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马鞍山线

香港鐵路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鞍山綫
Remove ads

马鞍山线(英语:Ma On Shan Line两铁合并前称九广马铁马鞍山铁路,英语:Ma On Shan Rail,当时简称马铁),是香港港铁的一条连接新界沙田区大围站乌溪沙站通勤铁路,主要服务沙田城门河东岸马鞍山,现已与西铁线沙中线大围至红磡的新建路段贯通合并成屯马线

事实速览 马鞍山线 Ma On Shan Line, 概览 ...
Thumb
兴建中的马鞍山铁路近沙田围段(2002年)

此线由九广铁路公司拥有,以“服务经营权”方式授予港铁公司营运[2],其中大围站是与东铁线交汇的换乘站,亦是马鞍山线中唯一的换乘站。在路线图上,此路线采用棕色为代表颜色。

为配合沙中线大围至启德段启用,马鞍山线于2020年2月14日延伸至启德站,并易名为“屯马线一期”;其后,配合沙中线启德至红磡段启用,于2021年6月27日和原西铁线合并全线通车,正名为“屯马线”,代表颜色统一为原马鞍山线的棕色;马鞍山线这个名称则正式成为历史。

Remove ads

路线资料

概述

马鞍山线以沙田区大围为起点,向东北方向途经位于城门河东岸的乙明邨博康邨公共屋邨威尔士亲王医院沙田第一城石门工业区,然后沿大老山公路继续向东北伸延,最后进入马鞍山新市镇,并以乌溪沙为终点。该线全长11.4公里,全程行车时间约为19分钟,沿线共设有9个车站。马鞍山线线大部分路段均以高架的方式兴建(大老山公路一段以及大围车厂内的轨道除外),并曾是港铁系统中除轻铁昂坪360外唯一一条没有隧道路段的铁路线。

马鞍山线耗资约100亿港元兴建,并曾被称为“街坊铁路”[3],因为该线在延长前只在沙田区内运行,沿线车站附近建有多个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共数十万居民居住。通车首年,预计每日将有190,000人次使用。马鞍山线于2001年2月12日开始施工,2004年4月通电,并于2004年12月21日通车。平日星期一至六每3-8分钟开出一班;星期日及公众假期则每5-8分钟开出一班。

马鞍山线由通车至2017年1月14日均由4卡列车行走,翌日才陆续改用8卡车,并于同年12月23日起全面8卡化。

因应红磡站偷工减料丑闻屯马线全线通车日期要大幅延迟到2021年6月27日。港铁和政府决定在2020年2月14日先将马鞍山线延伸至启德站,途经钻石山站(可换乘观塘线)及显径站,并将该线易名为“屯马线一期”,以尽快纾缓东铁线大围站九龙塘站的挤迫情况。

Remove ads

历史

1980年,马鞍山新市镇发展,香港政府已在内部研究涵盖包括马鞍山在其中的沙田铁路系统发展计划,并在1981年发表了《马鞍山交通研究第一期报告》的机密报告(此报告在30年后,即2011年公开)。[4]报告设计了二十多个包含由地铁或九铁营运的轻铁和重铁形式设计的路线,当中部分方案同时建议九广铁路加设荃湾支线[5]。报告最终建议通往马鞍山的铁路可以以轻铁或重铁营运,并可选择兴建往沙田马场的支线(重铁方案)或连结大围火炭约小沥源约的支线(轻铁方案)[6]。其后,政府在将来可能建造铁路的地方(尤其是马鞍山西沙路一带),设立铁路预留区域,为兴建本铁路线提供基础。

直到1993年发表的《香港铁路发展研究》倡议兴建马鞍山铁路,计划在2001年通车,从大围出发向东延展,经沙田围沙田第一城等地至马鞍山市中心。当时曾建议马鞍山铁路日后可接驳东九龙线(现时为沙中线一部分)。

除了政府倡议,私人发展商亦曾有意自行兴建马鞍山铁路。早于1992年,新世界发展牵头组成的财团提出兴建一条往来钻石山大围沙田马鞍山新市镇西贡企岭高架铁路[7]长江实业亦于1993年拟议兴建一条连接马鞍山长沙湾南昌站的高架轻铁,计划造价只需150亿,比当时政府方案更便宜[8][9]

马鞍山铁路于1994年发表的《铁路发展策略》被列为优先兴建项目,并被定位为九广东铁(现东铁线)的支线,故直接交由九铁公司兴建和营运,而该线可大大减轻大老山隧道狮子山隧道挤迫情况。新方案与93年版本不尽相同,新的走线参考长实的提议,将终点站由长沙湾缩至九铁大围站,亦改为中型铁路系统营运[10]

