2188cc的L系。1983年并特别为一位伤残出租车司机设计一部配用自动軚波、电窗、风油軚及丝绒座椅的特别版本。1984年推出LS120系,特点是有黑色的C柱,发动机改用2446cc的2L,马力有75匹。这代同时有数部伤残司机版本,但挡把是设在中控台上,故此只得4个乘客座位,而LS120亦有两代,头灯设计略有不同,而内笼开始转用深蓝色设计。1988年推出LS130系,并分有四期,第一期称为钻石皇冠,大约一年后加设风油軚,其他设计不变,但改称为翡翠皇冠,1990年作出小改款,改用新设计的前护柵和加设电动调较两边门侧后视镜,型号为LS131系列,代理称之为明珠皇冠,最后一期加上电锁,改称为琥珀。1993年推出LS140系,代理称为银禧皇冠,1994年再作出小改款,型号为LS141系列,代理称为金禧皇冠。

1995年起,皇冠S150系社会车辆与出租车车身开始分开发展,出租车版即是金丰(Comfort)出租车车身,车架开始放弃使用分离式大阵,改用单体硬壳式结构,而车厢方面改用灰色为主的色调,柴油版金丰出租车采用2L发动机,是为LXS10。

1997年丰田代理引入15部丰田金丰石油气出租车样版到港试验,特点是配用日本本土爱用的沙板后视镜,发动机容量为1998的3Y-PE,马力79匹,是为YXS10。1999年石油气出租车试验成功,并开始全线引进,车身外观一直没有大改变,但加设自动挡作为选配设备。2000年加设六幅式合金轮圈作为标准配备,2001年有另一款五幅式轮圈可选,并增设发动机转数表。2002年随着皇冠皇室型的改款而改用相同的后视镜,同时表版的里程计亦由机械式改为液晶式显示。2005年车尾窗内的迫力灯改用LED灯,及两侧前沙板加设一对指挥灯。大约2004年,代理不再引入手波型号,故此一律配用自动变速器。2006年,代理增加了一款称为“爱心出租车”的型号,特点是左边的B柱被移前10cm,故左边前门会比标准版本细小,而后门则较长,B柱并设有手挽、左后座亦可向左面旋转,以便行动不便人士如长者、受伤者或残疾人士上落,而这款出租车亦使用电动车门,取代手动遥控设计;车价方面比标准版贵10,000港元左右。2007年,丰田金丰出租车作出小改款,车尾冚改用新款高亮度L型大面积尾灯组,配合全电镀牌框,而车顶的出租车招牌换上全新圆拱型设计,并换上白光灯照明,换上跟车身同色的后视镜,车尾还贴有LPG 2.0的字样,是继丰田七人车款5座位出租车Alphard Hybrid之后再推出的新款载客出租车。2009年8月开始,为符合欧盟5期尾气排放标准,新到港的丰田皇冠出租车,挡把会由设于軚盘左侧改为设于地台上,排气喉位置亦重新编排,故此乘客座位由5个减至4个,但规格与旧款的5座位出租车相同,轮呔方面则改用15英寸195呔,发动机型号为1TR-FPE VVT-i,马力114匹[165]

丰田Comfort出租车于2017年停产,由石油气加电力混能的JPN Taxi取代,皇冠汽车亦于2018年引入JPN Taxi,但于香港称为Comfort Hybrid,并同样设有4个乘客座位。

日产

Thumb
市区日产Cedric石油气出租车
Thumb
新界日产Cedric石油气出租车
Thumb
大屿山日产Cedric石油气出租车
Thumb
大屿山日产NV200出租车
Thumb
新界日产NV200出租车

