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重慶軌道交通
2004年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重慶軌道交通(英語:Chongqing Rail Transit,縮寫CRT),簡稱重慶軌道、重慶軌交[註 7],是服務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的都市軌道運輸系統,包含單軌、地鐵、雲巴、市郊列車、直快列車等多種軌道交通形式。
重慶軌交早期主要由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建設營運,現有多家公司參與建設營運。截至2025年1月,重慶軌道交通已開通環線、1–6號線、9號線、10號線、18號線、國博線、江跳線、壁銅線,而7號線、15號線、17號線、24號線、27號線等路線則正在建設中。截止2025年2月,重慶軌道交通總營運距離已達557.87公里,居西部城市次位,中國第六位。全網日均客運量近365萬人次,日均開行班次2205次。目前單日最高客運量紀錄是2024年12月31日的614.8萬人次。[2]
目前重慶軌道交通已建成或建設中的路線採用跨座式單軌(2號線、3號線)及地鐵(傳統鋼輪鋼軌鐵路,其餘路線)兩種制式,兩種制式在建設成本、適宜環境、噪音控制、速度運力等方面各有不同。於2004年11月6日開始載客營運的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是中國首條跨座式單軌路線,也是西部地區第一條都市軌道運輸路線。2號線用40年的271億日本政府提供的政府間發展援助(ODA)日元貸款建設。重慶軌道交通1號線是山城重慶開通營運的第一條鋼軌軌道交通路線,重慶軌道交通3號線是中國第一條跨越長江的都市軌道運輸路線,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是全球第一條實現都市軌道運輸互聯互通的地鐵路線[3]。
Remove ads
營運線網
重慶軌道交通線網現時由單軌、地鐵兩種制式的路線組成,並有計劃開行能與地鐵直通的都市快軌拓展線網的服務範圍。
- 單軌:重慶軌道交通2、3號線為單軌(即跨座式單軌)制式的都市軌道運輸,習慣上又被市民稱為輕軌,但並非準確意義上的輕軌,從路權標準來看,單軌擁有完全封閉的專有路權,而從小時最大運送能力來看,屬中大量運送能力軌道交通,因此不符合國際上通用的輕軌的定義,而屬於地鐵,重慶軌道集團為此於2019年12月9日發文澄清兩線並非輕軌[4]。重慶市6節編組單軌載客量1342人、8節編組單軌載客量為1802人。
- 地鐵:重慶軌道交通環線、1、4、5、6、9、10號線均屬於傳統的鋼輪鋼軌地鐵制式的都市軌道運輸。其中1、6號線採用6節B型鋼輪鋼軌列車,載客量2062人;環線、4、5、9、10號線初期採用6節As型鋼輪鋼軌列車,載客量2322人。其中,環線、5、9、10號線遠期預留7節編組車營運條件。
- 都市快軌:重慶在主城區至璧山、銅梁、合川、江津等城市間之間規劃建設區域鐵路,被稱為重慶都市快軌[5]。都市快軌將採用鋼輪鋼軌制式,採用雙流制都市快軌列車[6],能夠兼容直流和交流兩種受電模式,速度比地鐵更快,站距也比市內地鐵車站站距更大,營運方為重慶鐵路集團。
路線列表中,採用國內通行做法,即車站數量只計已開通營運的車站數量,轉乘站重複計算。
Remove ads
標識色:■檸檬黃
環線工程於2013年10月正式開工,於2018年開通東北環(重慶圖書館-重慶北站南廣場-海峽路),2019年開通西南環二郎段(海峽路-二郎),2021年開通剩餘段(重慶圖書館-重慶西站-二郎),2023年10月7日全線開通。建設總長度約50.93公里,設車站33座。軌道交通環線起於沙坪垻區規劃建設的重慶西站,經沙坪垻城區、江北城區,利用朝天門長江大橋下層軌道交通專用通道跨長江,過長江後向南經彈子石、上浩、海棠溪、羅家壩、四公里後沿海峽路向西,經大石壩交流道,利用鵝公岩軌道交通專用橋跨長江,過江後經九龍坡城區、石橋鋪後向西回到起點重慶西站。該路線採用6節編組As型地鐵列車。
