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来自维基词典,自由的词典

Remove ads
U+7B11, 笑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7B11

[U+7B10]
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
[U+7B12]

跨語言

漢字

竹部+4畫,共10畫,倉頡碼:竹竹大(HHK),四角號碼88432部件組合

更多資訊 筆順 ...

衍生字

來源

更多資訊 說文解字 ...

漢語

更多資訊 正體/繁體, 簡體 # ...
維基百科有以下相關的條目:

字源

更多資訊 古代字體(笑), 戰國時期 ...

原為會意漢字 或形聲漢字(上古 *sqʰows):聲符 (上古 *sʰuːʔ) + 意符 ,後世字形為形聲漢字(上古 *sqʰows):意符 + 聲符 (上古 *qoːwʔ, *qrow, *qrowʔ)

由於「」在唐朝之後《說文》版本脫佚,徐鉉校該書時,只得引李陽冰刊定《說文》小篆版本從「竹」從「夭」,也對孫愐唐韻》所引《說文》從「竹」從「犬」的「𥬇」感到疑惑,認為是俗字寫法。段玉裁考證則不以為然,改篆從「竹」從「犬」。儘管字書所載其古文及小篆皆歸竹部,但出土戰國至秦漢簡帛書都是從「艸」從「犬」的「𦬦」(𦬫[1][2][註 1]

在「笑」的溯源探討上,尚有「」乃借字或本字之說(以「」的本字「𡝩」旁證[3]),因古來「艸」「竹」易混[2];或以字書收錄古《老子》的古文「笑」形推論,原始既非從「竹」也非從「艸」,而是眉開眼笑的「︿︿」,人的象形「大」訛變成「夭」[4];更甚者以「」為本,既從「犬」大致已定,則「︿︿」篆形訛變為「八」,從「八」從「犬」可能是最早字形等等[5]。然與目前出土文物所顯示的皆不符,何況以非秦系的古文推斷其小篆原貌,本來就有問題。

「𦬫」訛變為「笑」,蓋「艸」、「竹」相混,如「」訛作「」、「」訛作「」、「」訛作「」後又訛作「」,且出土《戰國縱橫家書》其𦬫的部件「犬」亦似斜「夭」狀[6]聲符「艸」被「竹」替代,憑「犬」不符、改「夭」形聲,此皆有脈絡可循[7]

臺灣學者杜忠誥對以上「笑」字形演變亂象提出一套看法[7]

  1. 「𦬫」是「狗遇草地則喜樂戲耍,歡快無比」[註 2]
  2. 從「艸」、「夭」聲構形之「芺」應是《說文〉原書中的「𦬫」字,或列在「犬」部,後被誤認草名而移寫到「艸」部[註 3]
  3. 在東漢隸變過程中,普遍出現從「竹」混同訛變成「艸」的情形,而經魏晉六朝混亂後局勢大定,開始依經籍把原從「竹」者悉數恢復,卻還原過頭將「𦬫」作「𥬇」[註 4]
Remove ads

發音


註解
  • chhiò - 白讀;
  • chhiàu - 白讀(用於某些組詞中;也可認為是文讀);
  • siàu - 文讀。
註解:ciê3 - 潮州。

更多資訊 韻圖, 字 ...
更多資訊 字, 讀音 # ...
更多資訊 鄭張系統 (2003), 字 ...
Remove ads

釋義

  1. (不及物)喜悅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快樂的聲音
      ―  xiàoróng
    唔識唔识 [粵語]  ―  m4 sik1 siu3 [粵拼]  ―  不會
  2. (及物雙及物) 嘲笑譏諷
    點解你哋成日 [粵語繁體]
    点解你哋成日 [粵語簡體]
    dim2 gaai2 nei5 dei6 seng4 jat6 siu3 ngo5 gaa3? [粵拼]
    為什麼你們總是嘲笑我?
    唔識廣東話 [粵語繁體]
    唔识广东话 [粵語簡體]
    siu3 keoi5 m4 sik1 gong2 gwong2 dung1 waa6-2 [粵拼]
    嘲笑他不會講粵語
  3. 有趣的,逗樂
      ―  xiàohuà(字面義為「有趣的話語」)
  4. (棄用) 喜愛羨慕
  5. (書面尊敬) 致贈時表示希望對方接受
    先生先生  ―  hái wàng xiānshēng xiào
  6. (棄用比喻義) 花朵開放綻放
  7. (罕用) 姓氏
Remove ads

近義詞

參見

組詞

Remove ads

日語

朝鮮語

越南語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