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区海底隧道
香港其中一條過海隧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区海底隧道(英语:Eastern Harbour Crossing[2]),简称东隧(EHT)和东海隧(EHC),为香港第二条穿越维多利亚港的海底行车及铁路隧道,连结香港岛鲗鱼涌及九龙茶果岭。东隧是香港首条同时设有行车道路及铁路(港铁将军澳线使用并附设接驳蓝田站的后备路段)的隧道,也是香港3条来往九龙及港岛的过海隧道中最长的一条,是2号干线的起始段,隧道人员获授权执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车隧道(政府)条例》。
Remove ads
概要
东区海底隧道全长2,220米,连接香港岛和九龙东部,分流新界东和九龙东来往香港岛之车辆。此隧道共有5条管道,其中北侧两条为双程双线行车管道,车速限制每小时70公里,南侧两条为港铁将军澳线铁路列车使用(2002年8月3日以前为观塘线)[3],另附两条行车管道间容纳环境控制系统的管道,分为15段沉管。隧道南端于鲗鱼涌接通4号干线东区走廊,收费广场则设于北端茶果岭出入口,共有14个收费亭,其中10个为人手收费亭,余下4个为快易通专用的自动缴费亭。2018年6月30日起,驾车人士可以在隧道的人手收费亭,以八达通及三款信用卡拍卡缴付隧道费。[4]
历史

1970年代初,香港首条海底隧道启用后迅速饱和,港府已研究第二条连接两岸的通道;另外,红磡海底隧道经营者-香港隧道公司亦于1977年提议,以“建造、营运、移交”方式兴建该通道[5]。当时计划在维港东部鲤鱼门兴建跨海大桥,连接香港岛筲箕湾及九龙东油塘,最终因大桥有机会影响启德机场运作,故未有落实。至1980年代初,港府改为提出兴建连接香港岛鲗鱼涌及九龙东茶果岭的东区海底隧道,并以“建造、营运、移交”进行招标。除日中财团外,香港隧道公司、金门-西松联营亦有入标竞投[6]。
中信泰富、熊谷国际、保华(新隧道)及丸红香港华南有限公司组成的“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在1985年12月以“建造、营运、移交”方式获发东区海底隧道30年专营权[7],有效期由1986年8月6日起计算,其后隧道在1986年9月25日动工[8]。
在兴建期间,隧道的沉管铸造工场,设于收费广场及邻近的前石矿场(现时的将军澳-蓝田隧道茶果岭交汇处)位置。完成铸造的沉管会直接沿隧道走线,由趸船拖至预定位置安放[9]。
1989年9月21日由港督卫奕信爵士带领车队通车,港督座驾于当天傍晚5时20分从港岛鲗鱼涌入口驶进东隧,10分钟后抵达茶果岭出口冲过红白蓝三色相间的巨型彩带后,在1号收费亭缴付10港元隧道费,成为东隧第一位使用者,卫奕信下车后检阅隧道管理员,并在纪念册上签名[10][11],同日晚上10时正式通车。11月9日时任英国皇储查理斯王子(即后来的英国国王查理斯三世)访港第一日行程,到东隧主持揭幕礼,并发表讲话指隧道工程规模庞大复杂,但能比预期提早4个月完成,实属骄人的成绩[10]。
2016年8月7日凌晨东隧专营权届满,港府正式接管东隧,香港法例368章《行车隧道(政府)条例》及其附属法例适用范围扩展至东区海底隧道,同时215章《东区海底隧道条例》及其附属法例被废除。[12]
2023年8月2日起实施三隧分流第一阶段“633固定收费”,东隧私家车收费调整至30元,同时取消无载客的士收费类别。
2023年8月27日起,东区海底隧道实施不停车缴费系统“易通行”,取代原有人手收费亭及快易通。
Remove ads
使用情况
由于东区海底隧道是唯一连接香港岛和九龙东区以及将军澳的隧道,车辆亦可使用东隧再经东区走廊前往香港岛不同地方,加上将蓝隧道启用,因此车流量颇高,是香港第二繁忙的过海隧道,仅次于红磡海底隧道。
历年交通流量[13]
铁路隧道拥有权
根据初时的安排,铁路部分专营权由新香港隧道附属公司-东区海底隧道有限公司持有,地下铁路公司(2000年改组为地铁有限公司,即今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虽然并未负担东隧的建筑费用,但需每半年缴交一次隧道费、蓝田站及鲗鱼涌站过海部分月台租金给上述公司,至2008年铁路隧道部分专营权届满,移交政府为止,之后继续由政府征收此项租金。因此,观塘线及将军澳线曾先后是地铁系统内,由多于一间公司持有业权的路线。但因2000年地铁有限公司上市,政府遂与东隧公司签订补充协议,东隧的铁路隧道和港铁蓝田站拥有权于专营权届满后以一千港元的象征式代价,经地政总署移交给地铁公司(两铁合并后易名港铁公司),而非移交政府。至2008年2月10日(即专营权到期后五日),港铁与政府签立地段增批契约,上述路段正式并入将军澳线所属的“地下铁路地段第3号”。[14][15]而通风大楼及内部机器等公用设施,则由运输署及港铁公司共同管理。
Remove ads
上盖物业
由于东隧公司当年拥有上述的铁路设施,故此其母企亦相应获得鲗鱼涌站及蓝田站上盖物业发展权,即现时的华信花园及汇景花园[16]。当中,后者发展权于1989年2月批出,作价7亿港元[17],并于1991-92年完工。
加价争议
2005年专营公司在有庞大盈利下以未达预定回报率为由申请加价成功,其中私家车及的士收费在同年5月1日起由HK$15增加至HK$25,而其他类别的车辆则按相关类别百分比的加幅,引起市民很大的回响,亦使本已饱和的香港海底隧道百上加斤[18]。
2010年8月,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再度为东隧申请加价(当时建议私家车及的士收费由HK$25增加至HK$35,而其他类别的车辆则按相关类别百分比的加幅)。2011年6月21日,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否决加价申请,其原因由于受到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及交通咨询委员会强烈反对。[19]
加价申请被否决之后,隧道公司向国际仲裁中心提出仲裁。在2012年10月,仲裁最终被驳回,东隧不能够按计划加价,需要维持现时收费标准[20]。政府于2016年8月7日,当30年专营权完结后收回东隧给政府自行营运和管理,收费维持不变,原有隧道费代用券停用,政府隧道费代用券则适用于东隧。[21]政府于接管东隧后展开三条过海隧道分流的顾问研究,预计于2017/18立法年度完成,再将研究结果提交立法会讨论。
此外为减轻东隧往九龙湾、沙田及大埔方向挤塞情况,观塘区议会现正研究于未来数年在观塘绕道架设电脑警告牌提醒驾驶者改用观塘道。
Remove ads
图集
-
东区海底隧道收费广场
-
由太古城鸟瞰东区海底隧道
-
位于港铁蓝田站近D出口通车纪念碑
收费
以下费用皆以港币计算。
目前收费:
邻近交通
Remove ads
途经之公共交通服务
Remove ads
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
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New Hong Kong Tunnel Company Limited)曾经拥有由香港政府批出专营权营运东区海底隧道,并通过全资附属的“东区海底隧道有限公司”,分租铁路部分管道。公司创办于1986年,由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熊谷组、保华建业及丸红香港华南持有。有关专营权已分别于2008年2月5日及2016年8月7日,移交予港铁公司(地下铁路地段第3号)及香港政府(行车隧道)。
出口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