標識色:■石榴紅
1號線是重慶市建成投入使用的首條鋼輪鋼軌地鐵路線,開啟了重慶軌道交通的轉乘時代。
1號線路線識別色為石榴紅色,採用6節編組B型地鐵列車,全長約46公里。一期工程為朝天門至沙坪垻,長16.5公里;二期工程為沙坪垻至大學城,長20.2公里。一期工程於2007年6月開工,於2011年7月28日通車,二期工程於2012年12月20日建成通車。續建的大學城至尖頂坡區間,向西延伸約2公里,已於2014年底建成通車。向西延伸至璧山城區的區間於2019年12月30日下午2:00開通試營運,該區間長5.6公里。[7][8][9]小什字至朝天門段於2020年12月31日通車,標誌著1號線完全開通營運。
標識色:■森林綠
2號線全長31.2公里,是國內首條採用跨座式單軌制式的軌道交通路線,也是西部第一條都市軌道運輸路線。
2號線路線識別色為森林綠,一期工程較場口至動物園段長14.3公里,2004年11月開始試運轉,2005年6月18日(重慶直轄8周年紀念日)正式載客營運;二期動物園至新山村段2006年7月投入營運,一二期貫通路線全長19.1公里。南延伸段延伸至魚洞,長12.1公里,設車站7座,已於2014年底建成通車。該路線初期採用4節編組跨坐式單軌列車,後期經改造並陸續上線6節、8節編組列車。
-
2號線四編組列車
-
2號線六編組列車
-
2號線列車穿過李子壩
標識色:■琉璃藍
3號線採用與2號線相同的跨座式單軌制式,一期工程為重慶交通大學(原名二塘)至龍頭寺,長約20.2公里,車站18座,二期工程為龍頭寺至江北機場T2航廈,長約18.9公里,車站11座。路線跨越長江、嘉陵江。一期工程於2007年4月開工,二期工程於2008年12月開工,2011年9月29日部分投入通車。南延伸段延伸至魚洞,長約16.5公里,設車站10座,2010年開工,於2012年12月28日通車。北延伸段(空港支線)為碧津至舉人壩,長約10公里,設車站6座,於2013年開工,2016年12月28日通車。目前3號線全長約66公里,車站45座。3號線初期車輛為6節編組跨坐式單軌列車,後期逐步增加至8節編組。2019年陸續上線由6節編組改造的「六改八」8節編組列車。
Remove ads
標識色:■太陽橙
4號線一期工程於2013年年底正式開工,2018年12月28日開通試營運。4號線一期工程西起渝北區民安大道,東至江北區唐家沱,路線大體呈西東的走向,全長約15.64公里;其中地下段約10.67公里,高架段約4.97公里。設車站9座,其中地下站7座,高架站2座,平均站間距約1.8公里。該路線採用6節編組As型地鐵列車。二期由唐家沱延伸至黃嶺,長約32.8公里,於2022年6月18日建成通車。
標識色:■淺蔥藍
5號線一期工程於2013年年底正式開工,起於兩江新區園博中心,在紅岩村附近跨嘉陵江,經歇台子、石橋鋪、重慶西站後沿華福路向西,止於跳蹬。路線長度約39.71公里,設車站25座,其中地下站20座,高架站5座,平均站間距為1.61公里;設大竹林停車場、中梁山機廠,車輛採用6節編組As型地鐵列車。5號線一期北段(園博中心至大龍山段)於2017年12月28日下午14時始試營運(大石壩站於2018年12月24日開通),5號線一期南段於北京時間2021年1月20日上午7時30分始試營運(石橋鋪站至跳蹬站),北延伸段(園博中心至悅港北路)於2023年2月27日下午14時始試營運(玉河溝站暫未開通)。南北兩段曾分段營運,直至2023年11月30日剩餘段(大石壩至石橋鋪段)通車後全線貫通。
- 江跳線
Remove ads
標識色:■謙粉紅
6號線採用6節編組B型地鐵列車,由重慶南岸區茶園站至重慶北碚區北碚站,全長63.3公里,設28座車站。一期於2009年開工,2012年9月28日五里店至康莊段開通試營運,同年12月26日延伸至禮嘉。2013年5月15日,國博支線一期工程(禮嘉至悅來)開通試營運。2013年12月31日,禮嘉至北碚段開通試營運。2014年12月30日,五里店至茶園段開通營運。
-
6號線車廂
-
6號線黃泥塝內景
-