直至1968年起,日本制造之出租车开始成为主流,主宰了香港市场及间接使出租车平民化。最成功的型号为日产Cedric Y31,由于该车有四盏车头灯,所以绰号为“四眼仔”,然后到1971年的230系,即行内俗称为“大箩柚”,这时期奔驰开始退出本地出租车市场,而摩利士Oxford英语Morris Oxford在1970年代初已停产,并很快在市面上消失,此后其他欧美品牌之出租车亦逐渐被日制出租车慢慢地取替。1975年Cedric推出330系列,行内俗称为大白鲨。1976年9月23日,香港政府开始把正式发牌的新界出租车车身髹上绿色,实施限制经营地区。1979年推出430,行内俗称为火柴盒,这代开始,内笼由黑色转成深蓝色。由130系至430系列,日产出租车一律配用2164cc四气缸柴油发动机,最大马力有64匹。1983年日产推出Y30系列取代430,行内俗称为番碱盒,开始改用大容积至2289cc的型号为TD23的新发动机。然后到1987年转款为Y31,并提供普通版(圆灯及全手搅车窗)及豪华版(石英大灯,驾驶位及左后门设有电窗)两种。1991年Cedric Y31社会车辆和出租车车身开始分家,出租车版即目前在街上所见的行运通石油气出租车那款。但早期仍是配用黑色泵把,及配用再加大容积2500cc柴油发动机。大约1994年至1995年,发动机进一步加大至2700cc,这款车车尾并印有2.7字样,以兹识别。1997年日产代理引入15部日产Cedric Y31石油气出租车样版到港作试验,其中10部是1994年曾在日本落地行走的中古车,目的是用作试验已用了数年的石油气出租车的用途。而另外5辆全新车,则配上跟车身颜色相同的泵把,并配用新款前护柵及尾灯,发动机容量为1998cc,马力85匹。2005年年底,日产香港代理商停止销售出租车,此举令日产出租车于香港的数量开始逐年下降。直至2013年,日产再度于香港推出Cedric Y31欧盟环保五型石油气出租车,外观与上一代变化不大,惟改用黑色防撞栏栅,新款Cedric沿用的五座位设计则成为其独特卖点,将几近垄断香港市场的丰田自2008年推出的四座位金丰出租车比下去。

2014年12月,鉴于日本准备举办东京奥运(延期至2021年举办),日产位于日本的厂方决定停产Cedric Y31出租车,改由同厂的NV200型号替上,以便2020年东京奥运期间招待到访当地外游人士。[178]2015年2月,香港有车行引入了日产NV200出租车,并被冠名为“星群出租车(SynCab)”,此批出租车的车厢较普通出租车为宽敞,载客量仍保持4人,但车尾则可以放置大型行李及方便使用轮椅的残疾人士直接上下车,而不用将轮椅收起。同时,“星群出租车”亦提供wifi、USB充电等设施,供乘客于旅程中使用。[179]

2021年,有出租车公司购入日产Note e-Power并改装成出租车,此车型以电油发动机推动交流摩打,全车长度只有4,055mm,从而影响行李空间。

比亚迪

Thumb
市区比亚迪e6出租车(全数已退出营运)
Thumb
新界比亚迪e6出租车(全数已退出营运)
Thumb
第二代比亚迪e6出租车

2013年3月,比亚迪宣布于该年4月至12月在香港推出首批45辆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5座(4乘客连司机1人),两小时可以充满电力,行驶300公里,供予车主租赁或者购买,目标于2015年在香港大规模营运3,000部或以上[180][181],同时游说香港政府向车主提供更换车辆资助[182][183]。众出租车车行对此反应热烈,首批计划投入使用的45部电动出租车全部以半年期限合约租出,电动出租车已经通过运输署验车程序,于同年5月15日正式投入服务。[184]出租车有5个座位,两小时可充满电,每次可行300公里。比亚迪表示,正在全香港停车场设立9座充电站,合共47台充电器[185][186][187]

2016年7月底,由于电动出租车需长时间充电,收入大减两成,未能完全适应本地经营模式,加上种种地理环境问题,因此所有电动出租车退出本地营运[188]

直到2017年11月为止,仍有1辆比亚迪电动出租车服役中。2021年,第二代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进行测试,行李空间比第一代为大[189]。2023年12月20日,香港无线电出租车联谊会与比亚迪社会车辆香港代理联大汽车集团签约,购买200辆第二代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料于2024年3至4月逐步启用。