在1996-98年路政署提出的马鞍山铁路方案中,全线由显径站乌溪沙站(时称利安站)共设十个车站,而定线与实行方案近乎一致[11];而在技术方面,则采用第三轨供电及有碴道床[12]。但是,在最终方案中,显径站的兴建计划被取消,改为只预留较长的越位轨道供日后伸延之用,而且改用架空接触网及无碴道床

马鞍山铁路于2001年2月12日动工兴建,并于2004年12月21日下午三时通车[13]。通车仪式由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主持[14];与差不多同期兴建和通车的尖沙咀支线合称东铁延线(英语:East Rail Extensions)。2007年12月2日两铁合并,马鞍山铁路并入港铁,由港铁公司营运,并易名为马鞍山线

2007年两铁合并前,该线称为马鞍山铁路[15],简称马铁[注 1],英文为Ma On Shan Rail,由九广铁路公司(九铁公司)营运,为九广东铁(现东铁线)的一条支线,称为马鞍山支线。两铁合并后,马鞍山线仍旧由九广铁路公司拥有,并租赁予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营运,成为港铁系统的一部分。由于九广东铁和九广西铁分别在两铁合并时易名东铁线和西铁线,因此亦有人误将原称为“马铁”的马鞍山线称为“马铁线”。[16]

港铁于2015年1月30日调试使用港铁版本开关门提示广播,取代原有九铁广播,使马鞍山线的开关门提示广播与市区线一样。为配合屯马线通车,2015年11月底起,马鞍山线所有列车报站广播已完全港铁化。

港铁于2016年11月20日起,把列车的停车位置由原本的站台较接近出站通道位置统一改为每站台最前四卡(乌溪沙站为最后四卡),以配合信号系统调试和车卡扩展。同时,马鞍山线预留的新扩建部分站台亦全部启用。

马鞍山线因应沙中线的发展,而于2017年1月15日起,把15列4卡列车将陆续扩展成8卡,以应付未来屯马线客量的增长。[17][18]。首4列8卡列车已于2016年6月[注 2]/2016年11月[注 3]开始在马鞍山线进行试车。[19][20][21][22]首2列8卡列车(分别为D359/D360及D361/D362)已于2017年1月15日投入服务。[23](意味着该线全面使用四卡列车的时期已经在2017年1月14日结束)2017年12月24日,马鞍山线全面使用八卡列车[24][注 4],而停止服务的四卡列车亦已由2017年12月下旬、2018年1月上旬及4月初被调往八乡车厂以进行重编工程。自此,马鞍山线正式成为重型铁路。然而,马鞍山线车站的上落设施未有因此而增加,不少车站都只有两条自动扶梯、一部电梯和楼梯连接站厅与站台,因此繁忙时间自动扶梯和电梯都会出现人龙,而马鞍山站因连接区内两个大型商场,情况最为严重,在假日也会出现轮候人龙。

Thumb
旧式广告框架将会被陆续更换

港铁于2017年6月起,把马鞍山线车站站台所有旧式广告框架陆续更换成新广告架。

在更换列车系统后,低站台门在2017年12月完成安装[25],比原定时间提早一年[26][27][28][29][30][31]大围站3号站台及4号站台已于2016年3月中更换提示声带(“请勿靠近闸门”),至于车公庙乌溪沙各站亦已于2018年1月更换提示声带。

2020年2月14日,马鞍山线延伸至启德站,途经显径站及钻石山站,并将原有路线易名为“屯马线一期”,马鞍山线这个名称则正式成为历史。

2021年6月27日,屯马线全线通车。

Remove ads

年表

车站列表

马鞍山线设有9个车站,当中5个车站于城门河东岸,另4个车站位于马鞍山。南端终点站大围站东铁线汇合,为马鞍山线唯一的转线站

所有马鞍山线车站均为高架开放式,车站站台设置低站台门工程已于2017年12月8日完成。为尽量增加站台空间,只有简单上色钢柱支撑庞大的站台上盖。沙田围站乌溪沙站站台以岛式站台设计,路轨置于左右两边;至于大围站车公庙站则将两组对行路轨置中,两个侧式站台设于左右两边。

值得一提,马鞍山线是港铁唯一全线靠路轨右侧行驶的铁路,行车方向为“右上左下”(与观塘线延线屯马线大围 - 土瓜湾段)相同),有别于港铁大部分线路的行车方向“左上右下”,原因是当年九铁兴建马铁时需要迁就大围站设计,方便乘客于大围站下车后通过连接桥以最短里程到达东铁线红磡方向的站台。然而,如果要换乘东铁线往罗湖落马洲方向,或由东铁线换乘马鞍山线列车,则得要使用自动扶梯电梯前往下层大厅,然后再经大厅前往。

Remove ads

2020年2月14日延伸前

更多信息 站名, 换乘路线 ...