試營運時站點資訊
- 6號線國博支線
標識色:■洋鐵紅
9號線由沙坪垻區新橋至渝北區花石溝。一期(高灘岩至興科大道段)於2016年9月28日開工,2022年1月25日開通營運;二期(興科大道至花石溝)於2017年底開工。該路線採用6節編組As型地鐵列車。
標識色:■羅蘭紫
10號線一期工程(鯉魚池站-王家莊站)途經江北區、渝北區。路線長34公里,其中,地下線長約27公里,高架線長約7公里。沿途設19座車站,其中地下車站18座,高架站1座,該路線採用6節編組As型地鐵列車。10號線一期工程於2014年5月正式動工建設,並已於北京時間2017年12月28日始試營運。建設中的南段(鯉魚池站-蘭花路站)為原規劃中4號線南段。2018年12月28日重慶北站南廣場站開通營運。2023年1月18日鯉魚池至後堡段開通營運,同年11月30日後堡至蘭花路段開通營運(南坪站暫緩開通)。
標識色:■松石綠
18號線於2023年12月28日開通營運一期工程,起於富華路站,途經渝中區、九龍坡區、巴南區和大渡口區,止於跳磴南站。
營運服務
重慶軌道交通實行距離計價、遞遠遞減的計程票價,地鐵與單軌票面通用。乘客從進入付費區開始,須在270分鐘內搭乘完地鐵或單軌,否則車票作超時作廢處理,並按最高單程票價付費買票。在270分鐘內,按照乘坐距離計算票價。最低票價2元,最高票價10元。目前在票價標準基礎上實行最高票價7元封頂的優惠票價。[10]
車費可使用單程票和宜居暢通卡付費,其中宜居暢通卡包括普通卡、優惠卡、學生卡、敬老卡、愛心卡和限量發行的重慶軌道交通季節或路線開通紀念票。
2019年7月1日,重慶軌道交通在官方微博宣布實現全線網行動支付購票,自動售票機和人工售票均支持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購票。同年12月27日,重慶軌道交通全網掃碼過閘計畫竣工投用,乘客可使用與重慶公車通用的支付寶、微信、銀聯雲閃付乘車碼掃碼過閘乘車。2020年12月22日,全網閘機增加交通聯合卡付費功能。
現時,重慶軌道交通接受的車票種別包括:
- 單程票適用於臨時乘坐地鐵的乘客,可使用車站大廳中設置的自動售票機購買。單程票僅限在車票發售當天有效,一次性使用,乘客出站時單程票將通過閘機進行回收。僅限當日當站未使用車票,或遇列車故障15分鐘以上可去服務中心辦理退票,故障時還可索取致歉信。
- 一日票適用於短期內需多次乘坐軌道交通的外地遊客,旅遊票特性顯著,票價為18元/張。乘客使用自首次在進站檢票閘機上刷卡開始計算,之後24小時內不限次數乘坐重慶軌道交通的所有路線。[11]
- 宜居暢通卡是重慶市區內使用的具有多種付費功能的非接觸式IC卡,可以在重慶軌道交通、公車、索道、扶梯等多種公共運輸場合使用。持有宜居暢通卡乘坐交通工具(包含軌道交通、公車、索道、皇冠大扶梯)時,享受票價9折優惠以及一小時免費/優惠轉乘。
- 交通聯合體系下的IC卡的支持在2020年底全面實現。[12]
此外,以下乘客可以免費乘坐重慶軌道交通:[10]
- 殘疾軍人、因公致殘的人民警察、盲人持有效證件免費乘坐軌道交通;
- 本市行政區域內年滿65周歲的老人持有效證件免費乘坐軌道交通;其他一級二級殘疾人憑有效證件辦理免費卡,憑卡免費乘車;三級四級殘疾人憑殘疾人證辦理愛心優惠卡半價乘車;殘疾人攜帶隨身必備的輔助器具應予免費;
- 身高1.3公尺(含)以下的兒童免費乘坐軌道交通,若為學齡前兒童須有人監護陪同方可免費乘坐軌道交通。
![]() | 此章節需要擴充:5號線和江跳線貫通車介紹 |
2020年7月以來,重慶軌道交通陸續在4號線、5號線、10號線和環線上線了不停靠部分途中站點的新種別列車,其中4號線、5號線和環線的班次在互聯互通的基礎上直通運轉。5號線和江跳線,3號線與空港線也有貫通運轉的車次。

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5號線、9號線、10號線和環線裝備了中國通號CBTC號誌系統,其中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已經具備互聯互通(直通運轉)條件。列車經過聯絡線,無需停車即可在正線和其他路線中切換。[13]2017年6月9日,重慶軌道交通互聯互通專題匯報會在重慶軌道集團大竹林基地應急指揮中心順利召開。[14]
