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湾南部地区选举地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灣南部地區選舉地理
Remove ads

依据国家发展委员会国土区域离岛发展处所拟订之“台湾地区综合开发计划”,台湾南部地区选举地理包括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县澎湖县等六个县市[1]。在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后,中华民国媒体开始提出“北蓝南绿”的说法,意指泛绿阵营台湾南部地区占有绝对优势[2][3]

Thumb
中华民国国家发展委员会国土区域离岛发展处定义的台湾南部地区范围。

概论

台湾南部地区直辖市现阶段的蓝绿基本盘及选民结构:[4][5][6][7][8][9][10][11][12]

更多信息 蓝绿偏向, 直辖市/县市 ...

嘉义县

Thumb
2022嘉义县长选举得票分布
更多信息 2022年嘉义县县长选举结果, 号次 ...

Thumb

选民结构及政治势力

嘉义县位于中华民国中南部的嘉南平原,为国内重要农业产区,古名诸罗。嘉义县是绿营优势选区,就选民结构而言,泛绿领先泛蓝十几个百分点左右[4];就地域而言,蓝营在阿里山较有优势,绿营在平原较有优势,尤其在溪口拥有绝对优势,太保朴子东石六脚新港义竹鹿草竹崎为铁票仓,嘉义县地方派系的关系相当复杂,竞争激烈,其中以黄、林两大派系势力较为雄厚,当前分属蓝、绿阵营[13]。此外,曾经横跨嘉义县市的“萧家班”则潮起潮落,随着2001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败选后,已逐渐淡出嘉义县政坛[14]。就地域而言,海线地区属黄派地盘,山线地区则属林派势力范围[15]

虽然嘉义县过去曾为长期蓝色执政的县市,但在历史上,反国民党情结一直存在于本县[16][14]。早在台湾战后时期之初,反国民政府二二八事件在嘉义县的战斗便极为激烈,且伤亡也十分惨重[14]。本县亦是独派意识浓厚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势力较大的地方之一[14]。而随着2001年林派转向泛绿,嘉义县政治版图更迅速的绿化[17]

历年选情

嘉义县在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首次政党轮替以前,除了第二届县长李茂松为违纪参选无党籍外,即长年蓝色执政[13]。2001年,林派掌门人、前蓝委陈明文,以国民党长期偏向黄派为由退党,带领整个林派加入民进党,并于该年底当选县长。而民进党也借由结合地方派系,成功的把嘉义县变为绿地[18]

198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国民党提名的何嘉荣党外推荐的侯海熊竞争,最后何嘉荣以七千票差距当选[19]。在1989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志在连任的何嘉荣因为在党内初选落败而决定脱党参选,国民党则提名黄派立委陈适庸侯海熊则代表甫成立的民进党,最后由陈适庸胜出[19]。而在选后,何嘉荣也转而加入民进党[19]

1993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开放陈适庸以及黄派领袖、省议员李雅景两人竞选,而民进党则提名何嘉荣参选[14]。最后在三强鼎立的状态下,李雅景以十万多票当选,不过何嘉荣及陈适庸亦分别拿下九万多票及八万多票,三人差距不大[20]。在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李雅景争取连任,民进党与林派则合推何嘉荣竞选,最后李雅景仅以一万六千多票差距胜出[18]

然而在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当时仍然由蓝色执政的嘉义县却倒向陈水扁,陈吕配在本县的得票率仅次于台南县,是全国得票率第二高的县市,且超越长年由党外人士及绿色执政的宜兰县嘉义市高雄县[20]。在200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林派掌门人陈明文倒戈泛绿,使嘉义县首度展开绿色执政[20]

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陈水扁在嘉义县取得了六成三的票数,大幅领先连战[20]。在200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中,陈明文囊括六成余的选票连任[20]。而在同日举行的县市议员选举及2005年中华民国乡镇市长选举中,泛绿取得过半席次,是台湾地方政治史上特殊例子[20]

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翁重钧在海线选区当选,而民进党提名的张花冠则在山线选区当选[20]。在同年的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谢长廷在嘉义县亦取得了五成四的票数[20]

而在2009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中,民进党提名时任立委张花冠以五成六的票数击败国民党提名的翁重钧[20]。在2010年嘉义县第二选举区立法委员缺额补选则由民进党候选人陈明文以近七成票数当选[20]

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蔡英文在嘉义县以五成九的得票率领先[20]。而在同日举行的2012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翁重钧在海线选区以不到九百票的微幅差距险胜,而民进党提名的陈明文则在山线选区以五成五的票数当选[20]

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提名时任县长张花冠竞选连任,而国民党则提名卷土重来的时任海线立委翁重钧。选举结果由张花冠以六成三的得票率当选,也为民进党在嘉义县的得票率再创新高。

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由英仁配以六成五的票数领先,朱玄配得票率二成三,而宋莹配亦有一成一的票数。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嘉义县境内的两个选区均成功当选。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绿所主张的不同意,大胜泛蓝所主张的同意24个百分比。(四项平均)[21]

