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瀋陽北站
位于中国沈阳市沈河区和皇姑区的火车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瀋陽北站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瀋陽市瀋河區和皇姑區的交界處,是目前瀋陽市主要的鐵路客運站之一,為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下轄的特等站,辦理客運業務。瀋陽北站的鐵路目前有京哈鐵路、瀋大鐵路、京哈高速鐵路及瀋大高速鐵路,是中國五大鐵路交通樞紐之一。由於瀋陽北站辦理旅客列車眾多,故被人們稱為「遼寧第一站」。瀋陽北站前身為奉天總站、遼寧總站,老站房由著名建築設計師楊廷寶設計,候車大廳的設計是歐式與中式建築風格結合式。1988年,瀋陽北站老站房停辦客運業務,並於2003年被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於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車站現站房於1986年11月6日開工,1990年12月22日建成,是中國國家「七五」計劃期間重點工程[3]。2010年,瀋陽北站開始進行了北站交通樞紐改造工程,修建現代化的北站房及南北廣場等配套工程。2012年7月15日,瀋陽北站北廣場已於投入使用[4]。瀋陽北站南側老站房及南廣場的改造於2013年8月16日9時投入使用[5]。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奉天新站原為關內外鐵路的終點站。1902年,袁世凱接任關內外鐵路大臣,督修由打虎山起的工程[6]。直到1903年9月,關內外鐵路修至新民市[6]。新民至奉天的距離已不足60公里,工程卻就此停止[6]。因為根據中俄《續訂旅大租地條約》規定,中國不能「將南滿支路所經過地區之鐵路權利給與它國」,而清政府是向英國借款、由英方工程師主持修築的這條鐵路,如果修築到奉天的話,勢必與俄國發生新的麻煩[6]。1905年9月5日,爭奪在遼寧省利益的日俄戰爭以《樸茨茅斯條約》的簽訂而停止[6];隨後,日本接管了原為俄國的東清鐵路長春寬城子以南區域的鐵路、支線及一切特權、財產[6]。後經多次交涉,清政府從津榆鐵路餘利項下籌出166萬日元購回了原由日軍在日俄戰爭期間修建的新(民)-奉(天)鐵路,並將窄軌改為標準軌距,與關內外鐵路聯軌[6]。至此,關內外鐵路自北京永定門車站至瀋陽皇姑屯車站,全長839.2公里,全線通車,並改名為京奉鐵路[6]。
1907年,京奉鐵路宣告開通,由於受到日本南滿鐵路阻礙,鐵路並未能直通奉天[6]。當時的終點站奉天城站地處皇姑屯位於奉天城外(現皇姑屯站),離奉天城根還有3.9公里[6]。1911年11月,在中日簽訂《中日京奉鐵路延長線協約》後[6],京奉鐵路才得以通到市區,車站設在西星寺附近,今皇寺廟東北崗維里,站名為奉天城火車站,為磚瓦平房[7],同時原奉天城站更名皇姑屯站。1913年,奉天城站鐵道路線向東延長至小西邊門,將奉天省立第五小學校舍三棟平房改為站房,並更名為奉天新站,以區別南滿鐵路的奉天驛[7][8]。
Remove ads

1927年,奉系軍閥張作霖為了發展中國鐵路運輸事業與由日本人經營的奉天驛進行抗衡,決定於京奉鐵路終點處修建奉天城站,建設方案採用著名建築設計師楊廷寶的設計[9]。1927年施工,1930年建成,總面積8485平方米[10],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小木格窗,綠色鐵瓦頂[11]。1931年3月19日,竣工通車的奉天城站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鐵路客運站[12][9],並更名為遼寧總站[8]。當時的遼寧總站既是京奉鐵路的終點,又是奉吉鐵路的起點[13]。當時,遼寧總站是個浩大的工程。當時聯合了幾位商人的資本,才使遼寧總站得以如期完工[8]。當時,由於瀋陽站是日本人控制的大站,中國旅客很少能在那裡上下車,所以遼寧總站成為了中國人的鐵路交通樞紐。遼寧總站主體建築是旅客候車大廳,兩側為三層建築的售票處和辦公室,站前為長方形廣場[7]。車站總建築面積為8450平方米,為磚混結構、木屋架,候車大廳屋頂為半圓形鋼筋混凝土筒拱,拱腳下為搗制混凝土梁柱支承。拱頂最高處距離地面18米,拱跨度16米,拱筒長30米[7]。候車大廳頂端採用大面積玻璃木窗,大廳下部兩端為四扇對開拱形木門[7]。