2018年3月21日,重慶軌道交通CBTC互聯互通示範工程在重慶軌道交通5號線首次共線試運轉,標誌都市軌道運輸互聯互通工程有了實質性進展。[15]2019年年初,10號線10019列車在5號線上載客營運,車廂資訊屏也顯示5號線對應車站,但可從車廂內裝飾顏色、編號識別出其實際為10號線列車。同年7月,利用夜間非營運時間,重慶軌道交通多次進行環線和4號線測試,於4號線唐家沱經4號線、環線的民安大道至重慶圖書館。2020年5月,4號線和環線互聯互通跨線載客試營運通過專家評審。

- 直快列車是重慶軌道交通利用互聯互通(直通運轉)技術推出的跨線快車,路線跨行環線、4號線、5號線。始於4號線唐家沱,越行5站停靠頭塘、重慶北站北廣場,並在民安大道由聯絡線至環線,越行環線洪湖東路、動步公園停靠5號線、6號線、環線轉乘站冉家壩,經高家花園軌道專用橋過嘉陵江並停靠1號線、9號線、環線轉乘站沙坪垻,停靠重慶圖書館後、由重慶西跨行5號線,停靠5號線金建路、華岩中心,終到5號線終點站跳磴,實現4號線唐家沱快速直通5號線跳磴。軌道交通公司宣傳稱此路線較常規的普速、轉乘列車約節約33分鐘。
- 快速列車是目前運用在重慶軌道交通10號線的快速列車路線,始於王家莊,停靠中央公園西、江北機場T2航廈、江北機場T3航廈、上灣路、重慶北站北廣場、重慶北站南廣場、紅土地、鯉魚池、曾家岩,七星崗、南坪(尚未通車)、萬壽路,終到蘭花路,連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國鐵重慶北及10號線主要轉乘站。軌道交通公司宣傳稱此路線較常規的10號線節約12分鐘。
2020年7月起,重慶軌道交通開始在4號線、10號線及環線相關站點宣傳直快列車和10號線快速列車,包括在民安大道張貼跨線列車時刻表,重慶北站北廣場擺放和張貼宣傳廣告等。4號線、10號線及環線車站月台上的乘客資訊顯示螢幕開始顯示後續列車為直快列車或普通列車及時刻表。在測試期間,直快列車按照時刻表進行不載客試運轉,列車停靠時不開門上車。
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環線直快列車及10號線快速列車於2020年9月18日起正式投入載客試營運,初期僅在9:30-17:00開行。[16][17]2021年3月21日,重慶軌道交通通過微博宣布自同年3月22日起,4號線、環線直快列車、10號線快速列車在尖峰時間(7:30–9:30、16:30–19:30)上線運轉,直快、快速列車營運時間調整至7:30至19:30。[18]
2021年9月18日,時值重慶軌道交通直快列車和快速列車投入營運1周年,重慶軌道交通在官方微博宣布計劃於2021年內調整直快列車運轉路線,延長當前終點站重慶圖書館至跳磴。[19]2021年12月26日,重慶軌道交通在官方微博宣布環線、4號線、5號線三線互聯互通路線於2021年12月28日6:44起上線運轉。
2023年2月17日,在10號線二期鯉魚池-後堡段開通約1個月後,10號線快速列車延伸至後堡站,新增曾家岩、大禮堂、七星崗、後堡4座停靠站點。[20]根據更新後的路線圖,10號線快速列車計劃在南段剩餘段(南坪-蘭花路)通車後停靠該段全部車站。
2023年9月6日,在10號線二期後堡-蘭花路段開始試運轉約2周後,重慶軌道交通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稱,10號線快速列車將變更停靠站點,新增停靠中央公園西站、上灣路站,取消停靠大禮堂站、後堡站。同年11月30日,10號線二期後堡-蘭花路段(不含南坪站)正式開通試運轉,快速列車增加停靠萬壽路站和蘭花路站。
