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东西线 (东京地铁)
東京地下鐵系統的一條路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东西线(日语:東西線/とうざいせん Tōzai sen */?)是一条连结日本东京都中野区中野站和千叶县船桥市西船桥站、由东京地铁营运的铁路线。铁道要览内的名称为“5号线东西线”。
![]() |
线路名为贯穿东京东西的意思。车体、线路图和换乘信息使用的线路颜色为天蓝色,线路记号为T。

Remove ads
简介
由全线开业至今,其乘客量一直都很高,主要原因是来往千叶和都心间的通勤需求很大。这情况早于建线时的1960年代已出现,当时因为中央、总武缓行线的载量已经达到不胜负荷的地步;然而法律上,当时的营团的线路范围只能限于东京都内,但为尽快解决当时总武线的问题,结果日本国铁向运输大臣申请特许,让当时已连上中央缓行线中野的东西线伸延至千叶县。于1965年9月得到运输大臣准许后,东西线亦伸延至西船桥站,于线两方与总武线进行跨线路运行(津田沼 ~ 西船桥 ~ 东西线 ~ 中野 ~ 三鹰)[3]。该线路某程度上将两地间的通勤分流,总武线的负担亦得以减轻。纵然两线的客量直至现在,都仍处于高水准。
东西线有几个“第一”纪录。分别是:
- 日平均乘客量为 143 万人次(2016年),为9条东京地铁所属线路中之冠。
- 东京第一条部分区间不在东京都内的地下铁路线(浦安至西船桥一段位于千叶县)。
- 东京地铁各线中第一条于地下铁线区内有快速列车的线路(快速列车在西船桥至东阳町会通过部分车站)。
- 日本第一条采用国铁标准规格的地下铁。
相对的,其余几条设有直通急行/快速的线路,如千代田线的多摩急行、半藏门线等线路,于地下铁线区间内仍是采各站停车方式运作,只有在离开地下铁区段的市郊地带才有停站的差别。不过,千代田线亦于2008年设区内非各站停车形态的运行班次。
Remove ads
线路资料
- 线路里程(营业里程):30.8公里
- 轨距:1067毫米
- 站数:23个(包括起终点站)
- 复线路段:全线
- 电气化路段:全线(直流1500V 高架电缆)
- 地面路段:中野站附近、南砂町-西船桥 合计13.8公里
- 地底路段:中野-南砂町(中野站与JR共用地面)
- 中野站以东与南砂町-西葛西站之间(荒川铁桥以西)有隧道入口。
- 闭塞方式:速度制御式(新CS-ATC)
- 列车无线方式:诱导无线(IR)方式
- 最高速度:快速100公里/小时、普通85公里/小时
- 最高速度 100公里/小时于浦安-妙典之间。地底路段最高速度为80公里/小时[4]。
- 平均速度:快速49.4公里/小时、普通43.7公里/小时
- 图定速度:快速43.4公里/小时、普通37.0公里/小时
- 全线所要时间:快速42分35秒、普通49分55秒
- 最急坡度:40‰(神乐坂站附近)
- 车辆基地:深川检车区、深川检车区行德分室
- 工场:深川工场
Remove ads
沿革
- 1964年(昭和39年)
- 10月27日:5号线确定名称为东西线。
- 12月23日:高田马场-九段下段(4.8公里)通车。5000系投入营运。
- 1966年(昭和41年)
- 1967年(昭和42年)9月14日:大手町-东阳町段(5.1公里)通车。
- 1969年(昭和44年)
- 1971年(昭和46年)4月20日:国铁103系1200番台开始营业。
- 1972年(昭和47年)4月8日:开始与国铁总武线互相跨线路运行至津田沼站(只限繁忙时间)。
- 1978年(昭和53年)2月28日:葛西-南砂町段(当时西葛西站仍在建设中)跨过荒川的荒川中川桥梁上出现突风(后来判定为龙卷风),通过中往中野的列车(5000系10节编组)有3节出轨(内有2节侧翻)。20余人受伤(营团地下铁东西线列车侧翻事故)。
- 1979年(昭和54年)10月1日:西葛西站启用。
- 1981年(昭和56年)3月27日:南行德站启用。
- 1987年(昭和62年)
- 1988年(昭和63年)
- 6月1日:直通车辆开始使用空调车辆。
- 11月18日:05系开始营业。
- 1989年(平成元年) 千代田线直通用国铁103系1000番台转移。
- 1991年(平成3年)
- 10月16日:05系第14编组开始使用阔门车辆。
- 12月1日:JR东日本进行更改时间表,最后一部7节编组取代直通JR东日本的列车被10节编组列车取代。自此全线列车完成10节编组化。