遼寧總站當年不僅是極富近現代風格的京奉鐵路上最大的車站建築,而且也是20世紀30年代初,瀋陽最宏偉的城市建築之一。遼寧總站貨場、行李房、餐廳、旅館、車站廣場等設施一應齊備,並且將原終端式月台改為可通過式月台,建築規模大大超過了當地由日本南滿鐵路控制的交通樞紐奉天驛[12]。遼寧總站是當時京奉鐵路的終點站亦為瀋海鐵路的始發站,這使得奉天總站每天運送的物資源源不斷,上下車的旅客多達幾萬人,因而有力拉動了瀋陽經濟的發展[9]。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將遼寧總站更名為奉天總站。但是,北寧鐵路局拒不承認這一站名,在其列車時刻表上,仍注以遼寧總站。1934年,被滿鐵改成北奉天驛[7]。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946年,遼寧總站正式定名為瀋陽北站。
瀋陽北站老站房由於股道數量少,設施簡陋,咽喉通過能力緊張,導致皇寺鐵道口的交通十分擁擠[2]。北站所處地區過於熱鬧繁華,每天上下班高峰,堵車現象經常發生,日益成為瀋陽乃至東北地區交通運輸的瓶頸,加上站房候車室面積不足,瀋吉線橫穿市區中心,與多處市區幹道平交,嚴重影響市內交通[2]。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不久,於1953年[7],瀋陽北站即被列入瀋陽鐵路樞紐改造規劃中,計劃修建新北站。於是,來往於老站房的列車一年少於一年,直至處於待遷狀態[8]。1988年6月25日,瀋陽北站老站房停止辦理了一切客運業務,它作為車站的功能至此結束[9]。老站房現在是瀋陽鐵路局瀋陽車務段辦公地點。
現在瀋陽人習慣稱呼遼寧總站為老北站,2003年,遼寧總站被定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8]。2013年5月3日,遼寧總站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遼寧總站在建築學上的歷史意義在於其作為近代火車站的獨特性。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中國現代建築與傳統建築呈現出割裂發展的過程,因此近代建築在中國建築史上可謂曇花一現[12];但作為近代火車站的遼寧總站是獨具地域和民族特色,且融有西方古典文化的建築精品[12],也是瀋陽近代建築中具有較高的本土化程度的一座[12],而其歷史意義在於它打破了日本南滿鐵路對遼寧的運輸壟斷,而且遼寧總站從外觀、規模、品質等各個方面均超越了當時日本人把持的瀋陽站[15]。
瀋陽北新客站地處瀋陽鐵路樞紐東西(沈山、瀋吉鐵路)和南北(長大鐵路)兩條直徑線的交匯處。1985年6月1日,瀋陽鐵路局成立建設瀋陽北新客運站工程指揮部。1986年,鐵道部決定再次擴建瀋陽北站。瀋陽北新客站新建工程於1986年11月6日動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參加了瀋陽北站的奠基儀式,並題寫了「瀋陽北站」站名。瀋陽北站建設隊伍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駐瀋陽部隊、鐵道部第三設計院瀋陽計設院、瀋陽鐵路局瀋陽工程處、瀋陽第三建築工程公司和來自社會各單位參加義務勞動的群眾[3]。1988年5月15日,瀋陽北新客站正式接入長大鐵路正線。
1990年12月22日,瀋陽北站及其站房、列車到發場、機車折返段、客車技術作業站等設施悉數竣工並投入使用。車站總建築面積15.1萬平方米,總計投資3.25億元[16]。
建成後的瀋陽北站是全國鐵路客運站中第一個採用綜合站房形式的列車站[3]。車站除有客車的到發站場外,還有客車機車折返段、機車中檢臨修庫、機車燃油儲油庫、卸油線、客車技術作業站以及客車車輛整備線[17]。瀋陽北站主站房的建成,改變了過去單純的客運服務功能為較完備的綜合服務功能[17]。落成後的瀋陽北站每日通過列車數極多,高峰期可以達到到達230對。因此,瀋陽北站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鐵路客運站、中國五大鐵路交通樞紐之一,被人們稱為遼寧第一站[8],可以與德國漢堡中央車站、荷蘭鹿特丹中央火車站媲美[3]。