2018年10月12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和重慶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市域鐵路與城市發展論壇」在重慶舉行;在論壇上,重慶市市長唐良智稱要推動市域鐵路,高鐵,城市軌道「三鐵合一」[23][24]。2019年,重慶交通局對重慶公車化列車進行預可研招標,招標的工作內容中要求投標人能解讀都市軌道運輸及公路交通設施等相關規劃,研究綜合交通銜接方案。[25]2020年,重慶交通局聲稱,將推進重慶東站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間設施銜接順暢,推動「四網」融合、無縫轉乘、安檢互相承認,並積極探索鐵路、配套樞紐、軌道交通、市政道路等多主體一體化協同建設管理機制。[26]
規劃建設歷史

-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國民政府擬訂《陪都十年建設計劃草案》,提出建設高速電車。擬建三條高速電車線,建設標準採用每公尺重47.77公斤的鋼軌;軌距為1公尺;最大坡度9%;彎度最小半徑80公尺;主城區車速25公里/小時,郊區45公里/小時;車輛長8公尺,寬1.8公尺,雙電機,每台分別為35馬力;帶拖車,每列乘240人;初定10分鐘發一班,三線每天總運量約10萬人次,部分路線在地下。
- 甲線:從龍門浩到磁器口,途經龍門浩、小什字、較場口、七星崗、兩路口、李子壩、小龍坎、沙坪垻、磁器口9座車站,全長14.75公里。
- 乙線:由龍門浩到南溫泉,途經龍門浩、煙雨堡(距海棠溪1公里)、大坪溪、二塘、董家灣、劉家灣、南溫泉7座車站,全長19.49公里。
- 丙線:由龍門浩到大田坎。途經龍門浩、石坎、大田坎3座車站,全長6.9公里。
- 1960年:《重慶市城市初步規劃》(1960–1980年):提出「直通與環狀」線網布局的「地下快速鐵道線網」,以市中區為核心,將新牌坊、小龍坎、楊家坪、石橋鋪、兩路口等地區串聯起來,總長約100公里。
- 1983年:《重慶市城市總體規劃》(1982–2000年):規劃有一條「地下鐵道」,從朝天門到楊家坪,沿途經過較場口、菜園壩、兩路口、鵝嶺、大坪、謝家灣,全長約12.2公里。現狀的重慶軌道交通二號線 走向與這個路線基本一致。該規劃提出,菜園壩火車站改建後,由梨樹灣經沙坪垻至菜園壩的鐵路聯絡線開行城市列車,發揮軌道交通功能。
- 1991年:《重慶市綜合交通規劃》(1990–2005年):該規劃提出了南坪-新牌坊、朝天門-雙碑、朝天門-九宮廟3條幹線軌道交通,以及楊家坪-石橋鋪軌道連接線的規劃方案,線網總長約55公里。目前的軌道交通一、二、三號線走向與其基本一致。該規劃基本確定了目前軌道線網的骨架雛形。並對軌道路線的斷面流量進行了預測。
- 朝沙線為朝天門-較場口-七星崗-兩路口-大坪-石橋鋪-沙坪垻(遠期延伸至雙碑)。
- 朝新線為朝天門-較場口-七星崗-兩路口-大坪-楊家坪-馬王場-新山村(遠期延伸至九宮廟)。
- 新牌坊-南坪空客線(適時延伸至四公里)。
- 楊家坪-石橋鋪連網線。
- 1998年:《重慶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20年):在1991年綜合交通規劃基礎上,保留了朝沙線,調整了朝新線半島地區走向,將新牌坊-南坪線北向延伸至江北機場,將楊家坪-石橋鋪連網線東向延伸至四公里,增加五號線由童家院子-冉家壩-高家花園大橋-楊公橋-上橋-中梁山。軌道路線總長約119公里,線網密度約0.36公里/平方公里。
- 2003年《重慶市主城區綜合交通規劃》(2002–2020年)和2007年《重慶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年),主城區軌道交通線網格局擴展為「九線一環」,此線網骨架承襲了1998年總體規劃軌道線網結構,總長約522公里,線網密度約0.66公里/平方公里。