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嘉义县长翁章梁顺利连任,而翁章梁本人在此次九合一大选中结合与嘉义县两席民进党立委,由前县长陈明文带头结成“国嘉队”,陈明文口中声称“终结派系政治”,实际上是陈明文结合了自身的林派、立委蔡易余祖父蔡长铭的蔡派,以及部分绿营人士,陈明文是背后的大家长,排挤反陈的民进党派系,这与陈明文在2001年从国民党跳糟到民进党参选嘉义县长时提出的“终结派系,清流共治”背道而驰。[22]。故反陈明文势力以“打破(陈)明文规定”作为选举口号,例如前省咨议员黄文峯、议员黄荣利、黄嫈珺的“黄家班”被“国嘉队”排挤,亦替“非国嘉队”人士站台。[23] [24]

“国嘉队”在本次九合一选举嘉义县乡镇市首长16人参选仅10人当选,未能达成全员当选的目标,嘉义县议员22人参选17人当选。激战选区太保市、朴子市、义竹乡、民雄乡及番路乡等乡镇市长则由“非国嘉队”候选人当选,其中国民党的林于玲当选民雄乡长,义竹乡长黄政杰得到国民党支持而当选,太保市及朴子市长皆由“黄家班”夺得。[25]“国嘉队”在朴子市得票率更仅有37.28%而大败;国嘉队在海区乡镇市长得票率约51.5%,与3年前立委蔡易余的57.55%高得票率相比,明显出现衰退。[26] 而选后“国嘉队”与“黄家班”在民进党内的内斗却一直未能停止,甚至赖清德到嘉义县办坐谈会时更公然争执起来。[27]

Remove ads

嘉义市

Thumb
2022嘉义市市长选举得票分布
Thumb
2022年嘉义市议员选举席次分布。
Thumb
2018年嘉义市九合一选举选前之夜圆环萧淑丽黄敏惠涂醒哲“三跤㧣大捙拼”。

选民结构

嘉义市位于中华民国中南部的嘉南平原,是台湾历史上开发较早的诸罗城,因旧时城区形状又名桃城,更因市内画家辈出,美名画都,本市为全国不临海的县市之一。战后嘉义市政治生态十分特殊,党外地方派系许家班”长期盘踞,在省辖市年代,即使是在中华民国一党独大的国民党连换九任地方党部主委依旧无法执政[28]。在戒严时代,嘉义市却出现较支持党外的情况,因此被称为“民主圣地”[28](pp. 75)。此外,本市升格为省辖市后,1~8、第10届市长皆由女性担任,在政坛相当特殊[29]

2005年后,随着“许家班”与泛绿决裂、眷村改建等因素,蓝绿已呈现五五波(东蓝西绿)的态势,但近期呈现泛绿领先泛蓝约五个百分点[30]。就行政区而言,泛绿票源在西区较为稳定,泛蓝则因眷村集中于东区则较为集中。

政治势力

许家班

“许家班”的创始人为许世贤,1908年生于台南,1933年与嘉义张进通医师结婚[31]。二战后国民政府初期,许曾加入国民党并参与1950年-195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但落选,在首届省议员任内因质询内容不被党内接受,遭到开除党籍,而后成为党外运动要角,在省议会与李万居吴三连郭雨新李源栈郭国基等并称“五龙一凤[28]:30-31

许世贤由于无党派清廉勤政,被嘉义市民誉为“嘉义妈祖婆”[32]:92,参选省议员、立委、县辖市长皆获胜。1982年,嘉义市恢复为省辖市,许世贤成为首位女性省辖市长,而“许家班”影响力也从嘉义县渐渐淡出,深植嘉义市[28]:35

1983年,许世贤因肝硬化病逝[31],女儿张博雅张文英接续香火。张博雅除在地方担任三届市长、一届立委外,曾进入李登辉政府担任中华民国卫生署署长,任内推动健保扁政府主政时期则担任中华民国内政部部长台湾省主席马政府主政时期担任监察院长中选会主委。张文英则担任二届市长与国代国策顾问等职[28]:35-38

2001年,许家班推出代理人陈丽贞参选市长并顺利当选,陈认为民主政治时机成熟、而许家班过去党外时期与泛绿理念相近,之后加入泛绿。在2002年考试院正副院长时,陈水扁提名张博雅担任考试院副院长,却因张博雅与蓝委暗通,引起台联立委不满而跑票未过,反而姚嘉文获得通过。而在2005年县市长选举期间,蔡启芳又扬言消灭许家班。最后许家班与泛绿决裂,泛蓝黄敏惠当选使升格后的嘉义市首度出现蓝天[28]:35-38

“许家班”并无严密组织,但由于受过许家恩惠的人众多,加上其长期执政得以分配资源的优势,使得许家班在选举动员上具有强大实力[28]:75-76

萧家班

过去曾经横跨嘉义县市的“萧家班”,长期与泛蓝维持合作关系,亦曾同时掌握嘉义市议会龙头[33]