- 1995年(平成7年)3月20日:发生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上午停止营业,下午重开。
- 1996年(平成8年)
- 2000年(平成12年)
- 1月22日:下妙典信号所升格为妙典站。
- 2月3日:05系8次车(新05系)车辆投入营运。
- 2003年(平成15年)
- 5月1日:JR东日本E231系800番台投入营运。同月中,103系1000、1200番台停运。
- 6月10日:JR东日本301系停运,翌日起与JR东日本的直通运用列车全数转为E231系。
- 2004年(平成16年)
- 4月1日:帝都高速度交通营团民营化为东京地铁,营团地下铁东西线改为东京地铁东西线。
- 11月25日:经微调的05系13次车投入营运。
- 12月7日:东叶高速2000系投入营运。
- 2006年(平成18年)
- 2007年(平成19年)
- 2009年(平成21年)9月9日:上午4时10分左右,东阳町站留置的营业用列车(05系第1编组)与保线用的车辆发生撞车,无法行驶。高田马场-葛西段的始发路段停运,全线恢复通车需要约5小时。此次事件导致早上通勤、通学繁忙时时约29万人受影响。此事故的影响严重,以致国土交通省关东运输局向东京地铁发出警报,要求尽早查明原因并避免再次发生。[6]
- 2010年(平成22年)
- 5月7日:东西线、东叶高速线内限定的15000系投入营运。
- 9月27日:15000系开始投入与JR线的跨线路运行。
- 2011年(平成23年)
- 2015年(平成27年)5月:6月起引入发车音乐[7][8]。
Remove ads
运行形态
东西线与以下线路互相跨线路运行。
在本节的解释内为了区分路段将中野站-三鹰站间称为“中央线”,西船桥站-津田沼站间称为“总武线”。
东京地下铁拥有车辆的车次编号的末尾字母为“S”,JR东日本拥有车辆为“K”,东叶高速铁道拥有车辆为“T”。但是,由于搭载的保安装置原因,JR东日本拥有车辆不能直通至东叶高速线,东叶高速铁道拥有车辆也不能直通至JR线。因此,三鹰站-东叶胜田台站的直通列车只限地下铁拥有车辆。另外,2016年(平成28年)3月26日改正时刻表,东京地下铁拥有车辆有7班在东叶高速线内夜间停泊,而东叶高速铁道拥有车辆有3班在东京地下铁线内夜间停泊,组成“外泊运用”。
平日繁忙时间时以总武线-东西线-中央线(津田沼站-途经东西线-三鹰站间)运行。途经东西线的里程较短。然而,两端的车站为同一公司且为同一运行系统却需直通的例子非常罕有[注释 1]。此线路设定通过联络运输[注释 2]。
东京地下铁车辆可以直通中央·总武线、东叶高速线,总武线津田沼站开出至中野站或中央线三鹰站直通的列车可用于折返东叶高速线往东叶胜田台,另一方面也有用于东叶胜田台站、八千代绿丘站开出的列车折返往津田沼。
还可以按照总武线-东西线-总武线顺序回到总武线(东京地下铁车辆的35S使用为东阳町出库用于早高峰时段的总武线津田沼站折返后,在三鹰车辆中心留置,黄昏繁忙时段再直通至津田沼站)。
平日的早晚直通有只限津田沼开往三鹰与三鹰开往津田沼的列车、途经中央·总武线御茶之水与途经东西线的列车。
Remove ads
东西线有以下类别的列车运行。停靠站参见“#车站列表”。
此线的快速是日本以高架电缆集电的地下铁首次出现的速达列车。东西线为了缓和JR东日本(当时的旧国铁)中央·总武线(各站停车)的拥挤而建设,为促进乘客由地面路段转移至该线,通过东阳町站-西船桥站间的中途站(通过站当中南砂町站为地下站)的快速登场。
东阳町站-西船桥站间实行速达运行,中野站-东阳町站间则为各站停车。另外,跨线路运行在线路内也是各站停车。所有快速列车运行路段都包括东西线全线,而且并无设定东西线中途站折返的快速列车。因此几乎没有在西船桥站到发的列车。
另外,地面路段认可最高速度为100km/h,这是作为地下铁在日本首次,甚至现在也是日本最快的。车辆设计最高速度为110-120km/h。
日间中野站-东叶胜田台站间1小时有4班(每15分钟1班)运行。为此,在这段时间只限使用东京地下铁车辆与东叶高速铁道车辆。而日间时段的东叶高速线因为全为快速,东叶高速线内的各站若需使用东西线的快速通过站,需要在西船桥站或浦安站换乘各站停车。平日早晚以后只在东西线内运行的快速与直通中央·总武线(各站停车)的三鹰站、津田沼站到发的快速都有运行,此时也会使用JR车辆。周末假日只限直通东叶高速线路段-中央线路段(不直通总武线路段,也没有西船桥站-三鹰站间的设定),不能使用JR车辆直通三鹰站,而只能使用东京地下铁车辆直通至三鹰站。平日黄昏与周末假日早上西船桥站-中野站间的JR车辆较少使用。津田沼跨线路运行时段通勤快速与津田沼直通列车共同优先运行。