- 2011年10月由國務院批覆[28]的《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年)》修改方案對軌道線網進行了加密和完善,其中規劃的2020年軌道交通線網在骨架網基礎上,增加4號線、5號線、9號線、10號線及環線,形成「八線一環」的基本網,線網總長約478公里,主城區線網密度約0.69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各線規劃與實際建設情況基本相同。2020年後遠景網將在八線一環基礎上增加7號線、8號線、11號線、12號線、13號線、14號線、15號線、16號線、17號線,總長約813公里[29]。
- 2019年8月,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重慶市主城區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9–2035年)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進行了公示[30],其中包含軌道快線方案與軌道普線方案,主城區規劃至2035年形成「22線1環」的線網布局,全長1,252公里(不含璧山江津41公里),至遠景年形成「29線1環」的線網布局,全長1,473公里(不含璧山江津57公里)。
- 1958年下半年,「重慶市市中區地下鐵道工程隊」成立,擬對原有防空洞進行拓寬、加固,並新挖從十八梯到臨江門的地下隧道,工程在進行了一年多後停滯。
- 1960年,重慶市總體規劃提出建設「直通與環狀」線網布局的「地下快速鐵道線網」,以市中區為核心,將新牌坊、小龍坎、楊家坪、石橋鋪、兩路口等地區連接起來。
- 1965年,再次成立「重慶市中區地下鐵道工程處」,工程處共分4個工程隊,共有1000餘人,1966年下半年,工程再一次癱瘓。但工程基本完成了市中區的地下隧道網:千廝門、望龍門、中華路、十八梯、興隆街、棗子嵐椏、燕喜洞部分貫通。至1971年,工程處被迫停工解散,修建的隧道移交人防部門。
- 1983年,總體規劃提出建設朝天門到楊家坪的地下鐵道,途經較場口、菜園壩、兩路口、鵝嶺、大坪、謝家灣,全長約12.2公里。
- 1987年,組織開展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前期研究工作。
- 1988年,曾引入外地商人組建地鐵集團投資修建地鐵,公司設兩路口,並曾開工建設,主要仍是在原人防工事基礎上擴展施工。
- 1989年重慶市向國家計委上報軌道交通1號線計畫建議書,1992年8月國家計委以計投資〔1992〕1319號文批准。後於1993年完成一期工程朝天門至沙坪垻段的可研報告。[29]
- 軌道交通1號線(B型地鐵)、軌道交通2號線(跨座式單軌)的城區部分利用了大量60-80年代修建的防空隧道和地鐵隧道。
- 1999年10月,2號線一期工程(較場口至新山村段)國務院批准立項。[29]
- 2000年12月26日,2號線一期工程較場口至動物園段全面開工。該工程被列為國家西部大開發十大重點工程。
- 2004年
- 2005年6月18日,2號線較場口至動物園段正式開通營運。
- 2006年
- 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發改投資〔2006〕1206號文批准《重慶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6-2013年)》,包括1號線、3號線、6號線共82公里和2號線延伸線21公里,總投資245億元。
- 7月1日,2號線向南延伸至新山村。
- 2007年
- 2008年12月,3號線二期工程(龍頭寺至江北機場段)開工。
- 2009年,6號線建設通過國家發改委批准,一期工程(上新街至禮嘉段)全面動工建設。
- 2010年,3號線南延伸段(二塘至魚洞段)開工建設。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6年
- 12月28日,空港線碧津至舉人壩段開通試營運。
- 2020年
- 2012年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重慶市都市軌道運輸第二輪建設規劃(2012-2020年)》,獲批規劃計畫為4號線一期、5號線一期、6號線支線一期二期、9號線一期二期、10號線和環線,共6項8段,全長215.04公里,計畫總投資約1097億元。[32]