福特

Thumb
市区福特全顺Connect Taxi
Thumb
新界福特全顺Connect Taxi

福特出租车于2000年开始引进,首批型号为澳洲福特Falcon英语Ford Falcon (AU)出租车于同年第3季投入服务,市区、新界及大屿山均有采用,因该车是属于旅行型,因此车身较长,并设有特大的行李存放空间,座位方面,以5座位为布局,相对适合作为机场出入用途。发动机方面,是采用容积3900cc的环保石油气发动机,马力200匹。不过基于燃油价格及维修成本高昂等不利因素,于经营困难之情况下,导致该款出租车不受用家欢迎,大约2003年开始被陆续淘汰掉,使福特Falcon出租车于短短数年间销声匿迹,而全港最后一辆福特Falcon新界出租车亦行驶到2008年9月中旬退役,标志着福特Falcon出租车全数正式驶进历史。

直至2012年4月,福特汽车将香港的官方代理权授予英资汽车经销商英之杰以重返香港市场。

2013年2月1日,福特汽车出口与发展部总监Hal Feder来到香港,向香港传媒表示计划于2014年开始向香港出租车车主出售出租车,车型名为福特全顺Connect Taxi,无论款式、尺寸、内笼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均为香港市场度身订做[190]。福特全顺Connect Taxi采用双趟门设计,外形犹如七人车,车身比较市面出租车大,后排距离前排比较阔,后排座位采用分割式的独立座位设计,亦有比较市面出租车大约3倍的运载货物空间(达1,600升容量),采用液化石油气燃料系统,比较一般石油气出租车洁净5至8成,入气后可以行驶500公里[191]。稍后将会与香港出租车车行合作安排测试车辆,售价比较丰田所生产的香港出租车稍贵3万港元[192]

于2015年2月4日,福特汽车全顺Connect Taxi正式推出[193],第一辆出租车亦于年中出牌。

南京金龙

2016年,本地出租车业为对抗手机叫车程式Uber带来的冲击,正积极在港开拓豪华出租车市场,有见及此,一间出租车车行正向内地商用车生产商南京金龙引入一款名为D11英语Skywell D11的12座电动客车,外型参照德国奔驰Sprinter的设计,有别于日产NV200及福特Transit Connect,它拥有特大的车身,车厢内笼比一般普通出租车较宽敞舒适,更声称车尾可放置约6个28英寸行李箱,此车动力可提供250公里的续航力,车顶还加装太阳能板,以展示环保动力,来港后均采用5座位格式,座椅均设有按摩器供乘客使用,原定最快于2016年第二季投入服务,有约20-50辆营运,填补日产Cedric Y31停产后5座位出租车的空缺[194]。但由于代理商出现经营问题,所以就没有了下文。

上汽大通

政府通过修例将出租车乘客座位数目增至6个后,2024年有出租车车行以平行进口方式把上汽大通MIFA 9纯电动MPV运到香港并改装成6座位出租车,测试期间向新能源运输基金申请引入多15部。

上汽大通香港代理新宇汽车亦宣布推出MIFA 7 6座位出租车版,体积比MIFA 9稍为细小,以符合运输署出租车车队牌照豪华出租车要求。

类型

除现时香港街道最常见的四座及五座位出租车外,为配合不同时代的乘客需要及习惯,香港亦存在或曾经存在不同规格及座位数目的出租车。

旅行版出租车

香港开埠以来,出租车普遍是一般以四门三厢式房车改装而成,但曾经有一段时间推出过旅行车型之出租车。 2000年,香港福特汽车代理引进了首批澳洲福特Falcon石油气旅行版出租车,卖点是有特大的行李存放空间,特别适合用作机场出入的用途。虽然车身较大,但车厢却比较狭窄,加上发动机容量达到3900cc,石油气消耗量比一般日制出租车多达一倍有多,故即使有200匹马力输出,也未能得到用家的青睐。大约在2003年开始,这批旅行版出租车开始逐渐消失于市面上,原因是这款车耗油量高,维修费用昂贵,从而加重了经营成本,再加上技术及安全性问题,亦因此试验失败,并且不能普及。由于在现时油价及维修成本高昂等不利因素,导致使用这款车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全港最后一辆福特Falcon石油气旅行版出租车在2008年9月10日起停止营运(退役前车牌号码:EH1196,此车退役前多数在元朗区服务,亦是这款车唯一一辆新界出租车),标志著旅行版出租车从此在香港绝迹。