2002年秦瀋客運專線通車,路線通過皇姑屯站引入本站[18][19]。
2004年5月11日,車站開始月台改造:將既有月台高度改為1.2米的高月台,同時修建橫跨站場1-6月台的無月台柱雨棚:雨棚總建築面積59207平方米,主體高度為17米,橫向中間連續兩跨分別為59.2米和66.5米[20]。無月台柱雨棚與2005年9月竣工[21]。
Remove ads
在主站房投入使用後,瀋陽北站便存在行人疏散空間不足,站前擁堵,行人過街量大,外圍交通不暢等問題。2009年,瀋陽北站高峰日客流量在10萬餘人次左右,站前廣場的壓力與日俱增[8]。根據哈大客運專線客運量預測結果,瀋陽北站遠期旅客運送量為3935萬人,遠遠超過站房的現有容量[22]。因此,2011年,瀋陽北站啟動北站交通樞紐改造工程,該工程是瀋陽北站繼2003年第一次大規模改造工程後的第二次大規模改造,也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改造工程[23]。
由於鐵路樞紐存在年代久遠,若拆除北站主站房會影響到公交路線的大調整,而且周邊長途汽車站、酒店旅館、物資集散等很多配套設施都失去其存在的理由。更嚴重的是,有可能打破瀋陽北站地區的人口結構平衡,進而引發一連串的社會問題。因此,改造工程決定就地改造既有的瀋陽北站[22]。
改造工程共計投資12.3億元,將既有普速場搬遷至既有站場北側;取消原來的候車室,換為橫跨8個月台的貫通式候車大廳。候車大廳長度約為200多米,總面積為3.2萬平方米,採用高架鋼結構模式,棚頂為鋼結構加鋁板的形式,兩側為大面積玻璃窗。大廳位於鐵軌之上,旅客可乘坐電梯下到月台上候車[24]。
同時在北側開闢新的北出口廣場和新的子站房,改造南廣場和主站房及地下綜合交通樞紐,並使瀋陽北站成為公交、計程車、地鐵、火車「零轉乘」為一體的綜合樞紐[25]。此外此次改造工程還新建瀋陽北基地及動力車走行線[26]。
2011年2月5日,新建普速場投入營運[27]。2012年7月15日,瀋陽北站北廣場已於投入使用[4]。瀋陽北站南側老站房及南廣場的改造工程完工並投入使用的日期一推再推[28][29],最終於2013年8月16日9時投入使用[5]。
Remove ads
車站結構
1990年啟用的主站房是鑲有銀灰色瓷磚的弧形大樓[3],面寬136米,高60米,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17],內部包括入口大廳、旅客餐廳、商場、冷飲、理髮、美容、錄象廳、舞廳、設備及辦公用房[30]。主站房建築為地下2層,地上16層[17],其中6至14層為客房層,地下1層中廳為旅館大廳,設獨立出入口,並與地下商業城相連[30]。客站共占地103萬平方米[17],綜合站房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車站部分共3層,有4排高9.5米自動扶梯[3]、7座高架候車室,整體結構由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勘測設計。主站房東側是3800平方米的售票廳和行李房,西邊是行李領取房[3]。站房內部配有由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設計的客運廣播系統[31],由20個號誌源, 8個廣播信道, 10 台大功率電晶體擴音機和20 個廣播分區組成[31]。
考慮到北站交通樞紐改造期間的營運問題,改造工程對既有主站房主體空間進行保留利用,只對內部公共空間做局部裝修[22],並將站房外罩面裝修,更換為白色石板和藍色玻璃幕牆[32],將頂棚換為為大面積玻璃天窗提供通透視野。新建兩處地下兩層停車場、一處地下一層計程車停車場和一處行人地下過街通道[33]。鋪設高架送客道橋和下車平台並直接與高架候車大廳對接。南廣場方面,取消地面停車,計程車和社會車輛將進入地下,將廣場地面建設為人流集散和綠化景觀空間,建設景觀廣場4.2萬平方米,廣場內以白麻花崗岩為廣場磚 [34],綠化工程面積3.6萬平方米[35],其中南廣場兩側栽種高度超過5米,胸徑15厘米左右的國槐,每棵樹占地面積大約為4平方米,樹間距在2米左右[33]。將原來公交樞紐位置進行調整,公交樞紐從廣場內調整至北站路南側的兩塊綠地內。廣場兩側建設2處公交車場站,設置20條公交路線。在改造工程中,瀋陽北站提高北站路通行能力。採取增加過街通道、路口渠化、最佳化號誌、增加隔離欄、強化管理等措施提高北站路通行能力[36]。
