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古站
港铁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太古站(英语:Tai Koo Station)是一个位于香港香港岛东区康山康山花园地底,属于港铁港岛线的铁路车站,于1985年5月31日启用[2]。太古站设有两个上盖物业,分别为康怡花园及康山花园。
Remove ads
车站设计
由于太古站位处于坚固的花岗岩地底,故当时车站承建商须以兴建人工石洞的方式兴建车站,石洞以简单的混凝土梁柱结构方式建造,亦以拱形结构支撑,因此站厅广阔无柱;而站台则只有两排柱阵结构,而通往出入口的地下人行通道则以钻挖方式兴建。
另外,上述石洞亦为目前全东亚最大型的人工石洞。
G | 地面 | 出入口 | |||||||||||
L1 | 中层通道 | D出口行人通道 | |||||||||||
L2 | 大厅 | 客务中心、 | |||||||||||
L3 | 站台 |
|
现时太古站大厅内设有商店以及不少自助服务设施[3],而同样近A出口亦设有香港邮政邮箱[4][5],以及近D出口设有一部港铁“会员服务站”[6]。
太古站设有一座岛式站台,两个站台均已装设高站台门。由于车站是在坚固的花岗岩地底兴建,花岗岩裂隙及毛细管作用渗出地下水至车站内,加上对商户污水排放估计错误,因此站台过往经常出现异味,直至其排污系统获得调整以及加装高站台门后异味问题才有改善。
另外,太古站东面设有一条储车轨太古侧线[9],是在港岛线兴建时,由于地铁柴湾车厂尚未完成,为方便将车辆发送至港岛线路轨,侧线曾延伸至海边临时车厂,后因柴湾车厂落成而封闭地底至临时车厂路段,而现时只会用作特别的车务调动之用。另外太古站于站台两端(隧道内)并各设两台大型抽烟扇,在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运作,只会在紧急时使用。这四台抽烟扇约两米高,在车厢的乘客于列车进出太古站站台时会较易发现。
太古站共设有9个出入口,主要连接英皇道、康山道及太古城一带。由于太古站里程地面较深,因此大部分连接地面的出入口均设有自动扶梯。另外除了连接太古城中心的D出口外墙是白色外,其余出入口的主色调均为红色。
Remove ads
接驳交通
Remove ads
历史

原于1970年代港岛线定线的初稿并没有太古站。只有一个名为芬尼站的地下车站设于现时鲗鱼涌街附近。直至1983年,由于政府再次修改鲗鱼涌发展蓝图为商业区,因此在发表港岛线计划时,于康山地底加设康山站,成为太古站雏型。政府其后批准太古地产将位于鲗鱼涌的太古船坞原址发展大型住宅项目“太古城”,并将这个邻近前“太古船坞”的车站命名为太古站[11],太古站于1985年5月31日启用,由法国濬海工程及干尼有限公司负责兴建,而港岛线(金钟至柴湾段)的通车仪式亦于太古站举行,并由时任港督尤德爵士主持通车仪式[12],而港岛线通车牌匾亦设于太古站大厅内。
在港岛线通车初期,由于车队不足,地铁曾一度设金钟站侧线至太古站侧线的短程特别班次,直至1986年10月1日起,所有港岛线列车皆行走上环至柴湾段[原创研究?]。
在太古站通车初期,通往太古城的出入口则只有一个E1出口,居住在该处的居民只能靠此出入口出入而造成不便。故前地铁公司当局决定在太古城道及太古城中心一座的地下加建2个新出入口,即现时的D1、D2出口,并为太古城的居民带来更大的方便。有关工程在1993年动工,并于1995年完成,而新出入口亦能应付港岛东中心落成后额外使用率。而出入口亦曾于2012年进行翻新工程。
![]() |
1984年初,政府有意发展东区海底隧道,作为行车和铁路两用隧道,其中铁路部分以地铁观塘线由观塘站经蓝田站延伸至香港岛。原计划观塘线在太古站与港岛线交汇,但后来为迁就行车隧道的走线,最后改以鲗鱼涌站作为两线交汇的车站。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