基本上在日间时段都在葛西站超车各站停车,早、晚一部分列车在原木中山站、妙典站超车。
曾经有设定可超车最高2班各站停车,2017年3月改点后只限中野开往津田沼的1班,在葛西站、妙典站、原木中山站三个车站超车各站停车。
列车类别基本上以红色显示。
1969年东西线引入快速列车时,停车模式分为以下3种类称呼。但是此为内部称呼,并不公开使用。
- A快速:东阳町站-西船桥站间不停靠的快速(1975年起旅客导览上列为“通过浦安的快速”)。1969年开始运行,1996年停运。
- B快速:上述路段只停靠浦安站的快速(同“停靠浦安的快速”)。1975年开始运行。
- C快速:上述路段当中东阳町站-浦安站间各站停车,浦安站-西船桥站间不停靠。1986年开始运行。
1996年时刻表改正后废除A快速,B快速成为“快速”,C快速成为“通勤快速”作为正式列车类别分开。
Remove ads
平日早上只限西行(中野方向)运行,西船桥站-浦安站间以速达运行,浦安站-中野站间各站停车。而跨线路运行在线路内各站停车。与快速相同,所有列车运行路段都包括东西线全线,没有在东西线的中途站折返列车的设定。
1986年(昭和61年)11月1日快速的停车模式之一(浦安站起各站停车的快速)登场,1996年(平成8年)3月16日命名为通勤快速。C快速时代并没专用的类别幕,始发站起通过南行德站为止的快速,南行德站-浦安站间行走中改为各站停车(不显示类别)。如同上述,2007年以后时刻表改正之时扩大了运行时段,2007年3月19日起平日早上最拥挤时段运行的快速全数改为通勤快速,2009年3月16日起西船桥开早上6时半至9时为止全部速达列车都成为通勤快速。
与往中野方向的快速相同,没有通过站的浦安站-中野站间在E231系与07系以外的车辆显示浦安站到站时都显示为各站停车。
车辆与车站都简称为“通快”。“通勤快速”以英语标记时并无统一的写法,"Commuter Rapid"、"Commutation Rapid"、"Rapid Commuter"、"Com.Rapid",车辆与车站显示都不同。没有统一颜色。
Remove ads
除了一部分时段,每2班有1班快速(早上只限2班,包括通快),早上与黄昏每3至5分钟1班,日间约每5至8分钟1班。日间1小时8班当中有4班行驶直通至中央线三鹰站-西船桥站,其余4班行驶中野站-西船桥站。繁忙时段除了东叶高速线与总武线津田沼站到发的列车,皆为九段下站(只限到站)、东阳町站、浦安站(2019年3月18日以后新设只限始发)、妙典站到发的列车。日间没有快速列车,而黄昏有1班快速列车通过葛西与原木中山两站。该列车为A1899S(中野开往东叶胜田台)。
不只东西线,东叶高速线亦有速达运行的类别,东阳町站-东叶胜田台站间以速达运行。东西线内的停靠站与快速相同。废除时只限平日黄昏往东叶胜田台运行。
车辆与车站都简称作“东快”。使用颜色、英语显示(TOYO Rapid、TOYO RAP.)在车辆与车站的显示都不同。
2014年(平成26年)3月15日时刻表改正废除了这种快速列车。
日间各路段1小时内运行班次如下表。
使用车辆
- 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
-
E231系800番台
- 东叶高速铁道
-
- 2000系
-
2000系
- 5000系(1964年12月23日 - 2007年3月17日)
- 8000系(1987年11月 - 1988年12月,之后移籍半藏门线)
-
废车时东西线用5000系
(2006年12月3日 / 深川检车区) -
短期以半藏门线颜色用于东西线的8000系
(1988年 / 中野站)
- 国铁、JR东日本
-
103系1200番台
- 东叶高速铁道
-
- 1000型(1996年4月27日 - 2006年12月4日)
-
1000型
(2006年9月8日 / 葛西站)
利用状况
2017年度1日平均输送人次为1,450,000人,是日本的地下铁系统当中输送人次最多的[9]。平日早高峰时段中野方向的拥挤是日本国内最严重的,经常导致一些班次延误。
近年的输送实绩如下表。表中最高值为红色,最高值纪录年度以后最低值为蓝色,最高值纪录年度以前最低值为绿色。
车站列表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