四座位出租车

Thumb
丰田汽车皇冠车行四座位出租车

每一部出租车在车头与车尾同时设有一绿底白字的半圆形牌,上面写上该出租车的乘客上限数,以往香港出租车普遍以5座位为主,但都有推出过4座位出租车。

1984年,政府容许引进4座位出租车,首款引进的为第4代三菱Lancer,配用1.8升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前轮驱动,当时号称是起动速度最快的车型。后来亦引入日产Sunny B12日产Bluebird 910日产Crew英语Nissan Crew丰田Corona CT141、大发Charade、五十铃Gemini英语Isuzu Gemini,也有一款丰田皇冠LS120系Deluxe版本(配地台变速器),另外亦有多款样版的四座位出租车,包括马自达323马自达626五十铃Aska英语Isuzu Aska福特Telstar,只是这几款车试验反应不太理想,最终只有少数行驶。4座位出租车特色是车厢较小,最多只能乘载4人,但同时占路面地方也较少,速度较快,节省燃油,较环保,相对适合只有1至2人时乘搭。可是,现实情况是4座位出租车实用性低,市民付一样的价钱而坐少1人,因此不受精打细算的香港人所接受。加上绝大部分的4座位出租车均为前轮驱动车型(Corona及Bluebird例外),耐用性及维修方便程度不及传统的后轮驱动车型。1990年代中期开始,4座位出租车已渐渐被淘汰,至2000年代4座位出租车已没有出现于路面上。除此之外,政府推广石油气出租车期间,以福特、日产及丰田为主的出租车制造商均以5座位出租车作标准,进一步使4座位出租车消失于市面。据运输署记录,过去超过十年内均没有4座位出租车登记。不过,在2008年3月在香港代理日本丰田汽车的皇冠车行称,因应符合欧盟最新的尾气排放标准(使用新型欧盟环保五型发动机后,尾气排放部分有所改动),在2008年8月起,新出出租车由5座位改为4座位。但规格就与5座位出租车一样。2009年2月起,由代理香港九成以上石油气出租车的皇冠车行所进口的新型4座位出租车正式出牌载客。此外,为方便市民辩认4座位出租车,出租车灯箱长度亦改为17英寸,颜色亦有所改动,市区出租车灯箱会以红底白字显示。新界方面,则以绿底白字显示。至于大屿山方面,则以蓝底白字显示。但是后来出现了几种不同款式的灯箱,现时以白底及空心字体占最多。

到目前为止,除皇冠Comfort之外,亦出现数款不同型号的4座位出租车,包括数目正在增加的丰田Comfort Hybrid,以及少量的丰田Prius比亚迪e6日产NV200和福特 Transit Connect。丰田Prius因成本高而遭弃用。随着2008年前出厂的5座位皇冠Comfort陆续退役,4座位出租车在香港的占有率于2017年首次超越5座位出租车。

