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头邨
位於黃大仙區的公共屋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头邨(英语:Tung Tau Estate)是香港的一个公共屋邨,曾经分为“东头(一)邨”及“东头(二)邨”,位于新蒲岗和九龙城之间,属黄大仙区。屋邨重建后,原“东头(一)邨”已易名为东汇邨(英语:Tung Wui Estate)。
Remove ads
概要
东头邨重建前有23座徙厦,为方便管理,香港房屋委员会于1995年7月[3]将东头邨分为“东头(一)邨”及“东头(二)邨”。
2014年,余下的第22座徙置大厦拆卸,“东头(一)邨”仅余的大厦消失,现时只剩下“东头(二)邨”[4],而原先的第22座及23座重建后分别成为“东汇邨第一期”以及“东汇邨第二期”。
已故前首尔市长朴元淳曾经在2012年6月11日参观东汇邨第一期,时任房屋署署长柏志高陪同视察屋邨设施[5]。
东汇邨第二期于2019年中定名为汇智楼,已于2019年中平顶并于2020年5月落成、同年7月23日起开始入伙[6],总共提供1033个单位[7]。
屋邨管理方面,东头(二)邨是由“东头(二)邨业主立案法团”负责。
历史
东头邨的前身是东头村木屋区,位于九龙寨城、衙前围村和贾炳达道之间。东头村因居民聚居在九龙寨城东边城墙外而得名。1910年,孙中山兄长孙寿屏曾居于东头村24号屋,并用于招募中国同盟会党人。战后,内地难民涌港,东头村已成为香港主要的木屋区之一。1950年1月19日,九龙城发生大火[8]。1951年11月21日,东头村木屋区大火,超过1万人无家可归[9]。政府禁止灾民在灾区重建木屋,将灾民徙置到牛头角福华村徙置区,因牛头角位置偏远,灾民怒声载道,只有百多户愿意搬迁[10][11]。1952年至1953年,政府决定收回灾区地皮、清拆潮平村周边木屋及于白鹤山兴建东头平房区[12][13][14]。1959年,政府清拆东头村以兴建徙置大厦,1960年正式动工,1961年落成[15][16]。
东头邨重建前为徙置屋邨,并拥有香港首批旧长型大厦(第二型徙置大厦)(第1-21座)及两幢旧长型大厦(第四型徙置大厦)(第22及23座;当中第22座是全港首幢旧长型大厦(第四型徙置大厦))。与旧长型大厦(第一型徙置大厦)一样,这些旧长型大厦(第二型徙置大厦)大多数均分为两翼,但它们除透过两翼中间的厕楼相连外,每翼两端也设通道通往另一翼,其楼梯亦改设在每翼两端中间位置,因此俯瞰外观会呈“日”字型,只有第9及11座使用单幢式设计,其楼梯设在楼宇中间突出的位置。另外,本邨部分位置于重建时仍在飞机航道之下,楼宇高度受限制,所以本邨部分楼宇只兴建了15层(住宅层数14层),部分甚至只兴建了8-13层(住宅层数7-12层)。而第22座设计与后期的同款大厦不同,其大厦中部设有两伙较大单位,原先拟作公用厕所之用,在入伙前因所有单位升级至使用独立厨厕而改建为单位出租。
Remove ads
所有第二型徙置大厦于1982-1988年清拆重建(当中最后清拆的14-18座住户指定接收屋邨为竹园北邨),当中第五至七期重建后,与凤德邨及天耀邨一并成为慈云山邨及秀茂坪邨重建接收屋邨,故本邨后期建成楼宇的住户主要来自原慈乐邨17-32座、慈爱邨41-42、45-47座及慈正邨52-53座,而秀茂坪邨1-17座首批重建户亦是来自此等楼宇主要住户;而在1990-91年间,部分单位亦拨作提前安置受油塘邨、白田邨及元洲街邨重建影响的居民[18]。2002年香港房屋委员会推行租者置其屋计划,东头(二)邨为目标屋邨之一。屋邨于2004年正式成立业主立案法团,现由香港房屋委员会负责屋邨物业管理。