泛蓝二二八事件在地方造成重大伤亡,泛蓝在嘉义市遭到民众排斥[34]。在历次大选中,仅有萧万长因形象牌优势,才在1995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获胜。其他选举只要对上“许家班”人马,屡战屡败。然而,在省议会的选举上,黄永钦因为地方服务受到好评,在大环境不利泛蓝的情况下,却在第六至十届的省议员选举中皆能当选,经营二十余年,基层实力雄厚。黄永钦晚年身体状况不佳,其女儿黄敏惠遂弃教从政,自1998年起在第四至六届立委选举中皆胜出,并于2005年替泛蓝赢得执政权[34]:{{{1}}}

泛绿 泛绿在嘉义市主要来自早期党外势力的转型,但因为许家班坚持无党派,在无其他党外重量级领袖带动下,成长迟缓、甚至内哄不断的泛绿,通常自愿支持许家班。不过,也有像张荣藏与张文英竞逐市长、官文雄发动议会罢审预算等冲突事件。在1994年中华民国省市长暨省市议员选举中,蔡鸿章因些微差距败给黄永钦引发作票争议,更使张文英与泛绿关系跌落谷底。2005年市长选举中,陈丽贞脱离许家班,以泛绿身份参选,却因为张博雅在最后关头态度转变,败给对手[34]:60-62[35]

Remove ads

历年选情

自1982年升格为省辖市以来,嘉义市曾经连续二十多年由著名女医师、党外人士许世贤以及她的两个女儿,前卫生署长张博雅张文英执政,被视为台湾著名的政治世家之一。[4]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张博雅辞去卫生署长一职回嘉义市参选并成功当选[20]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张博雅表态支持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故陈当选后力邀她出任中华民国内政部部长台湾省主席,张则将未做完的市长空缺托付给当时的副市长陈丽贞[36]

200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国民党提名江清馦,民进党提名黄正男,“许家班”支持的陈丽贞则以无党派的名义出征。而陈氏并邀请陈水扁的“师傅”、带有浓厚独派色彩的台大荣誉教授李鸿禧之子李俊俋担任副市长[37]。因陈与黄的支持者有高度重叠之嫌,当时的总统陈水扁决定“弃黄保陈”,故选举过程中有些冲突,但陈丽贞仍顺利当选市长[38]陈丽贞亦在选后,于2003年初加入民进党[30]。而张博雅在2002年内阁改组时被换下,在立法院行使考试院正副院长同意权时,因绿委跑票未获通过,因而与扁政府渐行渐远[30]

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陈水扁在嘉义市取得了五成六的票数,大幅领先连战[20]200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时,民进党提名陈丽贞竞选连任,而国民党则推出时任立委黄敏惠参选[36]。在选战之初,各方皆看好“许家班”、泛绿及独派支持的陈丽贞能顺利连任[36]。但最终,由于扁政府弊案连连,且在选前两天张博雅指时任绿委蔡启芳公开扬言要消灭许家班,所以宣布不支持陈丽贞,以致许家班票源倒流,陈丽贞也因此以一万多票之差落选[20][39]。而国民党则因“许家班”票源支持,得以在党外主政二十三年、有“民主圣地”之称的嘉义市执政[39]。而在2006年嘉义市立委补选中,国民党候选人江义雄以三千票之差险胜民进党候选人陈丽贞[40]

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国民党在嘉义市提名江义雄竞选连任,民进党提名庄和子,而凌子楚则代表台联参选[20]。最后因为泛绿分裂,而导致江义雄当选,但泛绿总得票率却仍然过半[20]。在同年的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谢长廷在嘉义市小幅落后马英九约七千票[20]。而在2009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中,寻求连任的黄敏惠以不到九千多票的差距击败民进党候选人涂醒哲[41]

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蔡英文在嘉义市以过半得票率领先[20]。而在同日举行的2012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李俊俋以四百多票的微幅差距险胜时任国民党立委江义雄[20]

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提名卷土重来的涂醒哲,国民党则提名时任青辅会主委陈以真。而萧家班的萧淑丽曾宣布参选,唯最后被国民党劝退,也使选情逆转,陈以真民调一度稳定领先。然而马政府执政不佳,凃阵营在重要关头打出“投给陈以真就是支持国民党”的文宣,使陈以真进退失据,也使选举结果最终由涂醒哲以五成一的得票当选,结束嘉义市的蓝天。涂醒哲也因此成为33年来嘉义市首位男性市长。

民主进步党在嘉义市历年最高得票率则在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由英仁配以六成的票数领先,朱玄配得票率二成八,而宋莹配亦有一成二的票数。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民进党的李俊俋以五成四的票数当选连任。

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提名争取连任的涂醒哲,国民党则提名曾担任两任市长的前代主席黄敏惠参选,结果成功当选,国民党重返执政。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绿所主张的不同意,约胜泛蓝所主张的同意11个百分比。(四项平均)[21]