环保出租车

Thumb
石油气出租车的标示贴纸

1990年代,香港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政府于是在路面交通方面着手推行一系列措施,而环保出租车便是其中一项。由于当时的柴油车并不先进,经常排放黑烟及有毒物质,政府于是采取以其他较少污染之出租车取代柴油出租车。1997年,香港丰田代理皇冠汽车及日产代理合诚汽车分别引入共15辆石油气出租车作样版来港(丰田日产各占15部),即共30辆,其中10辆日产是1994年在日本曾落地行走的二手车,目的是用作试验已用了数年的石油气出租车的用途;而另外的5辆全新车则有跟车身同色的泵把及新款的前护柵及尾灯,当时石油气出租车发动机为1,998cc,马力分别有79匹及85匹。及至1999年,石油气出租车试验成功,并全面逐步取代所有柴油推动之出租车。政府后又发放一次性资助金来鼓励出租车车主将旗下的柴油出租车全部更换成石油气出租车。至此,香港进口柴油出租车和柴油出租车的登记数字减至相当低的水平。由2001年8月1日起,法例规定柴油出租车不得进口香港,[195]但并没有禁止柴油出租车在香港行走,所以旧有的柴油出租车则可以继续使用。2002年7月,行政长官董建华曾称,自引进石油气出租车和超低硫柴油后,有关的空气质量超标次数,较以往2年少45%,排放黑烟的汽车亦减少约一半。[196]据2004年12月的统计,香港共有18,100辆已登记石油气出租车,已达出租车总数的99%,此外在各区有上50个石油气加气站在经营。政府在推广石油气出租车时以“噪音低和污染少”仍卖点,却曾遇到不少打击,如有司机误以为石油气出租车较容易发生爆炸;早期石油气出租车的加汽站收费昂贵,站点又不足;从柴油车换成石油气车的费用高昂;石油气车起动较慢等。然而,随着政府的强制推行和一段适应期,现时有关问题已大为改善。政府亦曾考虑过以天然气电力作出租车之环保能源,可是由于能源费和换车的费用不菲,因此未有全力推行。2012年底,皇冠汽车引入混动的丰田Prius出租车,并于2013年2月开始投入服务。随着政府推出强制更换商业用柴油车辆计划,全港硕果仅存的金禧皇冠柴油出租车(车牌:GL2649,1995年出厂)终于2014年6月因运输署尾气排放测试未能通过而退役。根据运输署统计数字,截至2016年1月,全港尚有一部金丰柴油出租车登记,为新界出租车(车牌:GT5043)。

七人车款五座位出租车

Thumb
混动款新界出租车Toyota Alphard Hybrid

2007年6月开始,由七人车款改装而成,使用混能丰田Alphard五座位出租车诞生。由于燃费较高,根据2007年8月的香港电油价格,市区行走每公里燃费约需港币1元正,高速公路行走约需港币5角至6角,故此,此款车在营运时期只以电召形式提供服务。车费跟一般新界出租车相同。可是,基于现时燃油油价高昂及此款车营运成本过高,在严重亏损的经营环境下,全港两架丰田Alphard出租车(车牌:MW4329、MY4160)在2008年年中退出营运。

多功能出租车

随着香港人口老化情况严重,一间车行决定大举引入能够容纳轮椅出入的无障碍出租车──星群出租车,型号为日产NV200,以伤健人士、旅客及商务人士为主要对象,首批20辆于2015年2月10日投入服务,至同年5月增加至50辆,至同年年底增加至200辆;视乎市场反应,良好的话将会增加至700辆。每辆星群出租车最多可以接载4人,当中包括一个轮椅座位。除了方便轮椅出入,星群出租车附送WiFiUSB充电服务,而且最多可以容纳大小行李各4件,即合共8件。车资与普通出租车一样,预约则需要额外支付60港元。星群出租车为香港首批同时使用石油气汽油行驶的混能环境保禀出租车,为了减少碳排放量,出租车启动时会使用电油,然后自行切换至石油气行驶。每辆成本约30万港元,比较普通出租车贵约10万港元[197]

附加服务

I-TAXI创新出租车资讯系统

随着出租车服务不断提升,2008年出租车业界引进I-TAXI创新出租车资讯系统,及获得运输署批准,并且获得逾10个出租车团体及出租车车行认同及全力推出市场,目前部分出租车安装了I-TAXI创新出租车资讯系统,乘客现时可在出租车车厢内看到免费资讯。

八达通缴付出租车车费

2011年7月18日,八达通卡有限公司与动力媒体有限公司宣布在动力媒体旗下其中300部出租车引进八达通缴付车费服务,乘客可以八达通缴付车费[198]

与Uber香港合作

Uber香港于2019年2月29日公布,将在3月5日正式于香港推出“Uber Flash”平台,可为乘客配对UberX及出租车[199],合作伙伴为天诚车行,但最后计划告吹[200]