2020年2月14日延伸后

收费

单程票及八达通

马鞍山线主要以分区作为收费模式,乌溪沙站大水坑站为其中一个收费区,石门站车公庙站为另一收费区,大围站则成为独立收费结构。

在路线延长前,由大围站乘坐马鞍山线至乌溪沙站全程以八达通收费为港币7.3元。乘客只搭乘马鞍山线一个站,不论有否跨区,八达通车费一律为港币3.8元。

上水/乌溪沙-尖东全月通加强版

上水/乌溪沙-尖东全月通加强版使用者可以无限次搭乘东铁线上水至红磡各站普通等(马场站、罗湖站及落马洲站除外)、西铁线红磡站至尖东站及马鞍山线所有车站;亦可免费换乘港铁接驳巴士K12(星期日及公共假期除外)、K14、K17、K18;使用该月票往来非指定车站之连接车程可享额外正价车费75折优惠(马场站、罗湖站或落马洲站除外)。若使用该月票往/返马场站、罗湖站或落马洲站会被扣除全程正价车资。除指定路线外,全月通不可享有其他接驳服务的换乘优惠。

在路线改名前,“上水/乌溪沙-尖东全月通加强版”售价为港币485元(优惠价[注 5]为港币400元)。

乘客量

Thumb
一列刚离开乌溪沙站的马鞍山线4卡列车
Thumb
港铁大围车厂
Thumb
改装为8卡车前的马鞍山线4卡列车车厢内的路线图。由于参照东涌线闪灯路线图的格式,故只将所行走的路线列入,然后在车厢内另设全系统之路线图,而且没有闪灯显示。
Thumb
马鞍山线的高架桥在曾大屋游乐场的上方越过

由于马鞍山线沿线大多是住宅区,只有石门站第一城站附近是工商业区及校区,本线客量稳定,通车初期挤逼情况在本线列车并不常见,但近年因多个位处马鞍山新市镇的住宅项目落成,所以在早上及晚高峰时间,恒安至大围段也会有挤逼情况出现。车站方面也只有连接东铁线大围站经常挤逼以及车公庙站偶有挤逼。根据港铁向香港立法会提交的文件披露,马鞍山线最繁忙时段载客率在2014年和2015年同为80%(以车厢每平方米站立4人计算),最繁忙路段在车公庙站大围站之间[32]。自列车车卡增至8卡后挤逼情况已大幅改善,惟预计在沙中线大围至红磡段通车后,或会因客源增加而令繁忙时段出现挤逼情况。

Remove ads

列车编组

Thumb
屯马线中国制列车正进入大围站3号站台(正进行日间行车调试)

马鞍山线共使用20列列车行驶,列车每8卡为一组,车型分布如下:

  • 5列近畿川崎列车
  • 15列屯马线中国制列车
  • D - 设有驾驶室的动车组拖车(D359-D362/D365-D366/D371-D372/D377-D378/D397-D398/D401-D420/D423-D426/D429-D432)
  • P - 设有受电弓的动车(P359-P362/P365-P366/P371-P372/P377-P378/P397-P398/P401-P420/P423-P426/P429-P432)
  • M - 设有轮椅预留位的动车(M359-M362/M365-M366/M371-M372/M377-M378/M397-M398/M401-M420/M423-M426/M429-M432)
  • H - 设有辅助驾驶控制板的动车组拖车(H359-H361/H365/H371/H377/单数)(日本制列车)
  • K - 设有辅助驾驶控制板及受电弓的动车(K397/K401-K419/K423-K425/K429-K431/单数)(中国制列车)
  • C - 设有交叉线的动车组拖车(C360-C362/C366/C372/C378/C398/C402-C420/C424-C426/C430-C432/双数)

列车每8卡为一组由2017年1月15日起,列车逐步扩编至8卡,8卡组合为D-P-M-H+C-M-P-D,曾经4卡组合为D-P-M+D,加入全新列车后另有D-P-M-K+C-M-P-D。