Remove ads

台南市

Thumb
2022台南市长选举得票分布
Thumb
2022台南市长选举得票分布(旧台南市部分)

Thumb

选民结构及政治势力

台南市位于中华民国南部的嘉南平原,是一座文化古都,有府城之别称,由原台湾省下辖之台南县原台南市于2010年底合并改制而成[42]。台南为台湾历史上最早开发建立的城市,在19世纪中叶以前为全岛的政经中心,近代则为南部都会带的核心城市之一,亦是南台湾的文化、教育中枢[43][44]。本市是绿营票仓,过去绿蓝基本盘为六比四,但近期已呈现泛绿占有更大优势的情况[4][45]。就地域而言,绿营在全市皆有优势,尤其在学甲将军七股西港麻豆官田拥有绝对优势,白河东山后壁柳营盐水北门佳里下营六甲大内安定善化新市山上左镇仁德归仁关庙龙崎安南南区为绿营铁票仓,南化玉井东区蓝绿势均力敌,楠西为蓝营优势区。

原台南县

2010年中华民国县市改制直辖市前,台南县的地方派系主要依据地域,分为海派、山派。海派以日治时期北门郡地区出身者为主,代表人物为党外人士吴三连、首任县长高文瑞及首任议长陈华宗等人。而山派则是以国民党主委胡龙宝等人为代表,受泛蓝介入较深。而自脱离山派的高育仁当选县长后,又自成一派系成为高派。

台南县在1990年代以前,由于党国威权的时代背景,多由泛蓝派系轮流掌政[46][16]。然而随着反对势力抬头,自1993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由泛绿的陈唐山当选县长以来,台南县便由蓝翻绿,直至2010年中华民国县市改制直辖市皆为绿色执政[45]

原台南市

原台南市的政治生态,主要由早期国民党党外势力的竞争,转为解严后蓝绿两阵营的抗衡。原台南市在1990年代以前,即长年由党外人士及泛蓝轮流主政,反映了府城鲜明的反对意识。本市在戒严时代,甚至是全国产生最多届党外民选首长的县市[47][16][48]。而自1997年泛绿的张灿鍙当选市长起,台南市亦一直绿色执政至2010年中华民国县市改制直辖市之后[45]

Remove ads

历年选情

省辖时期:台南县

在1950年实施地方自治后,台南县因为处于党国戒严时代,连续多届由国民党地方派系执政。在198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党外推出时任台北市议员、后来成为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也回乡参选县长,由于准备时间并未充促,被国民党以眷村票挹注海派候选人李雅樵而当选。更由于谢票时陈水扁夫人吴淑珍的车祸造成其半身不遂,亦成为陈从政路上挫败之一,然而亦结下同为泛蓝的山派不满,也使得南县选民对党外有补偿心态,奠定日后“绿色执政”基础。[46]1989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提名李宗藩参选,遭国民党提名的李雅樵击败,然而在开票过程中原本李宗藩领先,却因停电结果造成李雅樵当选,引起作票争议,导致部分县民在谢锦川等人带领下包围县府并阻断中山高交通抗议。

1993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提名海外独派人士、美国普渡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陈唐山参选,对上国民党提名的省议员黄秀孟,时任总统李登辉更亲上火线,发出如果黄氏不能当选“我就切腹自杀”的诉求为黄氏背书。最后陈唐山仍以五成四的选票击败黄秀孟,台南县开启绿色执政[49]。在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陈唐山以十五万七千多票的优势击败时任蓝委洪玉钦,连任县长。[20]陈水扁于2000年当选总统后,一度想延揽陈唐山为国科会主委,但因代理县长一事上摆不平而作罢[50],2001年陈氏任满转选立委[20]200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则由民进党提名的苏焕智以三万七千多票击败国民党提名的时任台北市教育局局长吴清基[20]

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陈水扁在台南县取得了六成五的票数,在故乡大幅领先连宋近二十万票[20]。而在200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中,虽然在竞选过程中不断传出苏焕智不得人心等传言[51][52],但最后苏焕智仍然以一万七千票的微幅差距险胜国民党参选人郭添财[20],保住这个南部农业大县的绿地。在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台南县境内的三个选区均成功当选[20]。而在同年的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谢长廷在台南县取得了五成六的票数,是此次大选中民进党在全国得票率最高的县市[20]

省辖时期:原台南市

相较于台南县在1993年才由蓝翻绿[4]原台南市早在1950年-195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便有党外人士叶廷珪当选市长的案例[47]。虽然叶廷珪曾经一度加入国民党,但在退党后并再度以党外身份当选第三届及第五届市长[47]。此外,苏南成亦曾以自由人士身份在197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198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两度凝聚党外票源击败国民党[47]。就地域而言,解严前以中区、西区偏向党外候选人;东区则因军公票源较多,偏向国民党。至于安南区则因早年国民党候选人与安南区渊源较深,成为国民党票仓。唯民进党成立后,已在安南区取得优势。