邨内两座第四型徙置大厦均牵涉在26座问题公屋丑闻当中,其中第23座石屎强度只有约10MPa,远低于标准,原订在2001年5月31日腾空,及后延至同年9月收回所有住宅单位[19];但由于地铺租户不满赔偿条件,延误一年至2002年清拆,原址所在地其后易名为东汇邨一期。
而第22座更于1987年8月被揭发石屎强度只有约7MPa,远低于标准,并曾经加装钢架支撑,原本获纳入“整体重建计划”,需要与其他同类楼宇在1992年重建,住户会获安置到同年年初落成的凤德邨三期;但在1991年,房委会改为动用了3000万用来翻新该大厦;与此同时,为配合安置慈云山邨及秀茂坪下邨单身长者,第22座部分已腾空单位拨予上述人士居住,但此政策备受批评[20]。
2008年1月15日,香港房屋委员会表示,经过全面勘察及评估成果效益后,认为第22座在结构上虽然安全,但必须耗资4,600万港元(以当时造价计)进行维修,才可继续使用15年,并会对受影响居民构成滋扰,故此在2010年决定于2013年清拆第22座,居住于22座的住户,将获迁徙至于2012年落成的东汇邨,以及美东邨美仁楼[21]。
至于与第22座相连的献主会溥仁小学则会保留。房委会将与教育局及校方成立联络小组,确保在工程进行期间,学校环境安全及减少工程对学校造成的滋扰[22]。但是,由于献主会溥仁小学原来的后梯与22座共用,校舍需进行改建及加建工程才能符合消防要求,故此楼宇实际上延至2014年才开始清拆工程。
Remove ads


东汇邨重建前为东头邨第22及23座,属第四型徙置大厦,分别在2013及2002年清拆,并分别属东头邨重建第八及九期计划。由于当时东头(一)邨已列入重建计划,而东头(二)邨则已列入租者置其屋计划,故此为方便管理,遂把新建的东头邨重建第八、九期分拆出来,还设置独立的屋邨办事处,并易名为东汇邨。
房委会在第九期发展计划(东汇邨第一期)同时兴建了一所社区中心,以象征式租金租予民政事务总署,不过该社区中心仍维持名为“东头社区中心”(门牌号码位于乐善道26号,而此邨亦是黄大仙区最南端边缘、周边建筑设施大多已踏进九龙城区。
东头邨第九期重建工程原址为东头邨第23座,由房屋署高级建筑师岑苑桦为首及其团队联合设计[23]。地基工程于2008年1月开始,2009年2月竣工,并于2012年完成上盖工程。房署总结构工程师陈少德指,重建后将有两座公屋落成,两座高度由有两幢101至112米高的公屋楼宇,汇仁楼高35至38层,汇心楼则高29至34层[24],单位面积由14.03至39.66 m2(151.0至426.9 sq ft)[24]。
为配合启德发展计划,房委会曾两度修改设计:先于2002年将大厦由三座呈Y字形特别版本新和谐式大厦[25],改为两座约45层楼高150多米的非标准型楼宇[19],其后再降低密度为两座高度由101至112米的公屋单位,并采用拾级而下的设计、即两座楼宇高度呈递减设计,确保狮子山景貌不会被楼宇阻挡;故此特别减低两座公屋楼层的高度,由150多米减至110多米,令市民日后在区内甚至维港对岸、都能欣赏狮子山的山脊线。同时将连接两座公屋的邻翼留空地下部分空间,形成约6米高、阔7米楼层的空间,增加空气对流及日照,更特别采用拾级而下的设计[24]。
-
东头邨重建第九期(东汇邨)外貌(2012年11月)
-
汇仁楼及汇心楼(2017年7月)
-
东汇邨休憩广场(2012年10月)
-
东汇邨儿童游乐场(2012年10月)
-
东汇邨卵石路步行径及健体区
-
东汇邨的屋邨标志,后方为东头社区中心(2014年1月)
-
东头社区中心
-
东头社区中心正门
- 东汇邨第二期