经营模式及牌照

Thumb
出租车车行
Thumb
出租车车行

大部分出租车是独立个人拥有及经营,但亦有一些出租车是由出租车公司(出租车车行)拥有,由司机自行租用或雇用司机营运。每辆出租车配一牌照,惟1986年起,香港政府已停发新出租车牌照以控制出租车数量,从而减少交通挤塞及路面的空气污染情况,故只能在自由市场/透过车行买卖牌照或是在旧有出租车取消登记时参与公开竞标。因此在供不应求下,造成牌价高企,市区出租车牌照最高达670万港元(约86万美元)2022年回落至约490万元,但仍比香港不少住宅单位价格更昂贵。故此,买卖出租车牌照亦成为一种投资,主因是出租车牌照具永久性质,且对比于买卖物业,出租车牌照不会因随着时间如楼龄而影响价值。

出租车牌照的转让手续并不繁复,一天内便可办理转名文件手续及交易,更与物业买卖一样可进行按揭,因而也与利率走势的变化紧扣。近年来,更有不少中国内地公司看中出租车牌照的投资潜力而进行炒卖活动[201]。各种因素促使出租车牌照价格年年递升,屡创新高,同时造成不少司机只能租车营业,而不能成为持牌车主。

已被搁置的专营出租车计划

香港特区政府于2019年5月向立法会提交《专营出租车服务条例草案》,目的是引进专营出租车服务,以回应社会上对服务质素较佳和具备“网约”特色的个人化点对点公共交通服务的诉求。

法案委员会在同年11月举行第一次会议,并在2020年1月举行了第一次公听会,聆听公众及业界对条例草案的意见。在该两次会议上,委员和出席公听会人士的意见相当纷纭,有意见认为引进专营出租车可以促进竞争,但亦有不少人担心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增设专营出租车会进一步加剧业界面对的经营困难。

考虑到当前的经济情况和早前法案委员会的意见,政府认为当时并非引进专营出租车的合适时机。因此,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于2020年11月12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根据立法会《议事规则》第64(2)条,宣布撤回《专营出租车服务条例草案》。

政府表示会因应社会意见和相关情况,检视有关专营出租车的建议和未来路向。与此同时,政府会继续与出租车业界保持紧密沟通和合作,携手提升出租车服务质素。[202]

安全

交通安全

根据政府统计数字,香港出租车于2004年至2016年交通意外宗数为[203]

更多信息 年份, 宗数 ...

司机安全

香港出租车车厢内普遍无设置前后座之间的透明间隔板或者防护网,直至1995年9月元朗区一名新界出租车司机被劫杀后,香港政府曾经试验在部分新界出租车前排座位上加装防护网,以保障司机安全,惟乘客普遍认为这样有如坐囚车,乘坐感受极差,司机也反映很多市民都避搭这种出租车,继而影响收入,最终没有广泛采用。至2009年5月,运输署批淮可选择于前后座之间装设透明隔板,减少出租车司机遇劫的机会。

乘客安全

鉴于社会车辆和出租车的交通意外频生,香港政府于是于1983年10月1日起立法规定,硬性强制社会车辆司机旁前座位置必须扣带安全带[204],条例于1989年7月1日扩展至小巴及出租车[205]。至2001年1月1日,条例扩展至出租车后座乘客。[206]

香港出租车司机普遍都不欢迎乘客在车内饮食和吸烟,一如香港其他公共交通工具。

出租车业机构及计划

  • 优质出租车服务研讨会[165]
  • 香港出租车服务标准计划

工会及相关出租车团体

  • 香港出租车业议会[207]
  • 香港出租车小巴商总会[208]
  • 港九电召出租车车主联会
  • 香港出租车小巴商总会
  • 西北区出租车司机从业员总会

非法泥鯭出租车

争议

自2010年代起,香港出租车的服务经常为人诟病。 争议包括滥收车资、拒载、服务态度欠佳、危险驾驶等等[209]。香港出租车以个体户的模式经营,亦是电子支付未能在出租车上普及的主因,导致香港出租车业相比起周边地区落后。

图片集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