而在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张灿鍙则在蓝绿双方皆处于分裂的状态下胜出[20]。在200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志在连任的张灿鍙因遭检方起诉,导致张灿鍙未获民进党提名而决定脱党参选[53]。民进党则提名前一届坚持参选台南市长而曾脱党的许添财,国民党方面则提名陈荣盛。最后由许添财以四成三票数获胜[20]

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陈水扁在台南市取得了五成八的票数大幅领先连战[20]。而在200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中,许添财第三次对上陈荣盛,而同时台联也提名钱林慧君参选,导致泛绿再次出现了分裂的情形[54]。此次选情格外激烈,许添财仅领先陈荣盛一万四千票,不过最后仍然连任成功[20]。在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台南市境内的两个选区均成功当选[20]。但在同年的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谢长廷的票数却小幅落后马英九[20]

直辖市时期

2010年中华民国直辖市市长暨市议员选举中,民进党提名时任立委、后成为中华民国总统赖清德以六成的票数胜出,并且在大台南市辖三十七区中全数获胜[20]。而在同日举行的大台南市议员选举中,民进党赢得二十七席,国民党拿十三席,而其余十七席则由无党派人士取得。2011年台南市第四选举区立法委员缺额补选则由民进党候选人许添财以六成余的票数当选[20]

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蔡英文在台南市以五成八的得票率领先[20]。而在同日举行的2012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台南市境内的五个选区均成功当选[20]

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提名时任市长赖清德竞选连任、国民党则征招台南大学校长黄秀霜参选。选举结果赖清德以71万余票、七成三的得票率成功连任。也为民进党在台南的得票率与得票数再创新高。

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英仁配在台南市以六成八的票数领先,朱玄配得票率两成二,而宋莹配亦有一成的票数。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台南市境内的五个选区均成功当选。

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提名时任立委黄伟哲出马,国民党提名世新大学副教授高思博参选,无党籍则有曾任台湾团结联盟立委的许忠信、退出民进党的前台南县长苏焕智、时任龙崎区牛埔里里长陈永和及伍彩集团创办人兼总裁林义丰四人参选。由于黄伟哲深陷大创案疑云,加上中央执政不佳,以及多位泛绿背景的无党籍人士吸走部分票源,最终只以三成八的得票率胜出,创下民主进步党在台南市27年得票率最低纪录,也是2008年总统大选以来蓝绿在台南市最接近纪录。对比上届蓝营一个行政区未得的惨败,高思博本次获得三成二的票数,在新营区、永康区、安平区、东区、北区等区域均取得领先,时任龙崎区牛埔里里长的陈永和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意外拿下一成二的选票,还在本阵龙崎区取得领先,反而选前声势不低的林义丰只拿到百分之八的选票。

202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蔡英文在台南市以超过六成七的得票率领先,亦为蔡英文在全国得票率最高的县市。[20]而在同日举行的2020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在六个选区均成功当选[20]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绿所主张的不同意,大胜泛蓝所主张的同意26个百分比。(四项平均)[21]

2022年中华民国直辖市长及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黄伟哲以43万票连任,国民党谢龙介在部分区领先。

高雄市

Thumb
2022高雄市长选举得票分布
Thumb
2022高雄市长选举得票分布(旧高雄市部分)

Thumb

选民结构及政治势力

高雄市是台湾南部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枢,具有世界著名港口高雄港,故有“港都”之别称,由原直辖市原高雄市台湾省下辖之高雄县于2010年底合并改制而成[55]。高雄是绿营票仓[56][57],选民结构呈现绿大蓝小,绿蓝基本盘大约为六比四左右,近期泛绿优势在县市合并后更加明显[4][6]。传统上,蓝营优势票源主要集中于原高雄市北区的鼓山楠梓左营、高雄县美浓甲仙那玛夏桃源茂林,惟鼓山、楠梓及左营因大量人口移入导致居民结构变化,现楠梓、鼓山为绿营优势区、左营为蓝营优势区,其余地区则皆是绿营优势区,盐埕旗津小港湖内茄萣阿莲田寮梓官桥头燕巢大社仁武大树大寮林园旗山为绿营铁票仓。[58][59]

原高雄市

在原高雄县市合并改制前,原高雄市已绿色执政连续十二年[60],蓝绿虽差距甚小,但泛绿始终多于泛蓝。[61][62]早期由同乡会、眷村及当地三大家族势力主导,惟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本市传统地方派系也渐渐式微,转由政党、理念主导当地选举[14]

原高雄县

原高雄县的地方生态则相当复杂,由倾向泛蓝的红、白两派,及属党外泛绿的黑派,三足鼎立[63]。过去红派曾长期掌握本县农田水利会,白派则主掌本县的农会系统[62]。就地域而言,旗山地区属红派地盘,冈山地区属白派势力范围,而凤山则是黑派经营较深的地区。在县市合并改制前,本县已由党外人士及绿色执政连续二十五年,是泛绿执政稳定的根据地[16][失效链接]。自各乡镇版图结构论之,美浓桃源那玛夏茂林甲仙属蓝营优势选区,其余大致均为绿营优势选区。