- 2013年
- 2014年5月,10號線一期工程(鯉魚池至王家莊段)開工建設。
- 2015年6月10日,江跳線跳磴至聖泉寺段開工建設。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1月18日,9號線二期、10號線二期(鯉魚池-後堡)開通初期營運。
- 10月7日,4號線港城站、環線上浩站開通營運。
- 11月30日,5號線中段、10號線剩餘段開通營運。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原始文獻:重慶市都市軌道運輸第三期建設規劃(2018~2023年)
- 2019年9月、10月,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對重慶市都市軌道運輸第四期第一批建設規劃進行公示,含新增建設計畫9個,新增距離229.7km。[49]
- 2020年9月17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透露國家發改委批覆了《重慶市都市軌道運輸第四期建設規劃(2020~2025年)》[50],共198公里[51]。
- 2021年1月21日,重慶日報稱國家發改委批覆的198公里路線分別是4號線西延伸段、6號線重慶東站延伸段、7號線一期、15號線、17號線一期、18號線渝中區延伸段、24號線一期和27號線[52]。
- 2021年3月2日,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西延、18號線北延、24號線一期等計畫正式開工,第四期建設規劃8條、198公里路線進入建設階段。[53]
- 2025年6月27日,6號線重慶東站延伸段開通營運。
未來發展
本條目或章節是關於正在建設或詳細規劃中的公共運輸計畫。 |
根據《重慶市主城區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9-2035年)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重慶市主城區規劃至2035年形成「22線1環」的線網布局,全長1252公里(不含璧山江津41公里),其中普線「16線1環」、全長843公里,至遠景年形成「29線1環」的線網布局,全長1473公里(不含璧山江津57公里),其中普線「21線1環」、全長1014公里。共規劃有8條快線,其中26號線、27號線、28號線銜接市域鐵路,15號線、19號線、20號線服務城市內部,11號線與19號線為遠景橫向布局線[29]。
視覺設計
事故
- 2019年1月8日下午,環線海峽路站-南湖站區間隧道內人防門侵入限界[64],導致途經此處的環線00014號列車與人防門發生碰擦事故,列車第一節車廂偏移並造成車頭嚴重損毀,[65]並造成1名乘客和2名工作人員受傷,1名工作人員搶救無效死亡。海峽路站、南湖站和四公里站中止營運,環線剩餘區間降速至最高時速40公里營運。[66]1月10日下午5時,環線所有車站恢復營運。[67]1月18日,環線恢復最高時速60公里營運。[68]
- 2022年1月18日中午,環線鵝公岩軌道大橋一根吊索叉耳螺杆出現異常,奧體中心站經謝家灣站至海峽路站區段暫停營運,謝家灣站中止營運,環線調整為開行奧體中心站經冉家壩站至海峽路站C字形運轉交路,奧體中心站至海峽路站開行收費接駁公車。[69]
- 2022年2月13日下午,因外部環境影響,環線奧體中心站經陳家坪站至彩雲湖站區段暫停營運,奧體中心站、陳家坪站、彩雲湖站中止營運,加之上月中止營運的奧體中心站經謝家灣站至海峽路站區段仍未恢復運轉,環線調整為開行二郎站經南橋寺站至海峽路站C字形運轉交路,二郎站至海峽路站開行收費接駁公車。[70]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