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灣食品安全事件列表列出歷年發生在臺灣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簡述

1979年,臺灣相繼發生「米糠油中毒」、「假酒」事件,進而引發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等民間消費者保護團體興起,揭開食品安全征戰序幕。[1]著名的食品安全事件,如含有瘦肉精及四環素的肉品、塑化劑、黑心油(油品摻銅葉綠素、地溝油、飼料油、工業用油),民間台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消費者提起團體訴訟英语class action[2]然而食安危害的司法求償需要證實,使官方易怠惰輕罰黑心商。[3]2011年後,台灣再次爆出一系列的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事件。連續數年的大量食品安全事件與“黑心食品”的出现使得台湾社会乃至有关国家地区都产生了担忧。台湾民众对食品安全也感到担忧,形成一系列后续影响[4]

事件列表

  • 以下為有查證的著名食品安全事件列表:

1970年代

更多信息 發生或曝光時間, 事件名稱 ...

1980年代

更多信息 發生或曝光時間, 事件名稱 ...
Remove ads

1990年代

更多信息 發生或曝光時間, 事件名稱 ...

2000年代

更多信息 發生或曝光時間, 事件名稱 ...
Remove ads

2010年代

更多信息 發生或曝光時間, 事件名稱 ...
Remove ads

2020年代

更多信息 發生或曝光時間, 事件名稱 ...
Remove ads

爭議事件

過期原料

  • 2013年5月,桃园县政府卫生局于稽查义美食品龙潭厂时,发现该厂使用过期2年以上的原料「大豆分离蛋白」制造产品。[325]事發後,義美決定捐出1500萬元給公益團體,也對在生產管理上的疏失致歉。[326]針對36萬箱使用過期原料制造的產品流到市面上販售,檢方起訴義美桃園龍潭廠翁仁慶、黃凱亭、魏建佳和黃煜良4名員工,全案審結,4人被判2到6月徒刑,緩刑2年,並另要繳交公庫15萬元至60萬元[327]
  • 2014年10月15日,台中衛生局針對轄內14家頂新國際集團旗下的松青超市全面稽查,查獲4家使用過期食材改製或改標成15項的熟食販售。[328]
  • 2014年10月23日,台中IKEA使用味全的過期乳漿原料製作霜淇淋。[329]

農藥

瘦肉精

  • 2024年2月2日,臺中市政府食品藥物安全處驗出台糖梅花肉片含乙型受體素西布特羅(cimbuterol),衛生局長曾梓展說明,台中市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中動物用藥殘留量的「公告」及「建議」檢驗方法,共抽驗6次,利用公告方法驗出0.015ppm,超過方法定量極限值0.001ppm達15倍之多。[332]針對該案,衛福部則表示衛福部及各地方政府於上市後92件、台糖自主送檢36件同批次共計921件豬肉樣品,均未檢出乙型受體素,顯示國內豬肉供應鏈未受乙型受體素污染,尚無食安風險。[333]盧秀燕帶領的台中市政府始終未說明,驗出西布特羅的肉品是如何出現如何產生。

其他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