历年选情

省辖时期:原高雄县

高雄县在1980年代以前,即长年由国民党红白两派、及党外黑派轮流主政[14]。在198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当时仍为党外人士的余陈月瑛当选县长,并开启了高雄县至2010年中华民国县市改制直辖市之后,党外至民进党一脉相承的“绿色执政”[4]

1960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黑派掌门人、党外人士余登发高票当选[47],高雄县也首次由党外人士执政[16]。而余登发所创立的“余家班”也长期倾向民进党,家族成员亦曾多次当选高雄县长[64]。在197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余登发的女婿黄友仁无党派身份参选[47],成功的成为高雄县第二位党外县长[16]。然而,在198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蔡明耀在激烈的竞选过程中,以三千票的微幅差距险胜余登发的儿媳余陈月瑛[47]

198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党外人士余陈月瑛再度与蔡明耀同台角逐高雄县长[47]。 由于蔡明耀在1984年高雄县主办的台湾区运会开幕式中爆发出自己以公帑主办运动会又非以运动员身份跑来点燃圣火,前后登场三次为自己宣传的争议行为,成为选举致命伤。最后,余陈月瑛以三万票的差距当选[47]。在1989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余陈月瑛代表甫成立的民进党参选,并顺利连任[47]。余陈月瑛的长子余政宪则分别在1993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代表民进党当选两任高雄县长[20]

而在200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杨秋兴则以五成五的票数当选[20]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陈水扁在高雄县取得了五成八的票数,大幅领先连战。在200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杨秋兴以五成九的票数击败国民党提名的林益世,成功连任县长[20]。不过在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高雄县四席区域立委中,国民党赢得三席,民进党一席[20]。而在同年的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谢长廷在高雄县取得了五成一的票数[20]

省辖时期:原高雄市

在1951年至1979年期间,原高雄市省辖时期的八届市长选举中,除了第六届由民社党杨金虎胜出外,其余七届皆由国民党当选[47][65][66]。在1950年代地方自治实施初期,市府分别由澎湖台南同乡会势力掌握。1960年代起,则转为国民党支持的本地陈氏、王氏家族,及党外势力的竞争[14]

直辖市时期(原高雄市“高雄县市合并前”)

在1979年至1994年期间,由于高雄市被改制成为直属中央政府院辖市,故高雄市长由中央官派[67]。此外,在1979年7月,当时隶属于高雄县小港乡划归高雄市辖区[67]

1994年中华民国省长暨省议员与直辖市市长暨市议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时任官派市长吴敦义对上时任绿委张俊雄以及新党汤阿根。由于吴敦义当时在高雄市已有四年半的苦心经营,形象清新,并且获得国民党高雄市地方派系全力支援[68],因此吴敦义最终以五成四的得票率当选[20]

但在1998年中华民国直辖市市长暨市议员选举中,由于吴敦义主政八年来并无太多突出的政绩,重大建设承诺也几乎没有兑现[69],再加上在选举关键时刻以简单的“好人、坏人”的口号攻击对手,引起不少选民的反弹[69],导致民进党提名的谢长廷最终以四千五百多票微幅差距,击败了寻求连任的吴敦义[20]。在2000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民进党陈水扁在高雄市获得将近四十万票,脱离国民党参选的前台湾省长宋楚瑜获得将近二十六万票,而国民党连战则获得二十万票[20]

而在2002年中华民国直辖市市长暨市议员选举中,谢长廷则以将近两万五千票险胜国民党提名的黄俊英[20],有惊无险连任成功,但民进党在高雄市的支持率仍然逐渐上升[57]。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陈水扁则在高雄市取得五成六的票数,大幅领先连战[20]

而在2006年中华民国直辖市市长暨市议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之前与谢长廷竞选市长落败的黄俊英重披战袍,民进党提名前劳委会主委陈菊台联则派出了罗志明参选,此外保护台湾大联盟林志昇及与无党籍林景元亦参选,形成了五人竞选高雄市长的场面[70]。虽然扁政府爆出高捷弊案与陈水扁总统的假发票核销案等因素,导致黄俊英表面上在民调中领先,但由于陈菊亦有一定的实力,高雄选情处于相当紧绷的状态[10]。最后,陈菊以一千多票,不足0.2个百分点之微幅差距险胜[20]。在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时,高雄市五席区域立委中,国民党赢得三席,民进党两席[20]。而在同年的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谢长廷的票数亦小幅落后马英九[20]

直辖市时期(大高雄市)