在改造工程完成後,瀋陽北站南廣場將變為五層建築,其中包括地下三層,地面層和地上一層[37],其中地上一層為單向四車道高架送站平台[38],高架送客通道主橋全長528.75米,橋寬9米,局部寬19米,2排車道,橋梁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箱梁和鋼箱梁兩種結構形式,最大跨度50米。送站平台可提供近100個下車車位,車輛即停即走[32],地面層為公共運輸樞紐和人流集散空間,地下層為鐵路地下出站通道,人防空間,停車場,地鐵通道等[37]。東西兩側設置兩個出站口,可容納大客流出站,室內設有接客等候區[29]。主站房一層設置32台自動售票機,以及殘疾人窗口和退票窗口,二層設置27個人工售票窗口[29]。
Remove ads
新建的子站房的車站部分樓體一共3層,採用旅客上進下出流線設計,並通過高架連廊與高架候車大廳連通[22],四周及棚頂周圍都使用的大面積玻璃結構,使整個站房內部通透寬敞,富有空間感。 在子站房東西兩個旅客地下通道與南廣場的地鐵間通過交換大廳實現零轉乘[39]。新建子站房建築最高點22.08米,總面積1.36萬平方米,新建雨棚3.4萬平方米。子站房一層內的9個人工售票窗口和6台自動售票機[40]。進站大廳設有4部扶梯直通3樓高架候車大廳。
高架候車大廳長192米,寬108米,面積為2.4萬平方米[39],共有4000個座位,內部配有投幣式手機加油站,可以通過多頭插口給任何手機充電[41]。大廳屋頂採用的是通透的玻璃和鋼結構相結合的樣式,以保證大廳採光並達到節能的效果[42]。候車大廳左側有A1到A14共十四個檢票口,右側有B2到B13共十二個檢票口,所有檢票口的前面共有五十多個黃色半米高的磁票入口機[43]。候車大廳設有一個約50平米的母嬰候車區,為需要母嬰哺乳的旅客提供便利條件[44]。
地上一層 | 高架送站平台[37] | 高架候車大廳、辦公區 |
地面 | 月台層 中央進站大廳 |
火車月台 站房進車站大廳,步行集散廣場 |
地下一層 | 人防層 交通層 |
人防工程、出站通道,社會車輛停車場,計程車,公共商業服務區 |
地下二層 | 交通層 | 瀋陽北站地鐵站車站大廳、社會車輛停車場,公共商業服務區 |
地下三層 | 月台層 | 地鐵2號線 |


在北站地下交通樞紐工程中,在地下6米至地下12米間設置出站層,將高架候車大廳2條既有出站地道通向7、8月台側接長,然後在8月台下橫向貫通,通過地道通向子站房的地下出車站大廳[22]。整個出站流線將南北兩側連通,使既有的單向出站形式改為南北雙向出站,極大的縮短了旅客流線[22]。在地下14米設為轉乘層,結合既有市政設施,建設了1條地下南北市政通廊,將出站後的人流輸送至北廣場和瀋陽地鐵2號線地鐵站,實現車站與地鐵、公交車以及計程車車站的無縫連接[22]。地鐵站臨近北站行李房,為三層車站,地下一層為人防共享空間,地下二層為地鐵車站大廳層,地下三層為地鐵月台層。
1990年,剛落成的瀋陽北站站場布置為6台11線。在2011年改造工程中,為了使不同需求的旅客活動沿月台分區進行,防止瓶頸和過度擁擠的現象,工程採取高、普速系統分場分線設計[22],將主站房一側設置高速車場,子站房一側設置普速車場。在樞紐改造工程中,月台向西擴建,變成8台16線[45]:
其中客運專線場5台9線,哈大客運專線貫穿瀋陽北高速場;京哈線(秦沈段)從西側引入瀋陽北高速場後,與哈大客專哈爾濱方向正線貫通;瀋陽基地走行線和瀋吉鐵路上行線從東咽喉引入站場。瀋陽北普速場4台7線,有京哈鐵路(沈哈段)和瀋大鐵路經過;從沈山北道大成站和京哈線秦沈段前丁香西號誌站方向開來的下行京哈、沈山普速列車通過北皇聯絡線經原皇姑屯站進入車站普速場,該聯絡線為單線自動閉塞路線[46],經京哈線秦沈段的上行普速列車則於車站西咽喉直接進入秦沈上行正線;瀋吉鐵路下行線從普速場東咽喉引出[47][48][49]。
未來沈白客運專線計劃利用瀋吉鐵路上行聯絡線引入瀋陽北站高速場,並新建下行聯絡線;同時規劃大成至瀋陽北增二線、瀋陽南站至瀋陽站客專增建三線[50]。