车辆维修

马鞍山线所有列车日常维修厂房是设于新界沙田区大围站显径站之间(显径站可以望向大围车厂),即港铁现时马鞍山线南面终点站大围站西南面的大围车厂。此车厂每日24小时运作,为马鞍山线的列车提供维修服务。

班次

  • 繁忙时间:
    • 星期一至六早高峰时间(07:00-09:30):每3.5分钟一班
    • 星期一至六晚高峰时间(17:40-20:00):每4分钟一班
  • 平峰时段:
    • 平日早上(05:40-07:00):每6分钟一班
    • 星期一至五(09:30-17:40):每5分钟一班
    • 星期六(09:30-12:00):每5分钟一班
    • 星期六(12:00-17:40):每4.5分钟一班(由2015年3月28日起加强服务)[33]
    • 假日(05:40-08:30):每6分钟一班
    • 假日(08:30-23:00):每5分钟一班
  • 每日晚间(20:30-23:00):每5分钟一班
  • 每日深夜(23:00-01:20):每6分钟一班

物业发展

遵从香港铁路(地铁和九铁)一向的发展模式,兴建铁路时会在沿线(特别是车站附近或车站上)发展私人住宅;一来以其利润资助工程费用,二来可增加客源。唯物业设计时期正是香港政府推行八万五建屋计划政策,地基采用高地积比设计,备受市民批评。城规会最终亦会以综合发展区容许较高的发展密度为理由,完全否决有关居民对屏风楼不满的声音,使有关项目最终能成功兴建。而且物业发展设计是“为钱而非为人”,大部分绿化、康乐设施及休憩空间只限住客享用,公众只可享用商场及面积细小的地面广场,比东京、新加坡及上海等地落后得多。

位于马鞍山白石以南,北为西沙路,西为沙安街,东为马鞍山绕道伸延的连接线。地盘面积3.41公顷,可建7幢住宅楼宇,提供2,218个单位,共168,650平方米,另4,000平方米的商铺及1,000平方米的幼儿园。由信和置业投得。
位于马鞍山线的车公庙站,毗邻沙田市中心,东临狮子山隧道公路,南接车公庙路及面向城门河道。地盘面积1.81公顷,总建筑面积达130万平方英尺,可建4幢住宅楼宇,提供981个单位。分层户面积约670至1,800平方英尺,提供2房至4房,半数为900至1,300英尺3房户。另备20个复式或双连特色单位,面积介乎2,000至3,000平方英尺,当中顶层特色单位附设私家天台。另项目基座设近5万英尺会所,另有幼稚园及193平方米的商铺。项目由新世界发展投得。
位于城门河西南面,东南为车公庙路,西南为美田路。西北为村南道,现时被东铁线路轨相隔。地盘面积4.85公顷,可建8幢楼高40至49层住宅楼宇(后改为7幢,最高56层),提供2,900个单位(目前定为3,090伙),共190,480平方米,另62,000平方米的商业及11,640平方米的专上学院。项目被不少区内居民批评为名城翻版,认为有关规划强夺过去的公共休憩空间,并增加屏风效应。唯城规会认为该项目需要发展最大的楼面面积,方可善用珍贵的土地。港铁于2014年招标,项目由新世界发展投得。
位于大围站西南面,东南面与车公庙路连接,西南为田心街,东北为美田路。地盘面积7.06公顷,可建12幢住宅楼宇,提供4,328个单位,共313,955平方米,另24,490平方米的社区设施。由长江实业投得。

后续发展

Thumb
屯马线一期地图

屯马线

按照沙田至中环线(沙中线)的早期计划,原有的马鞍山线会由大围站延伸,经过东九龙钻石山启德宋皇台土瓜湾何文田,在红磡与九广东铁(今东铁线)和九广西铁(今西铁线)交汇,再通过第四条过海铁路香港岛,经会展到达金钟,成为沙田至中环线。

沙中线计划后来多次变动。2008年3月11日,港府建议以合并方案为核心,对沙中线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合并方案和原计划的最大分别是马鞍山线沿上述路线伸延至红磡站后再连接整条西铁线红磡屯门),成为贯通乌溪沙至屯门的策略性铁路走廊“屯马线”[34],而沙中线过海部分改由东铁线向南延伸。

沙中线的大围站红磡站一段原定于2019年完成[35],但因受红磡站工程问题影响,红磡站扩建部分未能启用,因此马鞍山线于2020年2月14日由大围站延伸服务至启德站,并命名为“屯马线一期”[36][37],而“屯马线一期”于2021年6月27日与西铁线接通,并统一名称为“屯马线”[38]

相关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