2010年中华民国直辖市市长暨市议员选举中,民进党提名时任高雄市长陈菊参选连任,而在民进党党内初选中落败的时任高雄县长杨秋兴则脱党参选,国民党则提名时任立委黄昭顺[71]。在竞选过程中,陈菊在民调及声势上一直保持稳定领先,而杨秋兴阵营则喊出“中道路线”,并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前高雄县长林渊源眷村人士相挺[71]。受到可能分散泛蓝票源影响的黄昭顺,则在选战后期,与时任中华民国总统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喊出“弃杨保黄”[71]。最后,陈菊以五成三得票率、过半票数当选,杨秋兴、黄昭顺则分别获得两成七及两成余的得票率[20]。而在同日举行的大高雄市议员选举中,国民党赢得二十九席,民进党二十八席,亲民党一席,而其余八席则由无党派人士取得[20]

2011年高雄市第四选举区立法委员缺额补选则由民进党候选人林岱桦以高达七成的得票率当选[20]。在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蔡英文在高雄市以五成三的得票率领先[20]。而在同日举行的2012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高雄市九席区域立委中,民进党赢得七席,国民党两席[20]

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提名时任市长陈菊竞选连任,国民党则提名政务委员、前高雄县长杨秋兴卷土重来。然而杨秋兴在退出民进党后,与在泛绿时的言行相去甚远,使得泛绿选票早已大量流失。而泛绿出身的背景,亦不获得传统泛蓝支持者信任。使得选举结果,陈菊以六成八,99万票的得票高票当选,领先对手逾50万票。

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英仁配在高雄市以六成三的票数领先,朱玄配得票率两成六,而宋莹配亦有一成一的票数。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在高雄市境内的九个选区均成功当选。

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籍的候选人韩国瑜在最初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主打北漂议题,加上陈菊执政期间高雄市政府负债累累,萌生高雄市民对另一政党的期待,三山(旗山、冈山及凤山)造势更是场场爆满、座无虚席,最终韩国瑜夺下89.2万票,以15万票的差距胜过民进党籍的候选人陈其迈,打破了民进党过去在高雄市连续二十年(连同前高雄县民进党主政三十三年)不败的神话。

202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蔡英文在高雄市以超过六成二、近110万票得票大幅领先国民党候选人、时任高雄市长韩国瑜的三成四、61万票,亦创下民进党在高雄市的最高得票数。[20]而在同日举行的2020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八名时任立委均成功当选连任[20]

同年6月6日,时任市长韩国瑜遭93万9090张同意票罢免,高雄市长的缺额于8月15日进行补选。结果由2018年选举中落败的陈其迈卷土重来,以破记录的七成得票率,击败两名时任市议员: 国民党的李眉蓁及民众党的吴益政,民进党重夺阔别一年半的大高雄市长宝座。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绿所主张的不同意,大胜泛蓝所主张的同意20个百分比。(四项平均)[21]

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陈其迈以76万票打败柯志恩的52万票顺利连任,但无法超越陈菊在8年前的99万票和韩国瑜4年前的89万票,而柯志恩在历届国民党高雄市长候选人中,也仅输给2018年高雄市前市长韩国瑜。

屏东县

Thumb
2022年屏东县长选举得票分布。

Thumb

选民结构及政治势力优势区

屏东县位于中华民国台湾岛最南端,有国境之南之美称,产业结构偏重农、渔业。本县是绿营高优势选区,就选民结构而言,泛绿领先泛蓝十几个百分点。就地域而言,全县皆为绿营优势区,尤其在九如拥有绝对优势,里港高树麟洛内埔竹田万峦万丹新园东港崁顶南州林边佳冬枋山车城为铁票仓,而琉球、山地原民乡为蓝营优势区[4]

屏东县早年政治生态相当复杂,地方派系及黑道势力盛行,一党独大的泛蓝与张、林两派均维持密切的关系。1977年五项公职选举,批评时政的省议员邱连辉未获国民党提名,反而遭国民党为了“封杀”他,提名同为客家籍的赖志荣参选。[72]:402最终邱连辉与党外合作自行参选,并高票当选。六堆的客家人因不满国民党打压邱连辉也开始“绿化”。[72]:4021980年代,党外泛绿迅速崛起,邱、苏两派更先后入主县府,足以跟泛蓝分庭抗礼。1990年代起,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泛绿势力不断发展壮大,派系、黑道的影响力已逐年下降[14]

历年选情

屏东县在1980年代以前,由于党国威权的时代背景,均国民党执政[16]。1981年以党外身份参选的邱连辉当选县长以来,四任县长均无法连任,屏东县亦由党外人士和继承的民进党国民党轮流执政[16]。直到1997年民进党提名的苏嘉全当选县长后,始于2001年成功连任,屏东县也自此长期绿色执政[73]

198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当时获党外支持的客家籍邱连辉在国民党分化闽客关系下,[74]以两万多票的差距击败国民党候选人陈恒盛[47]也成为首位客籍县长。然而,在198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极力整合地方派系力量,推出张派的施孟雄与寻求连任的邱连辉展开竞争,最后由施孟雄胜出[14]