而前东头邨第八期重建计划(前身为前东头邨第22座)地盘,亦重建为东汇邨第二期(于2019年中定名为汇智楼),由房屋署总建筑师(2)佘庆仪[26]、李景勋、雷焕庭建筑师有限公司(ALKF+)联合设计 [27],已于2019年中平顶并于2020年5月落成,同年7月23日起开始入伙[6],总共提供1,033个单位[7],单位面积由14.03至39.66 m2(151.0至426.9 sq ft),主要为邻近即将清拆重建的美东邨美东楼及美宝楼住户提供迁置资源,并足以让他们全部迁置入住(预计最多拨出618伙,已扣除提前迁往观塘2018年竣工的秀茂坪安达臣道安泰邨[28];但由于配套不足,仅有14户提前迁出,选择购买居屋住户的户数不详、可能达100户以上),剩余单位已于同年7月17日直接编配予正在轮候公屋人仕,较拆迁户于9月4日拣楼为早。
地面设有两间商店,包括OK便利店与五金铺“汇智五金”(五金铺现为“美东家庭用品杂货”)。
原设置在东头邨第22座旁的房委会标志[29],在重建后获保留。于乐善道花槽重置。
Remove ads
屋邨资料





以粗体字标注的楼宇设有“㓥房”,以安置慈乐上邨、黄大仙下邨、慈爱邨、慈正邨及秀茂坪下邨的1-2人住户。
此外,目前随着房委会第二次冻结租置计划屋邨空置单位的出租,裕东楼及耀东楼是全港唯一两座不作出租的单座工字型大厦。
Remove ads
东汇邨汇仁楼及汇心楼名称取自“二”左边加“人”字部首、“三”的广东话谐音,以反映此等楼宇前身为东头(一)邨23座的历史,亦是全港首条以暗含座号谐音与写法方式命名的屋邨。汇智楼亦隐含“二”字,以反映此楼宇前身为东头(一)邨22座的历史。

- *代表清拆前,大层所有单位已经改建成独立厨厕。
-
东头邨22座大厦走廊
-
锦华冰室
-
大厦地面设洗手间
-
东头邨22座外的儿童游乐场
东头(一)邨 (今属东汇邨):
- 邱淑贞:前艺人,曾经于本邨第22座居住,而该大厦已重建为东汇邨汇智楼。
- 李成昌:无线电视甘草演员,曾经于本邨第23座居住,而该大厦已重建为东汇邨第一期。
- 刘细良:时事评论员,曾经于本邨第22座居住,而该大厦已重建为东汇邨汇智楼。
东头(二)邨(分批重建前):
- 江华(原名陈木华):前艺人,曾经于本邨第1座居住,而该大厦已重建为东头(二)邨茂东楼。
邨内设施

邨内设有多个设施,包括儿童游乐场、休憩空间、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棋艺区和多层停车场。

商场以地铺为主,主要位于旺东楼和安东楼。租户包括7-11便利店、文具店、礼品店、五金店、发廊、家居工场和酒家及中药行。邨内亦设街市及熟食档,由领展负责管理。不过卫生环境麻麻,并不提供空调。
2023年,领展收回东头街市,并进行翻新及重新改划为商铺。
-
旺东楼地铺(2018年8月)
-
安东楼酒家及中药行
-
东头街市电器维修店
-
东头街市香烛祭品店
-
东头街市内的菜、水果、家庭用品及粮食店
教育及福利设施
- 明爱启幼幼儿学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86年创办)(位于东头邨富东楼地下)
- 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幼稚园/圆玄幼儿中心(东头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90年创办)(位于东头邨欣东楼9-14号地下)
- 已结束
- 明爱匡幼幼儿园(位于东头邨泰东楼一至八号地下)
- 已结束
|
|
|
- 明爱东头综合家庭服务中心(位于东头社区中心1楼)
- 明爱赛马会黄大仙青少年综合服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位于耀东楼地下5-8号及二楼201至208室)