目前瀋陽北站的各個月台均為等高列車地板月台,是當時東北地區唯一採用等高列車地板月台的車站[8]。月台採用無月台柱雨棚,由近5000噸無縫鋼管吊裝建成,總建築面積5.72萬平方米。頂棚設計為弧形結構,共分三部分,中間主體為空間鋼管連續拱桁架結構,鋼管桁架梁跨度66.5米,上掛懸索;南面59.2米;北面跨度為21米;最高點高達17米,最低點為14米[51]。
車站除有客車的到發站場外,還有客車機車折返段、機車中檢臨修庫、機車燃油儲油庫、卸油線、客車技術作業站以及客車車輛整備線[17]。
↑ 文官屯 (北) ↑ 瀋陽東 (東) |
| 1 | | | 2、3 | | 4、5 | | 6、7 | | 8、9 | | 10、11 | | |12、13 | | 14 | |
↓ 瀋陽 (西南) ↓ 皇姑屯 (西) |
Remove ads
使用情況
配套交通
地鐵瀋陽北站站月台
南廣場馬路南側配有兩個大型公交場站,通過步行梯、扶梯或無障礙電梯與通往候車大廳的地下通道相連[35]。南廣場與北廣場間有公交接駁專線,乘坐各線公交車或者乘地鐵在瀋陽北站下車的旅客可以轉乘公交專線到達瀋陽北站北廣場[41]。北站南廣場建有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的長途客車停車場,配有長途客車路線85條,共有車輛292台[53]。2012年,開通桃仙機場往返於瀋陽北站的旅客巴士專線[54]。
瀋陽地鐵2號線瀋陽北站站的A、B出入口出站可直接上到南廣場西側,在步行進入候車大廳候車。從北站出站的旅客可從出站口直接步行至地鐵出入口,還可通過地下通道在地下進入地鐵站車站大廳層,實現「零轉乘」[35]。
車站景觀
在未改造之前,瀋陽北站的主樓大廳,候車室及貴賓休息室內共有三幅壁畫,分別為大理石、鍛銅浮雕壁畫《白山、黑水》、《和平與發展、團結與進步》和手繪壁畫《珍珠湖的傳說》。三幅壁畫均由魯迅美術學院和遼寧中國畫研究會承製[55]。《珍珠湖的傳說》坐落於軟席候車室,長46米,高3.6米,總面積為165.6平方米[56],其主題採用滿族文化傳說「珍珠湖」以突出該作品的地域文化特徵[56]。
車站官方媒體
2013年3月28日,瀋陽北站電視台成立並正式開播。瀋陽北站電視台是集新聞編輯、專題訪談、影音合成等功能於一體的多媒體平台[57]。
自2011年3月起[58],瀋陽北站分別開通了官方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59]。微博每日發布瀋陽北站、瀋陽站、長春站、大連站等始發站的列車余票資訊[60],發布車票代售點明細表[61],轉載重點資訊,在線諮詢、旅客預約、失物招領等活動[60]。
問題與事故
2013年,一項關於瀋陽北站服務品質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旅客對北站總體滿意度不高,僅為59.67%,其中乘車旅客對候車座位數量及舒適度,車站洗手間數量及清潔程度,飲用水提供情況的滿意程度均不及格[62]。另外,瀋陽北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存在著非法營運車輛亂停亂放,違規長途客車售票點拉客、宰客;無證商販擺攤售貨等種種問題[63]。在瀋陽北站進行改造期間,大量旅客需從南廣場繞行到北廣場乘車,致使外地旅客被非法營運的黑車欺詐的現象經常發生[63]。
瀋陽北站地區共計2.98平方公里,但匯集著鐵路客運站、長途客車運輸樞紐、公交樞紐、高架橋上下口和1個有著6個出入口的環島等交通設施。另外,瀋陽北站所處的地區,瀋陽金融商貿開發區,也有著近200家金融及服務機構[64]。這導致北站地區有著較大的人流量、車流量並伴隨著十分嚴重的交通堵塞問題[64]。據統計,北站地區高峰時日車流量可達15萬台次、日人流量達30萬人次,每小時有1.5萬人次以上在地面穿越北站路[64]。
2004年12月6日,瀋陽北站站前廣場的旅店發生嚴重的火災事故,造成7死5傷[65]。2012年5月28日,一男子在月台內的拱形鋼鐵建築的中縫中墜落,造成車站電力系統損壞,D6次列車停車一小時且車內斷電,溫度一度高達29℃,當事人全身100%燒傷,臟器完全損壞,經搶救無效死亡[66][67]。2012年12月22日,瀋陽北站前廣場彩鋼房著火,未造成人員傷亡[68]。
鄰近車站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