1989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苏贞昌代表甫成立的民进党参选,并以五成四的票数胜出[20]。然而,在1993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为了夺回失去的政权,提名省政府交通处长伍泽元,并整合派系力量且获得黑道势力支援[14]。伍泽元亦在选战中,以大量文宣攻击寻求连任的苏贞昌[75]。最后,伍泽元以五成一的票数胜出[49]

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苏嘉全以五成五的票数击败国民党提名的曾永权[20]。苏嘉全在200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亦以五成五的票数成功获得连任[20]。而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陈水扁在屏东县取得五成八的票数,大幅领先连战

200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时,民进党提名时任立委的曹启鸿、国民党则提名时任屏东市长王进士,惟长年倾向泛蓝之无盟立委蔡豪夫人宋丽华亦投入选举,造成泛蓝分裂[73],因此由曹启鸿当选[20]。在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屏东县三席区域立委中,民进党赢得两席,国民党一席[20]。而在同年的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谢长廷以过半票数在屏东县险胜马英九2490票[20]

2009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曹启鸿则以五成九的票数击败国民党提名的周典论,顺利连任[20]。在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时,蔡英文在屏东县以五成五的得票率领先[20]。而在同日举行的2012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屏东县三席区域立委中,民进党赢得两席,国民党一席[20]

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提名恒春地区立委潘孟安,国民党则征召政务委员简太郎。在马政府中央执政不力的情况下,潘氏以六成三,破三十万票的得票当选,创下民进党在屏东的新纪录。

民主进步党在屏东县历年最高得票率则在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由英仁配以六成三的票数领先,朱玄配得票率二成七,而宋莹配亦有一成的票数。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民进党提名的候选人在屏东县内的三个选区均成功当选。

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现任县长潘孟安争取连任,以五成六的得票率,约6万余票赢过国民党籍的候选人苏清泉

在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绿所主张的不同意,大胜泛蓝所主张的同意20个百分比。(四项平均)[21]

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提名周春米,赢过第二次参选的国民党籍的候选人苏清泉。

澎湖县

Thumb
2018年澎湖县长选举得票分布

Thumb

选民结构及政治势力

澎湖县中华民国台湾省下辖唯一的离岛县,位于台湾海峡上,由于县内遍布天人菊,有“菊岛”的美称。由于地理军事位置极佳,自古以来便是各方争夺的要地。然而,由于交通、及经济因素,本县长期面临人口外移、高龄化等问题[76]。本县为蓝略大于绿的地区,马公为蓝营优势区、七美为蓝营铁票仓,湖西望安为绿营优势区,白沙西屿蓝绿势均力敌。

本县早期地方派系,主要依县治马公市地理划分为南、北两派,以及其日后衍生的西兰派、东许派、及许素叶系统。在戒严时期,由于澎湖特殊的政治及军事环境,县府长期由中华民国国军背景的国民党掌握,地方派系的影响力也因此受限。随着1990年代末期台湾民主化,派系力量更进一步衰退,党外力量也随着崛起。而民进党亦同时在澎湖迅速成长,票源逐年上扬,近期泛绿已能与泛蓝分庭抗礼[14]。自解除党禁至今,本县已历经三次政党轮替。

历年选情

澎湖县在1990年代以前,一直蓝色执政。然而,在1993年初举行的县长补选中,民进党提名的高植澎首次击败国民党候选人郑永发[20]。高并于同年底的1993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以近六成的票数,顺利连任[20]

199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赖峰伟则以五千票之差,击败民进党提名的许丕龙,并于2001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顺利连任[20]。在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连战在澎湖县仅领先陈水扁四百多票[20]

而在2005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王干发则以一千两百票的微幅差距当选县长,击败民进党提名的陈光复[20]2008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无盟在澎湖县提名的林炳坤以五成一的票数当选[20]

同年的2008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马英九则在澎湖囊括五成余之票数[20]。在2009年中华民国县市长暨县市议员选举中,国民党王干发则以不足六百票之差险胜民进党提名的蔡见兴[20]

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中,马英九在澎湖县以一千八百票的微幅差距领先蔡英文[20]。而在同日举行的2012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杨曜则以五成三的票数,击败无盟时任立委林炳坤,成为澎湖县首位绿委[20]

2014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提名陈光复二度参选,国民党则提名时任马公市长苏昆雄,由于苏昆雄起步较晚,加上马政府执政不力,苏昆雄陷入落后。选举结果,陈光复以五成五的得票当选。

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大选,英仁配在澎湖县以五成一的票数领先,朱玄配得票率两成九,而宋莹配亦有两成的票数。而在同日举行的立委选举,民进党的杨曜以五成五的票数当选连任。

2018年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现任县长陈光复连任失利,国民党则提名前县长赖峰伟以3,223之差顺利当选。

2021年四大公投中,泛蓝所主张的同意,约胜泛绿所主张的不同意8个百分比。(四项平均)[21]

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现任县长赖峰伟连任失利,民进党则提名前县长陈光复以1,696之差顺利当选。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