- 基督教家庭服务中心黄大仙综合家居照顾服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位于兴东楼23-26号地下)
循理会黄大仙耆乐会所(东头)https://wts.fmchk.org/b5_newsletter01.php?center=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图片集
-
欣东楼与旺东楼(2008年4月)
-
泰东楼、富东楼、裕东楼、贵东楼(2008年3月)
-
东头邨篮球场
-
东头邨羽毛球场
-
东头邨儿童游乐场
-
东头邨棋艺区
-
东头邨的门牌号码,位于邻近盈东楼的有盖行人通道(2020年11月)
-
邻近盈东楼的指示牌,当中所标示的“博爱村”早已发展成美东邨美仁楼(2021年7月)
交通
所属区议会
东头邨位于黄大仙区的黄大仙西选区。然而,不少人认为东头邨属于九龙城区(甚至连东头邨的居民在填写自己的地址时,经常会写成“九龙城东头邨”),相信是因为东头邨邻近九龙寨城公园。其实,东头邨与九龙寨城公园相隔了一条东正道,这条路正是黄大仙区与九龙城区的分界线。虽然东头邨获划分为黄大仙区,但由于地理位置来说东头邨受启德河(启德明渠)及摩士公园所分隔,其实东头邨与九龙城的距离比黄大仙还要近。
事件
1992年12月中,媒体报道政府计划在贵东楼地下单位予匡智会改建成智障人士宿舍,引起居民反对。他们指自己为受重建影响的居民,当时选楼时不知道该处会作有关用途。到1993年4月,地盘工人继续动工兴建宿舍,邨民不满当局事前没有咨询,继而与装修工人和防暴警员爆发肢体冲突,更有人声言要放火烧屋,促使地盘停工。[45]有居民组成关注组织,向外界表达其担忧。部分激进街坊更打烂宿舍的窗户和张贴死亡恐吓的标语,令到时任警务处处长李君夏下令主动调查此事。[46]部分社会贤达则批评东头邨居民的强烈反应会加深大众对智障人士的歧视,港督夫人林颖彤(Lavender Patten)亦认为港府的宣传教育工作不足。[47]最后工程如常进行,宿舍于同年年底启用,并接收首批共5名智障人士入住,过程顺利。[48]
香港政府于2015年8月3日公布新一轮验水结果,结果显示东汇邨有4个结果超标,数值介乎12.3至17微克,超出世卫标准2.3至7微克。[49]
2020年12月14日,东头(二)邨贵东楼累计有6户,分别9名患者确诊2019冠状病毒病,并分布6个位于高层的单位。政府抗疫专家、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联同中心及环保署人员在下午到该处视察。袁国勇指出相关个案怀疑与扰流效应有关。首先病毒透过粪渠的通风管飘上大厦的顶部,之后被北风吹回高层单位内。而气喉较短的设计,加上冬天吹北风下,容易令病毒入屋。23楼的单位有含病毒的暖空气经浴室的抽气扇抽出室外往上飘,当楼上24楼的厨房开动抽油烟机和开窗后,便形成负压环境,让病毒飘至单位内。政府亦接纳袁建议,安排23楼至30楼15号室的住户入住检疫中心,并向曾于11月22日至12月14日逗留贵东楼逾2小时人士发出强制检测令,相关人士须于12月19日或之前完成检测。[50]
-
2020年12月14日,政府派员到贵东楼外设置登记处
-
2020年12月14日,政府抗疫专家、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联同中心及环保署人员到贵东楼视察
-
2020年12月14日晚上,政府派出小巴,安排贵东楼23楼至30楼15号室的住户入住检疫中心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